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作者雲,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其實這幾句詩不僅是曹雪芹那個時代的作家看破世事後留下名作後的自我表白,而是代表了很多作家在追求一生之後,失望地離世。
孤獨與悲觀是中國文人的文化性格
從古至今,中國的文人作家的思想基調總體上是一致的,這其實也是中國文人的文化性格。這種文化性格基調不是樂觀積極,而是看破世事後的悲觀。這種民族性格由來已久,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代中國文人,縱使他們在各自的時代都很有造詣,然而他們的性格是悲觀的,甚至是不合群的,那種文人的孤獨感,無人能走進他們內心世界的孤獨感讓他們活得很痛苦。
他們相比於常人更能看清楚生活的本質,因為看透,所以痛苦。感受了常人所感受不到的苦痛,看透了世事的本源,那便是受苦。而心中始終鬱結的這些苦,讓他們度日如年,當他們不想再受這人間之苦了,於是便選擇了一了百了。即使不選擇自殺,活在人間,也是離群寡居,比如說張愛玲,鬱達夫……
敏感是作家的共性
敏感是什麼意思呢?一指感覺敏銳,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皮膚或神經上比較敏感的部分;也指反應很快速,對一件事或某種東西非常敏銳,察覺快速,可很快判斷或反應過來。謂感覺敏銳,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
有人說敏感的人或者自卑或者高冷,其實敏感是一種能力,敏感的人擅長推理,對一些事物的是非對錯很容易發現。比如對社會發生的事情的判斷,往往超前於普通人,比如說魯迅,早早地便窺見了中國人的民族劣根性,一輩子都致力於批判。然而他的一生都沒有幸福可言,他是一個鬥士,他看見了別人看不見的那些問題和黑暗,而幸福也就與他絕緣了。那麼海子也是,顧城也是。
而老舍呢,在建國前,寫下了可以與諾貝爾文學獎匹敵的數部作品,然而在建國後,作為一個作家,他沒有了我手寫我心的自由,反而被種種迫害,不說他的內心脆弱,其實他就是很絕望,那種絕望感壓得他無法去面對這個現實世界,只有以死來成全自己內心的理想世界。
王國維所處的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他感到了絕望,時局不穩,而他心中的理想難以實現,他想要的那種中國文化的境界也無從實現。加上在和人相處時產生的矛盾衝突,他的自殺其實也不難理解。
敏感的作家裡,三毛顯然不必多言,她情感上的得失足以讓她痛不欲生。
人生不經歷起起落落,沒有生活的重擊便成就不了作家
古代的詩人,往往仕途不順,詩詞反而寫得好。小時候學詩歌,那些詩作往往使他們遭到貶黜,罷官回家等的作品。可見逆境給人的體驗感更強,而生活的坎坷和痛苦才是文學生產的溫床。
三毛經歷了幾次情感挫折,未婚夫早逝,丈夫荷西潛水身亡。深愛的人都離她而去,她自己又身體不好,在悲觀和病痛裡她選擇自殺而亡。而她的文學成就固然與她幼年時母親對她的培養有關,但也和她的情感經歷密切相關。她細膩的筆觸描寫的撒哈拉世界,在荷西死後她描寫旅行經歷的作品,裡面的情感更深。
平平淡淡過一生的作家,難以寫出優秀的作品,神來之筆從來都不存在。比如說方方,為何空有一個作協的名頭,其實一直都沒有什麼出色的作品,就是因為她生活在安樂窩裡。當然比起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能有現世安穩更幸福。
知名的作家,大多過得不幸福,在生活裡經歷了太多的波折,而感情世界裡往往是孤獨的。他們的內心又是敏感而纖細的,所以對生命的感知比常人更深刻,而對死亡的選擇也就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