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的瘋狂復仇,犯罪與電影是否有關?電影創作的主觀性與客觀性

2020-12-24 騰訊網

1988年,對於美漫界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年份。

在這一年,DC漫畫連載更新了《蝙蝠俠:致命笑話》的篇章故事。

在這個篇章故事中,小丑從一個只是蝙蝠俠的對手,成為了一個極具爭議的反派角色,並且成為DC漫迷眼中,最具魅力的反派,沒有之一。

但是對於創作者莫爾而言,則更像是一次不小心的失誤,從而在美漫引起的蝴蝶效應,從而導致了美漫在創作方向上的迷失。

「原來的想法是,將《致命笑話》當做是解放漫畫創作的作品,但沒想到,卻成為了漫畫發展的阻礙,時至今日,漫畫失去了它該有的模樣。」

而在24年過後,美國科洛拉多州,奧羅拉市16世紀的電影院,在《蝙蝠俠3:黑暗騎士崛起》首映場,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小丑槍擊案。

此次案件,造成了12人死亡,50人受傷。

尤其嫌疑人詹姆斯全身的打扮,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前作《黑暗騎士》當中的反派角色「小丑」,並且其本身所擁有的博士學位,就更加引起爭議。

以至於在這場槍擊案過去7年後,在電影《小丑》上映之前,還引發了巨大爭議。

導演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是否會考慮到作品的現實屬性,對現實生活所造成的影響?

而電影創作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又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電影《小丑》有多高的榮譽,就有多大的爭議。

毀譽參半放在電影《小丑》的身上,應該是再合適不過。電影通過講述社會底層人亞瑟,飽受歧視,以及種種不公平待遇後,徹底黑化,走向犯罪的道路。

認可這部電影的人認為:電影聚焦並真實地反映了,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今天,導致的階級矛盾的不可調和。

而不認可這部電影的人則是認為:電影更像是一部犯罪指導手冊,並且存在為這種犯罪暴力行為開脫,找尋悲情理由的可能。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這樣的說法:電影以及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並不可能百分百還原現實,能夠做到的只是對現實的高度模仿。

而電影以及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最大的作用,就是打開一個討論的空間,讓原本簡單的、沒人注意到的意象和現實,放到人們眼前,從而讓人們關注並進行討論和反思,以此敦促現實的發展。

不能排除有人在觀看電影過後,產生與小丑感同身受的感覺,吶喊著「都是世界的錯!」的中二口號,從而模仿他的犯罪行為的可能。

但事實上,將社會上的模仿性犯罪的歸責到電影以及藝術作品,並給予創作者道德上的譴責的行為,對於創作者本身而言,是十分不公平的。

因為如果創作者在作品完成之後,還需要思考觀眾在觀賞過後可能遭遇的意外情況,以及道德困擾,那麼就不會再有任何具備藝術價值的作品被創造出來。

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一把刀在製造出來之後,當這把刀成為傷人利器,而生產商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時候,那麼便不再會有任何刀具被生產出來。

電影創作者的追求

電影作為年輕且流行的藝術形態,相比起雕塑、文學和喜劇等藝術形態,具備更全面的表達方式和更大的影響力。

但電影創作的根本,也是需要文本故事來支撐的。

所以,目前在電影製作上,要麼就是從其他藝術作品當中尋找優質內容,將之改編成為電影作品。

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內容源經過了考驗,有了一定的口碑,但缺點就是,其他藝術作品數量龐大,且有曲高和寡的屬性,改編難度較大;

而另一方式,就是採取當下流行的熱門IP,進行改編,這樣的有點就是有著龐大的人氣加持,但缺點同樣也是來自這複雜的人群的眾口難調。

而大部分觀眾目前對於電影的解讀,沒有專業影評人或者審美愛好者,對於電影的拍攝手法、鏡頭移動和變換轉場等等都有著自己的要求。

也沒有學院派對於電影的解析要求,對電影的主題反映出的價值觀進行討論,即使是一部單純的好萊塢打怪電影,或者是超級英雄電影。(自己懟自己?)

對於學院派而言,一定要從電影中得到一些什麼,哪怕是形而上的意義,否則,你看這部電影幹嘛?

大部分觀眾對於電影的追求,就是劇情是否足夠吸引我觀看下去?視覺特效絢爛與否?最終的反轉是否出乎意料,能讓他們不經思考地一句「我的天」脫口而出!

典型的例子,在以英雄內戰為題材的電影《蝙蝠俠大戰超人》和《美國隊長3:內戰》當中涉及到的政府與自由的問題,而大部分觀眾的關注點,也只停留在蝙蝠俠和超人、鋼鐵俠和美國隊長的理念分歧而已。

甚至《美國隊長3》最大的爭議,就是美國隊長是否應該介入鋼鐵俠對冬兵的復仇中?冬兵是否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向鋼鐵俠道歉等等。

在這一點看來,電影創作既具有它的社會屬性,但又不具備絕對的現實屬性。

電影的主觀性與客觀性

因為電影在創作的時候,是電影創作者的主觀產物,但當電影拍攝完成上映之後,它又是客觀的存在,就不再受到創作者的主觀影響。

所以,在電影《小丑》10月宣布參加威尼斯電影節主單元獎項競逐之時,早在8月的時候,美國本土的德州埃爾帕索市和俄亥俄州代頓市,幾乎是同一時間發生了槍擊案。

很難不讓人想到在2012年所發生的「小丑槍擊案」,尤其是埃爾帕索市的作案人克盧修斯的性格,與《小丑》的主人公亞瑟有著類似的地方。

作案人克盧修斯以前的鄰居雷·安·洛卡肖這樣形容克盧修斯:「非常孤僻,非常冷漠」,是一個「不與任何人互動」的人。

洛卡肖進一步解釋說,初高中時,他總是一個人乘坐公交車。

洛卡肖還表示,克盧修斯對參加體育運動或加入學校樂隊的孩子的評價是負面的。並且在作案前,克盧修斯還在網絡上自我宣稱是小丑。

故而這兩件槍擊案,也一度被人稱之為「小丑的瘋狂復仇」。

所以,從根本上而言,與其說是電影催生了犯罪的發生,倒不如說是在制度和教育的缺失導致了犯罪的發生。

因為在電影上映之前,犯罪就已經發生了,即使沒有電影,犯罪也依然還會發生。

相關焦點

  • 美國三起槍擊案都與電影小丑有關,電影是否應該為此負起責任?
    導演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是否會考慮到作品的現實屬性,對現實生活所造成的影響?而電影創作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又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電影《小丑》有多高的榮譽,就有多大的爭議。典型的例子,在以英雄內戰為題材的電影《蝙蝠俠大戰超人》和《美國隊長3:內戰》當中涉及到的政府與自由的問題,而大部分觀眾的關注點,也只停留在蝙蝠俠和超人、鋼鐵俠和美國隊長的理念分歧而已。甚至《美國隊長3》最大的爭議,就是美國隊長是否應該介入鋼鐵俠對冬兵的復仇中?
  • VR電影創作必須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如何選擇機位的高低?
    即使是普通的初學者也懂得仰拍顯高大,俯拍顯弱小的用法,也聽過上帝視角(接近俯拍)等特殊機位用法。由於真實性代入感極強,技術表達方式不同,在VR電影中,機位的高低語法是否與傳統電影相同呢?從簡單的結果來說,在維埃電影(VR電影)中,機位的選擇會涉及到觀眾進入VR世界後是仰頭還是低頭,並且機位的高低也決定了觀眾進入VR世界後假定性位置的高低。
  • 跟電影學復仇:復仇電影天蠍月
    其實在影史上,以復仇為主題的電影非常多,畢竟快意恩仇的電影看著痛快。昨天推薦的那部馬龍·白蘭度的紀錄片,老爺子也說過,電影就是幫觀眾過癮的,幫你教訓那些想打的人。所以,喜歡看復仇電影的人,也多少能在其中獲得些復仇的快感吧。簡單介紹一些與復仇有關的電影,如果你喜歡,也可以試著找來看看。
  • 不必羨慕小丑的高智商犯罪,他畢竟是電影裡的反派
    其實一提到DC,我們就可能會想到漫威,漫威和DC其實都是公司,都是娛樂公司,也都是兩家電影公司,兩家公司最開始都是賣漫畫的公司,後來開始做電影賺錢。兩家公司都在製作電影,只不過他們兩家製作的電影都跟漫畫有關,跟現實有點差距,比如漫威走的是超級英雄路線,DC走的是暗黑超級英雄路線。
  • 瘋狂犯罪者?窺探DC漫畫史小丑的13件犯罪事跡
    瘋狂又危險的超級惡棍──小丑,這個電影史上經典反派角色與犯罪者,他在DC漫畫歷史有13件著名且瘋狂的犯罪事件,成為奠定之後的電影邪惡形象
  • 電影《小丑》:它真的不是在教人犯罪
    豆瓣9.0分,IMBD8.8,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的肯定,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漫改電影,《小丑》創造了歷史。全球票房已經超過10億美元,而製作成本僅為6250萬美元,《小丑》的票房表現絕對值得稱讚。
  • 《小丑》:小丑本是一種黑暗的化身,是存在著人性裡的一種陰暗面
    《小丑》 是首部奪得威尼斯最高榮譽的金獅獎的漫改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卻惹來不少兩極的評論。許多外國資深影評人對電影只給予一般的評價。到底為何引來這般極端的的看法呢?小丑向來都是一個很有趣,且塑造性高的人物角色。導演說明今次片商給予很大自由度,電影故事並沒有從漫畫原著出發,可算是自由創作。小丑的人物形成跟一般漫改電影首作無異,都是說明一個角色的誕生與成長。
  • 小丑 / 小丑起源電影:羅密歐 / Romeo高清在線觀看
    搜索你想看的電影,觀看完整影片影片播出(國外電影國外上映)後我們全網最快更新        小丑是DC漫畫中最著名的的反派,蝙蝠俠的死敵,創作靈感源自雨果的小說《笑面人》,他的真實姓名和身世都是謎團。1940年小丑首次在漫畫中亮相,原本只是個龍套殺手,登場幾次就計劃被殺掉的角色,但當時的編輯艾斯·沃斯認為這個角色特點鮮明,還有發展的空間,便「救」了小丑一命。
  • 神作電影《小丑》影評:世界在下沉,做蝙蝠俠還是小丑
    電影《小丑》看過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的人,都不會忘記電影中萊傑飾演的小丑瘋狂的笑聲和嘴角微笑般的疤痕,人們說以及用左手手勢頂在自己的太陽穴,都在暗示小丑的精神即將崩潰。同時也是致敬1976年電影 《計程車司機 Taxi Driver》裡面同樣男主角特拉維斯精神世界已然瘋狂。
  • 不管你喜歡還是討厭,《小丑》都會笑到最後.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對於小丑性格的理解過於片面,他看到了瘋狂殺戮的表面,卻忽視了小丑真正的精神內核,失去了純粹的,極致的瘋狂與激進。傑昆的演技突破了這部電影所能承受的極限,他實在太精妙和完美,以至於這部電影似乎配不上這樣的演技。一個有趣的事情,在我們剛剛抵達影院門口時,有兩個警察在門口巡視。不清楚他們具體的任務,但不禁想起在《小丑》未上映前,其在美國引發的一系列輿論。
  • 自由浪漫、單純瘋狂的小丑女——獨立電影#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
    先來個電影宣傳海報鎮文首先小編知道的與小丑女有關的電影,有兩部,其中一部是《X-特遣隊》,又叫《自殺小隊》。哈莉奎茵本是一位犯罪心理學權威人物,在為小丑治療時,瘋狂地迷戀上了他,並幫助小丑逃離了精神病院。隨後兩人在化學藥劑池見證了愛情,哈莉奎茵也就成為了小丑女。之後小丑女被捕關押,中間又和幾個獄友拯救世界,然後又被小丑救出(這些都是《自殺小隊》的劇情),最後兩人分手。《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就是講述小丑女和小丑分手後,小丑女被往日得罪的黑勢力所追殺,卻被她聯合幾位同道反殺、摧毀黑勢力的故事。
  • 韓國復仇類型電影的4大創作秘訣!
    時至今日,韓國仍在不斷創作以復仇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如《從邪惡中拯救我》、《夫妻的世界》……似乎韓國電影人對於復仇的解讀中總有一種獨到的特質。接下來的這段視頻中就探索了韓國電影人到底是如何利用復仇這一主題的,以及他們到底想通過復仇表達什麼: ▲韓國復仇類型電影的4大創作秘訣 上▲韓國復仇類型電影的4大創作秘訣 下看多了復仇為主題的影片,不難發現其中都有一個簡單共通的結構:「惡人」行惡、「
  • 黑暗騎士絕對的夢魘:盤點20大最瘋狂的小丑
    但小丑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形象變得就像當時所有漫畫人物一樣變得溫和(大家有興趣可以百度一下,弗雷德裡克·魏特漢博士和他的著作《誘惑無辜》),但在70年代,當丹尼·奧尼爾重振蝙蝠俠時,犯罪王子又回到了扭曲的狀態。從那時開始,就已經出現了許多版本的瘋狂小丑,在下面的列表中,我排行前20位最精彩,最瘋狂的犯罪王子。20.閃點(瑪莎韋恩)
  • 解讀電影:既非黑,也非白,他是否是你的內心世界《小丑》
    大家好,這裡是正極·放映廳  今天小編為大家解讀的這部影片是於2019年上映,由託德·菲利普斯導演,託德·菲利普斯斯考特·斯利弗編劇的美國犯罪驚悚電影
  • 堅決剷除大毒草電影《小丑》
    ([3]轉引自北京電影製片廠革命大批判小組《革命戰爭好得很》)《小丑》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它至少告訴我們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裡。但炮製者在描繪勞動者的痛苦生活時,卻放棄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形式,用頹廢的色彩渲染地下城市,在「人民」的名義下私藏了一顆反動的心。
  • 《小丑起源》電影真的要開拍了!小丑的世界,你不懂~
    這兩部小丑電影將互無關聯,「萊託版小丑電影」將作為DC擴展宇宙的一部分,而「傑昆·菲尼克斯版的小丑電影」將是完全獨立於DC擴展宇宙的R級片。小丑是DC漫畫中最著名的的反派,蝙蝠俠的死敵,創作靈感源自雨果的小說《笑面人》,他的真實姓名和身世都是謎團。1940年小丑首次在漫畫中亮相,原本只是個龍套殺手,登場幾次就計劃被殺掉的角色,但當時的編輯艾斯·沃斯認為這個角色特點鮮明,還有發展的空間,便「救」了小丑一命。這一「救」也使得這位「哥譚犯罪高手」迅速成長為「最具代表性和最流行的媒體公認的惡棍之一」!
  • DC電影《小丑》曝光首支預告!
    小丑是怎樣煉成的?作為一部角色起源電影,《小丑》準備給出答案。預告中,黑化前的小丑生活落魄,似乎還有些神經質,但還不至於到瘋狂的地步。
  • 小丑小丑女愛情電影《哈利·奎因與小丑》導演被曝
    小丑小丑女愛情電影《哈利·奎因與小丑》導演被曝 時間:2017.09.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顧影 分享到:
  • 崩壞的社會,需要更多的同理心——電影《小丑》(Joker)
    整部電影圍繞著社會大量問題做探討,包括:仇富、歧視、欺壓等。而人們如何對待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以及所引發的反彈,我認為,當納入今日犯罪心理學的新課題!相對小丑亞瑟的卑微,託馬斯·韋恩(Thomas Wayne)則是一個典型的富人代表。亞瑟一直試圖按照母親潘妮的吩咐,送一封他媽媽寫的信給託馬斯。
  • 《小丑》電影要出大導演+巨星王炸;李小龍之子遺作將重啟
    烏鴉的造型非常哥特風,他和未婚妻被街頭搶匪殺害後地府還魂,成為帶有神秘力量的復仇英雄,就像是懲罰者和再生俠的合體,造型則頗有希斯·萊傑版小丑的風骨。希望這次拍攝一切順利,如果再有什麼意外,《烏鴉》可就變成好萊塢的怪奇傳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