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幾部適合做性別批評的電影:
1. 《愛麗絲最後的逃離》(法國)(法:Alice ou la dernière fugue,英:Alice or the Last Escapade,1977)
導演:克洛德·夏布洛爾;編劇:克洛德·夏布洛爾;主演:西爾維婭·克裡斯蒂、夏爾·瓦內爾、安德烈·杜索裡埃、託馬斯·夏布洛爾
法國「新浪潮」導演克洛德·夏布洛爾(1930-2010)
從個人趣味上講,相比戈達爾,我更喜歡稍顯傳統的夏布洛爾一些。戈達爾太「革命」,如他的《精疲力盡》,鏡頭快切和跳接讓人不太適應;夏布洛爾有比較激進的電影,如《冷酷祭典》等,這部我挺喜歡,可做馬克思主義批評,當然《冷酷祭典》用性別視角去觀照也是可以的,但其中的階級議題更突出,夏布洛爾在這部影片中的情感態度是十分鮮明的。當然夏布洛爾也有很多無聊的商業片,如《老虎愛用炸彈灑香水》。在法國「新浪潮」導演中,夏布洛爾比較傳統和平和。《愛麗絲最後的逃離》,要注意其中的聲音,包括片頭音樂,還有運鏡。其實這是一部很哲學的電影。法國「新浪潮」的第一部電影,應該是夏布洛爾的《漂亮的塞爾吉》,或是《表兄弟》,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另外,他的《女人韻事》《包法利夫人》《女儐相》《女鹿》等也值得一看。夏布洛爾是一位很關注婦女問題的導演。順便一說,鏡子這個物象在電影中是非常重要的,看電影要注意其中的鏡子。
2. 《水中刀》(波蘭)(波蘭:Nóz w wodize,英:Knife in the Water,1962)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編劇:傑庫·戈德堡、羅曼·波蘭斯基;主演:萊昂·涅姆奇克、喬蘭塔·烏梅卡、茲古蒙特·馬拉諾維茲奇
獲獎情況: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1964) 最佳外語片(提名);第23屆威尼斯電影節(1962) 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最佳影片 羅曼·波蘭斯基)
波蘭和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1933- )
波蘭斯基在世界影史的地位大家都有所了解。《水中刀》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部電影,但波蘭斯基有些電影比較怪異,如《苦月亮》。看《水中刀》時,同樣要注意其中的聲音,包括簡省和富於意味的對白。人物關係構成一個三角,中產夫婦的貌合神離,以及他們同年輕人的曖昧關係及其隱秘心理,特別值得分析。據說,江青曾在釣魚臺組織觀看《水中刀》。
3. 《泳池情殺案》(又名《池畔謀殺案》《遊泳池》)(法國、英國)(英:Swimming Pool,2003)
導演:弗朗索瓦·歐容;編劇:弗朗索瓦·歐容等;主演:夏洛特·蘭普林、露德溫·塞尼耶、查爾斯·丹斯、讓-瑪麗·拉穆爾等
獲獎情況:第56屆坎城電影節(2003)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提名)弗朗索瓦·歐容;歐洲電影節(2003)最佳女主角獎 夏洛特·蘭普林;曼谷國際電影節(2003)最佳影片獎
法國編導弗朗索瓦·歐容(1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