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良才,一個普通的農民。從夜郎鎮沿著蜿蜒盤旋的公路向上,翻越兩座山,直行半裡路,再爬十五分鐘的坡,穿過一壟茂密的竹林,就到了我的家。 2014年9月,兒子初中畢業到重慶讀書,每學期都要一筆學費、生活費,我家也因學致貧。 政府和村裡知道我家情況後,主動上門幫我,把我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精準幫扶措施,給我提供買羊崽的本錢、補貼款,我還有了低保。 看見我家房子破舊,村裡就派人來維修。那個時候不通公路,交通不便,他們就找馬馱,用肩扛。水泥、山沙、石頭,他們一步一步地運上來,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他們這樣真心實意的幫我,貼心對我,我自己也要更加勤奮才行。
這些年我養羊、養蜜蜂,種莊稼,只要能增加收入,我都拼著命幹。每年年底,羊子餵肥了,價格好起來了,我就賣到鎮上,一點一點的增加收入。 再艱難的日子也是暫時的。再苦不能虧了孩子的教育,我想只要孩子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好日子就會來的。 好在孩子勤奮好學,畢業後就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每個月有四千多的工資。我靠著在家發展,一年收入也有兩萬多。 現在我家脫貧了,也沒有享受低保了,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太多。好日子是幹出來的。鎮裡村裡經常開群眾會,號召大家要勤勞致富、自力更生,幹部扶一把,我們貧困戶自己要奔一程,生活才有盼頭。 這些年,鎮村幹部們幫我解決了不少困難。我時常給孩子說以前別人幫我們,我們現在也要幫別人。孩子利用他的專業知識給鎮裡免費設計了形象標識,我知道了很高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地創造好生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婁勤麗
通訊員楊子林整理
編輯趙雨思
編審尹長東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