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龍應臺:中國人是有名字的

2021-02-08 教師博覽

你聽過「克林賀夫」這個名字嗎?

大概沒有。但許多歐美人記得這個名字。三年前,他所搭的一艘遊輪被中東暴徒劫持;在劍拔弩張的衝突中,這位上了年紀的美國遊客被槍殺了,屍體丟進了地中海。

在幕後為劫船獻計的是阿巴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要員。兩個月前,當阿拉法特在阿爾及爾對世界宣布阿拉伯人的和平新立場時,美國記者尖銳地逼問阿巴斯:
「克林賀夫為什麼浮屍海上?」

阿巴斯,據說,淡淡一笑,回答:

「或許他想遊泳吧!」

阿巴斯的「冷血」答覆使美國人熱血沸騰,媒體競相報導他這句'草菅人命'的話。

他只說了那一句話嗎?不只,但大多數報紙自然而然就省掉了他緊接著的言論。他反問:「以色列可曾對被他們槍殺的巴勒斯坦人表示難過?美國可曾對格那達的無辜犧牲者表示遺憾?我倒真希望我們犧牲者的名字也能和克林賀夫一樣的出名。你說不說得出來十個被以色列瓦斯槍打死的巴勒斯坦人名?你說不說得出來十個被以色列士兵殺死的巴勒斯坦孕婦的名字?

記者楞在那裡。

他們說不出一個名字來。因為那上百的死者,包括少年、孕婦、嬰兒都是無名無姓的老百姓;慢著,你說,可是克林賀夫也只是一個尋常百姓。不錯,那要看是誰家的百姓了;克林賀夫是個美國人,他的死,和幾百個巴勒斯坦人的死,不可同日而語。

你知道,人命也有不同的價格?或許你一點兒也不驚訝,你畢竟是身歷浩劫的中國人。
裕仁天皇重病,號稱民主國的國民匍匐在地,為皇上聖體祈禱,全國沉醉在帝國時代「美麗」又「哀愁」的懷舊浸漬之中。

我心裡開始微微地緊張:害怕在臺灣的報紙上看見刺心的文字。會不會有中國人用同情的、崇敬的、懷舊的,甚至於「愛戴」的、痛惜的口吻去描寫裕仁之將死?臺灣的媒體是否會像日本的媒體一樣,派出記者到皇宮前紮營,報導天皇每天吐血的次數、心跳的頻率、昏睡的時數?

你不能說我杞人憂天。關於神風特攻隊的日片到臺灣上演時,所有的報紙都刊了醒目的廣告,用最激勵的字眼要中國觀眾去看看那些「英勇」的日本青年,欣賞他們如何置個人死生於度外,為國家犧牲犯難;用最動人的字眼要中國觀眾去體會那些「健兒」與父母、情人訣別時的痛苦與莊嚴……

這些電影商設計的巨幅廣告,要中國人為「神風特攻隊」的英勇去深深地感動。你不記得了嗎?
我記得,所以我心裡微微地緊張,害怕見到中國文字,要我準備為日本天皇之死覺得難過、惋惜。

在我正緊張的時候,英國的《太陽報》卻大張旗鼓地對裕仁批判起來。這真是異數。大部分的西方媒體在裕仁重病之後,都只是「行禮如儀」地報導天皇吐血的次數、心跳的頻率、昏睡的時數。歐洲人對日本的經濟「侵略」非常在意,步步為營,對裕仁所代表的日本政治侵略歷史,卻沒有多大興趣,那畢竟是別人家的事,「與我無關」。

《大陽報》用了嚴厲的言辭指控裕仁的戰爭責任,強調了日軍的暴虐殘酷,陳述了受害者巨大的痛苦。

啊,你驚訝地叫了一聲,《太陽報》是在為咱們中國人說話嗎?

不是。《太陽報》所指的受害者,不是以千萬計的中國百姓,而是以百千計的英國俘虜。他們在俘虜營中受到虐待。

四十年過去了,西方已不再時興談日本的戰爭責任。一旦談起時,人們心中記得的「受害者」竟然是相較之下極其少數的英國百姓。有誰記得那千萬個沒有面貌、沒有名字、沒有聲音的中國百姓嗎?

有些中國人是記得的。《中時晚報》副刊就曾經以「我們要求裕仁對中國人謝罪」為專輯主題。這樣的言論,會不會引起日本社會的注意?會不會成為西方媒體的新聞?

沒有。我不曾在歐洲任何報紙上讀到「中國人如何看日本人」的報導。但是,當廣島市長說「天皇應該為戰爭負責謝罪」時,它卻成為重要新聞。而廣島市長認為天皇應該謝罪的物件是誰呢?當然是蒙受原子彈大難的日本人!除了他們,還會有誰呢?

你露出很世故的表情,不屑地說:美國人命、以色列人命,比巴勒斯坦人命貴重;英國人、日本人命,比中國人命值錢;So What?在封建時代,路上失控的一輛馬車,可能壓死一個王孫貴族,也可能撞死一個賣油郎,結果就是不會一樣。大街小巷會把那慘死的貴族的姓名掛在嘴邊,路可能因而拓寬,車馬行駛條規可能因而更改,馬車夫可能因而入獄,誰也不會記得那賣油郎的名字。

你說的當然不是全沒道理。人的價值往往由權勢的大小來評定。四十年前,吉普賽人也是攜老扶幼地進了集中營,剝光了衣服毒死在瓦斯房裡。然而在滔滔輿論中,有多少聲音是為他們而發的?流浪的、不識字的、沒有國家的吉普賽人,沒有權勢,沒有聲音。

可是我相信權勢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覺得這個世界似乎對中國人的苦難相當淡漠,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中國人自己對自己的苦難相當淡漠。大陸的情況我不敢說;在臺灣成長,我只記得全國的學童為光復節等節日遊行、演講、彩排歌舞話劇,用極大的人力、物力鋪排繁華昇平的氣氛。只是從來不見,在七七那樣的日子,中國人用一天的時間肅靜下來,哀矜過去、審視未來,深沉地面對一下民族的靈魂,從來不見。

怎麼我們對歷史的創痛那麼容易忘記?當我們自己對人命漠然的時候,又如何能怨懟別人漠視我們的苦難?

不久以前,柏林每日新聞的一個記者被解聘了。原因?他去採訪了一個小酒店,酒店裡人群擁擠、煙霧繚繞。他寫的報導文章說,「酒店擠得像個煤氣房一樣」。

就是這麼一個句子,他被解聘了。猶太人認為把煤氣房和酒店相比,是有意蔑視猶太人的苦難,嚴重侮辱了猶太人。

這樣的指控,在西方世界裡,任誰也擔當不了。

如果你懂日文,或許應該看看《惡兵》這本書。這是日本叢文社在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一本日兵戰爭回憶錄。王孝廉這樣介紹《惡兵》:「作者森金千秋每在強姦鏡頭出現的時候,他的筆調便充滿了一種性的刺激與興奮。他用很詳細而且誇大的筆調去強調中國女人的骯髒,他用下流的筆調去描寫那些中國女人的身體和私處以及性行為,他並且以他自己的想法去形容和描寫這些被強姦的中國女子是如何地自願獻身以及如何地鍾情和留戀於強姦她的日本惡兵……

書中出現的日本兵,雖然作者偶爾也寫些日本軍官的跋扈與野蠻,但作者卻認為這些投身於中國大陸作戰的日本兵是勇敢善戰的日本健兒,作者對書中主角惡兵三村正春是充滿了愛意和敬意的。」(《春帆依舊在》,一九八○年洪範出版,一九八頁)

假定這是一本德文書,假定作者的名字是「漢斯施密特」,他寫的是「用下流的筆調描寫那些猶太女人的身體和私處以及性的行為……被強姦的猶太女子是如何地自願獻身……留戀於強姦她的德國惡兵……」
你能想像後果嗎?

我很希望王孝廉誤讀了這本書。但是我知道,如果他所說的只有十分之一是真的,換成歐洲也會成為嚴重的政治事件:《惡兵》這樣的書幾乎不可能在德國出版;真要出版了,後果就不僅於「解聘」而已。有自尊的猶太人不會容忍這樣的民族汙辱,有良知的德國人不會漠視這種寡廉鮮恥的心態……

為什麼中國人就無所謂呢?

一個美國人死了,美國舉國震動,並且讓大家都記得他的名字,好像他是個極重要的人。這裡頭,除了美國權勢強大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美國人對個人價值的看重吧?!一個中國人死了,不管他是死在日本惡兵的刺刀下,還是文革惡少的拳頭下,還是黑暗的政治監獄裡;不管他是被菲律賓海盜劫持的漁民,或是作了三十年俘虜的少年兵,如果中國人自己的心靈不受震動,自己不看重那小小個人的價值,恐怕也沒有別人會去看重他吧。

中國人,也是有名字的,但必須自己先記得。你說呢?



————————————————————

《教師博覽》,教育品牌!

歡迎關注公眾微信號:jsblzzs

或者掃一掃二維碼

歡迎推薦到您的朋友圈

歡迎推薦您喜歡的文章(小編微信 xt545328 )

歡迎訂閱《教師博覽》

郵發代號:文摘版44-70,原創版44-76,科研版44-32

《教師博覽》在線閱讀平臺:

http://book.forsee.com.cn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起英文名小心入坑 別把這些古人名家的名字譯錯了
    其實,將中國人的名字翻譯成英文與給中國人起一個英文名字這種兩種做法,自中國與西方世界,尤其是英語世界開始交往時就已經出現。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外交往更加頻繁,人們的眼界也日益開闊,有了更多機會走出國門,於是就更加希望能有一個洋氣的「英文名字」。翻譯和起外文名有著相同的目的和動機,在操作上也遵循著相同的邏輯和原則。
  • 怎樣用日語讀中國人的名字?
    人們在學外語時大多會起一個外語名字,通常是從該語言的常用名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用自己喜歡的明星、電視劇角色等的名字。比如,給自己取英文名的時候,既要考慮到好聽好記,又要考慮其意思,得煞費一番苦心呢。不過學日語的人是個例外,一般都是直接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只要把它讀成日語就可以了。
  • 古今名家紫砂壺名家排名 一壺在手天下我有
    紫砂壺名家排名如何?紫砂壺,大家應該聽過,它是中國傳統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而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價格也是極高的。那麼古今紫砂壺名家都有誰呢?紫砂壺名家排名又如何?紫砂壺名家排名第一位,鼻祖供春說到紫砂壺名家排名,就不能忘記一個人,紫砂壺的創始人——中國明朝的供春,他把藝術和實用完美結合,讓紫砂壺變得非常珍貴,令人回味無窮。再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而一般給紫砂壺名家排名,現代的肯定會有所異議,但是對於處於紫砂壺歷史塔尖的人物來說,是沒有多少異議的。
  • 中國人的名字可以有多美?(附唐詩宋詞取名攻略)
    江疏影是韓國名字?一條#韓國網友稱江疏影是韓國名字#的熱搜讓網友啼笑皆非。
  • 華媒:中國人在海外生活使用英文名字的方便和不便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日前,英國《今日華聞周刊》刊登文章,討論了中國人起英文名的原因和在海外使用英文名帶來的方便和不便。文章摘編如下:前段時間,社交媒體上一個名為「Edifess」的群組發布了一個關於中國人起英文名的帖子。
  • 【來搶名家大講堂NO.45】甘世佳:你一定聽過他給薛之謙寫的《醜八怪》
    責任編輯:張晶星編輯:謝菲菲 通訊員:季家欣名家大講堂第45講主題:不會寫詞的作家不是好編劇
  • 名家藝術聯盟開創文化產業新模式視頻
    退役軍人、書法家南金榮代表籤約書畫家在現場發言說,有名字藝術聯盟這個好平臺;有各位領導大力支持和鼓勵;有眾多企業家的欣賞和資助。我們一定會加倍努力,寫好中國字,畫好中國畫,做好中國人,傳遞正能量。為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盡心盡力,不懈努力,竭盡全力!
  • 國外有一城市以中國人名字命名,此人是中國的驕傲,你知道是誰嗎
    中國的歷史古蹟數不勝數,比如萬裡長城、北京故宮、秦嶺兵馬俑等,祖國地大物博,作為中國人因為祖國的大好河山很是自豪,但你們知道嗎?在外國有一個城市是以我們都認識的一位中國人來命名的,這更讓我們覺得自豪感提升。
  • ,「我很驕傲,我的名字叫中國人」
    有一句很暖的話,叫做,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有一種救援,叫做,中國力量。有一句美麗的告白,叫做,武漢不慌,我們等你!除夕夜晚九時,虹橋機場候機大廳,上海首批醫療隊集合,進行了一次特殊的點名。當晚,還有150人醫療團隊和醫療物資從上海軍醫大學,出發前往武漢。
  • 名家藝術聯盟贊助養老院公益活動
    參加交流會的企業家有:北京智慧忠緣總經理張燕、江蘇省江建集團魏德順、車鏈順科技董事長劉東紅、華騰集團董事長張永祥等。在名家藝術聯盟經濟藝術交流會舉行前夕,8月1日,名家藝術聯盟、名家藝術沙龍、名家藝術人脈網眾多書畫家,進入居之福養老院,創作字畫義賣,名家藝術聯盟平臺為老人捐獻現金,為老人奉獻愛心。
  • 怎樣起英文名字 & 中國人起英文名字的60個小笑話
    然後,分享60多則關於中國人起英文名字的小笑話(有部分少兒不宜哦),逗你一樂!怎樣起一個好聽的英文名字有了一個英文名字,在和老外交流溝通時會比較的方便。英文名對每個人變得越來越重要了。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怎樣起英文名,往往隨便起,結果產生諸多問題。
  • 是中國人卻被當成外國人的藝人,有的因為名字,而他沒演過國人
    在有一些作品當中藝人們的造型都是非常大膽的,而有一些的影視作品中也是需要飾演外國藝人,而有一些藝人因為某些原因也是被人誤以為是外國人,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明明是中國人卻被當成外國人的藝人,有的因為名字,而他沒演過國人。
  • 光風霽月 | 當代書畫名家系列 · 周寶全
    《左傳》裡說:「茫茫禹跡,畫為九州。」這裡說的,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懂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禹跡,就是大禹的足跡,大禹治水到過的地方。大禹把他治水所到過的地方分成了九州,這九州,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最初所理解的天下。大禹劃分九州的概念是根據山嶽海瀆的走勢確定的,也就是說,從那時起,山水對於中國人來說,就是我們認識天下的坐標。不管大禹的傳說有多少是歷史、有多少是故事,中國人心中的家國概念從嶽鎮海瀆,天下一統一直走到今天,卻是在我們的歷史和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中實實在在地存在著。
  • 中國人要不要取英文名?我居然給兒子取了個白人富二代的名字
    還有很多中國人,也是沿用自己的本名,像著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Youyou Ma。隨著中國人跟世界交往越來越多,老外對中文名的介紹了解增多,沿用中文本名的也會越來越多了。     二、英文名是有代際區分的要趕潮流 英文名跟中文名的一個不同是,要趕潮流,變得很快。
  • 江疏影竟然成了韓國名字?不要讓詩意名字變土
    近日,《三十而已》在韓國上線,有韓國網民玩起了諧音梗,稱江疏影是韓國名字,認為「江疏影」等於「姜素英」。不但引起了網友們的吐槽,並順帶上了一把熱搜。能把有如此意境的二字諧音成「素英」,這也就韓國人能做的出來。但是這也反應出取名字時的一個重要問題——「諧音」
  • 【名家名段】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經典唱段專輯
    豫劇名家王希玲唱段精選《白蛇傳》恨上來一折(音頻)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選段,抬頭望雷峰塔心如江河掀巨瀾(音頻)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風悽悽霧漫漫腥雨伴血淚 聽醉了!(音頻)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後期,之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白蛇傳》不但在國內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法國漢學家儒蓮也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由於《白蛇傳》的故事早期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
  • 以前的名字那麼美,中國人的名字為什麼越來越難聽了?
    祖輩的名字  儒雅講究中國人取名字歷來是非常講究的。不過總覺得有些老一輩的名字挺好聽的,又不做作。@Echo君 :「申甫,我爺爺名字,感覺很有文人氣息。」@[已註銷] :「我奶奶叫孫蓬,我覺得特別有氣節的感覺!」@七喜 的感覺看來更深:「朋友的爺爺叫鈺鶴,好聽的哭了。」當然,讚美之外,感覺也不一:@喵~ :「我爺爺名字叫念孝,那時候是家裡最小的,說是希望他孝順顧家,就叫念孝,奶奶名字叫鳳蘭,也挺雅致的感覺。
  • 燕婉、如雲...大概只有中國人的名字才會這麼美吧!
    來源:中國新聞社(ID :cns1952)編輯:白嘉懿、丁寶秀有人說,比撞衫更尷尬的可能就是撞名字了
  • 心悠然 「中國之路·名家講壇」鄭州站完美落幕,胡錫進解讀中國...
    2021年1月3日,由河南省酒類行業協會、大河報、鄭州日報、廣州珠江雲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辦,《微酒》、《酒說》、《雲酒頭條》、《酒業家》、《新食品》、鄭州市酒類行業協會協辦,貴州小糊塗仙酒業有限公司、貴州心悠然酒業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之路·名家講壇」系列活動第二場在河南鄭州成功舉辦。
  • 我國現代散文名家有哪些?
    現代散文名家從構成來看,可以分為專注於散文的名家與兼職寫作散文的作家。前者主要有:周作人,朱自清,林語堂,梁實秋,豐子愷,梁遇春等。周作人開創了衝淡派散文,其散文更多受到明清性靈派的影響,對於其人品的不恥,在此不多談。朱自清也是寫詩的,但是其被人所熟知的主要在於散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