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當愛情遭遇現實

2021-02-07 書法功課


讀到《晉書》裡王獻之臨終遺言:「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一時感觸,竟潸然淚下。


「想伊歸去後,應似我情懷。」是蘇軾感慨世間恩愛難久,思憶死去的愛人吧。一語道破的,何嘗不是王獻之的心聲?古今情事一般同,仔細品讀蘇軾這闕《臨江仙》,竟像是合著他二人的事而作。


夢裡幾番哀,王獻之和郗道茂,這一對千載之下猶令人嘆息扼腕的佳偶。

時隔多年,在一生的盡頭,他介懷的仍是和她無奈的分手。「雲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說得何嘗不是他呢?


他曾因為內心動搖而背棄了她,又因為內心的堅持,終生放不下對她的愧疚。


王獻之是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書法造詣與其父並稱「二聖」,王獻之風流為一時之冠。史載他極重風儀修飾,雖閒居終日,然容止不殆——這不同與「偽娘」,是世家修養出的絕不怠慢的生活態度——精緻。


翰逸神飛,精雅自持,亦是魏晉時人欽敬的風流的一種。一次,獻之和兄長去拜謁謝安,二兄多言俗事,獻之寒溫而已。閱人無數的謝安由此評斷王獻之在二兄之上:「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小者佳。


除卻言辭謹慎,王獻之臨危不亂的風度也與謝安相近。


某次,王家失火,王徽之來不及穿鞋拔腳就逃,王獻之面色如常,由僕人扶著慢慢走出。不過,我覺得這個稍顯作態,想來火勢不緊急,萬一火燒屁股了,還是像徽之一語不發拔腳開溜比較實際,別坐等著僕人來扶。


又某夜,王家失竊,小偷入室,王獻之悠然睡臥在床觀望偷兒忙碌。眼看人家都快忙好準備收拾包裹撤退了,他方才悠悠然說出一句:「偷兒,青氈是我家舊物,留下吧。」嚇得心理素質比較低的小偷落荒而逃。


這個就比較狠了,他可以淡定到連機敏的小偷都不曾發覺他的存在。心理素質的確非同一般。


即使是在人才輩出的王謝子弟中,王獻之無疑也是出類拔萃的。他自幼得人讚譽,也確實不負眾望,勤奮自持。連王羲之都覺得此兒日後必成大器。對他嘉許。


王獻之成年後與其表姐郗道茂成婚,兩人青梅竹馬,夫妻感情甚篤。郗道茂也是名門世家女,郗家雖不如王氏顯貴,當年也曾顯赫一時,王羲之本人就是郗鑑的東床快婿。因有這層姻親關係,郗王兩家都樂見兩人結親。


郗道茂端莊嫻靜卻不刻板,是個頗具生活情趣的女子。王獻之與她性情相投,他原本宦情淡泊,不耐俗事。得此賢妻美眷後更加淡泊名利,只願流連山水清靜度日,潛心書法造詣。


本就不是醉心名利的人,因著王家的顯貴,他倆原可以就此清閒度日,做一對世人眼中的神仙眷侶。孰料,命運偏要幸福不得善終。


王獻之生命中,猝不及防出現的桃花是簡文帝的女兒司馬道福。司馬道福鍾情王獻之久矣。她原本嫁給了恆溫的兒子恆濟。恆濟後來欲篡兵權被廢,司馬道福就勢與恆濟離婚,提出要改嫁給王獻之。此時她已貴為新安公主,加上東晉皇室也頗為認可王獻之的人品聲望,認為他堪為佳婿。所以由皇太后做主,皇帝下旨詔命王獻之為駙馬。


「竹外桃花三兩枝」,哪個出色男人生命中不曾飄過兩三朵桃花?很出色又完全零緋聞的人,恐怕是很少見的。面對生命中猝然出現的桃花,多數人可以安然度過,神魂顛倒一番之後,最終拐回正道上去。而王獻之不同,司馬道福這朵深情款款來勢洶洶的桃花,打亂了他未來的全盤計劃,由於種種原因,他拒絕不得。


司馬道福心意堅決,即使王獻之燒傷自己雙腳以跛足為由拒婚也無濟於事。司馬道福擺明了姿態非君不嫁。這貌美的公主以不屈不撓的姿態挾持著深情而來,她是侵略性明確的強勢入侵者。


王獻之可以無視她,卻不能無視她身後是整個東晉王朝的壓力和期待,她的到來,是局勢飄搖的時候,不能斷然拒絕的示好。王獻之一旦矛盾,搖擺,首當其衝受害的就是郗道茂。


說句題外話,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反反覆覆聽一首老歌《夢裡幾番哀》,總覺得這歌中無可奈何的別離契合了太多悲哀故事的基調。


問你可知否

你追我逐去將河山改

聚了百般怨

令到深心難載

恨有幾多種

你爭我奪那恩情不再

夢要幾番追

竟需要斷愛

獨霸高處心中可有感慨

在你心裡

是否空虛難耐

夢裡幾番哀

嘆惜痛恨你身沉苦海

夢裡幾番怨

惋惜失去熱愛

夢裡千番嘆惜朱顏改


王獻之固然不是君王,但他一樣要追逐更高的名利。清冷女聲幽幽在嘆,似怨似憐。古往今來,多少爭名逐利的男子為達目的,不惜割恩斷愛。多少女子被無辜連累,辜負,貽誤一生。這歌者雖痛恨男子絕情,又哀憐他為野心名利所縛,一朝獨霸高處正是身陷苦海,日後不免空虛,後悔也無人傾訴。其曲一唱三疊,似足了郗道茂曲婉心聲。


知道嗎?這世上最不能考驗的是感情,因它註定要被其他因素左右。王獻之可以不為自己考慮,但作為世家子弟,他有與生俱來的責任和榮譽感。一個從小傲視群倫的世家子弟此時卻必須屈從於命運的安排。逍遙如謝安都要擔負起家族責任,為重振謝氏家族出山。被家族寄予厚望的王獻之註定不能置身事外,不能置家族利益於不顧。


一個男性朋友和我聊過,在家族利益面前,愛情永居其次。我失語,那一霎我心涼如冰。我想,我更明白了男人們的想法。那些被指責為負心人的男人的心裡,不是沒有感情湧動,只是,愛情很少能排在第一位。人生有更多待實現的價值。即使,他知道作出的,會是一個讓他終生追悔的決定。


捨棄一段真摯的感情不是毫不猶豫的,但是,該捨棄時,一定會捨棄——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分別——女人是可以用感情取代很多東西;男人是可以用很多東西取代感情。人生註定有一些你不想作又不得不作的決定。壯士斷腕還是輕的,就算是從此身心割裂不再活過,又如何?在大多數人的生命中。愛情都不是第一位的。


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我湮沒在沒有你的孤獨裡,如海繁華,不與我相干。悵然回首。桃葉渡,孤舟望斷,看不到你期切的笑顏。


事態逼人。王獻之不願背棄卻不得不背棄與郗道茂的婚盟。我想他不能把自己的小幸福建立在整個家族的龐大危機上。能夠不顧一切的情痴畢竟是少數,王獻之不是賈寶玉,他的責任感不允許他為愛冒險,為愛痴狂。


如果他這麼做了,王氏家族會被其他的氏族藉機打壓。萬一一蹶不振他就是家族罪人。情聖不是人人可以當的。更何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旦周圍危機四伏,兩個人的長相廝守只是痴人說夢。與其現在一意孤行,日後讓郗道茂和他一起背負罪名,不如獨自承擔痛苦。


——或許是我美化了他的私心。這男子也可能有自己更精深的算計。駙馬的身份能給他帶來更大的名望。魏晉之人重自由,更重名望。即使內心再不屑仕途經營,他也不能拒絕這名望帶來的好處。他也不會意識到日後會有多痛苦。


利益權衡後他決定與髮妻離婚。郗道茂早年與他生有一女玉潤,未幾夭折,其後未有子嗣。她沒有理由留在王家,面對進退兩難尷尬的局面,我想她會選擇有自尊地離開。看不見十八相送,長亭話別;看不見涕淚交流,依依不捨。離別之際,誰也沒有說出決絕的話,心知此生斷難再見。真正生離死別兩心空寂。像磐石迎頭砸下,壓得人粉身碎骨,魂飛魄散。


是我親手送你走——毋相忘。怎相忘?她乘船離開,他隔河相望。清淺的一道河,星漢迢迢難渡。天上的銀河不是傳說,它真實地存在於離別人的心裡,你頭也不回,如那桃花隨流水遠去了。生命中有一部分的我跟你走了,像影子依附你,不會再回來。


是你親手送我走——不要說,不捨得。願你儘早將我忘記。此生已矣,相見無期。我可以強迫自己放棄,卻無力再自欺。


郗道茂與王獻之離婚之後,回到郗家不久鬱鬱而終。王獻之與新安公主成婚之後,官運亨通,官至中書令。驕縱的新安公主對他因深愛而順從,王獻之卻始終鬱鬱寡歡,中年之後兩人才生了一女神愛。(這又是另一個悲劇的開始,王神愛13歲嫁給了痴傻皇帝——司馬德宗,下半生極其悲慘)


榮貴已極的他快樂嗎?可以確定地說,他不快樂。最崇尚自由的他不得自由。年輕的時候會以為自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年老以後才知道真正的自由是想不做什麼就不做什麼。他做不到!


「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額之暢。方欲與姊極當年之匹,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


《晉書》中這一封沒頭沒尾的信,言辭極盡哀痛。觀其語氣,相信是王獻之寫給離婚之後的郗道茂,訴說自己的疚悔,以及對她持久不息的思念。


別後經年,他說,最好的時光仍是我和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曾經的愛刻骨銘心,即使它不美滿,在我心裡亦燦美不可比擬。你的一顰一笑佔據了我心,吸附著我的記憶。想忘也不能忘,你離去越久,我愈發沉湎在對你懷想中不能自拔。


這可能是王獻之寫給自己的,一封永遠都不會寄出的信。過去的事像殘損的夢。一往情深是無處投遞的信。


這封信郗道茂看到過嗎?看了會作何感想?看到了又能如何——縱然她明了他一腔深情未改,但事已無可挽回。愛過,就算了吧。怨憎無益,哀恨無益,痴戀更無益。


中國書畫超市|啟迪真知·鑑藏價值|

⊙免費訂閱:搜[書畫超市]→關注

⊙放到桌面:標題下[中國書畫超市]右上角[…][添加到桌面]

⊙商務合作:微信515958379[QQ客服]

⊙我要發言:回對話窗口[書畫論壇]

閱讀精彩往期

點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王獻之 鴨頭丸帖
    唐代普遍認為父王羲之的字好;宋代卻認為兒子王獻之更佳。從今天角度來看,(今人根本不配評價古人書法,不是嗎?)還是說各有特點吧。      論單一字體,如楷書、行書,一般認為王羲之更規範嚴謹,如字帖一般,適合習字者仿效學習;王獻之寫字更揮灑,筆鋒肆意,融合各字體筆法,使得寫字更藝術化,更脫離實用性,所以後人有說法,說王獻之的字是不能學的,就是這意思。
  • 學不會王獻之書法?來看看《技法要訣》,解密王獻之行書書寫規則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之一,也是老王字書法領域最出色的一個,也是集成了老王的書風並發展創新,也成就了二王書法在歷史上尊貴的地位,二王指得是王羲之和王獻之,不是撲克上的大小王,書友們不好混淆了哈!
  • 王羲之、王獻之書法比較
    王獻之書法欣賞王獻之(344-386),羲之第七子,字子敬,
  • 王獻之名作《鴨頭丸帖》
    王獻之行草名作《鴨頭丸帖》(見圖),真跡現存上海博物館。絹本,縱26.1釐米,橫26.9釐米,兩行15字,系王獻之給友人的便札。帖文:「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用筆開拓跌宕,情馳神縱,流美清秀,無塵俗之氣。明末清初的書畫鑑藏大家吳其貞稱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為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中書令。他幼時從父學習書藝,得到悉心傳授,奠定堅實基礎,顯露超人才華。
  • 王獻之才是真正《冠軍帖》的作者
    王獻之,東晉大書法家、詩人、畫家(344年-386年),為書聖王羲之第七子,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從小就顯露出超人才華,自幼隨父練習書法,後轉學張芝,王獻之悟性極高,敢於創新,創造了草書上下相連的「一筆書」,並將草書藝術推至高峰,對後世影響很大,唐代張旭、懷素就是師法王獻之。所以,東晉草書藝術水平最高的書法家是王獻之。從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王獻之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王羲之。
  • 有一種小楷叫王獻之
    王獻
  • 從《喜劇之王》中周星馳的臺詞:「我養你」,看愛情和現實的關係
    後來在周星馳成名之後,他自導自演了一部名叫《喜劇之王》的電影,這部影片是一部周星馳自傳題材的電影。此時的周星馳,已經和成龍、周潤發齊名,成為了香港影壇絕對的票房保證。而因為在《大話西遊》中的表演,周星馳還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喜劇之王》這部影片,講述了由周星馳飾演的尹天仇跑龍套的經歷,而這些經歷,應該是周星馳親身感受過的。
  • 重看《喜劇之王》:飄飄是愛情,娟姐是現實,你選哪個?
    《喜劇之王》正是這樣一部好的喜劇電影,也是周星馳的代表之作。小時候看,以為它是純粹的喜劇,看過很多遍,總覺得非常好笑;長大後才發現,這個喜劇中藏著悲劇,人生有很多無奈,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又笑了。面對事業的轉折點,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柳飄飄,那麼想當演員,但最終在愛情和現實之中選擇了愛情,失去了機會。這部電影感動就感動在這裡,升華也升華在這裡。
  • 《分手再說我愛你》公映 方力申鄧麗欣獻愛情電影
    《分手再說我愛你》公映 方力申鄧麗欣獻愛情電影 《分手再說我愛你》公映 方力申鄧麗欣獻愛情電影 影片是十年前經典港片「愛情三部曲」的升級之作,聚焦了一對雖躲過了「七年之癢」卻難忍「十年之癢」的年輕夫妻,對愛情和婚姻進了行全面而深刻的解剖,點映口碑超出預期,更有觀眾盛讚之「婚姻百科全書」。上映當日恰逢平安夜,片方還特別公布了「難婚難解」版海報,海報中方力申、鄧麗欣身著粉色禮服挽手亮相,搭配著聖誕公映的溫馨氣氛,甜蜜又應景。
  • 「小聖」王獻之雖才華橫溢,書藝不次其父,但惜天妒英才
    王獻之《送梨帖》 臨寫本王獻之 《鵝群帖》 (選自《淳化閣帖》)王獻之《廿九日帖》唐摹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據說王獻之七八歲時便開始學習書法,父親王羲之悄悄地從他背後猛掣他手中的筆,竟設將它打掉,王羲之因此感慨地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 以書法名揚千古的東晉太宰,一起了解王獻之不平凡的一生
    晉書是這樣記載的,王獻之七八歲學書法的時候,王羲之想要從背後偷偷拿走兒子的筆,沒想到王獻之握筆非常有力,因此感嘆這個兒子以後肯定有一番成就。後來,王獻之在牆壁上寫下了一丈見方的大字,當時有數百人前來觀看。
  • 王獻之《鴨頭丸帖》,吃個藥吐個槽怎麼就成書法名作了?
    王獻之從小就體弱多病,是個「藥罐子」。——我不是王家的保健醫生,為啥我會知道?因為王獻之的書法作品中,有很多都跟吃藥治病有關。在《腎氣丸帖》中,王獻之告訴朋友,腎氣丸效果不錯,十劑一療程才會有療效。在《江州帖》中,王獻之提到自己胛痛。在《消息帖》和《疾不退帖》中,王獻之說自己頭項痛。
  • 王獻之《鴨頭丸帖》高超精熟的用筆,體勢伏仰變幻,結構峻險驚奇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玡(今山東臨沂)人。王羲之的第七子。官至吳興太守,徵拜中書令,人稱王大令。他在書法藝術上具有極高的成就,與其父齊名,史稱「二王」。王獻之在王羲之諸子之中,雖年紀最幼,但天資極高。他自幼喜愛書法藝術,頗受王羲之的重視,曾親自給予教授,為他日後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王獻之不僅承其家學,而且對張芝(字伯英)的草書頗有興趣。
  • 【香港愛情故事】20歲A0為拍劇獻初吻 遊嘉欣住公屋:不是羞恥的事
    ▲ 20歲遊嘉欣A0為拍劇獻出初吻。
  •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高清大圖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釋文:書家得宋拓已為罕見,況唐拓乎?
  • 江南文脈丨詩詞篇38: 王獻之《桃葉渡歌》| 到哪裡找那麼好的人
    桃葉渡歌王獻之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愛不關風與月!」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共同品讀千古最美情詩。出差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碰到國慶中秋的長假,終於回到石頭城。
  • 陳從龍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精品書法作品欣賞高清收藏版
    精草書、篆、隸,尤善畫葡萄,有「虛吾葡萄子昂馬,畫駿有聲樹有影」之譽。陳從龍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釋文:晉王羲之書法入神,一傅至獻之而筆法似之,豈一家授受有專門之秘,不然何千載而下,竟無有能似之者。
  • 姜夔傳世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得驚世駭俗
    此貼是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小楷。紙本,三百一十六毫米,全文計一百零一行,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姜夔「崇晉貶唐」,反對俗書,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相一致。但他對「唐法」並非不問青紅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對「法」進行了系統的、全面的論述,並從肯定和解釋引申了「晉韻」古法。
  • KnowArt|張振鵬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其四完結篇
    知道書畫|張振鵬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其四完結篇豎圖局部或又謂降自南朝,始有銘志埋之墓中,大令時未應有之。此又不然。又武陽城東彭亡山之巔,石窟中有漢章帝建初二年張氏題識三所,洪氏《隸釋》雲。此亦埋銘之椎輪也,其不始於南朝明矣。或謂東坡《金蟬墓銘》雲「百世之後,陵谷易位。知其為蘇子之保母,尚勿毀也。」此末章似之為可疑。予謂東坡意其理之或然,大令知其數之必然,作者之言自應相邇近。越人於地中得一石,有詩云:「笑椎畫鼓過江東,身到蓬萊第一峰。
  • 《喜劇之王》:小人物的夢想與愛情
    《喜劇之王》在周星馳眾多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電影中,只能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作品,卻因為影片中強烈的自傳色彩和現實隱喻而令人難忘。《喜劇之王》中的男主角尹天仇的身份設定依舊是周星馳最擅長的小人物形象,那個小小的龍套演員處在劇組這個食物鏈的最底端,他珍惜每一個得來不易的出場機會,卻又因為用力過猛而屢屢碰壁,就連片場最不起眼的盒飯大叔也可以隨意地教訓、嘲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