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愛音樂的孩子學不壞,但你給寶寶選對音樂了嗎?

2021-01-13 奶爹司汪徒

前兩天有一個剛當媽的同學和我哭訴職場麻麻帶娃多不容易。從孩子出生不到三個月她就銷假上班,每天又是背奶又是加班,和孩子他爸在同一公司,但卻經常結伴出差。到如今寶寶快兩周歲,大多數時間還是由爺爺奶奶帶。

但是老一輩帶娃總避免不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孩子缺少科學正確的引導就是其中之一。「周末回家和孩子玩,居然聽見他含糊不清地唱著類似狼愛上羊的抖音神曲,奶奶還誇孩子學得快,聽兩遍就會了,我突然覺得被當頭一棒,又感覺束手無策」。

關於這類的情況,孟媽想說:聽音樂是沒錯的,只是大部分網紅歌曲並不適合孩子。在網際網路大環境之下,流傳的音樂作品多且雜,需要家長篩選才能傳遞給孩子。選擇優質的音樂內容,配合科學的啟蒙教育,是有助於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的。

1.音樂能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幼兒時期是形象思維佔主導,再由簡單的形體想像逐步向創造力想像發展。比如聽到一段很活潑的旋律,孩子就可以想像成是小鹿在林間奔跑,形成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音樂能發展孩子的聽覺和記憶

孩子是通過聽覺獲取信息的。在接收不同的音樂旋律之後,逐漸學會欣賞音樂、感受音樂、表達音樂。在這個過程中,還能不斷鞏固記憶,孩子的聽覺和記憶也會得到加強和提升。

3.音樂能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音樂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還能夠促進孩子身心的和諧發展。一首好聽的兒歌、詩歌其實就是在講述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孩子在跟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能力。

音樂對寶寶的好處不言而喻,但音樂也有旋律好壞、編曲優劣、歌詞雅俗、意蘊深淺之分。好的音樂能夠打動人心,陶冶情操,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美,網上熱傳的抖音神曲、口水歌卻無法起到這樣的作用。

家長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音樂類型給孩子聽呢?

民族音樂

民族音樂往往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差異,其豐富多變的音樂風格和形式,也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好奇心和注意力,從而進一步激發對於音樂的興趣。

經典音樂

經典音樂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大多在於其旋律的巧妙,可以讓孩子保持內心的平靜,引領孩子進入一種欣賞的狀態。而且多聽古典音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起孩子的創作思維,並從中受到藝術的薰陶。

互動音樂

互動音樂是最富有童真童趣的類型,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們進行交流,孩子之所以喜歡聽一些童謠之類的音樂,就是因為歌曲簡單可重複的歌詞和曲調易於跟唱,讓孩子有更強的參與感,鍛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互動能力。

了解適合孩子收聽的音樂種類只是第一步,大部分家長的疑惑在於如何去哪裡尋找對應的歌曲,再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適合的音樂類型也不同,難免覺得頭疼。

說到這裡,孟媽我就要推薦給家長們一個無比優秀的親子聽歌神器,不僅有多樣化的兒童音樂內容,還能夠科學啟蒙孩子的音樂天賦—— 它就是QQ音樂9.0版本全面升級的「親子專區」。

你們只要打開QQ音樂9.0新版本,從分類專區- 「親子專區」點擊跳轉,就可以開啟專屬於孩子的音樂世界。

家長們可以在親子專區中,直接選擇兒歌、動畫主題、啟蒙音樂劇等等,陪著孩子一起欣賞。幫家長們省掉了不少搜索、篩選信息上的麻煩。

親子專區上豐富的音樂種類,確實讓人愛不釋手。不過孟媽覺得「安撫哄睡」才是親子專區的終極大招,家長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一到晚上就倍兒精神,越夜越清醒。「安撫哄睡」主打的是安靜舒緩的純音樂,即使是平時調皮搗蛋的孩子,聽到平緩的曲調也能安靜下來,快速進入夢鄉。

至於哄孩子睡覺的另一大難題——睡前故事,它也能輕鬆搞定。不但有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經典故事,還有不少現代原創睡前故事,,有趣生動的故事情節,讓孩子的睡前時光也變得溫馨、愉快。

其實孟媽最早開始使用QQ音樂的親子專區,還是因為被其中的「親子模式」吸引。它從孕期開始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匹配出不同內容的音樂主題包,真正實現了用音樂陪伴孩子長大。

孕期多以胎教音樂為主,用來舒緩媽媽們緊張的心情、調節孩子的狀態;而0-6個月的新生兒寶寶,多為自然純音樂、國內外經典音樂,循序漸進地建立寶寶的音樂興趣。

音樂是用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美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也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一聽到音樂就會不由自主的跟著音樂的節奏律動,在感受音樂的過程當中讓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最近QQ音樂還開展了「給孩子寫首歌」的兒歌音樂活動,聯合音樂人、明星歌手以及創作達人,為孩子們創作契合天性的優質兒歌作品,共同為孩子們打造屬於他們的音樂。期待在這個活動中,能湧現出一些真正優質的兒童歌曲,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或許現代家長因為工作等原因,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甄選音樂,與孩子一起感受其中魅力。但是如果你也想「快準狠」的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聆聽的歌曲,讓孩子從小就在優質的音樂陪伴下成長,就快點打開QQ音樂,在親子專區和孩子一起暢遊音樂的海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最愛音樂的德國人,並不愛讓6歲以下的孩子學樂器?
    寶寶邊玩邊學,在闖關玩音樂的過程中感知音樂,獲取音樂素養和綜合樂感。有些父母在不了解孩子的音樂天賦和興趣的情況下,強行為孩子報班學習樂器,導致孩子產生厭煩、不願意學的情緒,甚至會「學會一門技術,痛恨一門藝術」。而孩子不會告訴你他的天賦,他只會玩給你看。
  • 該讓孩子聽什麼音樂?別讓壞音樂汙染Ta的耳朵
    小愛絮語:給孩子選什麼最難?玩具?衣服?動畫片?也許家長最難為孩子把關的是音樂。因為壞音樂無處不在,在路上、商店、遊樂場裡每天用大音量播放著,只要長著耳朵就會聽到。本文的作者王既是一位鋼琴老師,也是一位長期接觸藝術界的音樂記者。聽聽她來給你一些實用的建議。文/王凱蒂兒童該聽什麼樣的音樂?你要明白,並不是所有音樂都是好的——尤其是歌曲,它也有旋律好壞、編曲優劣、歌詞雅俗、意蘊深淺之分。
  • 為什麼明星都這麼熱衷於讓孩子學音樂?
    不光是貝兒,很多明星家的娃,都在學音樂。為什麼明星都這麼熱衷於讓孩子學音樂?相比於成為音樂家,我想明星爸媽們更想讓孩子能夠更近距離地感受音樂,體會音樂帶給自己和生活的改變。當我們在家裡放音樂時,小寶寶會哈哈笑,或者跟著音樂搖晃手臂;大一點的孩子,則會手舞足蹈地跟著音樂的節拍,扭動起來。那麼,要怎麼做才能保留、延續孩子對音樂的這份喜愛,正確進行啟蒙呢?很多家長第一想到的就是讓孩子學樂器,這是一個很普遍的音樂啟蒙誤區,10個家長裡至少有一半都這樣認為。其實,從孩子身心發育的角度看,6歲以後,更適合系統地進行音樂技巧、樂理知識的學習。
  • 【原創】痴迷於音樂的孩子
    懷著寶寶四個月的時候,愛人說胎教有好處,於是買了很多的世界名曲和輕音樂,什麼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曲《天鵝湖》,莫扎特的《小夜曲》,蕭邦的《第七號圓舞曲》,還有中國的小提琴曲《化蝶》等等,而且每天都要督促我聽,自己還在想有其母必有其女,我都不愛音樂,寶寶聽那些會有多大作用?剛開始真沒什麼反應,越發感覺到我預感的正確性。
  • 學小提琴真的很貴嗎?還是說在你心裡沒給音樂留地位?
    也因此,收到一些家長詢問關於「學小提琴很貴吧?」這類問題。人們常說:「學藝術得大投入,音樂最燒錢。」 的確,就拿我們學小提琴的來說,一般一節課45分鐘-1小時。課費100-400不等,這還算正常價位的。像我本人小時候在音樂學院教授那裡學過幾年琴,一節課的課費基本在500-1000元。
  •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該項研究包括6000多名中學生,參加正式器樂或合唱音樂研究的學生,在代數方面表現明顯優於同齡人。……如果科研成果還不能讓你信服,那愛因斯坦、錢學森、李四光、袁隆平、屠呦呦等等,這些世界知名的科學家,都很熱愛且擅長音樂要怎麼解釋呢?
  •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的話:「音樂讓孩子更聰明」、「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一點也不誇張。其實,音樂的好處,還遠遠不止這些。
  • 寶寶聽到音樂就跳舞?別錯過音樂啟蒙的最佳時期!
    舞臺上他風範十足,神氣活現,讓所有演奏者都跟著他的指示,服服帖帖。年僅 7 歲就已經當上了總指揮,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位「別人家的孩子」都羨慕不已,恨不得立馬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去學樂器,接受「音樂的薰陶」。但是,學樂器並非越早越好。我們一般建議孩子在 5~7 歲學習樂器。
  • 【美吉姆--話題】如何選最適合寶寶的音樂玩具?
    留學英國,獲碩士學位,具有早期教育行業資深從業經歷。對早教領域、課程體系及設置有著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多次赴美接受理論和課程培訓,並接受國內知名雜誌、電臺專訪,也同時多次擔當育兒講座、培訓主講人。Mi:給寶寶挑選音樂玩具的時候,有沒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獲取授權我們想讓你知道的事常聽人家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是真的嘛?
  • 要不要讓孩子學音樂? 楊照*李其叡「古典音樂賞析會」
    >內容提要00'15"  楊照:要不要讓孩子學音樂?我很希望我們從一開始就這麼告訴孩子:不同的文明在不同時代都創造出音樂,就是因為音樂的來源最自然。我想你小時候上音樂課會教3度、5度,1、3、5三個音放在一起的時候,那就是最基本的和聲。可是你知道嗎?1、3、5跟直角勾股弦定理完全符合,那是非常神奇的。我再用減七和弦來舉例。這是一個特別的和弦,任何一個人聽到都會覺得非常不和諧,不平衡。
  • 音樂是第二語言,愛唱歌跳舞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會更上一層樓
    頓時驚呆了我啊,墨仔肯定是不明白這句歌詞的意思,甚至這幾個詞都是從未聽過的,因為日常對話不太可能出現,但是,就跟著我聽了幾次歌曲,竟然就流利的,一字不差的唱了出來。後來我和朋友交流這個事情,朋友說她閨女雖然吐字不太清楚,但是很早就能完整的把《小紅帽》這首歌唱出來了,平時也沒有人刻意去教她,只是用早教機放過幾次這個歌。
  • 音樂啟蒙:關於孩子學打鼓,你應該知道這些
    又到了寒假各種興趣班選擇性困難症發作的高峰期,3-6歲是興趣培養的黃金期,同時又是需要運用四肢協作的體育運動以及繪畫、音樂等技能發展的敏感期。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抓住這個時期來學習音樂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沒有一個孩子是不適合學音樂的,樂器不但能鍛鍊孩子的手腦協調和精細運動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磨練意志。每個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音樂中找到自己的激情和自我。
  • 學音樂的孩子該考什麼大學?
    特別是對於那些從小學習音樂並且已經有了不低的水準,而且文化課的成績也非常優秀的孩子,當他們面臨高考的時候,是報考專業音樂學院還是去報考綜合性(名牌)大學,似乎就成了他們兩難的選擇。 這個問題每年都會令很多學生和家長困惑很長時間。有的因最終了不恰當的選擇,釀就了不同的苦酒,甚至會使他們後悔一輩子。
  • 適合寶寶聽的100首古典音樂,你打算給寶寶聽幾首?
    我之前有文章寫「如何給寶寶選擇音樂會」,很多想培養寶寶音樂素養的媽媽爸爸就立刻行動起來,按照文章中的建議,尋找適合寶寶的音樂會。所以詢問我,是不是可以提供一個適合寶寶聽的古典音樂曲單。這樣,家長就可以弄張CD,隨時給寶寶聽了。於是,這篇文章的內容就這樣產生了:我先來說說給寶寶選擇古典音樂的2大原則,之後會附上100首古典音樂的曲單,最後來推薦這周日就在北京舉行的適合寶寶欣賞的1場音樂會。
  • 音樂對寶寶大腦好處多,但音樂啟蒙可不是聽聽兒歌那麼簡單
    雖然不是每個寶寶都有周董那樣音樂天才的爹,但可以有用心打造音樂啟蒙環境的好爸媽,比如,點開了這篇文章的你。音樂啟蒙何時開始?如何做?是後臺常常有媽媽向我問起的話題。今天聊聊音樂啟蒙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實用方法指南。音樂對寶寶有這些好處你造嗎?
  • 三歲寶寶隨著音樂「亂跳舞」,是糾正,還是任孩子發揮
    奶奶說:「寶寶,你這個動作錯了。」女兒跟著去糾正。過了一會兒,奶奶又說:「你這個動作也錯了,得改。」女兒又跟著去糾正。過一段時間,奶奶說:「你看別人跳得多好,你跳得不好。」女兒聽著奶奶的話,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她說她不想跳這個舞蹈。
  • 為什麼很多家長讓娃學音樂?音樂帶給孩子的這些好處,你可能不知
    貝多芬曾經說過:領悟音樂的人,能夠從一切世俗的煩惱中超脫出來。如今的父母普遍認為,孩子不僅要學習好,業餘興趣也很重要,學一門樂器或歌唱舞蹈,不但可以陶冶情操,還有可能改變孩子未來人生。張女士的兒子浩浩4歲了,他非常喜歡音樂,可是爸爸認為學音樂耽誤學業,對未來的發展沒什麼用。
  • 幼兒學音樂選對學習時間事半功倍
    幼兒學音樂選對學習時間事半功倍。想給孩子做音樂啟蒙及後續的音樂教育,卻不知道該在什麼年齡學什麼好。生活中接觸到的父母,十之八九把音樂啟蒙等同於學樂器,或者說學音樂就是學唱歌。這裡中音階梯少兒音樂培訓小音老師表示理解,客觀地說,大多數人對音樂教育知之甚少……比如前幾天就有個家長跟小音說到:他從去年決定讓孩子接觸音樂學習,開始時他認為既然要是學樂器,那就學個有意思的,於是給他4歲的孩子選擇了學架子鼓,時間長了,他發現這似乎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音樂啟蒙方式。
  • 適合寶寶睡前放的音樂,聽完寶寶就不哭鬧了
    夜深人靜,萬家燈火都已熄滅,很多寶寶卻還在哭鬧,根本沒有睡意。這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很多90後爸媽第一次當父母,面對這種情況常常會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辦。年紀很小的寶寶,很多時候並不能理解寶爸寶媽的語言,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給他們放一些舒緩的睡前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