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顧城,三毛,老舍這些作家都選擇了自殺,是否有共同的緣由

2020-12-22 夕露沾衿

《紅樓夢》中作者雲,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其實這幾句詩不僅是曹雪芹那個時代的作家看破世事後留下名作後的自我表白,而是代表了很多作家在追求一生之後,失望地離世。

孤獨與悲觀是中國文人的文化性格

從古至今,中國的文人作家的思想基調總體上是一致的,這其實也是中國文人的文化性格。這種文化性格基調不是樂觀積極,而是看破世事後的悲觀。這種民族性格由來已久,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代中國文人,縱使他們在各自的時代都很有造詣,然而他們的性格是悲觀的,甚至是不合群的,那種文人的孤獨感,無人能走進他們內心世界的孤獨感讓他們活得很痛苦。

他們相比於常人更能看清楚生活的本質,因為看透,所以痛苦。感受了常人所感受不到的苦痛,看透了世事的本源,那便是受苦。而心中始終鬱結的這些苦,讓他們度日如年,當他們不想再受這人間之苦了,於是便選擇了一了百了。即使不選擇自殺,活在人間,也是離群寡居,比如說張愛玲,鬱達夫……

敏感是作家的共性

敏感是什麼意思呢?一指感覺敏銳,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皮膚或神經上比較敏感的部分;也指反應很快速,對一件事或某種東西非常敏銳,察覺快速,可很快判斷或反應過來。謂感覺敏銳,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

有人說敏感的人或者自卑或者高冷,其實敏感是一種能力,敏感的人擅長推理,對一些事物的是非對錯很容易發現。比如對社會發生的事情的判斷,往往超前於普通人,比如說魯迅,早早地便窺見了中國人的民族劣根性,一輩子都致力於批判。然而他的一生都沒有幸福可言,他是一個鬥士,他看見了別人看不見的那些問題和黑暗,而幸福也就與他絕緣了。那麼海子也是,顧城也是。

而老舍呢,在建國前,寫下了可以與諾貝爾文學獎匹敵的數部作品,然而在建國後,作為一個作家,他沒有了我手寫我心的自由,反而被種種迫害,不說他的內心脆弱,其實他就是很絕望,那種絕望感壓得他無法去面對這個現實世界,只有以死來成全自己內心的理想世界。

王國維所處的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他感到了絕望,時局不穩,而他心中的理想難以實現,他想要的那種中國文化的境界也無從實現。加上在和人相處時產生的矛盾衝突,他的自殺其實也不難理解。

敏感的作家裡,三毛顯然不必多言,她情感上的得失足以讓她痛不欲生。

人生不經歷起起落落,沒有生活的重擊便成就不了作家

古代的詩人,往往仕途不順,詩詞反而寫得好。小時候學詩歌,那些詩作往往使他們遭到貶黜,罷官回家等的作品。可見逆境給人的體驗感更強,而生活的坎坷和痛苦才是文學生產的溫床。

三毛經歷了幾次情感挫折,未婚夫早逝,丈夫荷西潛水身亡。深愛的人都離她而去,她自己又身體不好,在悲觀和病痛裡她選擇自殺而亡。而她的文學成就固然與她幼年時母親對她的培養有關,但也和她的情感經歷密切相關。她細膩的筆觸描寫的撒哈拉世界,在荷西死後她描寫旅行經歷的作品,裡面的情感更深。

平平淡淡過一生的作家,難以寫出優秀的作品,神來之筆從來都不存在。比如說方方,為何空有一個作協的名頭,其實一直都沒有什麼出色的作品,就是因為她生活在安樂窩裡。當然比起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能有現世安穩更幸福。

知名的作家,大多過得不幸福,在生活裡經歷了太多的波折,而感情世界裡往往是孤獨的。他們的內心又是敏感而纖細的,所以對生命的感知比常人更深刻,而對死亡的選擇也就不稀奇了。

相關焦點

  • 10位詩人和作家的自殺往事
    我們能確定的只是:這些都是真實的歷史。 許多人有這樣一種觀點:有過自殺經歷的人,因為接近過死亡,反而會更加珍惜生命。我十分懷疑這種觀點。因為許多藝術家,都有過多次自殺嘗試。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紫禁城裡的溥儀驅逐出宮。
  • 那些因抑鬱症自殺的作家和詩人
    而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自殺人數最多的國家。單是中國大陸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數就有15萬人左右。也就是說,中國大陸平均每天不少於400人採用各種手段結束自己或長或短的生命。專家指出,實際情況遠遠要高於這個數字。因為有許多自殺者選擇出走後自殺或偽裝成意外事故,使自己的親屬不至於感到窘迫——至少也可以稍許減輕親屬的痛楚。而且,許多親屬礙於面子,也總是千方百計掩蓋死者自殺的真相。
  • 林肯公園主唱自殺!24位大師用自殺結束了他們奇蹟的一生
    查斯特·班寧頓(Chester Bennington)川端康成說「死亡是最高的藝術」,自殺在古今中外各個圈子裡都不罕見,抑鬱症、頑疾、嗑藥……這些情感纖細,又才華橫溢的藝術大師們,結束了肉身痛苦,他們的藝術生命延續至今
  • 日本這些著名的「天才作家」,為什麼年紀輕輕都選擇自殺?
    前言:我並不贊成自殺,甚至曾經一度認為那些選擇自殺的人心靈太脆弱,活著是一件比自殺更需要勇氣、更加困難的事情,人生來世界一趟不容易,儘管生來就有種種煩惱,種種艱難痛苦,但活著才能體會這一切很多才華橫溢的人選擇了自殺,在中國有海子、顧城等,在日本這個現象就更為嚴重了,和世界各地相比,日本似乎有一個「自殺情節」。
  • 9位作家自殺前的最後一句話,最後一個讓人落淚!
    生命異常珍貴,作家往往對此有更多超乎常人的思慮,古往今來,作家自殺已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這除了跟自身相關,也跟他們所屬國家的文化心理、社會條件、政治經濟等因素有密切的關係。1890年,梵谷走進一片金色的麥田,面對著太陽擊槍自殺了 。1893年,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喉嚨 。1905年,中國近代作家陳天華蹈海自殺 。
  • 九位作家自殺前的遺言
    1890年,梵谷走進一片金色的麥田,面對著太陽擊槍自殺。1893年,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喉嚨。1905年,中國近代作家陳天華蹈海自殺。1914年,奧地利詩人特拉克爾曾因開槍自殺被送進精神病院,而後服藥自殺。1916年,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病債交迫精神空虛,在自已的臥室注入過量嗎啡自殺。
  • 三毛自殺之謎【三】
    三毛生前曾以經歷喪夫之痛、重新面對生命,而在臺灣各處演講,鼓舞了許許多多的年輕學子,或者是對情感有困惑的人、自認生命價值處於邊緣的人,給他們以很大的支持力量。她生前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作家杏林子女士,在各界哀悼三毛的悲傷中,作了一個公開的談話,她指出,三毛自殺並非值得學習的典範,希大家能節哀順變。
  • 大秋寶:自殺率最高星座和最不可能自殺星座(內有大數據)!
    想像一下,達沃斯會議,每人捧一個《東成西就》裡國師張曼玉手中的水晶球,那畫面甚是好看。 提起張曼玉,小時候看過她演的阮玲玉、翁美玲演過的射鵰和周星馳當年的暗戀對象藍潔瑛,結果,兩個自殺,一個變瘋。我稍大發現三位美人是金牛座。太巧了。
  • 9位作家自殺前的最後一句話丨生命誠可貴,請珍惜!
    生命異常珍貴,作家往往對此有更多超乎常人的思慮,古往今來,作家自殺已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這除了跟自身相關,也跟他們所屬國家的文化心理、社會條件、政治經濟等因素有密切的關係。800多名自衛隊士官無一人相應,三島隨後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剖腹自殺,時年45歲。不少作家趕到現場,但只有川端康成獲準進入,17個月後,川端康成也選擇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2.葉賽寧 「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你永在我心間,命中注定的互相離別,許諾我們在前方相見。再見,朋友。
  • 詩人的悲哀:《顧城的詩顧城的畫》
    僅留意一下詩人的死法,也會讓我們嘆為觀止——普希金,因決鬥而死;拜倫,死於希臘的戰場上;屈原,投江自盡;陶淵明,餓死;謝靈運,梟首;王勃,旅途中溺死;杜甫,很可能是吃牛肉噎死;李煜,死的不明不白;柳永,可以歸納為窮死;海子,山海關外臥軌。有人統計從1987年至今,中國現代詩人中非正常死亡的有21人之多,而本書的作者顧城就是其中之一。
  • 李英:誘發顧城在激流島殺妻又自殺,渴望精神層次愛情又敗給現實
    說起二十世紀中期的現代詩人,可能首先會浮現在我們腦海裡的的就是北島、三毛、張愛玲、顧城等名氣大的詩人了吧。不過我們可能不知道,其實他們並不是一個派別的。而我們可能在佩服這些人的同時,不禁還會聯想到在他們的身上到底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才會寫出那樣激昂、優美的文字,又是什麼樣的經歷才會擁有出那麼多多愁善感的情緒呢。在現代詩人當中,有一個人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他不僅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還創造出了只有中國古代才會存在的"三個人的激流島"。在坐享齊人之福的同時,最後卻用斧頭砍殺了原配妻子,事後自己又上吊自殺,這樣的結局無疑令人唏噓。
  • 9 位作家自殺前的最後一句話
    關於其自殺原因一直存在爭議,是自殺還是他殺的討論也始終延續。圖為葉賽寧身亡後,被抬到旅館 5 號房間的床上。2. 「自殺者也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自殺。我們的行為都含有複雜的動機。但是,我卻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為什麼我對未來只有模糊的不安呢?」
  • 聚焦抑鬱症 | 盤點中外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作家
    或許是為了擺脫身心的種種折磨,早先曾表示「自殺不是一種開悟的作法」的川端康成在極度憂鬱、矛盾中選擇了「最高的藝術」方式——自殺。1972年4月16日,在觀看了三島自殺的17個月後,73歲的川端康成選擇在他新購置的瑪麗娜公寓四樓的工作室裡自殺。與海明威同年出生、卻比海明威多活11年的川端康成橫躺在棉被上,身邊放著威士忌和酒杯,採取口含煤氣管自殺的形式離開了人世,死時同樣未留下隻字遺書。
  • 詩人顧城26年前殺妻後自殺,他唯一的兒子木耳現狀如何?
    在著名的歲月裡,他四處講學,參加各種座談會、作家協會等。不久後,顧城定居紐西蘭,加入紐西蘭國籍。此後,他和妻子在紐西蘭這個小島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妻子謝燁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遇到了另一個男人出現在她的生活中,便決定離開顧城,跟著另一個男人遠走高飛。一時間從詩人偏執和瘋狂的特質中,顧城神魂顛倒地選擇了以死來逃避這一切的結局。
  • 他與海子顧城等人齊名,一首詩只有一個字,但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說起現代詩人北島是繞不過去,儘管海子和顧城名聲在外,但是北島完全可以媲美這兩位,無論是詩歌的數量,還是作品裡的精神,以及對於人生的解讀,那都是很深刻。其實我們生活就是一張網,把我們困在其中,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去說一些不願意說的話,這就是生活,而這種生活就是一張網,把我們每個人都用圍網給圍住了。如果沒有生活經歷再來讀這樣的作品,當然是無法引起共鳴,但是只要你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在這個人世間吃過了無數的苦頭,受盡了無數的磨難,相信從中會有所悟,也明白了詩人的良苦用心。
  • 按「自殺作家」分類圖書:可以,但沒必要
    誠然,圖書館作為一個獨立的經營實體,有權利自由處置它的書籍。但圖書館並非是隔絕於商業活動之外的獨立實體,歸根結底,它還是一個提供書籍服務的交易場所。圖書分類應當是以方便讀者為首要前提,即「通過分類使文獻有序化」。試想,將「自殺作家」單獨作為一個門類,是否能為讀者發揮按圖索驥的作用?
  • 沙漠中的作家—— 三毛
    三毛環遊世界時,旅行還是一種無法想像的奢侈, 三毛卻跨越空間的界限以第一人稱講述了自己的旅行。三毛是譯者、作家,也是名流,通過她的經歷,在紀實和故事之間,她創立了一種新的情感教育:不僅塑造了一種全新的女性榜樣,還為中國公眾打開了未知的視野。撒哈拉沙漠,加那利群島和拉丁美洲對亞洲讀者來說幾乎是創造和想像出來的地方,是不可思議的目的地。
  • 他們為何都患抑鬱?抑鬱症真的是黑狗?咬死無數天才?
    文|田田說史《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寫到,道說:「這裡是人間」;佛說:「這裡是六道之一」;上帝說:「這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戰場」;哲學說:「這裡是無盡無窮的辯證迷霧」;人文說:「這裡是存在」;歷史說:「這裡是時間的累積,所有的解釋都在這裡」。看來這個世界是有無數面的不規則體。
  • 【讀攬天下】8位作家自殺前的最後一句話
    「木耳,我今天最後去看你,當馬給你騎,我們都開心。可是我哭了,因為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你,別怪你爸爸,他愛你、你媽媽,他不能沒有這個家再活下去。」1993年10月8日,詩人顧城在其紐西蘭寓所內,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時年37歲。警察在現場拾取了四封遺書,字跡凌亂。詩人在給兒子木耳的遺書中寫道,「我只有死了。願你別太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