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真是中國最風情萬種的植物了。
從花到果再到種子,從古至今,人們吃它,看它,歌頌它。《本草綱目》裡有它的一席之地,根、葉、花、實、子,樣樣都是古代中醫的藥用珍寶,杏很神聖,卻帶著一絲輕佻,一絲風情。
花-風情又神聖的它
從明末清初開始,杏被戲曲家李漁稱為「風情樹」,說杏"樹性淫者,莫過於杏"。
說來也有道理,那「一枝紅杏出牆來」,說的就是青苔遍布的磚牆上,一枝嬌豔欲滴的紅杏顫顫巍巍伸出牆外,惹人對牆內風景帶來無限遐想。
但從一開始,杏是一種頗具神性的植物。
《莊子》有記載,孔子撫琴講學的地方叫杏壇,對那時的讀書人來說,有一個"繞壇紅杏垂垂髮,依樹白雲冉冉飛"的環境,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子-那年杏花微雨,很多人戒了杏仁
杏仁本是跟核桃等差不多的種子類食品,香脆堅韌,是優質的植物油脂來源。在我國,有不少地方專門種植杏來取杏仁,包括河北的白玉扁、龍王扁、北山大扁隊西的遲梆子、克拉拉等。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杏那麼多個部位的藥用價值,唯獨杏仁說的最多,從頭疼腦熱到消化不良,這小小圓潤的杏仁好似一顆靈丹妙藥,哪張方子裡都有它。
但那年杏花微雨,現象級的熱播宮鬥劇《甄嬛傳》家喻戶曉,裡頭的情節,甭管老人孩子都能細細說上一二。
而最令人稱道的情節之一,就是劇中一位角色食用過量苦杏仁中毒的劇情。劇情一出,無數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紛紛發起討論「我剛剛吃了一袋子杏仁,有事嗎?要去醫院嗎?」
從老祖宗的記載來看,苦杏仁含有杏仁苷,雖可治病但是不能多吃,尋常人最好敬而遠之。而供人食用的甜杏仁,與中毒離了十萬八千裡,用來當做零食最合適不過了。
果-縈繞在嘴裡的百轉千回
雖然杏花美豔端莊,杏仁藥用價值極大,但是杏果本身普及率並不高,比起桃、梨,雖然它們花型相近,杏在水果界的國民度可真不算高。
酸——是大眾對杏的最多評價。
因為酸,所以要加白砂糖做成罐頭;因為酸,所以要曬成杏幹;也是因為酸,泡在酸奶裡,酸上加酸,讓嗜酸的人群口水直流。
為了讓這水果的口感更佳,更甜,種植專家們嘗試了很多種方法——經過長時間的改良,目前國內已知的有200多種食用杏的品種,以北方為主,遍布我國各地。
而當杏與種水果的黃金地帶新疆在一起會摩擦出怎麼樣的甜蜜火花?
這就要說到新疆的小白杏了,杏在新疆不少見,初夏,小黃杏上市,接著上市的便是小白杏。
新疆輪臺,天山山脈的厚厚積雪融化後,雪水蜿蜒數百公裡,途徑草地、森林、戈壁等各種地貌,這樣的雪水包含礦物質,卻又十足乾淨。
這樣的雪水灌溉了輪臺的小白杏果園,再加上這裡「能種活啥啥就好吃」的特點,小白杏不像以前的杏那樣酸的那麼徹底,被甜味糅合了味覺上的侵略性,變得更加柔和爽口,更加甘甜多汁。
這樣的小白杏,不遠萬裡從新疆而來,還讓人怎麼拒絕呢?
周四晚20:00,小白杏坐著直通車來堂主直播間了,這一口鮮味,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