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挖出張飛墓,墓中墨寶揭開了張飛真實面目,顛覆了傳統認知

2021-12-31 晚紅看歷史

《張飛廟》曾言:「威名垂萬古,勇力冠當時。」東漢末年,三國亂世,張飛魯莽性格深入人心。然現今社會,張飛墓重現於世,令世人顛覆關於張飛認知。

古語有云:亂世之中出英雄。在三國亂世內,便曾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提到三國時期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想必人們都是非常熟悉的,在這段故事中,劉備、關羽和張飛的兄弟情誼令人動容,而他們三人也成為了後世研究的重點對象。

在這三兄弟中,劉備最具智謀,關羽忠心耿耿,而張飛則略顯魯莽。通過觀察許多關於三國時期的文學影視作品便會發現,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張飛的形象都較為粗魯。

然而,真實歷史上的張飛與後世印象有著非常大的差別,當四川地區挖出張飛墓後,墓中墨寶也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向世人揭開了張飛的真實面目。真實歷史上的張飛究竟是何形象?為何墓中墨寶的出現會令世人倍感震撼呢?

在對中國歷史進行了解的過程中,三國的重要意義不容小覷,儘管在三國時期,我國中原地區分裂割據,動蕩無比,可與此同時,許多英雄人物橫空出世,終成後世敬仰對象。

通過對三國時期的不同英雄人物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每個英雄人物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性格特點。提到關羽時,或許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他的忠義,而提到曹操時,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他的陰險狡詐。

與很多英雄人物不同,三國時期的張飛有著較為特殊的性格特點,從表面上看來,張飛是一個魯莽的將領,除帶兵打仗外,張飛在其他方面幾乎一無是處。在很多人對三國時期的歷史進行深入分析時,也會選擇性地忽略張飛,將研究重點集中在其他豪傑身上。

幾千年來,張飛魯莽的形象深入人心,可當我國考古專家在四川地區發現張飛墓後,卻向世人揭露了張飛的真實形象。

起初,在發現張飛墓後,專家們並未對其抱有太大期望,畢竟在三國亂世中,中原地區混亂無比,這也意味著其墓中很難存在珍寶佳品。可在經過一番清理後,專家們卻在墓中發現了許多張飛的墨寶作品。

當時,專家們為眼前的情景震撼不已,憑藉相關報導可知,張飛墓中出土的墨寶書寫風格別具特色,結合此前的歷史研究成果可以發現,縱觀整個三國社會,都很難有人能夠在書法領域內與張飛相媲美。

古代社會中,凡能寫得一手好字之人,普遍有著較為深厚的內涵,這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張飛並不是世人眼中的魯莽形象。

在對張飛墓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的過程中,專家們在其墓中發現了詳盡完整的墓志銘。這一張飛墓志銘中記載,張飛出身於富庶家庭之中,自幼便有著尋常孩子所難以企及的教育環境。

在長時間的系統教育下,張飛不僅有著較為深厚的內涵,更是寫得一手好字,在書法領域內有著突出成就。

亂世之中,張飛得知劉備準備起兵作戰,而在分析當下局勢後,張飛也決定帶著家中豐厚的家產,為劉備的起義事業提供經濟上的資助。

對於早期的劉備而言,正是得到張飛的經濟資助後,他才能夠擺脫髮展困境,最終成為一方霸主。而從劉備後續的成就中也能感受到,當初的張飛之所以會選擇追隨於劉備手下,也是篤定劉備日後必定大有作為。

當專家們將這一研究成果公之於眾後,人們的傳統認知遭到顛覆,至此,世人關於張飛的誤解得以化解,而在後續研究三國歷史的過程中,人們也會對張飛有著更加正確的了解。

結語

從專家們對張飛的深入研究與分析便會發現,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文字史料中會有著許多誇張甚至虛構的成分,若無古墓、墓志銘等其他實物史料作為輔助,世人也將遭受文字史料的矇騙,無法了解更為真實的歷史故事。

現如今,基於專家們的努力,許多珍貴的古墓得以重見天日,並向世人揭露古代社會的真實風貌。相信在未來史學研究的過程中,也將有更多顛覆認知的史料出現,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更加深入地剖析古代歷史,進而從歷史中,了解到我國社會發展的真實歷程。

參考資料:《三國志》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四川發現張飛墓,墓中一物揭開張飛真面目,專家:顛覆了傳統認知
    但歷史上張飛的形象是如此嗎?非也!四川發現張飛墓,墓中一物揭開張飛真面目,顛覆了專家的認知。然而在中國四川地區,考古學家們偶然發現了張飛的墳墓,在張飛墓的保護性挖掘中,專家們發現了張飛墓中存在著以前歷史中從沒提到過一些東西,那便是張飛本人親自所寫的許多書法作品。雖然有其他模仿張飛文字的文物,但與張飛墓中的官方正品相比,現存的文物並不能反映張飛書法的精髓。
  • 張飛墓被發掘,出土的文物揭開了他的真面目,顛覆傳統認知!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張飛到底是個什麼性格的人呢,直到張飛的陵墓被挖掘後,墓中的文物揭開了他的真面目,顛覆了傳統的認知,和我們印象之中的張飛,簡直是判若兩人。由於羅貫中的描寫,加上三國演義的經典程度,這種張飛的形象先入為主的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中,甚至可以直觀地說,張飛就是這樣,但是後來經過考古學家對張飛墓的發掘,徹底的改變了這一固有觀點。
  • 張飛墓被發掘,出土的文物揭開他的真面目,顛覆傳統印象
    這不僅僅是張飛的吼聲大才嚇死曹軍,更是因為張飛之前的勇武讓曹軍心悸。在民間演義中的固有認知中,燕人張翼德是最符合世人眼中草莽英雄這個定義的人,他打仗勇猛,但在計略上卻很缺失,性格也極其暴躁,對手下的士卒也極其兇狠,經常鞭打士卒,完全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
  • 張飛墓被挖掘後,墓中的文物揭開了他的真面目,顛覆了傳統的認知
    張飛其人隨著時代的發展,關於張飛墓陵的挖掘也被提上了日程。許多人得知這個消息後,呈現出一副嗤之以鼻的態度。影視劇和小說中已經將他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了,這還值得研究嗎?張飛在《三國演義》中首次登場,便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這個橋段。
  • 」張飛墓「內驚現兩副銅皮棺材,意外揭開一段真歷史...
    成都張飛墓,在成都市武侯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宿舍區。1981年被成都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前原有一塊石碑,可惜在1966開始的那次運動中被毀。墓前還曾有清人陳桐階撰寫的對聯:上聯是「君知劉豫州乎?似說生能助臂」,下聯是「身是張翼德也,可憐死不歸元」。張飛墓的墓門早在1966年時已挖了出來。那時四川學院修人防工程在此大土堆施工,發現墓門前有鎮墓獸一個,墓室已被為泥土封滿。因當時發掘不便,一直到1985年10月,才對此墓進行考古清理,希望揭開張飛墓之謎。
  • 四川挖出張飛墓,墓門大開卻不是被盜,專家感慨:這不可能
    眾多影視作品中塑造的張飛形象,是一位十分魯莽,有勇無謀的熱血大漢,其實這些形象,很多是後人的誇張杜撰。在真實歷史中,張飛其實是一位儒雅的將領。十分全才的張飛,不僅能文能武,讀書琴棋更是樣樣精通。在那個兵荒馬亂的三國時代,張飛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讓他有幸遇到了自己的伯樂劉備。正是因為劉備的欣賞,他才可以在20歲左右的年紀,馳騁沙場。
  • 四川發現張飛墓,墓門大開但陪葬品卻一件未丟,專家:這不可能
    張飛在三國勢力範圍當中,並不算太受人喜歡,曹操非常看中關羽、趙雲,一直都想將他們收入麾下,對關羽更是推心置腹,但是對張飛的態度就非常一般了,而且張飛這人的性格跟關羽不太一樣。關羽愛惜下屬,輕視文人,而張飛卻喜歡鞭打下屬,陳壽在《三國志》中也是評:「不恤小人」,張飛經常鞭打下屬,就連劉備都看不下去了。
  • 川醫有座張飛墓
    先自我指正,本文的標題有兩處錯誤:一是川醫早就不叫川醫,從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到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再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有些年頭了,可上了一定年紀的成都人仍改不了口,還是喜歡叫川醫;二是張飛墓其實是座成漢墓,這一點知道的人不多
  • 四川挖出張飛古墓,墓門大開,卻不是被盜,專家感嘆:這不可能
    大家認知當中的張飛,應該是一騎當千的武將,可以和關羽並駕齊驅額三國猛士。
  • 上官婉兒的墓被挖出,真實面目終被揭開,水性楊花沒評價錯?
    上官婉兒的墓被挖出,真實面目終被揭開?專家:水性楊花沒錯了。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上官婉兒的《彩書怨》談到上官婉兒這個人物,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上官婉兒其實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上官婉兒也是時常出現的,但是上官婉兒這個人物的評價,卻呈現了兩個極端。據了解,上官婉兒出生於官宦之家,祖父是著名的大臣上官儀。
  • 張飛古墓在四川被發現,墓室打開後;這不可能
    張飛墓在漢桓侯祠張飛武官像後面,有桓侯神道碑與張飛墓相接,墓坐北向南,呈橢圓形
  • 張飛墓前松柏為何不長樹幹?專家百思不得解,當地村民卻輕鬆說破
    而在演義作者羅貫中的描述中,張飛是面如黑炭虎背熊腰,豹頭環目且聲響如鍾,戰時必一馬當先,是十足的戰場「萬人敵」。有趣的是隨著閬中張飛墓的發掘,考古學家們發現歷史上的張飛並非演義中所描寫的那般「粗野」,而是一名十分有趣的「儒將」。據陳壽的《三國志·張飛傳》所載,張飛的故鄉是幽州涿郡,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 繼青龍偃月刀出土後,張飛的丈八蛇矛也被專家挖出?
    因此許多名人對《三國演義》有「七分真實,三分虛假」的評語。一開始不知道的人讀完《三國演義》之後就非常不願相信《三國志》的記載,熟悉《三國志》的人就非常排斥《三國演義》,這就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會了。比如說,關羽專屬武器青龍偃月刀,在此刀沒出土之前,很少有人懷疑青龍刀是否是關羽的真實武器,但是在後來考古發掘中,青龍刀被考古專家門挖掘出來,經過專家鑑定,明確了青龍刀最早出現於宋代。這一史實證明了在三國時期,關羽的青龍刀很可能是羅貫中為塑造關公形象,強行附加給關公的!也許有人會質疑,認為關羽是使用青龍刀的,只是還沒被發掘出來而已,這看上去有點道理。
  • 張飛在四川閬中遇刺身亡,為何有兩個墓地?
    不過,說到張飛在歷史上的真實戰績,史料的記載卻並不多。在僅有九百餘字的《三國志張飛傳》中,張飛的具體戰例與小說中的描述差異很大。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大鬧長坂坡也遠不如小說那樣驚心動魄。當時,張飛面對的並非是曹操親自率領的數萬大軍,而僅僅是虎豹騎中的少量騎兵。在張飛的身邊,還有二十名手下,兵力差距並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對手不戰而退也情有可原。
  • 河北出土紀曉嵐墓,墓中坐著7個女子,揭曉了紀曉嵐「真實面目」
    而他塑造的紀曉嵐形象也深入人心,不過歷史中的紀曉嵐真的是電視劇中那樣嗎?河北出土了紀曉嵐墓,墓中坐著7個女子,並揭曉了紀曉嵐的「真實面目」那麼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真實的紀曉嵐可不是個文弱書生,他長的有些醜,野史中說他是黑胖子,可見光是顏值他就比不過和珅。不過他在文學上造詣頗高,負責編著的《四庫全書》以及晚年所寫的《閱微草堂筆記》都表現出了他深厚的文學功底。不過在職位上,他是文官,只負責編書,和正一品的和珅差別很大,故而二者其實沒有交集。
  • 妲己墓曾在河南出土,真實面目被揭開,我們冤枉她3000多年
    不過她們所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現在實在是太遠了,細細算來已經有3000多年,而歷史中對於她們的記載也比較模糊,以至於我們總是以後世特意塑造的眼光來審視她們,認為她們的真實面目,就是我們想像的那般。但有時候史書記載也並不真實,即便是被後世認為是正史的史料也是如此。
  • 張飛竟然是儒將?我們熟悉的張飛,和歷史上的張飛大不相同
    不過從《三國志》的記載上看,蜀中的書法大家只有諸葛瞻一個人,《書斷》、《述書賦》、《法書要錄》等多個有跡可循的記載中,均沒有出現張飛的名字,所以張飛這個人物爭議很大。正因為如此,《張飛傳》的記載也非常跳躍,我們只能結合別人的傳記來還原張飛這個歷史人物了。
  • 考古挖出蘇麻喇姑墓,專家打開墓室後,顛覆了歷史認知
    後來河北出土了「蘇麻喇姑墓」,專家經過仔細研究後發現,這一古墓的出土,顛覆了大家對歷史的認知,還揭穿了康熙百年前的謊言。蘇麻的陵墓被發現後,專家們並沒在裡面找到傳說中的貴重陪葬品,同時這個陵墓修得十分狹小,這些都與記錄中的所謂「嬪妃規模」完全不同,甚至還不如普通的滿清貴族墓。
  • 河南出土妲己墓,揭開她的真實面目,專家:我們冤枉了她三千多年
    雖然這是一本神魔小說,但是其中絕大部分人卻是真實存在於世界之上的,只不過對他們的性格與能力稍微做了些調整。那麼究竟妲己是不是真的如故事中所述那樣,以一個女子之力整壞了整個商朝呢?如果妲己真的是狐狸精轉世的話,那她如今的魂魄定然在叫喊「還我清白」。自專家出土了妲己墓後,人們才真正認識到,妲己的真實面目並沒有那麼可憎,我們冤枉了她將近3000多年。
  • 「千裡駒」之墓橫空出世,揭開「曹操墓」的神秘面紗(上篇)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誅殺宦官不成,反被宦官所殺,而後董卓進京,廢立皇帝,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