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花光800萬後,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10家生鮮店一個個倒下!

2020-12-23 騰訊網

■ 編輯 中企君 | 中國企業家學習網(ID:qyjxxcom)

■ 來源 電商報(ID:kandianshang)

01

以為是風口,滿懷信心地就進來了!

我今年40歲,昨天在地鐵上看見有人用手機看許鞍華的電影《男人四十》,我在旁邊瞥了幾眼,突然就哭出了聲!

誰能想得到,幾年前,我還是別人眼中「風口上的企業家」,因為「失足」誤入了生鮮行業,現在卻成為負債300萬的 「老賴」?

我15歲從河南農村到廣東汕尾,在外拼了25年,睡過橋洞,販過海鮮,跟著捕撈隊像《海上鋼琴師》的主角一樣在海上漂過幾年,從當初那個無知少年直接到男人四十的中年,到35歲時,也積累了500萬資產。

2012年,我32歲,有一次到深圳出差,看到深圳有些地方開起了生鮮店,我到店裡一看,裡面賣的東西價格還真的不便宜,但是看上去生意都還不錯。

我當時就在想:相對於深圳,生鮮店在汕尾還是新生事物,我如果先做了,等於是坐到了金礦上面!

但是,畢竟開生鮮店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的首次創業,所以我還是很謹慎的。

首先,我回汕尾後專門做了市場調研。

我特別查了很多資料,發現生鮮市場的潛力還真是很大的,這是一個真正日活、月活、年活用戶數都是十幾億的行業,在汕尾,生鮮市場雖然沒有深圳那麼大,但是汕尾做生鮮的商業基礎還是具備的。

其次,正式入場前,我花了三年時間反覆推演,不斷總結其他生鮮店失敗的「經驗教訓」。

讀史使人明智,那幾年,不光是我注意到這個市場,在我之前,很多人已提前下場了,但是,提前下場的一批企業大多成為了「烈士」,我還專門總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比如說,特土網死於名字取得土氣,採購兄弟採購渠道有問題,後廚網格局太小。

我當時真的以為,憑著自己這些年對生鮮行業的了解,如果讓我經營,這些企業的結局還不至於這麼糟糕。

第三,為保障獎金上的充裕,在500萬資金之外,我還專門找人借了300萬元。

於是,2015年,35歲的我註冊成立了自己的生鮮公司,帶著總共800萬元到生鮮市場「掘金」了。

02

我把這個行業想得太簡單了!

我2015年踏入生鮮市場時,當時的中國處在商品房瘋狂漲價前的前夜,我當時就有一種判斷:未來,社區經濟會迅速崛起,在生鮮領域,誰先搶佔了社區,誰就有可能成功!

因為當時汕尾的房租還不是很高,我一口氣選了10家社區門店,面積在幾十平米左右,一家門店差不多能覆蓋兩到三個社區(或城中村)的那種。

按我的設想,一個社區生鮮門店差不多能輻射3000個家庭,按一個店每天營業額1萬元計,10家店一天的營業額就是300萬,一個店請二三個員工,一年賺個幾十萬不在話下。

但是生鮮店真正開始運營了,我才發現,我還是把這個行業想得太簡單了!

首先,生鮮主要靠促銷,但促銷成本太大了。

我們新店開張時,提前搞了一個免費領一盒雞蛋加一袋鹽的活動來擴大宣傳,結果周圍的大爺大媽幾乎都過來領禮品,開張當天,因為價格定得不高,前來買東西的還真的有不少,但是這一天下來算完帳,單店營業額不到5000,不到預期1萬元營業額的一半。

促銷期過後,店裡的營業額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位置好的店一天的營業額也才3000多元。

其次,客流量沒有上來,不要著急做什麼app。

店裡的銷售業績不好,我每天急得吃不下飯,我老婆說我「一夜白了頭髮」。這時候,有員工跟我出主意,說老闆你要做app才行啊,你看人家京東有京東到家app,阿里有盒馬鮮生app,現在的很多90、95後都不下廚,連去超市買東西的機會都少,都是app上叫外賣,買東西!

我一聽,說得還很有道理的,就找到一家開發軟體的公司來為我們做app,結果花了好幾個月,前前後後付給那家軟體公司30好幾萬,app是做起來了,二維碼也趁著周末搞活動的時候貼到店裡顯現的位置了,但是通過線上渠道下單的人還是不多。

第三,生鮮的損耗率太高了。

之所以有人肯光顧生鮮店,圖的就是希望能吃到新鮮的時蔬。但是,真正做過生鮮的人才知道,生鮮的保質期太短了,比年輕人的愛情保質期都短!有些早上進的產品在店裡只擺了半天,很快就失去了光澤,特別是用泡沫箱進貨的蔬菜,一開箱後一大半都是壞的。於是,店員們這一天很大一部分工作量是花在如何處理損耗產品上去了。

所以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還是我在沒有入行前,還特別花了幾年時間做市場調查,設想過種種預案的情況下,真的進入這個行業了,這才發現理論和實踐完全就是兩回事。

03

從本質上說,生鮮生意就是燒錢的買賣!

如今,4年花光800萬後,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10家生鮮店一家家倒下,我也從一個經過25年原始積累的「有錢人」重新變成了負債300萬後每天擠著地鐵回家的失意之人。

現在想一想,我當初進入這個行業時,還真的有些無知者無畏。

在此也奉勸一下準備進入生鮮領域的人:這個行業,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就拿我來說,我當時打的算盤多精啊,同時開了10家社區生鮮店,按我的預計,東邊不亮西邊亮,就算一兩個店不靈光了,也不至於滿盤皆輸吧,然而現實就這麼殘酷,正是這個分散成10家社區小店的策略讓我從一開始就只能淪為炮灰。

如果對比一下盒馬就會發現,一家幾十平的生鮮店實在是不叫玩意兒,在品類上不可能做到豐富,在體驗上不可能做到完善;而盒馬店動不動就是幾千平米,逛一趟盒馬就像是在巡視自己打下的好大一片江山。

最主要的是,盒馬他們有自己的物流,有自己的消費場景,現撈現送,現撈現吃,任君選擇,我們憑什麼和人家競爭?

就算不和盒馬等巨頭競爭,生鮮店的價值又在哪裡,和菜市場競爭?也不定有勝算!

因為就算菜市場的冷鏈做得很一般,起碼人家的品類豐富啊,而且只要你用心,一大早去菜市場,就一定能買到足夠新鮮的東西。

從本質上說,生鮮生意就是燒錢的買賣!

損耗、人工、場地成本、每天的進貨款,哪一項都是要花出去的錢,很快,我那500萬個人資產就花出去了;因為不甘心,本來借來用作備用資金的300萬也很快花出去了,但是,因為沒有融資渠道,回本的速度還是趕不上花錢的速度。

記住了,生鮮市場是很大,但是,它就是大平臺、大資本們玩的遊戲,我們這些小玩家還是不要參與進來了:對大平臺、大資本而言,他們可以從容調動平臺資源,打通物流和冷鏈體系,而且可以根據大數據畫像分析消費者行為,實現對成本的精確控制,其他人進來的話,註定就是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爭。

未來,在平臺的大數據運營下,消費者甚至可以選擇要哪個果園的哪個顆樹上的哪幾顆果子——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我只是死亡率高達99%的生鮮小玩家中的一員!

本文內容不代表「中國企業家學習網」觀點,僅供讀者理性討論

歡迎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相關焦點

  • 我在學校開早餐店,月入10萬。|參謀故事
    今天,參謀君有幸訪談到一位95後的創業者,經歷了2020年前半年之後,她依然經營著3家實體奶茶店,希望她的創業經歷能給大家一些啟發。「我是一名95後創業者,從大學開始就不安分於讀書,折騰過早餐配送、外賣代取、校園廣告的小項目,一度做到月流水10萬。」
  • 《使命召喚》最可憐的男人,眼睜睜看著戰友們倒下,卻無能為力
    《使命召喚》作為FPS遊戲史上劇情最棒的遊戲,那經典程度絕對是毋庸置疑的,而《現代戰爭》三部曲更是系列裡面最為濃重的一筆,當然,之所以能夠稱為經典,也在於遊戲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角色,不過,眾多的遊戲角色中,有這麼一個人,卻是最為可憐的,這人便是約翰·普萊斯。
  • 歡樂番茄杜樂幫:加速社區生鮮門店布局,今年計劃新開1000家店
    原因是人力、採購、物流成本都上升,而歡樂番茄堅持平價供應,進一步壓縮了自己的盈利空間。對此,歡樂番茄創始團隊認為盈利不是當前的首要考慮問題,而是希望「有社會擔當,做一些貢獻」。在歡樂番茄的工作群裡廣泛轉發著一張很有感染力的照片,在疫情高爆發期的年初八,創始人杜樂幫騎著一輛電動車從門店給客戶送貨。他說,「兄弟姐妹們都在一線,我要和他們一起。」
  • 成都仁和春天光華店日均營業額超800萬
    上千個車位的停車場每天車滿為患,日均營業額800萬  日均新增會員300人,數量遠遠大於預期  首次做超市,面積僅兩千平方米的超市日營業額達百萬,創下業內奇蹟  日均營業額超800萬,日均新增會員300人,1000個車位的停車場每天車滿為患……去年12月23日開業至今快一個月的時間,仁和春天光華店出乎很多人意料,一間經營高檔百貨的商場
  • 廣東「養豬大王」陳生:新增5000崗位,「肉聯幫」打響生鮮「反擊戰」
    當時他搞了一個壹號廚房,開始探索社區生鮮模式,2014年的時候開了幾十家店,但當時壹號土豬剛去北京、上海發展,市場導入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幾十家生鮮店一年虧2000萬。「一年下來,可能土豬在廣東賺個七八千萬,但這兩塊業務虧掉七八千萬。壓力太大了,所以我才把生鮮店關掉了,最後20家剩下2家。」
  • 他30歲還是個小混混,10年後卻一舉締造出800億的財富帝國,從此笑傲江湖
    為了回報貴人的知遇之恩,他先後擊敗了眾多對手,歷時20年,楞把一家小賣場做成橫跨兩岸,年營業額突破800億的量販帝國,他就是大潤發的董事長黃明端。1955年,黃明端出生在臺灣臺南的一個小漁村,是七個兄弟姐妹中的老么。祖上三代都是農民,全家九口人擠在一間不足50平米的地下室,一條牛仔褲大哥穿完二哥穿,傳到黃明端那裡已經是第10個年頭。
  • 社區生鮮巨頭錢大媽入駐鄭州,細數曾與國際鄭錯過的生鮮店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丁洋濤 文圖)一個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區生鮮連鎖店,開業首日銷售額44.1萬元,全天客流高達6490人,該記錄是由錢大媽開在鄭州的首店創下。11月28日,錢大媽入駐鄭州的首個社區生鮮店開門迎客,首店定在鄭州遠大理想城,在前期接龍預售和現場優惠促銷的加持下,一天時間賣出了70頭豬和30隻羊,排隊結帳的人排成了長龍。發跡於廣州的錢大媽,如今用「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在全國開了近3000家門店,但為何將其在北方地區的首店開在鄭州?和往日曾在鄭州風靡一時卻最終落敗的社區生鮮店相比,它有何不同?
  • 開個社區生鮮超市需要投入多少?能賺多少錢?
    從2014年開始便又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從開第一家水果店開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又開了家200平左右的社區生鮮店。這個社區生鮮店從立地條件上看,並不是很理想,屬於社區底商沒錯,但又屬於單向的店面,還處於下坡地段。好處是處在兩大小區之間,周邊住戶在3000戶左右,屬於較為成熟的社區商圈。
  • 鄭剛:網上年賺30萬,開個店後只賺10萬……WHY?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鄭剛,ID:izhengga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個微友來諮詢,她想開家店,是的,開家美容院,原因是,她有個好產品,她有個夢想……樓下開店,樓上辦公,有空去健身,平時就拍拍視頻或寫寫文章,是不是很美好?不過,我並不這樣想,我的建議是,先不開店,先寫文章,為什麼?
  • 「我爸花800給我買了輛自行車!」「你們家真窮!」
    有多少人在那短短的4分鐘裡,看到了自己與父母的影子。有多少人的眼淚其實不為蘇大強而掉,是為自己而掉。有多少沉默不言的愛,是我們長大以後才看明白。我跟父親兩個人,默契地秉持著「活著的人,依舊要開開心心地活下去」。我的確是這麼想的,可是父親心裡想著的是,妻子走了,他要讓唯一的女兒開開心心地活下去。於是,我想出去散散心,他就放下工作帶我去家附近的海邊玩兒。我說想重新開始,剪掉長發,想買輛自行車自己上下學。
  • 難領的加盟補貼:自己開的生鮮店,為啥得借別人營業執照才能領
    張成回憶,雙方洽談十分順利,尤其「補貼3萬元」非常吸引自己,「加盟費38880元,扣除補貼,只需8800元。不過得加盟後1—3個月,才能拿到」。3月9日,雙方籤訂加盟合同。根據合同,張成交付38880元的加盟費。之後,在廠家專員的指導下,店址選擇在小清河周邊一小區。4月中旬,張成的生鮮加盟店正式營業。
  • 眼睜睜看著你離去,我卻無能為力
    4年前的冬天,表弟從深圳打工回來過年,竟然帶回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大姨樂的合不攏嘴,天天由著他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早上睡到10點起來還喜滋滋的專門做早餐給他倆。大姨去洗衣服,挖地回來還趕緊的清掃,做飯,頓頓都小心翼翼的問那女孩喜歡吃什麼才去做。女孩開朗大方不認生,主動來我家聊天。
  • 【行業報告】生鮮電商行業深度報告:生鮮到家,流量、數據、供應鏈...
    1)規模農業經營單位、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穩步提升:2006-2016 年, 我國農業經營單位數量從39.5萬個提升到204萬個, CAGR+17.8%;2012-2018 年,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戶數量從 130 萬戶提升到 217 萬戶,CAGR+13.7%。
  • 家樂福全國首家社區生鮮店在上海開業
    家樂福首家社區生鮮店2020.10.2by:零售圈《零售圈》獲悉,《零售圈》了解到,在蘇寧收購家樂福一年之後,動作越來越密集,除了跨界家樂福「MR福」餐廳、家樂福精選超市之外,家樂福也開始進軍社區生鮮超市。
  • 百佳超市轉型「小業態」:社區店、生鮮店、前置倉,打造「五公裡生活圈」
    作為首家進駐內地市場的外資超市,百佳超市頭頂和記黃埔的名門光環,卻在幾年間將門店關至50多家,退守華南一隅。尤其是2016年退出成都市場的那場風波,一度使外界質疑百佳超市正在走向沒落。但在百佳超市看來,其關停老店是正常的經營動作,戰略聚焦在深耕華南市場。《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圍繞百佳超市多年的爭議或將得到答案。
  • 連1/4烤鴨都賣,生鮮電商外賣推「一頓吃光」和「半份計劃」,線上...
    昨天上午,家住浦東新區峨山路的80後周小姐又在叮咚買菜「一頓吃光」類目下,買了280克一袋青椒土豆絲、600克一份的「
  • 500多家倒下!原以為「躺賺」的行業日子也不好過?
    除了拼多多、淘寶等「明星」電商平臺之外,我國還有很多電商平臺,只不過可惜的是,有些電商平臺如今的發展處境和巔峰時期真的沒有辦法相比,甚至還有一些電商平臺也早就倒下了。就在今年10月,有媒體曝出一個老牌電商都倒下了,它就是生鮮電商平臺「易果生鮮」。
  • 28歲以下人群開出200萬家淘寶店,90後賣茶葉年收800萬
    畢業後在醫院做過護士,也在奶茶店打過工,一個月拿300塊也不在乎,「因為想學做奶茶」。兜兜轉轉遇到了現在的丈夫加經紀人泡麵哥,「他來給我推銷吃的,我說做的還不如我做的好吃」,試吃之後果然如此,兩個同樣熱愛美食的年輕人想把美食賣給更多的人,又苦於囊中羞澀,就決定先在淘寶上開店。憑藉獨特的麻辣口味和私家秘方,秀秀很快在淘寶上有了自己的粉絲。
  • 5年「吸」會員費超3億?起底「生鮮新星」尚作有機閉店風波
    事件:門店集體閉店有的會員卡中還剩10萬元龍淼發布公開信的第二天,家住錦江區宏濟新路附近的市民就發現,昨天還開門營業的在尚作生活館龍湖晶藍半島店已然閉店,從尚作app來看,店鋪主要經營時蔬、肉禽蛋類和糧油副食等生鮮蔬菜,是一家主打農產品的零售店,不過就品種而言並不算豐富,市民可以選擇在門店購買食材,也可以從app下單讓店家上門配送。
  • 靠打麻將贏來 800 萬,開家爛店天天跟顧客對著幹,年賺 569 億
    奇葩的是,就這樣「垃圾」的店,從1989年開業以來,創下連續30年都盈利的記錄,在16年~17年的總銷售額高達8287億9800萬日元,折合是517億人民幣!大學畢業後,安田隆夫上了8個月班,就失業了,更慘的是,後來整整4年他都沒找到一份正經工作,天天混日子打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