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為何選擇投湖自殺?

2020-12-23 飲冰歷史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1927年6月2日,著名學者王國維自沉於昆明湖,年僅51歲。

王國維是中國新史學的開山者,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字學上均有成就。法國著名學者伯希和曾說:「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惟王國維及陳(陳垣)先生兩人。」

王國維

1877年12月3日,王國維生於浙江海寧。

王家先世為北宋名將王稟,金將完顏宗翰攻太原時,王稟堅守250餘日,城破而死。

元代以後,王家以農商為業,王國維的父親王乃譽古文化功底頗深,卻「名不出於鄉裡」,以遊幕所得,中年後投資茶漆、生絲等貿易,並有田租、房租收入,尚稱溫飽。

王乃譽喜收藏,「遍遊吳越間,得盡窺江南北諸大家之收藏」,且好新學,曾想在家鄉設置炮臺,以保護鄰裡。王乃譽的女婿(即王國維的大姐夫)陳汝康是翰林院庶吉士,參加過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巍然列名於強學會」,後因戊戌變法遭禍,回鄉避難,35歲便病逝了。

王國維天性聰穎,卻不擅考試,兩度科場遇挫,僅得秀才出身。王國維後在上海東文學社學習,半年後因考試成績「不及格」,差點被開除。

1902年2月,羅振玉資助王國維赴日,王就讀於東京物理學校,但王國維不喜歡幾何等課,且患腳氣病,半途而廢,故王國維日語口語不佳。

羅振玉

1898年2月,在《時務報》中當書記的徐家腥辭職,推薦正在鄉間靠教書餬口的同鄉王國維替代,王因此到了上海。

《時務報》倒閉後,羅振玉安排王國維到《農學報》工作,還任王為東文學社庶務,月薪30大洋。

王國維早年醉心於叔本華、尼採的唯意志論,羅振玉勸道:「尼採諸家學說,賤仁義,薄謙遜,非節制,欲創新文化以代舊文化,則流弊滋多。」王國維「聞而懼然」,從此轉向國學。

1905年秋,羅振玉入清廷籌備中的學部就職,仍提攜王國維,但王科名太低,又值父喪,到1907年才入學部編譯圖書局當編輯。在學部期間,王國維完成了大量譯著,名聲鵲起。

清朝滅亡後,羅振玉邀王國維再度訪日,寄居京都近5年,早晚相伴,研究學術。日本學者梅原末冶回憶說:「羅先生家裡人多得簡直不可思議,其中有一位其貌不揚,說話口吃,看起來倒是讀書人的樣子。他好像非常專心地寫著什麼,這人就是王先生。」

1916年2月,王國維應聘回國,蔡元培託馬衡請王到北大任教,王國維不肯去,後勉強接受通訊導師一職,卻不願受薪。

很多人以為王國維「甘當遺民,恥食周粟」,其實王此前諮詢過羅振玉和沈曾植,二人曾是清廷重臣,均支持王到北大任教。王國維不去,可能與不善教學有關,商承祚曾說:「王為浙江海寧人,談吐時滿口鄉音,聞者多不易懂,又因不長於口才,言時期期艾艾,與其文筆,判若兩人。」

王國維不擅交流,平生友人極少。

胡適

1918年12月初,沈曾植將一些古籍資料交王國維審閱,讓他翻印,王國維認為都是贗品,又不好明說,過了一段時間,回復道:「有人說這些東西是贗品,我從文章上看,也覺得有未妥處。」

沈曾植隱而不發,聊到日本漢學時,影射說:「日本人尚知敬重老輩,今中國北京已非昔比,上海人則更驕,如漢刻一事,彼輩竟斷定為偽。餘因知上海評價書畫皆由掮客把持,學術亦由一種人把持內,學術上之物非由彼輩出者,皆斥為偽也。」

王國維此後不願再去沈曾植處,以至於「因疑生畏,觸目皆是幻影」「非精神異常,又何至於此」。

1919年5月,王國維長子王潛明娶了羅振玉的三女兒,在羅的推薦下,1923年,王國維成了遜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得了五品銜,還可「在紫禁城內騎馬」。王國維給溥儀上呈過《籌建皇室博物館奏摺》,希望開放故宮。溥儀被馮玉祥趕出故宮時,王國維深表不滿,從此仇視馮玉祥。

1925年,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欲聘王國維,王依然拒絕,胡適找到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讓他請溥儀幫忙,溥儀果然下詔,王國維只好服從。清華國學院的主任是吳宓,但初期「院務草創,梁陳諸先生均未在校,一切規劃均請示(王國維)先生而後定」。

梁啓超

在清華期間,王國維與梁啓超之間關係微妙,梁曾想驅逐王國維,但梁啓超也多次對王的學識表示讚賞。二人個性不同,梁主張文藝為現實服務,王則主張文藝為美服務。

1926年底,王潛明因病去世,羅振玉的女兒直接回父母家,並表示不願受王家一金,連王潛明的遺款和撫恤金都不要。王國維寫信給羅振玉抱怨道:「以當受者而不受,又何以處不當受者?是蔑視他人人格也。蔑視他人人格,於自己人格亦復有損。」

羅振玉有恩於王國維,且性格強勢,見信後大怒,宣布與王斷交,但後來又寫信表示撫慰。

1927年2月15日,溥儀在天津慶祝生日,王國維前往「覲見」,遇到了羅振玉,兩人均未發一言,「返京後,(王國維)憂傷過甚,致患咯血之症」。

1927年6月2日上午8點,王國維像往常一樣到辦公室,9點時向別人借了5元錢,僱車前往頤和園,購票入內,在排雲殿魚藻池前吸了一支煙,乃投湖而死。

陳寅恪認為,王國維是以死為中國傳統文化招魂,故「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此說陳義太高,未必是直接原因。

陳寅恪

當時北伐軍即將攻入北京,人心惶惶,王國維的學生薑亮夫去見王國維,王問:「有人勸我剪辮子,你看怎樣?」 姜勸慰了一番,王說:「我總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點辱。」

吳其昌等勸王國維暫避山西,王說:「不要為我擔心,到時候我自有辦法。」這個「自有辦法」是不是指自殺,很難斷定。

至於「再辱」,必相對於前辱而言,或指清朝滅亡,或指王國維曾剪辮,或指馮玉祥捲土重來。也許,答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國維之死標誌了一個時代的斯文、操守與蘊涵的最終凋零。

相關焦點

  • 李佔春——王國維為何要殞命頤和園
    李佔春——王國維為何要殞命頤和園 李佔春:心理哲學家——解析……王國維——如煙輓歌在頤和園湖畔為何經久不散?話說,一個絕頂聰明的人為何要自殺,而他自殺也絕對不會輕易告訴活著的人——其自殺的原因和答案,否則他便不叫「絕頂聰明」,他的思維是超乎你想像的想像,同時也是超乎你簡單的簡單。所以,這才迷霧重重、九拐十八巷,繞來繞去、繞了九十餘年,依然還在霧裡探花啊。為什麼呢?因為王國維不僅是位國學大家,也是一位文學哲人,我們分析研究他,不能以世俗的尺子來踹度蒼穹以外的遼闊,而需要用哲學的工具去勘探星輝背後的光芒。
  • 看看民國大師王國維當年有多牛,最後卻又究竟因何沉湖自殺
    但對於王國維卻是畢恭畢敬,三跪九拜請來的,最終確定「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和陳寅恪。那麼,王國維當年為什麼那麼牛呢?1.王國維其人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他曾任清宣統朝五品銜南書房行走,算是清朝遺老。當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也就「失業」了。
  • 王國維:兩度娶妻相敬如賓,51歲沉湖自殺,16字遺書至今無人能解
    他就是王國維。王國維:兩度娶妻相敬如賓,51歲沉湖自殺,16字遺書至今無人能解除了上面提到的幾位人物,還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被郭沫若稱為「新史學開山鼻祖」的王國維,他一生成就卓越,他創作的《人間詞話》更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王國維沉湖自盡,原因至今眾說紛紜,遺書開頭16個字透露自殺真相
    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國維自沉頤和園昆明湖,近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猜測自殺原因,眾說紛紜。當時湖水很淺,裡面汙泥很厚,王國維投湖後被汙泥堵塞口鼻窒息而死。屍體被打撈上來,大家在他的口袋裡發現了一封簡短的遺書。遺書內容如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 王國維:古典時代的守墓人
    △ 王國維書房1906年,王國維虛歲三十,已經研究了康德、叔本華、尼採哲學,兼英法諸家,結合先秦諸子及宋代理學,又攻西方倫理學、心理學、邏輯學、教育學諸多。這一連串的成就讓人望而生畏,王國維,這個有些陌生的名字,也逐漸在學術界有了些名氣。
  • 王國維之死
    無所謂迂腐,或者愚忠,也沒有悽涼、憤懣,在昆明湖那一汪碧藍如玉的湖水中,王國維倏然躍向當中,直到湖面重歸平靜。除了寥寥遺音「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所掀起的波瀾外,便只剩「君子死社稷」般的絕望餘響。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覺得李清照是「詞別是一家」?
    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 《王國維與陳寅恪》:探達到二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這是王國維1927年6月2日在頤和園昆明湖自沉後,陳寅恪為他寫的輓聯。上聯寫王國維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的處境,山河殘破,魂飛魄散,「纍臣」系將王國維比為屈原。下聯寫到王國維死後以學術書籍交付陳寅恪、吳宓二人,此乃王國維的文化託命,可見三個人之間相交之深。王國維和陳寅恪是20世紀中國文化星空的雙子星座。談論王國維的學術地位、學術精神和文化意義,離不開陳寅恪對其學問內容和學術精神的闡發。
  • 王國維:今生,只想做一個自由的人
    除此,王國維還寫出了「宋狀元戲曲子考》一書,創造了他學術上的第三次輝煌。另外,王國維研究甲骨文的一些穿作,也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在。四年後,王國維不肯活著活上繼續拖害羅振玉,就攜帶家眷從日本歸國了。對溥儀的賞識,王國維受寵若怕,他很想陪皇上讀讀書,但其實他連溥儀的臉都很很少見到。1924年11月5日上午,馮玉祥進行逼宮,把溥儀趕出了故宮,作為帝王之師的王國維也在被驅逐之列。受此侮辱,王國維沒有顏色苟活,他想跳河自殺,但被人阻止。
  • 10位詩人和作家的自殺往事
    服毒、上吊、投湖、臥軌、槍擊、煤氣、切腹……如同一份自殺方式的大全。他麼為何離去,許多尚是謎團。 我不知道你會從這些故事裡解讀出什麼。我們能確定的只是:這些都是真實的歷史。王國維大為憤慨,與前清遺老羅振玉相約投金水河以身殉清,但被家人阻止。王國維與羅振玉 王國維顯然有著傳統的忠心觀念。一如,當年戊戌變法、六君子被殺時,他曾熱切地撰文評議,並在之後旅日留學。
  • 高貴林華裔家庭慘劇: 母親殺死女兒後投湖自殺
    (加西網綜合)高貴林周五15日下午發生兇殺案,一名22歲女子死亡,其母親第二天被發現墮湖身亡。騎警聯合兇案組介入對案件進行調查。    警方展開追查,於周六(16日)清晨在Buntzen Lake中發現涉案者的汽車,隨後從湖中打撈出一具屍體。
  • 訥訥王國維
    說錯了,文化在王國維筆下,如濃雲變雨,文化變詞語,那是傾版面而下的;然則,文化到了王國維嘴邊,能變詞語,卻是葫蘆裡的餃子,倒,倒,倒,倒不出幾個詞語來。文化能變筆下詞語,文化如何變不了嘴上口語?李恩績在《愛儷園夢影錄》裡,對王國維有個印象記,「對人很不會講應酬話,更不會客氣。」
  • 50歲跳湖自盡,只留下16字的遺言和一本書,其書如今成為國學經典
    這些足以看出這個人有多麼的自戀,但是就是這麼自戀的人,卻在自己50歲的時候,丟下了自己所有的才華和人生理想,以投湖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僅僅留下了16個字的遺言,和一本書。這個人就是國學大師王國維。
  • 王國維: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他11歲那年,祖父病故,王國維的父親不得不趕回家治喪守制。王國維父親在家裡的時間較長,便安心課子教女。於是便讓王國維從原來私塾辭出,換入另一個陳姓先生的私塾。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轉學,去了一個更好的學校。這應該是他邁向令人敬仰的詩詞大師的第一步。父親潛移默化的教導和薰陶,加上老師的指導,王國維在詩詞上的見解也十分獨到。
  • 新書嘗鮮|《王國維與陳寅恪》01
    文/劉夢溪1.陳寅恪《王觀堂先生輓詞》和王國維《頤和園詞》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 趙元任,王陳關係最近,蓋因氣類相投也。陳寅恪《王觀堂先生輓詞》「許我忘年為氣類,北海今知有劉備」句,即實寫此意。
  • 讀創讀書|文史學者劉夢溪新著《王國維與陳寅恪》出版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王國維為何在五十歲的盛年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陳寅恪緣何在晚年轉而「頌紅妝」撰寫《柳如是別傳》?近日,著名文史學者劉夢溪新著《王國維和陳寅恪》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在鉤沉索隱各種材料的基礎上提出了新說。
  • 文史學者劉夢溪先生新著《王國維與陳寅恪》出版
    《王國維與陳寅恪》是夢公(學界對劉先生的尊稱)「王陳並治」的結晶,是三十年辛苦經營的傾心之作。王國維為何以五十歲的盛年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陳寅恪緣何在晚年轉而「頌紅妝」撰寫《柳如是別傳》,本書在鉤沉索隱各種材料的基礎上提出了新說。圖:新書實拍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王陳關係最近,蓋因氣類相投也。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子為何會選擇自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在歐洲寫的一部愛情小說,直子是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卻在病情好轉的時候選擇了自殺來選擇對渡邊和木月愛情。那麼,直子為何會選擇自殺?在《挪威的森林》當中,木月和直子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卻在一起沒有發生過真正意義上的做愛。
  • 海子,顧城,三毛,老舍這些作家都選擇了自殺,是否有共同的緣由
    而心中始終鬱結的這些苦,讓他們度日如年,當他們不想再受這人間之苦了,於是便選擇了一了百了。即使不選擇自殺,活在人間,也是離群寡居,比如說張愛玲,鬱達夫……敏感是作家的共性敏感是什麼意思呢?王國維所處的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他感到了絕望,時局不穩,而他心中的理想難以實現,他想要的那種中國文化的境界也無從實現。加上在和人相處時產生的矛盾衝突,他的自殺其實也不難理解。敏感的作家裡,三毛顯然不必多言,她情感上的得失足以讓她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