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4世紀,在義大利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下,英國文學有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出現了喬叟、朗格蘭、高瓦和創作《高文爵士和綠衣騎士》的佚名作家。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逐漸興起的時候,英國經歷了深刻的社會和經濟變革。羊毛業日益繁榮,圈地運動加緊進行,資本主義因素迅猛發展,社會矛盾也不斷加劇。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結束了封建混戰的局面。亨利八世和天主教皇決裂,成為新的英國國教的首領。伊莉莎白女王統治時期(1558~1607)英國社會穩定,1588年,英國艦隊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愛國情緒高漲。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1.14世紀英國文學早在14世紀,在義大利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下,英國文學有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出現了喬叟、朗格蘭、高瓦和創作《高文爵士和綠衣騎士》的佚名作家。朗格蘭用寓言體寫的《農夫皮爾斯的幻象》,對當時腐敗的教會進行了深刻的諷刺。高瓦的主要作品是《一個情人的懺悔》。14世紀最著名的傳奇《高文爵士和綠衣騎士》,構思巧妙,自然景色和狩獵場面的描寫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喬叟(1343~1400)是早期英國人文主義思想的傑出代表,無論在詩歌內容和形式上都為英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稱為「英國詩歌之父」。
《公爵夫人之書》是他的早期作品。他中期創作的愛情長詩《特羅勒斯和克萊西德》(1385)取材於薄伽丘的愛情故事《菲洛斯特拉託》,人物刻劃生動,心理描寫細膩,現實的生活和浪漫的故事巧妙揉合。後期創作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作品以31位香客從倫敦前往坎特伯雷朝聖為線索,真實地反映了英國的社會風貌。香客中有騎士、僧侶、商人、學者、手工業者和農夫等,代表了英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集子中的24個故事包括傳奇、道德教育、戲劇或滑稽故事、動物寓言等,表現了作者嫻熟地運用各種文學樣式進行創作的卓越才能。
喬叟將中世紀英語的倫敦方言提煉成英國文學語言,摒棄了同時代大多數作家使用的頭韻詩,吸收了法國和義大利詩歌的技巧,語言幽默生動,思想犀利深刻,既平易近人,又富有哲理。喬叟的創作對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等人有很大的影響。牛津改革派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英國出現「牛津改革派」,如研究希臘的學者格羅辛等。這一時期英國人文主義的傑出代表是託馬斯·莫爾(1478~1535)。他是學者、律師、下院議員和傑出的政治家。他的代表作《烏託邦》(1516)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人文主義者和航海家希斯洛德講述英國的狀況。
他抨擊貴族像「雄蜂」一樣好逸惡勞,揭露「圈地運動」導致的羊吃人現象,提到了殘酷的法律、民族主義的野心和貧富不均等問題。第二部分以海外見聞的形式,描繪了一個「烏有之邦」,這裡沒有私有制,沒有貧窮,沒有宗教壓迫,自由幸福,是個「按需分配」的理想社會。《烏託邦》語言優美,辛辣耐讀,情節奇妙,想像豐富。詩歌16世紀中葉,英國詩歌又呈活躍狀態。1557年,魏阿特和薩利創作的《陶特爾雜集》問世,這是英國詩歌發展的重要轉折點。魏阿特把14行詩帶進英國詩歌,在結構上作了一些改變,詩歌主題以愛情為主。
薩利的愛情詩歌抒發人的複雜情感,成為愛情詩歌的典範。薩利還創造了英文素體詩歌(無韻體),後來的莎士比亞、彌爾頓和拜倫等都用這種詩體創作。錫特尼的《詩辯》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宣言,強調詩歌的教育和審美功能,他的《阿卡狄亞》是英國文學第一篇田園生活傳奇。16世紀後期,英國出現了傑出的詩人斯賓塞(1552~1599)。他的成名作《牧人日曆》包括12首牧歌,分別以12個月份的名稱為題,愛情的主題貫串全篇。代表作《仙后》(1579~15%)內容豐富,規模宏大,主旨是「塑造一位道德高尚,秉性溫和的紳士或貴人」。
此作是獻給作為民族象徵的伊莉莎白女王的。詩歌繼承了傳奇文學、寓言和夢境等傳統,表達的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和信念。斯賓塞講究音韻的和諧,節律的優美,每節9行,韻律複雜,稱為「斯賓塞詩節」。斯賓塞被稱為「詩人的詩人」,對後人影響很大。玄學派詩歌17世紀初,英國出現玄學派詩歌,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創作進入尾聲。代表作家鄧恩的早期創作主要是充滿生活樂趣的世俗抒情詩歌,後逐漸轉向宗教和心靈的探索。他的《關於靈魂的歷程》和《神聖的14行詩歌》等,都表現出既虔誠又懷疑的矛盾與痛苦。
20世紀的詩人愛略特,對玄學派詩歌非常推崇。伊莉莎白時期出現了早期的散文小說,如黎裡的《尤菲綺斯》和納什的《不幸的旅人》等。培根(1561~1626)的散文作品《隨筆》,題材廣泛、用語精闢、富有哲理,在英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還寫有拉丁文的《新工具》和一部沒有完成的烏託邦著作《新大西島》。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的最高成就是戲劇。早在13世紀,教堂就上演宗教神秘劇。此後出現奇蹟劇,戲劇走出教堂,步入民間,宗教主題的故事漸漸融入了世俗生活的場景。後來還出現了寓言體的「道德劇」,意在勸善。
英國戲劇的主要形式是詩劇,16世紀中葉開始繁榮。出現了一批受過大學教育,富有才華的劇作家,如黎裡、基德、羅伯特·格林和馬洛等。他們被稱為「大學才子」。馬洛是莎士比亞最偉大的先驅,寫有《帖木兒》、《馬爾他的猶太人》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劇》等6部劇作。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以德國民間故事為題材,將醫生浮士德塑造成打破宗教教條,否定天堂地獄,追求現世享受,反對禁欲主義,強調知識和科學,努力改造社會和徵服自然的巨人。馬洛的劇作用英文素體詩寫作,風格壯美,比擬大膽,筆墨瀟灑,富有時代精神。馬洛結束戲劇創作的時候,莎士比亞開始在戲劇創作領域嶄露頭角。莎士比亞同時代劇作家本·瓊生著名的喜劇作品有《福爾蓬奈》和《鍊金術士》等。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分享點讚,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想看更多就關注小編吧,每天都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