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再被娃背古詩折磨!分享巧背古詩之:二年級下冊四首

2020-12-24 醉裡影樂不挑燈

村居

(清)商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商鼎這首《村居》對小孩子而言非常具有親和力:春天放風箏嘛,大多數家長都可以帶著孩子辦到,有類似的生活體驗。在教授孩子背誦的時候,時刻把握這一主題就好。

首先我們解構一下這首詩,找一下核心脈絡。作為一首敘事詩,這首詩完美的體現了:時間(二月)、地點(河邊)、人物(兒童)、事件(放風箏)。讓孩子按照這一線索,可以輕鬆輔助記憶:春暖花開的二月,春風正好,好容易趕上放學早,那還不趕緊去放風箏啊!

配圖來自網絡

對於草長鶯飛、楊柳醉春煙這些詞,城市的孩子可能不太好理解。這就需要做爸媽的在踏春、春遊等時候對小孩子加強引導和教育,讓他體會春天的聲音、春天的味道、春天的感覺,進而領會春天的意象。尤其是晴天的時候東風和煦,雨天的時候煙雨濛濛等場景,非常有助於孩子理解什麼是晴柔、什麼是春煙。

紙鳶雖然不好直接理解,但藉助風箏實物可以很好的解釋。現在雖然部分風箏已經不再是紙和竹子做的,可也不難找到傳統風箏。更好的做法其實是親自和孩子用紙和竹子做一隻風箏,讓孩子理解風箏為什麼被古人稱之為「紙鳥」。

配圖來自網絡

求本溯源的說,風箏只是「帶哨子的紙鳶」,屬於紙鳶中的一類,遠沒有「紙鳶」的描述更精準。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在去年熱播的根據馬親王同名小說改編的《長安十二時辰》裡,賀知章作為一個終極大boss出現令人唏噓不已(劇中為何監)。還好這首詩沒有那麼多陰謀,只是普通的詠物詩。

配圖來自網絡

背這首詩,帶孩子觀察一下柳樹是很有必要的。不過目前城市中柳樹由於飛絮問題,並不是受歡迎的綠化樹種,不大好找,可能需要去公園才能見到。至於把春風比作剪刀,是個很形象的比喻,做過手工課的孩子並不難理解。

配圖來自網絡

不過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在柳樹前現場教授這首詩時還是遇到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當時她的問題是:什麼是碧玉和絲絛?這個問題著實讓我費了些腦筋。碧玉還好說,珠寶店轉轉也能蹭著介紹一下;絲絛就比較難辦了,只好用景區裡的許願樹來代替:看,那上面的紅條條就是絲絛。後來看古裝劇,我給她著重介紹了一下絲絛是什麼,她嘟囔了一句:這不就是古代的腰帶嗎?好吧,「萬條垂下綠腰帶」,賀老估計氣的直拍棺材板吧。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裡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學教材古詩四巨頭(楊萬裡、範成大、杜甫、王維),就像馮鞏、蔡明、黃宏、宋祖英之於春晚,可謂是從一年級背到六年級。這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名篇,題目為送別,通篇卻不著一個離字別字,看似寫景,實則寫人,需要和孩子好好品味一下。

配圖來自網絡

題目不長也不算短,可以照樣用「4W」法教孩子解讀:時間(when)、地點(where)、誰(who)、幹什麼( do what)。這首詩的題目裡,很明顯就是:(借宿在淨慈寺的我)早上出寺去送朋友林子方。而如果結合詩文,還可以知道這件事是發生在六月的某個早晨。

配圖來自網絡

這裡可以告訴孩子一個地理知識:實際上淨慈寺有兩個,一個在福建龍巖,被稱為龍巖淨慈寺;一個在杭州西湖。楊萬裡此詩開篇就點名西湖,自然指的是杭州淨慈寺。杭州是個旅遊之都,西湖更是知名景點,去過西湖的孩子不在少數。西湖好幾個地方都能看到接天蓮葉的場景,比如斷橋,比如蘇堤,比如楊公堤,比如孤山等。就算沒去過西湖,現在城市中不少公園、景點也不乏長滿荷花的人工湖泊、河流,帶孩子在荷花開放的時節去看看是很好的選擇—當然要注意好安全。

開始進入背誦正文,這首詩正文脈絡很清晰:先結論,後證明。前兩句先給出一個結論:畢竟是西湖的六月,風景怎樣都比四季中別的時候好。古人比較含蓄,說好不直接說好,只說不同。那麼,西湖的六月和四季比有什麼不同呢?或者說好在哪裡呢?要知道楊萬裡是南宋人,彼時的臨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在當時的地位無疑相當於北京的什剎海、後海。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丟給孩子,讓他主動去想:西湖的美是肯定的,但是六月的西湖就一定比西湖的其他時節美嗎?楊萬裡的理由是什麼呢?

配圖來自網絡

別急,後兩句就是楊萬裡的證明:你看那遠接天際的荷花碧綠如海,而那映著太陽的荷花更是美的別有風情。什麼是映日荷花呢?其實就是晨曦中的荷花,尤其是逆光的那種。現在拍照非常普及,我們在拍花卉的時候都或多或少拍過逆光的花卉,得益於背景光,可以把花卉照的很通透,自然與順光時看上去不一樣。這裡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下逆光拍攝,尤其是早晨日出的時候,體味一下映日花卉的感覺。因為荷花六月裡開(此處自然是農曆。可以在此處順便普及一下農曆和公曆的區別),所以開滿荷花的西湖自然與四季中其他時節不一樣,自然美不勝收了。

配圖來自網絡

給結論,又自己證明,楊萬裡巧妙的讚美了荷花和西湖,可是這和送朋友有什麼關係呢?孩子想來也有疑問,這時候,就需要告訴孩子,後兩句詩勾勒的畫面是積極向上、無限美好的,正好寓意朋友此番遠行前途光明。要知道此時的林子方,可是去福州上任的高官。送朋友遠行,不用直接去說祝他前程錦繡什麼的,單靠描述荷花就把美好寓意表達了,楊萬裡是不是很厲害?

配圖來自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後兩句的互文。律詩裡這種互文和對仗比較多,絕句中相對少一點,但楊萬裡這裡使用了巧妙的互文:接天對映日(空間方位),蓮葉對荷花(植物部位),無窮對別樣(描述),碧對紅(顏色)。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杜甫這首絕句,如果條件可以的話,帶著孩子去一個群山環伺、綠水東流的地方旅遊一下,就可以直接看到這種畫面。比如杭州的富陽,比如廣西的梧州,當然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無論是民俗還是山居酒店,只要能看見山巒和河流,就能欣賞鳥兒翱翔山林,窗外船舶逐浪。那種心曠神怡,去了才能體味。當然,現在城市生態大為改善,高樓大廈中也不乏鳥語花香的所在,窗外雖然未必總能看到山巒和河流,車流總是可以看到的。這裡,窗戶就起到了畫框或者相機取景框的作用,把美好的景色瞬間定格。

配圖來自網絡

回到古詩正文,如何記憶這四句呢?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其實就是詩人站在窗口遠眺時,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看到的景色。黃鸝在柳樹上唱歌,這是離詩人最近的景色,因為他可以通過所見所聞(鳥叫)準確的判斷出是黃鸝。再遠一點,是一行結伴飛行的白鷺。是幾隻呢?有點遠,不太好數,只好說是一行。再遠是什麼呢?遠處的綿延雪山。OK,目光回收,山下是什麼?長江,以及江上停泊的很多船隻。所以,由近及遠看過去,依次是:黃鸝、白鷺、雪山,再遠及近看回來:雪山——長江——船隻。記住這麼一個空間順序,這四句詩就很好的串到一起了:看到什麼?黃鸝!然後呢?白鷺!然後呢?雪山!然後呢?長江和船。

配圖來自網絡

從對仗角度而言,這首絕句對仗的有點「過分」,不過這也是教孩子語言的好機會。我們來看前兩句:兩對一(數詞),個對行(量詞),黃對白(顏色),鸝對鷺(名詞),鳴對上(動詞),翠對青(顏色),柳對天(名詞),其中黃鸝對白鷺(特指鳥名),翠柳對晴天(景色對,暗含時令對天氣)。再看後兩句:窗對門(名詞),含對泊(是動詞也是狀態),西對東(方向名詞),嶺對吳(名詞,此處吳代指吳國故地),千對萬(數詞),秋對裡(秋這裡是年的意思,與裡組成量詞對仗),雪對船(名詞)。其中西陵對東吳(特指地名),千秋雪對萬裡船(時間久遠對空間遼闊)。不過當我口沫橫飛的說完這些的時候,孩子又拿出了關懷傻子的眼神看著我。所以這段兒要不要說,記得看孩子心情!

總結:總體來說入選二年級下冊這幾首詩還是以詠物為主,更注重畫面感的建立。這需要我們這些做家長的經常帶孩子走出去,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味古今相通的古風神韻。在記憶技巧上,要注重從事件先後、空間位置變化等脈絡引導孩子主動思索,可以適當藉助照片、圖片等,但不宜太多。畢竟小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非常短,且關注點很容易跑偏,這也是我不主張用影視資料的原因之一。

·

相關焦點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必背內容(古詩、課文、日積月累),寒假在家給孩子背一背!
    2021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必背內容(古詩、課文、日積月累)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
  • 免費好用的背詩神器,幼兒園到小學,背會5000首古詩不發愁
    今天跟大家分享4個跟古詩文有關的寶藏app,前兩個適合老母自用,隨時隨地查找古詩文,是巨大的資源庫;後兩個適合給娃用,輔助背詩,一把好手。類型有各種主題,關於季節,景色,心情,地點,節日等等,比如最近快端午節了,想給娃安利幾首關於端午節的詩詞,那就點進去端午節。詩詞文都給了大把,隨意挑選。還可以選擇,小學古詩這個分類,就能看到每個年級都該學什麼古詩,非常清楚。
  • 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下冊必背古詩文完整版,為孩子收藏!(附音頻)
    五年級語文上《黃鸛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必背)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題臨安邸》(必背)宋·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觀書有感·其二宋·朱熹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 英語和數學當道的時代, 背古詩有什麼意義呢?
    昨天剛背過啊!」「綠長條……」 「%*&*!!!」好吧,不知道該說是這個小學二年級的娃更可憐,還是她那個聽聲音就不怎麼淡定的媽更可憐。總之,背古詩和監督背古詩,可能與「背單詞和監督背單詞」「做數學題和檢查數學題」並列的壓在小學生家長頭上的三座大山。為啥神獸們背不下來這麼好背的古詩呢?
  • 大語文時代,還在硬背唐詩?思維導圖學古詩:理解更重要
    直到我向一位在北京名校任教的碩士媽媽求教後,才找到了帶娃學好「大語文」的秘訣,今天就分享給大家。大語文時代,學古詩不能硬背孩子上小學的爸爸媽媽都知道,這幾年「大語文」的個概念越來越火。其實這個概念是由特級語文教師張孝純提出的。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是李白寫的一首紀遊寫景短詩,體裁為五言絕句。小學必背詩詞丨李白詩詞集錦《敕勒歌《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明白曉暢,沒有生僻字。在寫山寺時,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從視覺上烘託出山寺之高。
  • 學校發的學生必背古詩,19首錯了3首!
    話說,幾天前,一所原省示範小學一位一年級小朋友的爸爸很欣喜地聽他的孩子嘰裡呱啦地背誦古詩,這是學校老師通過QQ發送的第二冊必背古詩。昨天,他把老師下發的「第二冊必背古詩」發給了招考君,說:這是學校指定孩子要背的19首古詩,真沒想到:學校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 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二首》學完了,這些知識卻還沒有完全掌握
    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二首》學完了,這些知識卻還沒有完全掌握前兩天,我們結束了《古詩二首》的新課學習,這幾天大部分同學也完成了兩首古詩的背誦,但還是有小部分同學背得坑坑巴巴、勉強過關,在這裡我們再跟同學們分享一個高效的背熟技巧——圖文結合,採用聯想的方式背誦
  • 從小背古詩的孩子,以下優勢很明顯,將來學習差不了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時候背那麼多詩有什麼用?」記得我小時候,我家周圍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教孩子念詩、背詩,可現在不少家長都覺得,小孩讀不懂詩,背了也沒用。甚至還有人說:小孩子背古詩是「填鴨教育」,會「傷害」孩子的大腦!
  • 寒假預習:三年級語文下冊,必背歇後語彙總,全了
    寒假或暑假期間對下學年的課程進行預習一直以來備受爭論,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放假就應該好好玩,提前預習會導致孩子在接下來的學習放鬆警惕,甚至是上課不認真聽,因為知識點已經掌握沒有必要再去聽老師的講課。4、針對性預習,如語文方面提前熟悉生詞、歇後語、古詩文等。下面是於老師為大家整理了三年級語文下冊歇後語彙總,這些歇後語在考試當中常出現,建議孩子們背一背,為三年級語文下冊的學習打好基礎。
  • 梁宏達談教育: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有4大「隱形好處」
    詩人希摩尼德曾說,詩為有聲之畫,畫為無聲之詩。詩詞幫助人們感悟人生,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從小背古詩?前幾天偶然看到了梁宏達的一則視頻,內心的疑問得到了解答。梁宏達認為,古詩是歷史遺留的最高遺產,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孩子的未來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都大有益處。甚至可能會促進孩子的大腦開發,讓孩子的人生更順利!
  • 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有4大好處!家長別不在意
    我一直認為詩詞是感悟人生的一條捷徑,我喜歡讀,但對於孩子需不需要從小背古詩,我一直很遲疑,直到我看到了關於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的4大好處,在這裡分享給大家。一、記憶力更好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記憶是透過一再重複活化某一組特定的神經元,將其結合成某個表徵,表徵越強,這種閱讀和辨識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記憶力越好。
  • 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
    寶媽提問: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魚媽回覆:你好,我是魚媽。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一天一首也不算多吧,我小時候,一天背一篇課文,初中時老師只要求背某幾段了,但是也要背英文課文,單獨從數量上來看也並不算多。像我自己小時候,就很喜歡背課文,每天早上喜歡趕第一個去背,因為老師有時會獎勵一個小本子,那個小本子封面的一個「獎」字對我來說有莫大的吸引力。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觀滄海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陳太丘與友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陳太丘與友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孫權勸學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孫權勸學,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孫權勸學   節選自《資治通鑑》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 《挑戰不可能》5歲神童背古詩,家長可借鑑,用「巧讀」法促智力
    而在正式挑戰的時候,從場上300卷詩詞中,身為評委的董卿隨機挑出10聯,然後再隨機挑選3個字保留,通過3個字的提示,由王恆屹背出完整的詩句來。結果,王恆屹又一舉挑戰成功。在中國古詩詞的浸潤下,能養出如此了不起的孩子,讓不少父母家長再次關注到古詩詞的力量。
  • 幼兒不懂古詩意思,背了浪費時間?語言學家:從小背詩大有益處
    朋友來家裡作客的時候,碰上了兒子在一旁背古詩。 聽了一會後,朋友開口問:這麼小年紀的孩子能懂古詩嗎?就開始背了?有啥用啊?」
  • 同樣是看老師,田雞妹背了首古詩,奮豆卻花大價錢背來了奮氏祖先
    聽說古老師住院了,學霸田雞妹和其他幾位同學來到醫院看望古老師,田雞妹還給古老師背了一首古詩,古老師的心情瞬間好了很多。沒多久奮豆也來看望古老師了,還花了大價錢背了奮氏祖先過來,真是把古老師快嚇死了呢,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 我們一起給娃古詩啟蒙.《江畔獨步尋花》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第24首《江畔獨步尋花》,之後會陸續在公號的二條推送哦。這些古詩詞都選自很早之前我和大家分享過的適合學齡前孩子使用的《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因為這段時間好多媽媽需要,我就上架在了我們的天貓店,需要的打開淘寶APP,搜索店鋪名「媽咪OK專屬店」即可。
  •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必背內容(古詩、課文、日積月累),寒假提前背!
    《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卷二九(中華書局1977年版)。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2.迢迢(tiáo):遙遠。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南。    3.皎皎:明亮。河漢:即銀河。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北。織女星與牽牛星隔河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