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糧食那麼多為什麼高粱酒最好喝

2020-12-24 權說釀酒

我國地域遼闊,地理自然環境的差異,特別是氣候和水利條件因素的影響,形成了黃河流域以麥、黍、粟、高粱為主,長江流域以稻米為主,青藏高原地區以青稞為主的糧谷農作物分布特點,這是各地不同飲食文化的物質基礎,直接影響各地釀酒用糧的選擇。

農作物種植類別及分布特點決定了我國釀造白酒主要用糧有:高粱、稻米、玉米、小麥、青稞、黍、粟等。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用於釀酒的原料並非從一開始就用於釀造白酒或者說釀造中國酒,而是在釀造工藝演變過程中逐步被納入釀造體系,然而各種糧谷原料用於釀造白酒具體始於何時並未有確切的答案,只能通過歷史文獻加以推測。因此,釀酒官微從釀酒用糧食的起源和發展,探討幾種主要釀酒原輔料在白酒釀造中的使用和演變。

01

高 粱 釀 酒 史

在我國古代諸家本草或農書著作中,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被稱為蜀黍、蜀秫、紅糧等,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屬作物,具有食用、飼用和釀造等多種用途,該作物適應性強,種植面積廣泛,是我國第五大禾本科栽培作物,也是白酒釀造的主要原料,中國白酒的主流香型大多會都使用高粱。國際上,栽培高粱的原產地之爭歷來已久,多數學者認為,高粱的原產地在非洲赤道線兩側,特別是蘇丹、衣索比亞應當是高粱的故鄉。據研究,蘇丹和衣索比亞栽培高粱距今已有7000年歷史,埃及也有3000年。但是作為糧食作物,它在我國受到重視和得到發展相對較晚。

中國高粱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非洲起源學說,依據是那裡分布著較多的高粱地方品種資源,遺傳多樣性水平較高,早在3000年前非洲就有高粱野生材料的種植和馴化。非洲的中北部是栽培高粱的一個起源中心,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栽培高粱逐漸傳至印度再到中國。另一種觀點是中國起源學說,瓦為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學說認為中國是多種作物的遺傳多樣性和起源中心,中國高粱栽培歷史悠久,不同地區分布著大量的高粱野生種質資源。考古學證據表明早在5000年前的周朝就有高粱的種植,到了漢朝高粱已普遍分布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是黃河農耕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這讓第一種學說受到懷疑,原產於中國的第二種學說受到重視和肯定。

從古籍尋找我國高粱用於食用和釀酒的蹤跡,南北晉以前資料中的「高粱」和「粱」大概有四種含義:一是地名;二是物名;三是飯菜;四是農作物。而以「蜀黍」代表高粱最晚始見於元朝。元王禎《王禎農書》記載:「蜀黍,蜀秫,春月種,不宜用下地。莖高丈餘,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熟時收割成束,攢而立之。其子作米可食,餘及牛、馬,又可濟荒。其梢可作洗帚,秸稈可以織箔、夾籬……」。由此可見,文中所述「蜀黍」就是現代意義的高粱。

在我國食品發展史上,高粱可以用作主食、副食品及工業原料,糯高粱可以制糕點、釀酒、飴糖、食醋等。目前,許多國家用高粱作家禽、家畜的飼料,高粱的這些使用方式在我國古籍中有所提及,包括用於釀酒。中國白酒雜誌查閱發現,明徐光啟在《農政全書·種植》中寫道:「蜀黍,一名高粱……米有兩種,粘者可和糯秫釀酒作餌。不粘者可作糕、煮粥,可濟飢,亦可養畜。」此外,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谷部》卷二十三中寫道:「蜀黍,俗名蜀秫、蘆穄、高粱,不甚經見,而今北方最多;莖高丈許,狀似蘆荻而內實,葉亦似蘆,穗大如帚,粒大如椒(花椒),紅黑色,米性堅實,黃赤色。有二種:粘者可和糯秫釀酒作餌,不粘者可以作糕煮粥……其穀殼浸水色紅,可以紅酒。」

從上面的文獻記錄可以看到在明朝時,高粱的種植區域以北方為主,而南方少些。到現在形成了東北粳高粱優勢區、西北和華北高粱優勢區、西南糯高粱優勢區、長江及黃河流域中下遊高粱優勢區。然而,上述文獻只能說明高粱用於釀酒的歷史最晚可追溯至明朝,但並沒有證據支撐明朝就有用高粱釀造白酒的存在,只能推測高粱用於釀造白酒至晚始於明朝,待到清朝乾隆年間已經有非常明顯的用高粱釀造白酒的技術和文獻記載。清朝梁章鉅在《浪跡叢談》和《浪跡續談》中就寫到:「今各地皆有燒酒,而以高粱所釀為最正。北方之沛酒、潞酒、汾酒,皆高粱所為……」。這不僅說明那時高粱已經用於釀造燒酒,且盛產高粱燒酒的地域已經相當廣泛。

02

稻 米 釀 酒 史

我國古人將稻稱為稌,稻去殼未精加工的米為糙米,糙米精製後的米稱為白米或者大米。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稻的國家之一,考古發掘表明,新石器時代水稻種植已普遍分布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廣大華南地區。長江流域、太湖地區和浙北早在六、七千年前已普遍種植水稻。浙江桐鄉羅家角及餘姚河姆渡遺址,距今約七千年。據中國白酒雜誌不完全統計,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有炭化稻穀(或米)、稻穀印痕或稻草的遺址,已達五十處。

商周時期,稻穀的種植在黃河流域也逐步推開來,距今三千年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存的甲骨文中,發現有卜豐年的「稻」字和稴(秈)、秔(粳)等不同稻種的原字,以及稻穀生產豐歉的記錄。《戰國策·東周策》也記載說:「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

在釀酒方面如《詩經·幽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記載。晉代長春嵇含著《南方草木狀》記載了用米粉雜以眾草葉,治葛汁製作釀酒麴藥的方法。後魏賈思勰撰《齊民要術》記載了糯米和粳米醪糟的製作方法。幾千年的實踐積累了用糯米、粳米釀酒(穀物發酵酒),以糯米為最好;釀製甜酒(醪糟),糯米是唯一的最好原料;用秈米粉製作酒藥和採用秈米、粳米制紅曲的寶貴經驗。

從稻穀的種植歷史以及已有文獻資料來看,稻米可能是最開始用於釀酒的原料之一,至少是早於高粱、小麥、玉米等,只是一開始是用於釀造發酵的濁酒、米酒,在逐步過渡到用於黃酒的釀造。由此可以推測,脫胎於黃酒發酵工藝的蒸餾白酒發酵工藝出現之後,先使用的釀造原料與黃酒一致。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簡單地記載了當時蒸餾酒的生產方法:「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描述的就是用黃酒發酵常用的原料,與黃酒類似的發酵方法,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道蒸餾工藝。

因此,稻米(秈米和粳米)用於釀造白酒的歷史與白酒釀造工藝出現的歷史基本一致。目前,行業基本認同中國穀物蒸餾酒工藝成型於元代,將現代白酒的歷史追溯於不晚於元代,所以用稻米來釀造蒸餾白酒最晚不晚於元代。

03

小 麥 釀 酒 史

我國是世界上小麥的起源中心之一。在春秋戰國以前就已經有了「麥」字,它是小麥和大麥的統稱。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來」和「牟」,前者為小麥,後者為大麥。在我國公元前六十世紀以前,黃河和淮河流域都已種小麥了。1955年,在安徽省亳縣鉤魚臺,發掘出距今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遺存中,有200餘粒炭化麥粒,它是我國最古老最完整的普通小麥化石標本,稱為中國古小麥。1957年,在雲南省劍川縣海門口發掘了新石器晚期的麥穗。故中國栽培小麥的歷史遠早於「甲骨文時代」。

小麥可以作為釀酒原料直接參與發酵,比如現在一般通用的五糧配方中小麥佔比為16%。但就目前白酒生產實際情況來看,小麥主要用於酒麴的製作,然後以酒麴的形式參與白酒釀造發酵過程。我國用曲歷史有數千年,而在「若作酒醴,爾惟曲櫱」中談到的「曲櫱」只是酒麴的祖型,並非現代意義的酒麴,其所使用的原料就是麥。在漢代的揚雄所著《方言》中有麰、等酒麴,這就是分別用大麥和小麥為原料製成。漢代已有這麼多麥做的餅曲品種,說明當時的制曲技術已經很高,但還沒有詳細記錄製麥曲的方法和過程,也沒有以麥麩皮製曲的記錄。

以麥制曲的方法,現存最早、最完善可靠的記載始見於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之中的「作三斛麥曲法:蒸、炒、生各一斛……」顯示出制曲已經非常精細,注意對原料的處理和對品溫的控制,還通過翻動讓麥曲成熟得更加周全,制曲周期約28天,也與現代制麥曲的周期相似,這是一脈相承的表現。與現代制曲差異大的地方是,現在基本是生料制曲,而北魏時期是生、熟參半。

到唐宋時期,我國造麥曲的方法有了更多的發展。例如,對制曲節氣的選擇已經很明確,「造法曲」就是按照規定的日期,採用一定的方法,製成一定質量的酒麴;對制曲原料如何加工運用有詳細說明;在南北朝時期的手工團曲基礎上發展出用腳踩曲,並且翻曲和堆曲的操作敘述更加具體等。此外,唐朝制曲用曲模和用腳踩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讓制曲生產的操作實現定型快速化,這種人工制曲的方式也流傳至今。

白酒的大曲是在麥曲的基礎發展起來的。由於制曲品溫的提高,而產生了清香型大曲、濃香型大曲、醬香型大曲。現在制大曲多使用軟質小麥,由於其所含澱粉、蛋白質、糖分、粗纖維以及多種無機鹽成分等,很適合麴黴的繁殖生長。當然有的酒麴也會增加大麥等原料,這是因為以大麥改善曲的透氣性,提高釀酒過程曲的酶活力。實踐證明,制曲和釀酒都必須選擇顆粒飽滿、質優新鮮的小麥。

04

高粱釀造的酒最好喝?

首先我們要明白高粱酒是指釀酒原料以高粱為主的酒,並不是只有高粱作為原料的酒才可以稱為高粱酒。

高粱釀製始於明代,當時的朝廷為治理水患命令廣植高粱,以其桔杆紮成排架填充石灰土加固河堤,剩餘的高粱籽除做民食及牲口飼料外,則用於釀酒。高粱白酒於是孕育而生,其酒口感烈而不辣,回甜綿軟,具有獨特的香氣。

到了民國年間,高粱酒更是釀製燒酒的主要原料之一,全國各地酒坊均推出具備各自特色的高粱酒。如今市場上,中國的純糧白酒大部分以高粱為主要原料釀製而成,但在中國十二大香型白酒中,米香、特香、豉香型酒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

因為白酒香型之間是無法進行比較的,所以說高粱酒好喝主要是相對於酒精酒而言。

什麼樣的酒才能算好喝呢?中國白酒雜誌採訪鄒博士認為,口感變化多樣、香氣層次豐富、下咽醇厚柔順、飲後能夠帶來舒適體驗的,便是好喝的酒。

簡言之,好喝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口感、香氣、飲後反應。接下來就從這三個標準給大家分析用高粱釀的酒為什麼好喝?

第一、高粱含有一定量的單寧,其衍生物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質,能增加白酒的芳香風味,而且單寧發酵對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

第二、高梁的脂肪含量低於3%。如果原料中脂肪含量高,生成的高級脂肪酸脂類則多,而高級脂肪酸是酒體豐富的香味成分之一,但是在發酵過程中,若原料含油脂過多,會導致酒醅生酸幅度大,發酵不良,從而產生邪雜味。所以脂肪含量不宜過高,而高粱的脂肪含量能滿足要求。

第三、高梁所含的胺基酸比較全面,高梁裡面賴氨酸佔0.28%,胱氨酸、色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的含量都比較高。胺基酸經酵母作用轉化為高級醇類,成為白酒香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高粱獨特的胺基酸結構是高梁酒香的一大原因。

第四、高梁裡面鈣、磷等礦物質、維生素B1和B6含量也比較高,泛酸、鹽酸和生物素的含量都高於玉米,這些都使得高粱酒不僅口味好,而且營養和健康價信帶市遠高於其他糧食釀造的酒。

而純高粱釀造酒的釀造主要原料為高粱,高粱的主要成分為:蛋白、澱粉、丹寧,發酵過程中蛋白轉換為各種酯(油),澱粉轉換為乙醇(酒精),丹寧轉換為各種呈香呈味物質。酒精勾兌酒的主要構成為食用酒精及香精酸酯等添加劑,食用酒精由玉米萃取而成(最好的食用酒精),玉米的主要成分為澱粉,蛋白含量極少,以玉米為原料的食用酒精無論發酵還是萃取均不會生成酯類物質,所以真正的高粱釀造酒無論是盛在容器中,還是倒在手上搽抹均有非常明顯的油性,這也就是為什麼高粱釀造酒看起來非常清冽卻有明顯的掛杯度,而酒精勾兌酒即使加了酸酯等化工產品其掛杯度也很差的原因了。

高粱中所含有適量的蛋白質、低脂肪含量、一定量的單寧、全面的胺基酸,利於白酒形成豐富的香氣和醇厚的口感。而酒精酒(液態法白酒或者固液結合法白酒),其食用酒精主要是用薯幹釀製的,薯類糧食的果膠含量過高,容易導致雜菌的滋生,影響口感,香味不純淨。

高粱酒好喝主要是相對於酒精酒而言,高粱中所含有適量的蛋白質、低脂肪含量、一定量的單寧、全面的胺基酸,對白酒的口感和香氣形成是酒精酒的釀酒原料所達不到的,因此好喝不過高粱酒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釀酒要選高粱,高粱酒有啥好!
    一部《紅高粱》的電視劇,讓高粱火了,喝一碗濃烈的高粱酒讓人也跟著醉了。
  • 高粱酒為啥好!為何釀酒用高粱最好!?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酒是糧食做,強身健體魄!酒是糧食魂,口口都香醇!提到酒,就不得不提「敬酒神」這首歌,唱出了釀酒人的氣勢!喝了咱的酒啊,上下通氣不咳嗽;喝了咱的酒啊,滋陰壯陽嘴不臭;喝了咱的酒啊,一人敢走青剎口;喝了咱的酒啊,見了皇帝不磕頭...
  • 高粱酒究竟有多美味?大俠古龍竟然用臉盆喝!
    高粱酒究竟有多美味?大俠古龍竟然用臉盆喝!一生愛酒的臺灣武俠小說家古龍(生於香港),就愛喝高粱酒。有一天他跟人一起吃飯時,席上有倆人向他挑戰喝酒。只見他不慌不忙,抓起兩瓶高粱酒倒進一隻臉盆中,雙手端盆,一飲而盡,把兩位挑戰者嚇得連連搖頭,狼狽而去。估計當時古龍喝的應該是金門高粱酒,其他酒哪會有那麼大的魅力,是不是?據說古龍必須先喝酒才能寫作,他也知道「多飲傷身」,可是「不飲傷心」。
  • 小麥酒為什麼不如高粱酒好?哪種原料釀酒才是最好的?
    我國白酒的釀造歷史悠久,高粱、大米、糯米、豌豆、玉米、小麥、大麥、蕎麥,甚至紅薯、馬鈴薯等富含澱粉和糖分的糧食物質都曾被用來釀造白酒。以大米、高粱、玉米為原料釀的酒,特點是大米淨、玉米甜、高粱香。光從特點上看,看不出什麼,但為什麼說高粱是最佳的呢?
  • 高粱酒與玉米酒的區別在哪,哪個更好喝?
    高粱酒以其色、香、味和風格,展現了我國獨特而深厚的釀酒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底蘊。    在我國,以高粱為原料蒸餾白酒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以至於大家常說,「好酒離不開高粱」。馳名中外的中國名酒多是以高粱做主料或輔料配製而成。高粱籽粒中除含有釀酒所需的大量澱粉、適量蛋白質及礦物質外,更主要的是高粱籽中含有一定量的單寧。
  • 喝高粱酒的好處
    紅高粱有格有品,於雪中,能夠送炭,於錦上,可以添花……下面我們看一看紅紅的高粱,在紅高粱在釀酒人手裡是怎麼一步步變成酒的。高粱初蒸:清洗過的高粱先在甑中高溫蒸熟       我們都應該知道,釀酒的材料不同,所以酒的種類就有很多,其性味功效大同小異。
  • 糧食酒也講究三六九等嗎?看完這個,終於知道價格為什麼差這麼多
    其實喝酒是一件很深奧的事情,它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喝酒的時候也應該對酒多一些了解。可能大家也發現了,越來越多的人吐槽購買的白酒品質不好,就連花大價錢買來的高檔白酒也避免不了一股的香精味,以為買的酒是酒精酒、是假酒,其實這都是因為不了解酒。
  • 為什麼說金門高粱酒才正宗?
    作為臺灣三寶之一的金門高粱酒,暢銷臺灣各地,家喻戶曉,在業界有「臺灣小茅臺」的美名,獨有金門香型,具有香、醇、甘、冽的特點,優良質量聞名遐爾!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說金門高粱酒才是正宗最正宗的臺灣高粱酒?
  • 金門高粱酒已列國際名酒.「臺灣三寶」果然名不虛傳..
    高粱酒成了金門一寶。但是由於金門酒的度數一般都很高,像58度的白金龍就很普遍。一般內地人到金門喝高粱酒,即使有酒量也往往不太習慣這種高度高粱酒的「直給」,被無情放倒的比比皆是;但金門人就完全不同,他們雖然不是「餐餐有金酒」,可喝起金酒來一點不含糊。在這裡流行這樣的酒令:「喝金門高粱酒前三杯辣,後三杯麻,再三杯乾,第四個三杯甜,最後三杯才叫爽。」
  • 非遺釀酒工藝 固態發酵造好酒——傲百年高粱酒
    非遺釀酒工藝固態發酵造好酒——傲百年高粱酒 "好酒一定是純糧釀造的"這是被業界公認的常識,傲百年高粱酒傳承東北非遺名酒——大泉源,以大泉源酒的全套釀造技法,以單一東北紅皮高粱為原材,加以古井深層水,遵循非遺古法釀製而成。
  • 東北紅糧固態發酵 傲百年高粱酒精選原材工藝過硬
    隨著人們對於「喝好點,喝少點」消費觀念的普遍認可,「拼酒,喝大酒」的現象越來越少了,大家都在提倡健康飲酒,在此消費趨勢下,小瓶裝純糧食白酒更受消費者青睞。對於酒水代理商而言,是一定要抓住消費主流趨勢,消費者喜歡的,就是自己需要代理的。傲百年高粱酒就完美契合消費需求,自然能夠受到市場的認可。
  • 天下美酒出高粱,高粱酒中的高粱如何科學選擇?
    中國最常見用來釀造白酒的糧食只有五種。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小麥。其他一些釀造白酒的作物還有蕎麥土豆紅薯等等。凡是含有澱粉比較多的。都可以作為釀酒原料。但是含有蛋白質比較多的不適合。所以我們平常很少看見有用黃豆或者是豌豆釀酒的。
  • 10元一斤的高粱酒會是真的嗎,成本是多少,釀酒師告訴你真實答案
    10元一斤的高粱酒會是真的嗎,成本是多少,釀酒師告訴你真實答案一位朋友說自己想喝點釀造的高粱酒,就買了10元一斤的55度酒,喝起來感覺口感有點衝,但是喝過後嘴不幹頭也不疼。另外還有賣15元和20元一斤的高粱酒,也不知道這10元一斤的是不是真高粱酒,就問我一斤高粱酒成本是多少。
  • 金種子釀酒師傅為你解答「為什么喝酒不能混著喝」
    同樣的在現代,儘管許多人在喝酒的時候,也知道不管是不同品牌、不同度數的酒,還是不同種類的酒都不能混著喝,但是對於其中詳細原因卻不甚明白。那麼,接下來就讓金種子釀酒師傅告訴你:"為什么喝酒不能混著喝"不同度數、不同香型的白酒不能混著喝金種子釀酒師傅指出:因為工藝和原料不同,每種酒內部含有的成分不同。當不同的酒液進入人體後,人體細胞群在應對不同酒精含量的酒時,會做出不同方式的應對機制,這就是"環境脅迫"效應。
  •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中國文化傳承千年至今,經歷大浪淘沙,去除糟粕之後留下來的儘是精華。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讓咱們一起追隨古人的步伐,去探求養生之道。亂世雄主曹操曾言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你知道千年老字號杜康酒的由來嗎?杜康作為酒的老祖宗,他創造出了高粱酒。在這之後,但凡酒水皆可稱之為杜康,借酒澆愁,古已有之,所以曹操才能有此感慨。
  • 真全糧張思漫:多功能釀酒設備-高粱酒的釀造方法
    高粱酒採用優質甜高粱為釀造原料,其中糯高粱最好,經陳年老窖發酵,長年陳釀,經過一整套科學、特、完整、嚴謹的浸泡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貯存的工藝釀製而成,具有酒體晶瑩醇厚,香氣悠久
  • 經常聽到基酒,卻不知它和高粱酒的區別,有啥用?
    我國自古以來白酒文化就非常的豐富,而且一直延續至今在日常生活當中,白酒可能是一種催化劑了,一些生意場上總少不了白酒的身影,而且隨著現在釀酒技術越來越成熟,市面上的白酒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當然我們大家也都知道我們中國本身就是一個釀酒大國,不過現在的白酒卻也是備受爭議的,主要是現在的釀酒和過去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 ——金門高粱酒
    仔細了解後才知道,他買的根本就不是正宗的臺灣金門高粱酒,信息不對稱下被商家鑽了空子,於是作者又抱著好奇的心理在網上搜了搜,「大放價,臺灣高粱酒只要59元」、「來自臺灣,純糧食酒」、「原裝進口,產自金門」、「臺灣風味,正品純糧」……看到這裡,記者覺得十分有必要來講一講正宗的臺灣金門高粱酒!
  • 高粱酒為啥好!
    這是傳統的釀酒方法,固態法釀酒。一:傳統固態高粱酒的保健效果1、增進胃口高粱酒豔麗的色彩,清澈通明的身形,使人心曠神怡;倒入杯中,果香酒香年鼻;品味時酒中單寧微帶澀味,推進胃口。所有這些使人體處於舒服、欣快的狀況中,有利於身心健康。2、補養效果高粱酒中富含糖、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
  • 金門高粱酒種類竟然這麼多!
    金門高粱酒是中國白酒文化長河裡的支脈之一,其獨樹一幟自創「金門香型」口感,擁有金門島上絕佳的水質、空氣、氣候、原料和酒麴五大天然釀酒條件,承襲古法純糧固態釀製工藝,具有酒質透明、芳香幽雅、醇厚甘洌、回味悠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