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閩南味 甜蜜過冬至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28 泉州晚報

■早報記者 顏雅珍 通訊員 呂燕新 文\圖

在南方地區,吃冬至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寓意著團圓美滿。

12月21日下午,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的學記們前往該校學記黃鈺穎家中,跟著鈺穎媽媽學習冬至圓的製作,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內涵的同時感受濃鬱的傳統文化。

當天,學記們分工合作,忙得不亦樂乎,待冬至圓出鍋,學記們品嘗著自製的冬至圓,軟糯香甜。這特有的閩南味兒,讓原本寒冷的冬至變得溫暖又甜蜜。

★「丸子軍」誕生記

□學生記者林子軒

(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六年級)

只見一個像雪球般的麵團被端了上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拽下一塊,將其壓實,兩手就像白鴿一樣上下翻飛,一個胖嘟嘟的小娃娃便落到了盤子裡,它容光煥發,就像一個昂首挺胸的司令,神氣極了!這時,一個格格不入的小丸子落了下來,它扁扁的,無精打採地趴著,眼看就要支離破碎。我趕緊對它進行「搶救」,經過一番訓練,它從病人變成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士兵。

這支「丸子軍」即將接受油鍋的考驗,「撲通」一聲,它們一邊空翻,一邊打著跟鬥,向鍋裡滾去;接著,它們就爭先恐後地浮出水面,馬不停蹄地開始列陣,就像要接受檢閱的士兵;然後它們不停地旋轉,仿佛在熱身;最後,它們接受了焦糖的洗禮,披上了金黃的戰甲,威風凜凜,訓練有素,真是一群壯士。

我迫不及待地將其放入口中,一嚼甜蜜的湯汁便迸發出來,甜而不膩,Q彈爽口,令人回味無窮。此行,讓我們體驗了閩南冬至搓冬至圓的習俗,更感受到傳統的閩南味道! (指導老師:呂燕新)

★溫暖的冬至

□學生記者葉欣宜

(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五年級)

我學著阿姨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拿起一塊麵團放在手心,輕輕地揉搓,軟滑的小麵團好像在給我撓痒痒,很快一盤「鵪鶉蛋」就「誕生」了,但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盤白白圓圓的「小胖子」就呈現在我們面前。

來到後廚,「小胖子」們待叔叔一聲令下,便接二連三地跳入鍋中,「撲通撲通」,好似為我們表演精彩的跳水。不一會兒,調皮的「小胖子」們就浮出水面,他們變得更「強壯」了,白花花的,又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綻放著。隨即,糖漿君出場了,為他們披上了糖衣,加上花生碎的點綴,更加動人。頓時,飄香四溢,惹得大家口水直流。

熱騰騰的冬至圓被送到大家的嘴裡,溫暖至極,感謝家長們為我們提供的場地,讓我們在寒冷的冬至感受到陣陣暖流。

(指導教師:呂玉金)

★品悟傳統文化

□學生記者餘嘉琪

(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六年級)

我們學記一行前往黃鈺穎同學家的餐館,跟著鈺穎媽媽學習製作冬至圓。

鈺穎媽媽往盛著糯米粉的盆裡多次少量加入水,快速揉壓麵團,並告訴我們,麵粉團一定要揉到「三光」才可以。我們疑惑不解,鈺穎媽媽補充道,即,手光,手乾淨、光滑;盆光,盆中不再沾有糯米粉;面光,麵團表面光滑,有光澤。

隨即,輪到我們大展身手了,大家分工合作,將成型的麵團搓成條,切成塊,揉成一個個小圓。沒一會,一盆盆小圓子誕生了,經過後廚的加工,原本幹硬的小圓子完成了它的華麗變身,變得軟糯香甜,惹得學記們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

此次活動,讓我們了解到冬至圓的製作,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品味著傳統文化的內涵,希望大家多多了解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

(指導老師:陳雅玲)

相關焦點

  • 閩臺「王爺總館」 在泉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在申報過程中,泉州鯉城區泉郡富美宮和臨江街道新橋社區居民委員會、晉江市深滬鎮鎮海宮董事會等作為該項目相關社區組織或代表,為此次成功申報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報記者 陳智勇 流傳久遠 清代泉州王船漂至臺灣 「泉州民間王爺崇拜由來已久,泉郡富美宮被譽為閩南和臺灣『王爺總館』。」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為守藝人點讚 □學生記者李星怡 (永春縣鵬翔小學四年級) 楊老師告訴我們,泉州地區的木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布袋木偶,也叫掌中木偶,其主要靠手掌操作;另一種是提線木偶,又叫懸絲木偶,主要靠絲線來操作木偶的動作。木偶戲尤為考驗表演者手指的靈活程度。 聽著楊老師的介紹,學記們對楊老師手中的木偶興趣不已。
  • 古城文創 玩出新花樣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看刣獅「快閃」、品「言吾閩南」、逛文創市集、聽創客心聲……國慶長假,不少市民和遊客來到泉州古城回味舊時光、體驗老技藝、遇見新文創。 以「慢生活」「原生態」為文化深度遊標籤的泉州古城,正以多元業態和無限創意,保護並延續著古城的煙火氣。
  • 泉州興起「童星熱」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記者 蘇田田 目前,泉州的童星培訓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記者走訪發現,以推出「萌娃」為核心的童星產業鏈在泉州也初見成型,從培訓到經紀,再到輸送到各種活動、賽事、影視劇和綜藝欄目的拍攝等。同時,行業也存在著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市場現象。
  • 豐澤新增5項市級非遺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黃寶陽)豐澤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再添新成員,在剛剛公布的第六批市級非遺中,豐澤區有5項入選,泉州古琴藝術、泉州市正骨醫院吊膏、了乙膏貼入選新增項目名錄,泉州錫雕技藝(林氏錫雕技藝)、泉州正骨療法(張氏)入選第一批至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集體辦婚禮 甜蜜過七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魏婧琳)昨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也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泉州不少地方在這個特殊的日子為新人們舉辦了集體婚禮。 「大海作證,艦艇為媒,攜手同心,白首不渝……」昨日上午9時,伴著溫馨浪漫的旋律,福建海警局為11對新人舉辦了一場樸素、浪漫又獨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集體婚禮。
  • 藝攬閩臺:大師與您面對面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記者 陳雲青 通訊員 黃鳳娜 林志偉 文/圖 大師輪番獻藝 為市民獻上文藝盛宴 記者了解到,「藝攬閩臺」活動開展以來,展示了涵蓋18個技藝品種的250多件作品,大部分作品以傳統閩南文化作為創作題材,富有新穎的創意和精妙的構想,可謂精品薈萃、異彩紛呈。
  • 冬日裡的暖陽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日前,由泉州晚報社主辦,東南早報、東南賽事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泉州市第三屆小小藝術家風採秀迎來了泉州賽區和石獅賽區的兩場比賽。孩子們在臺上盡情揮灑,笑容宛如冬日裡的暖陽,溫暖了觀眾們的心。 泉州賽區 選手收穫滿滿 帶著無限的熱情和憧憬,來自泉州信和幼兒園、鯉城第二實小、舞音國際舞蹈藝術學校、小風鈴舞蹈藝術中心、馨夢琴行等多家藝術培訓機構及學校的孩子們登上了小小藝術家風採秀的舞臺。整場比賽的形式多種多樣,歌曲、舞蹈、講故事、樂器等表演精彩紛呈。
  • 2020勇戰疫情 收穫平安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東南早報聯合泉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東海灣·山水秋鳴共同舉辦的第12屆泉州「年度漢字」評選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幾天來,主辦方已收到了社會各界積極推薦的十幾個候選漢字,後期將陸續擇優推出。哪個字最能代表您心中的2020年,歡迎繼續推薦。 毫不誇張地說,2020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目前收到的泉州「年度漢字」推薦,多數也離不開疫情。 「我推薦『安』字。」
  • 全市新增38項文化瑰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據悉,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泉州古琴藝術、安溪茶歌(褒歌)、泉州少林羅漢拳等38項,涵蓋了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等近10個類別,進一步豐富了我市「非遺」體系。其中:新增項目名錄29項,第一至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擴展項目名錄9項。
  • 臺商區13家企業參加文博會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臺商投資區教育文體旅遊局精心組織區內木雕、石雕、漆線雕、伴手禮、特色小吃等方面13家企業參加此次文博會,積極向外界推介臺商區特色文化資源,集中展示臺商區文化旅遊發展成果。 今年臺商區展區由兩部分組成,一是108平方米的獨立特裝展館,以區內張坂上塘雕藝街牌坊為原型進行設計,突出「千年雕藝 盛放臺商」這一主題,結合閩南的紅磚、牆紋,將展館分為木雕、石雕、伴手禮、特色小吃4個展區,並通過燈光、鏤空展示等方式突出雕刻藝術的特點,整體設計富有閩南特色,端莊大氣、功能分明;二是位於泉州市主題館的臺商區展位,主要展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泉福的木雕作品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黃雪玉的漆線雕作品
  • 冬至小年兜 今天你吃丸子了嗎?
    今天就是冬至啦!它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 泉州人有吃冬至丸的習俗(妮娜 攝)泉州網12月21日訊(記者 杜妮娜)不知不覺間,歲末已至。今天就是冬至啦!它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與夏至相反,冬至這天的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慢慢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逐步變長,夜晚漸漸縮短。在閩南,有「冬至小年兜」的說法,做「雞母狗仔」、吃冬至丸是閩南人的習俗。在這樣的天氣裡,家人團圓,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冬至丸子不失為應對陰冷天氣的最佳食譜。
  • ★小小蟳埔女 為家鄉發聲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傳承之星:黃馨怡 推薦理由:榮獲第二屆泉州市「新時代好少年」稱號、2017年海峽兩岸(泉州)閩南童謠暨少兒閩南語主持大賽一等獎、豐澤區文體旅遊新聞出版局授予的「小小蟳埔女代言人」稱號。 星級指數:★★★★★ 黃馨怡是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四年級學生,曾被豐澤區文體旅遊新聞出版局授予「小小蟳埔女代言人」的殊榮。 生長於蟳埔的她,自小便浸染在蟳埔文化之中。5歲起,她先後8次參與央視節目錄製,以「小小蟳埔女」的形象亮相《向幸福出發》《非常6+1》等舞臺,向全國觀眾介紹了簪花圍、蟳埔女服飾、蚵殼厝等特色文化。
  • 十個關鍵詞讀懂海絲文化復興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翻閱即將過去的2020——泉州古城入列省級旅遊度假區;中山路及周邊商圈業態啟動提升優化,商貿勝景得以重塑,古城「根魂」備受呵護;全力復興修建,一批古書院回歸古城;保留不同歷史階段的空間,古城背街小巷順利「微改造」;22個申遺遺產點簡介出爐,宋元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窗口在古城的歷史深處徐徐開啟;送王船申遺成功,泉州深厚文化再次綻放;三項重大考古成果發布,泉州向世界宣布自己在歷史上的國際大都會地位
  • 「雲上」直播會 共敘兩岸情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直播會上,泉州市雲遊直播由論壇營員鄭行健、尤傑平擔任導遊,分別向觀眾展示了泉州洛陽橋和五店市,詳盡介紹了洛陽橋的建築特點及歷史,生動展現了五店市閩南特有的紅磚建築。而臺中市雲遊直播由論壇營員範家瑋、陳奕翔、楊孟璇、林靖偉等擔任導遊,重點帶觀眾領略了審計新村與望高寮的風貌,直播講解結合審計新村店面及建築改造情況、望高寮夜遊賞景路線及周邊特色,向兩岸營員做了詳盡介紹。
  • 古鎮老街:舌尖古早味 市井年味濃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吳志勇 曾玲華 文/圖)火紅的燈籠、燙金的福字……春節臨近,臺商區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到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市民趕集市、辦年貨,歡歡喜喜迎新春。 再有兩天就是春節了,臺商區的年味越來越濃鬱。記者來到東園鎮成美古街尋找年味。作為周邊群眾的一個集體回憶,周邊村民逢年過節都會來這裡購置年貨。
  • 泉州小將攬7金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屆賽事共產生8枚金牌,泉州小將奪得7金。 本次賽事共有來自全省15支代表隊的近150名運動員參加。在3個比賽日中,進行了男子少年甲組和女子少年甲組個人花劍、個人重劍、團體花劍及團體重劍等項目的角逐。泉州此次派出4支隊伍參賽,共奪得7個冠軍、7個亞軍、2個季軍,金牌數和獎牌數均位居全省第一。
  • 泉州晚報社「東海潮聲」欄目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泉州網1月17日訊 (記者蔡紫旻)「辦好『政策面對面』『新法面對面』『東海潮聲』等互動平臺」,作為深化政務公開的互動平臺之一,泉州晚報社融媒體品牌欄目「東海潮聲」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這也是繼去年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後,該欄目再獲肯定。
  • 「泉州味」裡的別樣端午
    (林勁峰 攝)泉州網6月26日訊(記者 許雅玲)泉州是「活著」的古城,也是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昨日端午佳節,傳承千年的民俗文化在泉州城鄉原生態保留呈現,香噴噴的粽子禮包情暖兩岸;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創城創衛的背景下,志願者走上街頭守衛家園……這些共同演繹了「泉州味」裡的別樣端午。
  • 最可愛的人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作為福建省第一批馳援湖北醫療隊成員,大年初二,泉州17名勇士緊急出發,義無反顧奔赴武漢疫情防控第一線,先後「徵戰」武漢中心醫院和武漢收治患者數量最多的金銀潭醫院,累計救治患者257人,取得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成績。這支被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稱讚為「超人」的英雄之師昨日平安歸來。 鐵騎開道,一路護送。在武漢奮戰58天,這支「超長待機」的醫療隊與武漢人民結下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