多彩多姿的清代宮廷竹製家具風韻賞析

2021-02-18 匠新中式裝修設計

竹製家具是以各類竹子和藤子為材料製作的家具。因竹子空心,製作家具一般不做榫卯,而是將竹材彎曲成各種形狀,再以藤條綑紮。在南方產竹子的地區,竹製家具使用較廣。中國用竹子製作家具的歷史也較早,早在隋唐五代時期的繪畫中,竹製家具的形象就已很常見。從古至今,沿用不衰。藤條經長期使用容易老化、傷斷,這會導致家具散架而難以長期保存,所以,現今所見多為清代晚期和民國時期的家具。

  宋人繪畫《十八學士圖》中,描繪了床榻、椅凳、桌案、屏風、箱匣等家具,包括斑竹椅和斑竹欄杆。斑竹家具在歷代名畫中屢見不鮮,且有相當數量實物傳世,頗受歷代文人雅士青睞。斑竹又名「湘竹」或「湘妃竹」,為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為剛竹病變之結果,主產黃河流域以南,以湖南九嶷山、浙江等地所產為上。最好的斑竹,其斑點顯現出五至八個同心圈,明清時期多用於製作各類工藝品。凡斑點漠糊不清者,是為下品。故宮收藏有部分竹製家具,分別有粽竹、湘竹、竹絲、竹黃及雕竹家具。按現代植物學研究,斑竹產地主要分布於湖南、湖北及福建武夷山等地。估計在古代,這類竹製家具為當地製作後進貢到皇宮的。

  清代大學者朱鳳標曾作竹詩:「植物之中,有名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空實,大同節目。或茂沙水,或挺巖陸。條暢紛敷,青翠森肅。」竹子還有一獨特用途,即製做樂器。又有詩曰:「又有族類,爰挺嶧陽;簫笙之選,有聲四方;質清氣亮,眾管莫伉。」

  棕竹嵌玉方背椅 清中期

長65釐米,寬51.5釐米,高93.5釐米

  此椅除坐面、背板板心外全部以棕竹做骨架,湘妃竹嵌花牙。靠背板髹黑漆:上部為描金雙夔龍紋;正中嵌青玉片,上為菱形,鏤雕夔龍玉壁紋;下為長方形,雕《三羊開泰圖》。搭腦略後卷。靠背兩側與扶手呈拐子紋。坐面及側沿飾描金漆卷草及拐子紋。四腿及棖子或四劈料或二劈料攢成。牙條棖子下部及扶手、靠背的空當處,均以湘妃竹攢成拐子紋鑲嵌花牙,棕竹和湘妃竹外露的斷面部以象牙片封堵。材質珍貴,工藝複雜,清代家具珍品。

  黃花梨邊嵌湘竹緙絲花卉圍屏 清雍正至乾隆

高132釐米,通寬288釐米

  圍屏邊框花梨木製,共九扇,以鉤鈕連接。五抹四格,屏心以湘妃竹攢成拐子紋,當中海棠式開光,兩面加心,中飾黃地雙面緙絲花卉,有繡球、山茶、梅花、秋葵、牡丹、荷花、虞美人等花卉。上眉及中腰較窄,內鑲黃地雙面緙絲流雲紋,裙板海棠式開光,飾黃地雙面緙絲折枝花卉。下為湘妃竹攢拐子紋花牙。

  湘妃竹漆面長桌 清雍正

高83釐米,長92釐米,寬38釐米

  桌面下以湘妃竹攢成兩道牙條。牙條下另安拐子紋花牙,兩端垂牙頭,與腿連接。四腿用四根竹棍拼成,竹節斷面處均用象牙片封堵。

  楠木嵌竹絲回紋香幾 清中期

面方42.5釐米,高92釐米

  香幾楠木製,嵌竹絲、竹黃裝飾。幾面方形,面下束腰包鑲竹黃,再挖槽嵌夔龍紋玉飾件。雕拐子紋花牙。幾面側沿、牙條、腿全部用黑竹絲和黃竹絲貼嵌成回紋,稜角處均以紫檀絲鑲嵌,回紋的輪廓用黑色竹絲(系染色處理)貼嵌。足下承託泥。此幾所用的竹絲,為直徑約為1毫米粗細的圓絲;貼嵌圖紋精美,不見瑕疵,工藝極其精湛。

  紫漆描金鑲斑竹炕幾 清雍正

長122釐米,寬49釐米,高38.5釐米

  幾面木胎髹紫漆,彩繪描金山水、松鶴延年。面下以斑竹攢成拐子式牙子,斑竹四足。斑竹斷面孔眼全用象牙片封堵。清代內務府檔記載:「雍正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據圓明園來帖稱,本日內大臣海望奉上諭,著傳旨年希堯⋯⋯再將長三尺至三尺四寸、寬九寸至一尺、高九寸至一尺小炕案亦做些,或彩漆、鑲斑竹,款式亦要文雅。欽此。」 證實此器系雍正年製品。


『紅木家具設計 中式裝修設計 紅木木材知識』 (Designer_Lee)為您服務!

承接:紅木家具設計、中式裝修設計、手串工藝品零售批發!

公眾微信:Designer_lee

私人微信:hmjjsjs

私人 Q Q:2560094030

如需更多幫助請回複數字【0】

相關焦點

  • 從延禧攻略看宮廷家具發展
    在清代國力最盛的時期,由帝王親自授意,由御用畫師設計,並徵調全國最優秀的匠師反覆試製,最後再由皇帝親自審定,並調用國庫物資生產,可以說是傾國力而為之了,此種現象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鮮有的。正是因為諸多因素的和合,才創造出了使世界矚目的清代宮廷家具這一光輝的藝術成就。
  • 清代宮廷吃喝住行全揭曉
    這些問題,只需看一場《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藝術展》就能全面揭曉。   1月19日,由南京市博物總館、瀋陽故宮博物館主辦的《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藝術展》在江寧織造博物館開展。   服飾佩飾篇:此次展出的物品均由清廷內務府造辦處和江南三織造等地承做,技藝精巧、設計華美,體現了清代盛世的皇家審美風尚。
  • 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臺北故宮收藏的恭王府頂級家具!
    二、宮廷家具與王府家具及其使用:    家具原本是供人們生活之用的物品,但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卻會主觀的或下意識的給這些物品強加上某些等級的烙印。清代造辦處是為宮廷製作藝術品、日用品的專門機構,供皇帝使用的家具便是出自這裡。
  • 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這時,逐步穩固政權的滿洲貴族已經逐漸適應了宮廷生活的禮節和節奏、都市生活安閒與舒適,以及關內相對溫暖的氣候。社會財富逐漸積累,為宮廷生活由儉而奢準備了豐厚的物質條件,社會生活的日趨安定使得馬褂作為行服的利用率逐漸降低,而馬褂的保暖及穿脫便利的功能卻被很好地保留和利用起來。
  • 朱萬曙:論清代宮廷大戲
    [iv] 此四種見於《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清代宮廷大戲」條,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3年版。[v] 日本東北大學磯部彰教授主編之《清朝宮廷戲劇文化》一書專列「大戲之研究」欄目,除了收錄《鼎峙春秋》《昇平寶筏》等大戲的研究論文,還收錄有大冢秀高《關於<楚漢春秋>》、《<鐵旗陣>與<昭代簫韶>》和小松謙的《論<如意寶冊>》等論文。
  • 要約一發奢華的清代宮廷火鍋嗎?
    ▲火鍋派系 (圖來自@網際網路那些事)不知是否有人好奇:既然明朝有了辣椒等調料,那數百年前的清代宮廷裡是不是也流行吃麻辣火鍋? 1 火鍋在清朝可以說發展的很成熟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火鍋和餐具,從宮廷到民間,廣受歡迎。清代宮廷之中火鍋風靡,不僅傳承了我大吃貨帝國的中原傳統,還沿襲了早期滿清貴族冬日飲食的習慣。
  • 竹製砧板裡含甲醛?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切菜的砧板,砧板有很多的類型,這兩年特別興起了一種竹製的砧板,那竹製砧板到底好嗎?【您家使用的是什麼材質的砧板?】 通過隨機走訪調查,我們發現,綠色環保的竹砧板還是挺受大家歡迎的,不少人家中都是在使用這種竹製砧板。可最近網上有傳言說,「竹砧板有毒用不得,因為它裡面含甲醛」。
  • 核桃木家具的優缺點
    核桃木因其獨特的木紋而得名,尤其核桃木家具因其美觀的造型以及實用的特點非常受消費者的歡迎。那麼核桃木家具有哪些優缺點呢?下面就讓勝芳在線的小編帶您來了解一下核桃木家具的優缺點,以便您有個參考。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您。
  • 區氏家具演繹清式家具當代魅力:奢華尊貴 宮廷清韻(一)
    就如中國的清式與歐洲古典,兩種宮廷審美趣味不同,卻都始終擁有無盡的尊貴與奢華。  將兩個貴族世界的家具、藝術品收藏家中,上流階層的歷史、夢想,也在居所的各個角落存留。現代居所搖身變為收藏品味的博物館,引人入勝。
  • 清代宮廷做壽禮俗與相見禮俗
    太宗皇太極稱帝後,才借鑑明朝禮儀,融合滿漢習俗,制定並逐步完善了清代禮儀制度。清代宮廷做壽禮俗清朝,皇帝誕辰為萬壽節,皇太后誕辰為聖壽節,皇后誕辰為千秋節,均為國家節日。其中萬壽節最為隆重,與元旦、冬至並稱清廷「三大節」。尤其是皇帝逢旬(十)大壽,更要舉國歡慶。
  • 從《鐵齒銅牙紀曉嵐》淺談羅友枝《最後的皇族—清代宮廷社會史》
    主要來聊聊和最近看的美國漢學家羅友枝的《最後的皇族——清代宮廷社會史》《最後的皇族——清代宮廷社會史》分為三個部分,分別討論了清代宮廷的物質文化、社會結構和禮儀制度。通過詳盡的資料整理和細緻入微的考察,《最後的皇族》首次生動揭秘了清代的宮廷生活,全面展示了清代宮廷服飾、語言、飲食、文化政策等方面鮮明的民族風情,深度剖析了宮妃、皇子、僕從等清廷內部人員的權利體系和組織運作,詳細闡釋了登基、壽禮、祈雨、喪葬等公共或私人儀式的舉行辦法和信仰文化意義。
  • 硯德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下篇:無極齋分享
    硯德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下篇無極齋分享韓回之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硯德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曾在故宮舉行。展覽共展出清代宮廷藏硯140餘件,另外還有30餘件輔助展品,其中大部分展品為首次展出。
  • 硯德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上篇:無極齋分享
    硯德清風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上篇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 「硯德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曾在故宮舉行。展覽共展出清代宮廷藏硯140餘件,另外還有30餘件輔助展品,其中大部分展品為首次展出。 硯與筆、墨、紙,合稱文房四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書寫、繪畫用具,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 美術研究|清代宮廷宗教建築所體現的宗教文化特徵!
    清代宮廷建築作為宗教文化的載體,體現出獨特的文化特徵。本文聚焦清代宮廷宗教 建築與宗教文化之間的關聯,通過分析孝道思想在宮廷宗教建築中的反映和佛、道兩教在宮廷生活中的作用,可知儒、佛、道三教是密不可分的一個系統, 進而總結清代宮廷宗教文化的民族特色。
  • 路易王朝,永不過氣的法式宮廷家具
    在浪漫主義的旗幟指引下,這一時期法國家具製造水平,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路易十五時期的家具完全拋棄了古典主義的希臘、羅馬式風格,以華麗輕快、精美纖細的曲線著稱,以迴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飾為主要特徵,以凸曲線和細長的彎角為造型基調,形成了一種輕快精巧、優美華麗、閃耀虛幻的風格,成為洛可可家具的代表。與巴洛克家具相比,路易十五式家具是一種更為纖巧優美的宮廷貴族風格的式樣。
  • 清代珠串十八子
    然而十八子真正出名,乃由於清代宮廷的廣泛使用。清代手串相當流行,除手執外,不論男女也常用作佩飾。清皇室中有不少善男信女,特別是女眷們。高貴奢華的後宮佳麗以清心念佛來打發漫漫時光,如此場景別有情致。著名的《十二美人圖》中就有玩賞十八子的畫面,而通過傳世清代油畫,可看到將其掛在衣襟上的做法。
  • 華服時課|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這時,逐步穩固政權的滿洲貴族已經逐漸適應了宮廷生活的禮節和節奏、都市生活安閒與舒適,以及關內相對溫暖的氣候。社會財富逐漸積累,為宮廷生活由儉而奢準備了豐厚的物質條件,社會生活的日趨安定使得馬褂作為行服的利用率逐漸降低,而馬褂的保暖及穿脫便利的功能卻被很好地保留和利用起來。
  • 家具貼皮這事兒,幾百年前就有了,康熙雍正最喜歡~
    一說起貼皮家具,很多的印象大概就是「貼皮家具≈低等家具」,是一個和【造假】、【欺騙】關聯度很高的詞。這種想法對,但也不太對。今天齊家慄子就來說一說貼皮家具的歷史和起源,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這項工藝。它是指用黃花梨、紫檀等名貴木料切成薄板(3-5mm),粘覆在由楠木、樟木等變形小、比重輕且相對便宜的木材做成的家具胎表面,再經打磨、雕刻而成的家具。包鑲家具,破損處包鑲是一種裝飾工藝,在明清時期的北方頗為流行,最早出自宮廷。
  • 拍場上最貴的十大黃花梨家具
    這件拍場來源於2010年12月12日,南京正大2010秋季宮廷御製古典家具及文房清供專場。此件拍品是一把宮廷御製明代黃花梨交椅,堪稱博物館級藏品,最終以RMB6944萬元的高價成交。此件交椅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雕工精緻,鐵包典雅古樸,後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開光,透射出清靈之氣,兩側「鵝頭棖」亭亭玉立,彰顯皇家之重器,乃宮廷御用瑰寶,收藏價值不言而喻。亞軍:明十七世紀黃花梨圈椅一套四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