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為將、數十人戰死:這是比「楊家將」作用還大的宋朝名將家族

2021-02-23 歷史

導讀:提到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世家,許多人首先會想到是宋朝赫赫有名的「楊家將」。

千年以來,「楊家將」的故事見於評書、小說、戲劇和影視中,這個家族對於北宋王朝的貢獻,也被無形之中被放大了不少:「七郎八虎」、「十二寡婦出徵」、「穆桂英掛帥」,仿佛是「楊家將」獨自撐起了北宋孱弱的邊防線。

而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楊家將」中戰功最為顯赫的僅有三人,他們是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

楊家將

楊業號稱「楊無敵」,宋太宗時由北漢降宋;楊延昭也被契丹所忌憚,被稱「楊六郎」(契丹認為他是天上的六郎星下凡);楊文廣鎮守西北,曾大敗西夏軍,但其功業與地位已無法與父輩們相比。

與真實的「楊家將」相比,北宋另外一個名將家族,其地位無疑更加顯赫,戰功也更加卓著,他們就是曾經名震西北的「種(chóng)家將」。

一、抗金名將

1、「老種」和「小種」

一般介紹一個家族,往往是按照歷史的順序,由遠及近。而因為許多人對「種家將」比較陌生,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從更多人熟知的兩個故事說起。

《水滸傳》的開篇,介紹高俅靠著宋徽宗發跡,當上了太尉。而他陷害的第一個人就是跟林衝同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王進。

林衝的同事-王進

眼看在京師待不下去了,王進便想著「走為上」,而他想到的去處,就是鎮守西北延安府的老種經略相公。

而接下來,身為西北軍漢的魯智深出場,在他的口中,也冒出來這樣兩個名字: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而且,在魯智深的言語之間,也充滿了對兩個人的崇拜。

那麼,這裡的「老種」和「小種」,分別指的是誰呢?對此,水滸愛好者們說法不一,但我們根據正史的記載:「時(種)師道春秋高,天下稱為『老種』。」(《宋史》)

魯達的「經略相公」

所以,「老種」即是曾任延安路經略安撫使的种師道,而「小種」則是他的弟弟,曾任渭州經略安撫使种師中。

2、兄弟抗金

兄弟二人之中,更為有名的是哥哥种師道。公元1125年,金兵分東西兩路南下,宋徽宗急忙詔令各地兵馬勤王,然後禪位給兒子宋欽宗,逃之夭夭。

公元1126年正月,种師道率軍從西北趕到了洛陽。此時,宋欽宗已經商議與金人議和,割地賠款。

為了提振宋軍士氣,种師道一面沿途宣稱「種少保」率領百萬西兵前來勤王,一面派出20名精銳騎兵提前到達開封,傳遞消息。開封城內一時群情激奮,鬥志大增。

宋欽宗

宋欽宗聽說种師道抵達開封,大喜,馬上問他退敵之策。种師道說:金人兵少,又犯了孤軍深入的大忌,如果斷其歸路,等各路勤王之師到來,定能破之,實在沒有理由與他們講和。

於是,宋欽宗讓各路勤王之師,統一聽种師道調配。雖然种師道對擊退金人信心滿滿,但他在實戰中同時也認為不能操之過急,在勤王之師沒有形成合力之前,不輕舉妄動。

然而,宋欽宗卻求勝心切,認為种師道太過保守,於是任命主動求戰的姚平仲出城劫營。結果,因為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姚平仲全軍覆沒,他本人也一路逃到了四川的大山之中。

因為此戰的失敗,朝中的投降派立即以此為口實,攻擊李綱、种師道。宋欽宗耳朵軟,先是撤銷了他們的職務以向金人示好,而後又在城內太學生、軍民的一致請願之下,不得不恢復了他們的職務。

宋欽宗與李綱

不久,金人帶著宋欽宗割地賠款的承諾,率軍北返。种師道立即向宋欽宗提出在黃河阻擊金軍的建議,但被宋欽宗無視。种師道又說:「若縱之去,他日禍不可測。」而宋欽宗對此的反應是:「有擅出兵者,並依軍法。」(《三朝北盟會編》)

金人退去以後,宋欽宗接著又以种師道年老為由,免去了其抗金主帥的職務,並目送金軍一路搶掠,順利回到北方。

而此時种師道再次上書宋欽宗:「請合山東、陝西關河之卒, 屯滄、衛、孟、滑, 備金兵再至。」(《宋史》)

開封保衛戰

然而,宋欽宗依舊置若罔聞。76歲的种師道在遺憾中憂憤而死。當年八月,金軍再次南下,俘虜徽欽二帝,宋欽宗痛哭說:「不用種師言,以至於此。」(《宋史》)

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同為抗金名將。而且,他還與《水滸傳》中的「楊家將」後人楊志有一段交集。

《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翼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不戰,由閒道徑歸。」

這段話說了這樣一個事實:楊志被招安後,在种師中帳下為將。公元1126年,种師中率軍援助被金軍圍困的太原時,由於友軍失約,楊志也未戰先逃,以致种師中在金軍的圍困之中力戰而亡。

二、威震西夏

說完了「老種」和「小種」,我們再來談談「種家將」的第一代名將——種世衡。

1、築城和統戰

種世衡生活在北宋中期,這也是北宋內憂外患非常嚴重的一個時期:朝廷承平日久,文恬武嬉,雖有百萬禁軍卻在對西夏的戰爭中接連敗北。

公元1040年,宋仁宗派名臣韓琦、範仲淹總攬西北防務,以圖有所作為。而正是在範仲淹的慧眼識珠下,種世衡在西北大放異彩,成為一代名將。

範仲淹到任以後,制定了「據險築寨」、積極防禦的戰略。他接受種世衡的建議,任命其在延安東北修築了清澗城。

範仲淹

為了解決生存問題,種世衡在清澗城打井、屯田;同時招募商人,貸以本錢,讓他們在城中經營商業,使清澗城成為一座繁華的商貿中心;為了提到城中軍民的戰鬥力,他還獎勵百姓練習射箭,以致「僧道婦人也習之」,城中全民皆兵。

此外,種世衡還善於運用「統戰」手段,拉攏了當地的羌人,結成抗夏聯盟,為其所用。

種世衡在築城和招撫羌人的先進經驗,此後又被範仲淹複製到了其他地方,成為宋軍慢慢蠶食西夏的戰略手段。

2、離間殺兩將

種世衡的人生巔峰之作,是他巧施離間計,不費一兵一卒,消滅西夏兩員大將。

當時,野利旺榮、野利遇乞兄弟是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大將,他們各掌重兵,位高權重。

宋仁宗時期,宋軍有三場著名的大敗,其中好水川之戰、三川口之戰,皆是因為中了兄弟倆的誘敵深入之計而慘敗的。

宋夏戰爭

為了搞掂宋軍,野利旺榮也派出了奸細向種世衡詐降。而種世衡則將計就計,讓一個名叫王嵩的和尚,帶著自己親筆寫的蠟丸書信去見野利旺榮,信上寫道:

「朝廷(宋朝)知王(野利旺榮)有向漢心, 命為夏州節度使, 奉錢月萬緡, 旌節已至,趣其歸附。」(《宋史》)

野利旺榮為表忠心,馬上就將王嵩直接交給了李元昊。但李元昊還是對野利旺榮產生了懷疑,於是派自己的親信,詐稱是野利旺榮的部下,去面見種世衡。

種世衡當著這名親信的面,大罵李元昊,盛讚野利旺榮,並說:「為吾語若主, 速快毋遲留也。」(《宋史》)

得知此事的李元昊大怒,不由分說就斬殺了野利旺榮。

李元昊

野利旺榮已死,種世衡又設計除掉野利遇乞。當時,野利遇乞與李元昊的乳母白姥不和。白姥屢屢在李元昊面前說野利遇乞的壞話,甚至誣告其即將叛變,這讓李元昊也對野利遇乞心生懷疑。

種世衡知道這個情報後,花重金請人盜來了李元昊賜給野利遇乞的寶刀,並在邊境上散布謠言說:野利遇乞已被白姥所害。

為了把戲做足,種世衡又親自為野利遇乞寫下祭文,記敘二人往日的「交情」,並故意在邊境上祭祀之。

而等到西夏巡邏兵一到,種世衡故意扔下沒燒完的祭文和寶刀就跑。西夏兵將這些「證物」交給李元昊,李元昊大怒,賜野利遇乞自盡。

種世衡不費一兵一卒,就輕鬆除掉了李元昊的左膀右臂。

李元昊

當時,範仲淹在奏請朝廷獎賞的有功人員名單中,將種世衡和狄青都列為了第一等, 他讚揚種世衡說:「足機略,善撫馭, 得番漢人情。」

相關焦點

  • 楊家將是哪個朝代的 楊家將到底是哪個朝代的
    楊家將的故事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這個發生在大宋時期,講述了楊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報國的動人事跡。而楊家將的故事具體是發生在哪個朝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楊家將是宋朝的軍事家族。在北宋時期,楊業娶德州折氏為妻,生七子,為延朗、延浦、延順、延玉、延環、延貴、延彬。
  • 北宋時期,一個無人可知的世襲武將家族,卻與楊家將有一段淵源
    也就是說,五代十國以來,折家成為中原王朝在西北的屏障。在北宋建立時,折家將的掌門是折德扆。他在後周當官,在與北漢、遼的戰鬥中積累了很多軍事功績。當時,府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與遼國和西夏接壤。此外,北宋皇帝還史無前例地採取了一項措施,就是給予折家世襲府州知州的待遇!
  • 楊家將都被電影和電視劇給神化了,其實真正的楊家將是這樣的
    楊家將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當時,楊家名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桿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 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原形:潘美 北宋名將 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素厚,宋朝代周后,受到重用,參加平定李重進叛亂,鎮守揚州、潭州,累遷防禦使。開寶三年(970年),為行營兵馬都部署,率軍攻滅南漢。後參與平南唐、滅北漢、雁門之戰等重要戰役,被封為韓國公。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在幹嘛?楊家將根本沒有佘太君、穆桂英等人
    大家好,我是貓眼,說到楊家將我們知道他們是保家衛國,保衛宋朝可以說是立下了赫赫戰功,但為什麼有他們北宋還是滅亡了?而且北宋滅亡的時候楊家將袖手旁觀,這事兒得深刻的來解釋一下。今天我們看到的穆桂英掛帥類似的影視劇其實大多都是虛構的,根本沒有那些,都是傳說和演義。
  • 歷史上真的有楊家將嗎,講一講真實的楊家將的故事吧?
    楊家將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楊家將真實的故事!第一,第1代忠烈楊業講述楊家將,我們就要說說楊家將中最讓我們耳熟能詳的第1代名將楊業。他的原名叫做楊重貴,在壯年時期效力於北漢政權,因為他作戰英勇,因此深得北漢之主劉繼元氣的賞識。
  • 真實歷史上的折家軍和楊家將 誰更受皇帝信任
    宋朝是我國歷史不上一個特殊的王朝,重文輕武,它的政治經濟遠不如經濟文化那樣繁榮昌盛。從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政權,至公元1279年,南宋正式滅亡,兩宋國祚319年。由於五代十國後期,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人,導致北宋建國之初便處於地緣劣勢。
  • 所謂「楊家將」,不過只是祖孫三人而已
    有人問,北宋滅亡的時候,楊家將為什麼不出來?首先我們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楊家將」只是虛構出來的故事,是演繹,是小說,是老一輩說書人的飯碗,裡面的很多橋段,比如穆桂英大破天門陣,佘老太君帶領楊門女將出徵,一門九子,滿門忠烈等等,看的人直掉眼淚。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楊令公竟然是個降將!
    提起大宋的楊家將,沒有幾個中國人不知道的。
  • 楊家將隱藏千年的真相,不得不說!
    提起大宋的楊家將,沒有幾個中國人不知道的。演義、小說、評書、戲曲、影視,楊家將的故事一再被搬上舞臺,一再被人們傳頌,乃至於很多人都以為那些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然而歷史真相併非如此。楊業的父親楊信出生在中國歷史非常混亂的五代十國,他自立為麟州刺史,為得到正式的委任狀,選擇了建立不久的後漢政權,為博後漢皇帝劉知遠的信任,楊信將長子楊業送去做人質。楊業便在劉知遠的堂弟劉崇手下做事。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只有一人戰死
    典故中的楊家將故事中的楊家將以北宋初期楊業抗遼為基礎,通過對楊業及其後人們前赴後繼徵戰沙場的描寫,表現了楊業一家悍不畏死的英勇事跡,其中還延伸出了許多的小故事,比如「七子去六子回」的小預言,在傳記中是說楊業的七個孩子們全部上戰場抗遼的話,就會只犧牲一個,其他六個孩子能夠平安歸來,但實際情況確實只有六郎一個人回來了,這種悲涼的故事基調更能夠突出人物的偉大,在楊業和自己的孩子們戰死之後
  • 楊家將前傳,北宋楊家將始祖楊業、佘賽花家世揭秘
    北宋初期出了很多武將世家,像宋初的楊家將,曹彬家族,特別是以佘太君為首的楊家將評書,聽得雨絲心頭澎湃,七郎八妹,丫頭楊排風,雨絲依然記得四郎是遼國的駙馬,五郎在五臺山做了和尚,今天雨絲不講這些,雨絲想給各位介紹下北宋楊家將始祖楊業跟他老婆佘太君(佘賽花)的家世。
  • 北宋滅亡時著名的楊家將去哪兒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
    但這並不影響楊家將對北宋的重要性,尤其在現在老一輩中還流傳著「趙家的天下,楊家地將」!楊業敗亡真相在大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下決心討遼,兵分三路主動出擊,結果中路和東路都戰敗,導致楊業率領的西路軍直面遼軍主力。
  • 亦實亦虛楊家將——楊家將故事的歷史演變
    等到楊業拼死殺出重圍來到陳家谷,此地已經空無一人,楊業在此「身被數十傷,士卒殆盡,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行,遂被擒。」楊業在被俘後絕食三日而死,臨死前感嘆「業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楊業在小說、戲曲中常被尊稱為「楊令公」,這是因為他死後被追贈了「太師中書令」的虛職。傳說楊業善於使刀,被尊為「金刀楊令公」,至於是否使刀,史無明文。
  • 宋朝抗遼第一名將是楊家將?不,是他!四敗遼軍,斬敵近十萬,歷史上卻鮮為人知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 此人是北宋名將,戰功赫赫!卻被小說寫成和楊家將對立的奸臣
    前言:歷史上的很多名將都有讓人津津樂道的特點,我們今天要說的狄青也一樣。他在相貌上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臉上有刺字,雖然這不是什麼好事情,但也成了他的一大標誌。狄青是北宋時期的名將,他出身很貧寒,參軍也是因為一個罪過。
  • 歷史上楊家將的原型,為何北宋滅亡時,這個驍勇家族沒挺身而出?
    說起楊家將,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楊家將的故事也是發生在北宋初年。而楊家將「忠孝節義」的典型更是家喻戶曉,還被後人以戲曲的方式傳承記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歷史上楊家將原型,然而在北宋滅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驍勇的家族卻沒有挺身而出呢?
  • 【一代忠烈楊家將】
    二郎率領騎兵走在最前,為楊家軍打頭陣;三郎的箭兵則緊接在後,遠距離突襲但箭箭穿心,令遼軍兵慌馬亂;楊大郎強於戰術,即場分析形勢指揮眾將;六郎和七郎因初次上戰場,全程只守在大郎身邊,迎擊被二郎衝散的遼軍;四郎與五郎帶領劍隊和盾兵直取敵軍核心,一攻一守,殺得敵人束手無策。七子同心合力,初嘗勝仗本應大感興奮,奈何驚見兩狼山山城內的老父遍體鱗傷,七子從未見令公如此慘況,嚇得全都跪了下來,痛心疾首。
  • 歷史上楊家將有八大美女,哪個死得最慘?
    而提到巾幗英雄那麼楊門女將一定首當其衝,楊家將八大美女的名聲也十分響亮,至今人們在品讀這段歷史的時候都會禁不住讚美。 佘賽花,又稱佘太君,羌族人,宋代名將楊繼業之妻,楊繼業去世後成為楊家掌門人,在楊家有很高的地位,對楊家後面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佘賽花善終。
  • 北宋滅亡的時候,威震八方的楊家將去哪裡,真相讓人心痛不已
    得益於電視劇以及民間小說對楊家將的生動刻畫,我們印象當中的楊家將一直都是一群忠勇衛國、軍事素質過硬的職業軍人。楊門女將、佘太君老年掛帥、穆桂英掛帥等一系列傳奇故事讓我們對楊家將充滿了敬重和好奇。作為北宋時期的一個典型軍事世家,楊家無疑是北宋時期的一個鼎盛家族,那麼說到這裡,一些歷史迷的問題就來了,北宋滅亡之際為什麼就沒看到楊家將大顯身手,忠勇衛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