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有多強悍?漠北大戰,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

2020-12-22 讀史匯

漠北大戰,是漢朝與匈奴互賭國祚的戰役。雙方都為此押上所有的「本錢」,漢軍出擊數千裡橫絕大漠,主動尋找匈奴單于決戰,最終漢朝取得絕對性的勝利。匈奴因此變得「人丁凋零」,從不可一世走向「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的窘境,不得不悲傷愴然地吟唱: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白登之圍·漢朝百年之殤

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以一介布衣舉三尺長劍,先掃暴秦再平項王,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大漢王朝。漢朝建立伊始,內部矛盾算是得以安穩,令高祖劉邦沒有想到的是,盤踞大漢西北方的一股遊牧民族勢力成為漢朝的外患,這便是後來讓漢朝一百多年不得安生的匈奴。

起初劉邦見漢共分封王爵劉氏九人,外氏八人,並斬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急之,外姓無功者,不得封侯」。隨著天下逐步趨於穩定,劉邦看這些異姓王越來越不順眼,時間一久頓生殺心。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逐漸地成為劉邦呂雉夫婦的刀下亡魂。八大異姓王中,封地在韓國(山西)一帶的韓王信由於與匈奴作戰失利,誠惶誠恐怕劉邦找茬除掉自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靠匈奴,成為匈奴的嚮導,帶領匈奴大軍經常騷擾漢朝邊境。

劉邦非常惱怒,率領樊噲、陳平等人點集人馬準備討伐韓王信與匈奴。結果出師不利,遭遇歷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此後拉開漢匈百年和親的屈辱史。

漢武帝帶領漢朝走向雪恥之路

漢朝定期給匈奴送公主和金銀財寶,以此贏取和平發展的時機,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文景之治的繁榮盛世,加上漢武帝雄才大略,基本具備與匈奴決戰的實力,數十年間,大漢王朝誕生出一批傑出的年輕將領,其中以冠軍侯霍去病最為出眾。一場漠北之戰,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

漢匈間經過數次交戰,雙方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漢朝以沉重的代價給匈奴慘痛的教訓,使得匈奴短時間內停止對漢朝邊境的侵擾。漢朝因此進入再公元前117年至119年的休整時間,表面上的風平浪靜,實際上暗藏洶湧,漢匈彼此更多的是為下次切磋作準備。

最終漢武帝沒有按耐住,首先挑起對匈奴的二次徵伐。公元前119年新春伊始,漢武帝極速調遣衛青和霍去病甥舅二人,集結起十萬人馬,糧草輜重數以萬計,徐徐北上,準備與匈奴決戰。衛青與霍去病的大軍屯駐漠北,伺機一舉殲滅匈奴主力軍。此次漢朝出兵可謂聲勢浩大,隨軍出行的將領都是漢朝的頂尖人才,有李廣、趙食其、曹襄、公孫敖等人。

漢武帝對此次出戰的重視也是空前絕後,總共徵募民間十四萬馬匹,遠遠不斷地往前線輸送供給。人員搭配上也較以往不同,衛青與霍去病的兵種區別很大,偏將李廣、趙食其、曹襄、公孫敖全部由衛青統一指揮,霍去病則是置身統領本部,但霍去病一部人馬都是從漢軍中層層選拔,挑選那些身強力壯的軍人充盈其中,相當於市一支特種兵部隊。

漠北大戰的經過

漢軍的作戰思路是兵分兩路,一路由衛青率領從定襄出發,再兵分兩路,包抄匈奴單于的老營。一路由霍去病帶領從代郡出發北進橫穿大漠,去伏擊匈奴左賢王部。

匈奴由於是主場作戰,對於情報和地形更佔優勢,很快察覺到漢軍的作戰動向,便採用謀士趙信的計策。

漢兵既度幕,人馬疲,匈奴可坐收虜耳。

匈奴認為漢軍屬於遠徵,必然人困馬乏,只需要將財產輜重往北轉移,將精銳騎兵屯駐在漠北一帶,等待漢軍的到來,此是以逸待勞之計。

果不其然,衛青一路艱苦跋涉千餘裡,在大漠的另一頭與匈奴主力相遇。漢軍一看匈奴的架勢完全是有備而來,所以命令諸軍不要急於進攻,趕緊安營紮寨設防,以「武鋼車」設防,防止匈奴騎兵的突襲。雙方對峙半響,衛青點齊五千人馬主動攻擊匈奴,匈奴也不白給出動一萬精騎迎擊,雙方廝殺至黃昏不分勝負,突然大漠捲起沙塵,雙方都無法看清彼此,衛青覺得時機成熟,再出兩路軍左右包抄匈奴,匈奴單于無心戀戰,只好率親信突圍逃走,漢軍大獲全勝。

霍去病一路漢軍更加辛苦,從代郡出發後要經過兩千裡才能趟過大漠。結果與衛青情況相同,剛抵達沙漠「對岸」遇上另一隻匈奴生力軍左賢王部。霍去病畢竟血氣方剛,無需休整直接衝向匈奴大軍。匈奴左賢王一看,這幫小夥子太橫,簡直是找自己玩命,趕緊且戰且退。霍去病部同樣大獲全勝,俘獲匈奴王爵以上三人,匈奴王廷中將軍、國相級別八十三人。

霍去病能夠取得如此大捷,消耗的成本卻很低。戰後統計,漢軍死傷一萬人,匈奴損失七萬人人,左賢王都差點交代此地。霍去病令大軍北上追擊,一直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並在此舉行一場盛大的慶功會,史稱封狼居胥。

漠北大戰是漢匈之間互賭國祚的一場戰役,也是有史以來漢匈之間規模最大,耗費最多,徵途最遠的一場戰役。衛青與霍去病甥舅二人共斬敵首九萬多,俘獲的牛羊牲畜不計其數,匈奴因此傷及元氣,從此匈奴一分為二,南道匈奴歸附漢朝,北道匈奴再也沒有實力騷擾漢朝邊境,逐漸地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講真:衛青與匈奴漠北決戰,分兵李廣,是坑還是幫
    這句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歷史上的李廣也是一員猛將,有事沒事兒打匈奴,雖然青史留名,不過最後的下場卻算不上好,即沒有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也沒有封侯終老,而是羞愧自刎,這與漢大將軍衛青有著很大的關係。講真:衛青與匈奴漠北決戰,分兵李廣,是坑還是幫在漢代以軍功封侯的制度下,李廣雖然多次與匈奴作戰,但是人數較少,最有機會封侯的兩次,一次全軍覆沒,自己逃脫被革職,一次就是跟隨衛青的5騎兵軍團進軍漠北與匈奴決戰,結果再次錯失良機,迷路而未能達到指定地點,最終自刎身亡。
  • 大漢帝國不敗戰神霍去病究竟有多厲害?匈奴的一句詩道盡血淚
    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衝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譁變士卒。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譁變繼續擴大。)
  • 霍去病、衛青——甥舅聯手抗擊匈奴的絕代雙驕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武帝派李息從代郡出擊,衛青率大軍進攻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他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向西繞到匈奴後方,迅速攻佔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繫。而後又率精騎飛速南下,進佔隴縣,形成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
  • 橫掃漠北的漢朝名將,卻在24歲英年早逝,霍去病的死因之謎
    霍去病是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他用兵靈活,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漠北之戰,消滅匈奴主力部隊七萬多人,封狼居胥。作為一代戰神,他卻在24歲的時候英年早逝。這在讓後人嘆息的同時也對霍去病去世,疑惑不解。
  • 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
    一、得瘟疫死的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漢武帝為了消滅匈奴主力,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這場戰役霍去病深入漠北草原,遭遇匈奴左賢王部,以一萬的損失數量,斬首虜七萬多,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
  • 《霍去病》就要上映了,他的一生究竟是被低估了還是被誇大了?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二十二歲的霍去病率領騎兵5萬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
  • 「我斑願稱你為最強」,心中最優秀的統帥-霍去病
    勇冠三軍在公元前123年時,年僅17歲的霍去病被武帝封為票姚校尉,跟隨衛青匈奴,霍去病帶領800騎兵斬殺匈奴2028人,並殺死匈奴單于的的祖父籍產、相國、當戶等高官,俘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這兩次針對匈奴的戰役中,每次都勇冠三軍,之後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這時的霍去病才17歲而已。
  • 最後的漢匈之戰,漢武帝失敗了,為什麼反而是匈奴活得愈發不堪?
    從此,直到漢武帝初年,西漢一直以和談、盟約、和親等方式處理匈奴問題,這並非漢朝不想打,而是實力不允許,雙方的仇口早已結下,等待的就是漢武帝最後的爆發。文景之治使得西漢國力大幅度提升,國庫的金銀堆積如山,漢武帝有了底氣,隨後開始對匈奴發動大規模戰爭。在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的率領下,漢軍勢如破竹,一度將匈奴打得頭都抬起不來,漢軍取得一連串巨大戰果。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軍奔襲匈奴腹地兩千裡,殺敵9萬
    ,匈奴至此開始走下坡路,直至最後北遷。,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內部混戰廝殺了幾十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而且在南匈奴單于呼韓邪附漢後,匈奴再也沒能整合成一個整體,雙方的實力差距已經越來越多。於是,僅僅過了一年,也就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傾全國之力,命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同時組織了數十萬步兵、數萬匹戰馬運送大量糧草作為後勤保障。匈奴伊稚斜單于聽到消息後,也部署十餘萬精銳部隊於漠北前線,一場空前規模的史詩戰役就此拉開帷幕。
  • 這位給匈奴做帶路黨的太監,究竟是不是叛徒?網友爭辯不休
    而皇室嫁女不但要有豐厚的嫁妝,更要有服侍的奴才,漢朝廷在多番斟酌之後終於將目光落在了一個叫中行說的太監身上。《史記卷百一十·匈奴列傳第五十》記載:「老上稽粥單于初立,文帝復遣宗室公主為單于閼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翁主。說不行,漢強使之。說曰:「必我也,為漢患者。」
  • 多倫會盟:康熙拿下漠北蒙古的手段,確實比朱棣高明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犬戎攻滅西周,西漢遭受匈奴威脅,唐朝受辱於突厥,明朝無法徵服漠北。然而清朝時期,康熙卻用多倫會盟,徹底徵服了漠北的外蒙古。他在其中又做了什麼呢?而此時,漠北蒙古半臣服於清朝,而漠西蒙古還沒有臣服。土謝圖汗部投靠俄羅斯還是清朝?康熙帝14歲親政後,面臨漠北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和漠西蒙古(噶爾丹)的問題。
  • 軍事天才霍去病
    霍去病拋棄糧草輜重,率領八百精騎兵孤軍深入匈奴數百裡。看到匈奴軍營後繞道身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殺了匈奴兵措手不及,在混亂中斬殺敵人二千多,並抓到兩個俘虜,分別是奴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匈奴相國。鑑於霍去病首戰告捷,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寓意勇冠三軍。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匈奴人開始了自己的劫匪生涯,也同樣開始了挨收拾的日子。趙孝成王時期,李牧鎮守北方邊境,經過幾年準備,率領一千三百戰車、一萬三千騎兵、五萬步兵、十萬弓弩兵,與匈奴單于率領的二十萬精騎大戰,李牧以誘敵深入的戰法,大破匈奴主力,斬殺十餘萬匈奴騎兵,匈奴人從此不敢再南下了。
  • 東漢時期,強悍的北匈奴是如何走向衰落的?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
    前119年,隨著西漢冠軍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持續了四十餘年的漢匈大戰正式宣告結束,漢朝最終擊潰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成為了亞洲的唯一霸主,而被擊敗的匈奴徹底走向了衰落,不復往日的榮耀,無力再與漢朝為敵。此後,被漢朝趕出漠北的匈奴遠遁西北,至前58年,在西漢與西域烏孫國的聯合打擊下,匈奴分裂成五部,各為其主,相互攻伐。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漢武帝對匈奴的反擊戰,從公元前140年前後年到公元前119年前後,先後共出徵十餘次,其中 具有決定性的大戰共有三次。陰山下的匈奴王庭第一次大戰發生在公元前127年冬,匈奴入侵上谷、漁陽 (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殺掠吏民千餘人。
  • 西漢時期,匈奴與大漢進行了一場生死決戰,最後衛青帶領漢軍慘勝
    在匈奴出現了一個叫冒頓的人,自立為單于,經過多年徵戰統一了整個匈奴。楚漢相爭的時候,無暇顧及北方,冒頓就利用這個機會收復曾經被秦朝佔領的匈奴地區,劉邦稱帝之後,親自帶兵攻打匈奴,可是他自己反而被困,雖然最後成功逃脫,但是面臨強悍的匈奴軍隊,西漢已經不堪反擊了,一直採用和親的方式委曲求全。
  • 霍去病才具天成又朝氣蓬勃,為熱血青年的楷模
    衛青的外甥霍去病是漢武帝發掘的另一位名將。霍去病與衛青的經歷驚人的一致,在後世被並稱為衛霍,都是私生子、奴僕之子出身,但若以斬殺十一萬多人頭數論功,又遠在衛青的五萬多人頭數之上。傳奇的是,這位名將如同划過的彗星一般,在短暫的一生取得了赫赫戰功,又深深受到人們的喜愛。
  • 封狼居胥:十八歲的霍去病到底有多強?
    可見,跟舅舅衛青一樣,這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霍去病,出身不好!雖然跟衛青一樣,霍去病也是出身卑微,但是他的命運要比舅舅衛青好得多。因為等他長大成人後,朝廷已經為他鋪墊好了一條「陽光大道」。當然了,霍去病也非常清楚,他之所以能夠走上這條路,完全是沾了姨媽衛子夫和舅舅衛青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