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缺氧症候群

2021-01-15 北京大北窯中醫診所

正常情況下,空氣中氧氣的濃度為21%。腦缺氧症候群,是指空氣中氧氣的濃度不足18%的環境下並發的症狀。


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與併發症狀的關係:

1、氧氣濃度低於16%——脈搏加快,頭痛,噁心,反胃,注意力不集中。

2、氧氣濃度低於12%——渾身無力,頭暈眼花,體溫升高。

3、氧氣濃度低於10%——面色蒼白,意識不清,嘔吐,皮膚發青。

4、氧氣濃度低於8%——昏睡。

5、氧氣濃度低於6%——痙攣,呼吸停止。


有助於改善腦缺氧症候群的方法如下:

一、心理調節。

1、減慢生活節奏,放鬆心態,不過度思慮,不攀比,不較勁。

2、進行吟詩、撫琴、弈棋、書法、繪畫活動。

二、生活調理。

1、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睡懶覺。

2、適當鍛鍊和勞作,不過度,不懶惰。

3、戒菸。

三、飲食調理。

1、一定要吃早餐,以清淡、不油膩為主,忌辛辣。

2、遠離三「白」(白糖、鹽、豬油),親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

3、階梯式選擇食品,四條腿(豬、牛、羊)不如兩條腿(雞、鴨);兩條腿不如一條腿(蘑菇);一條腿不如沒有腿(魚)。

四、刺激「背俞穴」。

靠在門框邊,身體向後靠,用門框的反作用力按壓「背俞穴」(「背俞穴」在肩胛骨內側緣與脊梁骨之間,左右各一條),時間5——10分鐘。


鬍子葵大夫

每周一、四上午8:30——11:30

著名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專家,著名傷寒派大師陳慎吾先生、名醫楊藝農先生(人稱「小兒楊」)的嫡傳弟子。從醫近60年。擅長內、婦、兒科雜症,調節內分泌紊亂、臟腑功能失調等亞健康狀態,特別對小兒發熱、哮喘、厭食、脾胃不和等兒科常見病有獨特治療方案。

李國富大夫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中醫針灸科、內科專家,師承國醫大師賀普仁教授,國家級中醫專家索延昌教授,得趙紹琴等數十位老中醫親授。針藥結合,擅治腦外傷後遺症、中風後遺症、偏癱、老年痴呆症、小兒腦癱、風溼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症。

裴夫立大夫

每周四、五、六下午2:00——4:30

中醫皮科、內科專家,師承國家級中醫專家索延昌教授,從醫三十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主攻:痤瘡、溼疹、過敏性皮膚病、牛皮癬、色斑、斑禿、脫髮、無名腫毒等皮膚病。

李萬裡大夫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著名中醫骨科專家田紀鈞教授,中醫針灸科、內科專家李國富先生,跟隨老師學習多年,深得真傳。對經絡穴位拿捏精準,擅用手法緩解各種肩、頸、腰腿疼痛。




田紀鈞教授
 

師承京城名老中醫骨傷科專家劉道信先生,劉氏正骨傳承人,擅長非手術治療,刃針療法。主治: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症、坐骨神經痛、膝關節股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和脊柱相關疾病等。每周五上午出診。

關注微信公眾號  了解更多健康資訊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100號樓

聯繫電話:010-65684977


相關焦點

  • 腦缺氧的寶寶會有後遺症嗎?不要顧慮太久耽誤孩子的一生!
    之前有家長一直要求小康君寫篇關於腦缺氧的文章,今天從小本本中,挑選了這個主題,不知道過了這麼久家長能否看到。綜上所述,很多家長的問題就是,寶寶出現異常情況不知如何判斷是否有腦缺氧、擔心腦缺氧的寶寶會有後遺症、腦缺氧寶寶如何護理等諸多疑惑,現在我們了解一下腦缺氧相關知識吧!
  • 腦缺氧3分鐘可導致死亡
    腦缺氧患者不同的病因會出現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頭暈、頭痛、頭皮腫脹、高血壓;也會有耳鳴、眩暈,有時伴有噁心、嘔吐等類似症狀。這些症狀來得比較快,常常沒有跡象,特別是在早晨起床後,發作的可能性很高,嚴重影響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快速緩解的方法可以適當地吸收氧氣,在大多數情況下,吸入氧氣0.5~1小時後症狀可以緩解。
  • 腦缺氧容易引發猝死
    無論什麼原因造成的缺氧,都會改變機體的機能和代謝狀態。
  • 將藻類放入人類血管內,能解決腦缺氧嗎?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將藻類放入人類血管內,能解決腦缺氧嗎?聽聽科學家怎麼說!人類是眾多生物中進化最為完美的智慧生命體,擁有獨一無二的大腦,創造出不少高科技,依靠科技的力量,做意想不到的事情。想當初,飛入外太空幾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 戴玉強自稱嗓門大背歌劇歌詞背到腦缺氧
    說藝術追求:  背誦歌劇歌詞背到腦缺氧  戴玉強出生於農村,最初學工程,做過工人,之後他多年堅持不懈的學習,中戲歌劇表演專業,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系,又轉投多師,一路苦苦尋覓,終於登上藝術的塔尖。戴玉強說:「我前不久在一篇博文裡引用別人的一段話說,『任何與眾不同,都是無比寂寞的重複』。我們為了背誦歌劇的歌詞,每天要背到腦缺氧。
  • 有新技術能減輕新生兒腦缺氧的危害
    有新技術能減輕新生兒腦缺氧的危害 缺氧會導致新生兒腦損傷、癲癇、發育遲緩和死亡。它每年都會通過懷孕、分娩併發症或早產,影響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嬰兒,而且其治療方法有限,並且很少有效。好消息是,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已經報告了一個關鍵的突破,可幫助保護遭受缺氧缺血性腦病(HIE)(一種腦損傷)的新生兒。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種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 馬凡氏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據悉,霍萱死因源於馬凡氏症候群,原美國女排名將海曼、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以及男籃運動員張佳迪和武強均因此病猝死。10月31日,中國女排前國手、原河南女排隊員霍萱突發心梗去世,年僅28歲。據悉,霍萱死因源於馬凡氏症候群,原美國女排名將海曼、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以及男籃運動員張佳迪和武強均因此病猝死。
  • 腦缺氧應當這樣調理
    高壓氧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除腦血管疾病外,還適用於各類腦外傷和神經損傷、突發性耳聾耳鳴、美尼爾氏症候群、各類血管堵塞血栓形成疾病(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中樞性和周圍性面癱、糖尿病及併發症等。
  • 多囊卵巢症候群
    多囊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以雄激素增多症、無排卵和多囊性卵巢形態為基本特徵的症候群
  • 多囊卵巢症候群不能生孩子?聽說昆凌也有多囊卵巢症候群
    在我們日常的客人中,經常會出現患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她們覺得自己有病,為此情緒低落,甚至覺得因此不能生育,是「可恥的」,心理壓力異常大。多囊卵巢症候群真的不能生育嗎?當然不是!認識一下,什麼是多囊卵巢症候群?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是女性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多在青春期發病,臨床或生化表現為無排卵、痤瘡、多毛、月經異常、不孕等,常伴有胰島素抵抗和肥胖,在育齡婦女中發病率約6-10%,算比較常見,現有醫療研究還無法明確病因,多數認為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的結果。
  • 綜述 | 視雪症候群
    視雪症候群(visual snow syndrome,VSS)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症候群,其特徵是視野中出現無數小的動態或靜態的小點
  • 腦供血不足的症狀 經常有這感覺竟是腦缺氧
    症狀之一、睏倦與嗜睡表現為哈欠連連,是腦缺氧,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的反應。隨著腦動脈硬化加重,動脈管腔愈來愈窄,腦缺血嚴重惡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腦供血不足發作5至10天前,頻頻打哈欠。所以,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一重要的報警信號。症狀之二、頭暈頭痛突然加重或由間斷性頭痛變為持續性劇烈頭痛。
  • Apert 症候群一例
    網上百度了一下,以下是百度百科的內容:Apert症候群又稱為尖頭並指症候群(acrocephalosyndactyly),為散發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是以尖頭、短頭、面中份發育不良及並指(趾)為特徵的一組症候群。顱面部的症狀與Crouzon症候群相似,表現為顱縫早閉所致的頭顱畸形、突眼和面中部嚴重發育不良。
  • 揭開唐氏症候群的神秘面紗
    唐氏症候群患兒(ccrinfo.org) 目前唐氏症候群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照護和教育來儘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這往往需要巨大的經濟投入。 唐氏症候群有一個別稱,叫做「21三體綜合症」。這個名字點明了這個疾病的病因:患者第21號染色體共有三條,而正常人都只有兩條。在遺傳學上,唐氏症候群患者的父母基因通常是正常的,多出來的那條染色體只是精子或卵細胞形成時不走運出現的。
  • 腎病症候群的常用治療方案
    腎病症候群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臨床突出症狀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常見的併發症為感染、靜脈血栓形成和動脈硬化。這種病病程較長,腎病症候群治療難度集中在:激素治療效果明顯,但臨床表現蛋白尿、浮腫等問題常反覆發作,成為最大困擾。
  • 什麼是二尖瓣脫垂症候群
    二尖瓣脫垂症候群是指各種原因使得二尖瓣葉和心臟收縮時向左心房脫垂,導致二尖瓣關閉不全的一系列臨床表現。曾被稱為Barlow症候群,瓣膜鬆弛症候群等。  二尖瓣脫垂症候群有哪些症狀?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症狀出現有間歇性,反覆性和一過性的特點。
  • 馬凡氏症候群來自先天遺傳
    張國報說,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在年輕時憑藉常規檢查基本發現不了,其除了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個子高以外,其他方面與正常人無異,「這種病,只能通過一種手段才能在不發病時查出,那就是家族基因檢測。」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白振祥提醒,如果有家族病史,又有馬凡氏症候群其他表現,如脛骨很長、身材高瘦、近視等症狀,都應儘早到醫院檢查,了解心臟和主動脈是否有病變、是否需要積極治療。
  • 馬凡氏症候群:天才體型後面的隱患
    據悉,霍萱的疾病與以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是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marfan's syndrome)又名蜘蛛指(趾)症候群,發病率約0.04‰~0.1‰,屬於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病變以骨骼畸形最常見,全身管狀骨細長、手指和腳趾細長呈蜘蛛腳樣。而疾病以心臟大血管改變最為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