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顏雅珍 通訊員 呂燕新 文\圖
在南方地區,吃冬至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寓意著團圓美滿。
12月21日下午,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的學記們前往該校學記黃鈺穎家中,跟著鈺穎媽媽學習冬至圓的製作,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內涵的同時感受濃鬱的傳統文化。
當天,學記們分工合作,忙得不亦樂乎,待冬至圓出鍋,學記們品嘗著自製的冬至圓,軟糯香甜。這特有的閩南味兒,讓原本寒冷的冬至變得溫暖又甜蜜。
★「丸子軍」誕生記
□學生記者林子軒
(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六年級)
只見一個像雪球般的麵團被端了上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拽下一塊,將其壓實,兩手就像白鴿一樣上下翻飛,一個胖嘟嘟的小娃娃便落到了盤子裡,它容光煥發,就像一個昂首挺胸的司令,神氣極了!這時,一個格格不入的小丸子落了下來,它扁扁的,無精打採地趴著,眼看就要支離破碎。我趕緊對它進行「搶救」,經過一番訓練,它從病人變成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士兵。
這支「丸子軍」即將接受油鍋的考驗,「撲通」一聲,它們一邊空翻,一邊打著跟鬥,向鍋裡滾去;接著,它們就爭先恐後地浮出水面,馬不停蹄地開始列陣,就像要接受檢閱的士兵;然後它們不停地旋轉,仿佛在熱身;最後,它們接受了焦糖的洗禮,披上了金黃的戰甲,威風凜凜,訓練有素,真是一群壯士。
我迫不及待地將其放入口中,一嚼甜蜜的湯汁便迸發出來,甜而不膩,Q彈爽口,令人回味無窮。此行,讓我們體驗了閩南冬至搓冬至圓的習俗,更感受到傳統的閩南味道! (指導老師:呂燕新)
★溫暖的冬至
□學生記者葉欣宜
(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五年級)
我學著阿姨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拿起一塊麵團放在手心,輕輕地揉搓,軟滑的小麵團好像在給我撓痒痒,很快一盤「鵪鶉蛋」就「誕生」了,但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盤白白圓圓的「小胖子」就呈現在我們面前。
來到後廚,「小胖子」們待叔叔一聲令下,便接二連三地跳入鍋中,「撲通撲通」,好似為我們表演精彩的跳水。不一會兒,調皮的「小胖子」們就浮出水面,他們變得更「強壯」了,白花花的,又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綻放著。隨即,糖漿君出場了,為他們披上了糖衣,加上花生碎的點綴,更加動人。頓時,飄香四溢,惹得大家口水直流。
熱騰騰的冬至圓被送到大家的嘴裡,溫暖至極,感謝家長們為我們提供的場地,讓我們在寒冷的冬至感受到陣陣暖流。
(指導教師:呂玉金)
★品悟傳統文化
□學生記者餘嘉琪
(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六年級)
我們學記一行前往黃鈺穎同學家的餐館,跟著鈺穎媽媽學習製作冬至圓。
鈺穎媽媽往盛著糯米粉的盆裡多次少量加入水,快速揉壓麵團,並告訴我們,麵粉團一定要揉到「三光」才可以。我們疑惑不解,鈺穎媽媽補充道,即,手光,手乾淨、光滑;盆光,盆中不再沾有糯米粉;面光,麵團表面光滑,有光澤。
隨即,輪到我們大展身手了,大家分工合作,將成型的麵團搓成條,切成塊,揉成一個個小圓。沒一會,一盆盆小圓子誕生了,經過後廚的加工,原本幹硬的小圓子完成了它的華麗變身,變得軟糯香甜,惹得學記們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
此次活動,讓我們了解到冬至圓的製作,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品味著傳統文化的內涵,希望大家多多了解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
(指導老師:陳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