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文學修養

2021-01-17 中國青年網

劉備主要是一個政治人物,有較高的管理和軍事才能。他有文學修養嗎?我們不妨通過《三國演義》這本書來看看作為文學形象的劉備是什麼樣的。

在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劉皇叔躍馬過檀溪」中,蔡瑁為了嫁禍劉備,冒充劉備於館舍的壁上題寫了一首反詩,劉表看到詩開始是勃然大怒,後來走了幾步,就猛然醒悟,因為寫詩與劉備平時的性情不符:「吾與玄德相處許多時,不曾見他作詩。此必外人離間之計也。」

從《三國演義》來看,有一點可以肯定,劉備從不寫詩,沒有表現出文學方面的愛好。《三國演義》第一回就交代得清楚,劉備「不甚好讀書」,「家貧,販履織席為業」,他唯一的小愛好就是編織,看到適合編織的毛料布料會技癢。一天,有人將犛牛尾送給了劉備,劉備拿起來就細心編到帽子上,而不是簡單地一系了之。諸葛亮看到了,義正辭嚴地說:「您不再有遠大的志向了嗎?做這些事就行了嗎?」劉備非常尷尬,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自我解嘲道:「我只是藉此不去想煩心事而已。」(第三十九回)

正史《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也記載了此事,而且多了一句概述的話:「(劉)備性好結毦」,劉備生性喜歡用鳥羽、獸毛編織飾物,只是被諸葛亮批評後就再也不幹這等事了。

除了愛編織、不寫詩,劉備還是能寫點應用文的。《三國演義》中至少有三篇劉備的文章,其中書信兩封,遺囑一份,屬於應用文範疇。

第二十六回「袁本初敗兵折將,關雲長掛印封金」寫道,在戰亂中,劉備關羽這一對結拜兄弟失散了,劉備在袁紹軍中,關羽則在曹操同意了三件事後歸附了曹操,相當於「有條件投降」。

這時,劉備出於對關羽的誤會,也是為了激將關羽,寫了一封致關羽的信託人帶給他,劉備的信是這樣寫的:

「備與足下,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君必欲取功名、圖富貴,備願獻首級以成全功。書不盡言,死待來命。」

可謂言簡意賅,理直氣壯,聲調鏗鏘,一句話回顧桃園結義事,一句話質問關羽為何違背誓約,最後兩句是反激關羽,表示:「你既然這樣不講信義,我乾脆死給你看,成全你的榮華富貴。」這可以看出劉備投石問路的策略和對關羽的心理戰,但看不出他有文學才華。辭足達意,文通句順而已。

劉備的第二封信出現在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還是尋隱者不遇,只得借來紙筆親手寫下一封書信,表達自己的仰慕和真心,信中寫道:

「備久慕高名,兩次晉謁,不遇空回,惆悵何似!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雖有匡濟之誠,實乏經綸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義,慨然展呂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鴻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達,再容齋戒薰沐,特拜尊顏,面傾鄙悃。統希鑑原。」

這封信體現了劉備一定的文學才能,在行文上,是駢散結合,抑揚頓挫。「雖有匡濟之誠,實乏經綸之策」對比強烈;「展呂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鴻略」比喻貼切,諸葛亮看到此處一定會非常受用;「備心膽俱裂」用筆誇張,但將自己匡扶漢室的心理根源表達得非常到位,是求見短札的範本。

劉備的遺囑出現在第八十五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諸葛亮安居平五路」,全文如下: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後轉生雜病,殆不自濟。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聞達。至囑!至囑!」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全文記載了這篇遺詔:「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對比來看,可以發現羅貫中在小說中刪除了劉備叮囑劉禪兄弟學習的內容,也刪除了劉備開的書單,這樣就突出了劉備的警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這兩句基本上是照錄正史原文,只改了幾個字。這是劉備的人生智慧和統御經驗,流傳千古,被無數人視為行動指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修辭上還有對稱和反襯之美。同時羅貫中對劉備的遺囑進行了一定的修飾,「勉之!勉之!」「勿怠!勿忘!」「至囑!至囑!」等短句讓遺囑更有節奏感和音韻美,也讓遺囑更顯悲傷痛切和莊嚴沉重。整體看,劉備的文章依然是非常質樸的,和華美、清新、俊逸等特點不挨邊。

雖說羅貫中在塑造人物時有一定瑕疵,如魯迅先生批評的:「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但是羅貫中並沒打算將劉備寫成文武全才,他沒有將劉備的書信和遺囑杜撰得綺麗多姿、洋洋灑灑,也沒有像寫曹操一樣讓劉備賦詩,《三國演義》中出自劉備的三篇應用文的內容大致與劉備「長厚」的性格相符,可以說羅貫中深諳虛構與剪裁之妙。

(作者:甘正氣)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宋丹丹:演技的重要性遠不如文學修養
    演技的重要性遠不如文學修養和看待生活的角度。(轉載自網絡)
  • 「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人德行修養越好,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
    在歷史上有很多的人物,正是靠著高尚的德行建立起自己事業的,就比如三國時期的劉備,劉備正是以仁德取得天下。可是近些年來有很多的人,認為劉備的仁德是裝出來的,認為劉備是個假仁假義之人。我特別不認可這個說法,我認為仁德這種品質,是根本裝不出來的。
  • 吳冠中 | 文學修養不等於審美眼力
    雖然人的美感很難做孤立的分析,但視覺美與聽覺美畢竟有很大的獨立性,繪畫和音樂不隸屬於文學。「孤松矮屋板橋西」,「 十畝桑蔭接稻畦」,「桃花流水鱖魚肥」.許多佳句寓形象美於語言美,詩中有畫,膾炙人口。但仔細分析,其中主要還是偏文學的意境美。如從繪畫的角度看,連片的桑園接稻田可能很單調;孤松、矮屋、板橋間的形象結構關係還須具體環境具體分析;桃花流水的畫面,通俗與庸俗之間時乖千裡,時決一繩,文學修養不等於審美眼力。
  • 徐庶離開劉備後,為什麼再也沒回來?因為他看清了劉備的本質!
    文學漫談第五十五期,點評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小說,請大家予以區別!
  • 曹操想成為周文王,但真正學到周文王精髓的卻是劉備,以仁治天下
    可惜,曹操終究還是沒能成為周文王,雖然他的文學修養極高,而且也的確佔據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地盤,治理的也很不錯;但曹操留給後世的印象,就是「奸臣」,就是「篡國賊子」;而且曹操的兒子曹丕雖然後來稱帝了,但並沒有完成曹操大一統的遺志,不說曹操,就算曹操的後世子孫,都沒能做到,反而是司馬懿的後世子孫做到了。
  • 一葉知秋︱劉備的江山
    點擊上方藍字「鳳凰城文學」           一鍵關注人們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說起來也有一定的道理。想想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劉備帶著關羽出兵袁術,派張飛留守。張飛飲酒誤事,被呂布趁夜襲了徐州。張飛見到劉備,說起丟失徐州之事,劉備淡然處之。徐州本不是我們的,得之何喜,失之何憂。而說起劉備的家眷陷入城中,劉備先是不語,張飛羞愧,要自殺。這時劉備開始哭,並說道:「妻子如衣履,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能續。」我想此時的關羽、張飛為劉備死的心都會有的。第二次是對陣曹操。
  • 劉備的甘露寺招親竟然是假的?
    好不容易才會描寫一下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關於劉備的甘露寺招親這件事。據說當時周郎讓魯肅去跟劉備要荊州,但是沒有要到。周郎非常地生氣,這時候他得到了劉備的妻子甘夫人死了。他很快就給孫權想出了一個計謀,就是把孫權母親吳夫人的親妹妹許給劉玄德,用這個方法把劉備忽悠到東吳,然後把他給扣押了,這樣就可以把荊州要回來了。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15謀士的自我修養
    因為計謀的設計主要是謀士的工作,是用計謀的要領也就可以說是謀士的自我修養。就從華容道上諸葛亮算計曹操這一手來看,本人總結的謀士的自我修養一共有三條,下面一一說說:第一條,要比別人多想一步,注意,這句話的重音在「多」字上,就是說要比別人多想一點,其實這就是廢話,想的一樣那還叫計謀嗎?但既然是廢話,也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且,雖然是廢話,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做到的。
  • 劉備為何兩耳垂肩
    唯有劉備的「雙耳垂肩」因太違背常識一直讓我覺得莫名其妙。這次到廣州山水桃園華德福學校短暫地指導一下九年級文學板塊的教學,我給學生上《三國演義》第一回,在講到劉備的出場時,我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一個女生喃喃自語:「好像佛像啊!」我腦子裡忽然靈光一閃,問坐在下面聽課的語文老師:「羅貫中是哪裡人?」「山西太原人!」「也許他從小看過大同雲岡石窟裡的釋迦牟尼造像!
  • 《三國志》硬傷和劉備不是神!
    劉備也不問他想說什麼,順手拿起一根犛牛尾巴編起工藝品來。諸葛亮便說,將軍的雄心難道就是編犛牛尾巴嗎?劉備知道諸葛亮不是尋常人等了,就說這是什麼話!我不過是「聊以忘憂」罷了。——《品三國(上)》第一百四十九頁在上面這段話之中,有一句話(劉備知道諸葛亮不是尋常人等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要問一句:那時,劉備知道諸葛亮不尋常嗎?
  • 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答案在這裡!
    諸葛亮那麼厲害,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文學漫談第一百零一期,點評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
  • 如何看待劉安殺妻獻肉給劉備
    劉安殺妻款待劉備,其實是害了劉備,至少在當今社會在痛罵劉安的同時也會責備劉備,劉備仁義之君的形象也大打折扣。但在當時看來卻不以為然,劉安反倒成了正面人物,忠誠的代表,就連梟雄曹操也誇讚劉安忠義無雙,賞賜金銀。
  • 劉備的人格魅力為什麼會那麼強大?
    反覆無常的呂布奪了劉備的徐州、抓了劉備的妻子,劉備一無所有了,為什麼呂布還會歸還劉備的妻子,讓劉備屯兵小沛,給了他安身之地,盡力討好他? 曹操、袁紹這樣名望頗高的人,為什麼聽說劉備勢敗來投,都是那麼的盛情款待,曹操是「禮之愈重」⑵,表劉備為左將軍,袁紹親自出鄴城二百裡相迎,何等看重劉備? 像龔都這樣的賊寇,都甘願為劉備鞍前馬後,盡忠報效,何其有魅力!
  • 火燒新野,其實是諸葛亮給劉備下的套,這個你知道嗎?
    文學漫談第五十九期,點評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小說,請大家予以區別!
  • 大溫中學生 成了美國電臺主持新秀|聽radio提升歐美文學修養
    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9年級中學生Lily Xie,作為學生志願者入選西雅圖中文電臺少兒節目主持人團隊,主持「歐美文學欣賞」,成為美加華人傳媒界(少兒節目)最年輕的廣播電臺主持人!Lily主持的「歐美文學欣賞」已播出了《八十天環遊地球》,正在播出《簡愛》精讀系列,即將推出《呼嘯山莊》。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要論「官二代」,曹操和劉備的兒子是標準的「官二代」。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
  • 劉備的兒子為什麼不如曹操的兒子?
    三兒子曹植,武不能建功,文卻名傳千古,建安文學的當然代表,後世贊其「才高八鬥」——天下的「才」一共只有十鬥耶!曹操的兒子在父親死後,光大了老子的事業,武能治國,文能傳世,劉備的兒子在爹哋死後,特別是在大管家諸葛亮死後,力不能支,被人吞併,束手就擒。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三兒子曹植,武不能建功,文卻名傳千古,建安文學的當然代表,後世贊其「才高八鬥」——天下的「才」一共只有十鬥耶!曹操的兒子在父親死後,光大了老子的事業,武能治國,文能傳世,劉備的兒子在爹哋死後,特別是在大管家諸葛亮死後,力不能支,被人吞併,束手就擒。同樣的「官二代」,差別怎麼那麼大呢?首先恐怕還是基因的關係。
  • 馬超投靠劉備後為何鬱悶而死?
    馬超,在《三國演義》裡劉備五虎上將中排第四,關張趙馬黃,關張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趙雲長期跟隨劉備,與結拜兄弟無異;而馬超曾經惡鬥曹操手下第一猛將虎痴許褚100多回合,從馬上打到地上,真可謂殺得日月無光,鬼哭神號,後來一投降劉備,盤踞蜀中20多年的劉璋便獻城投降,其武勇可略見一斑;所以把馬超排在第四位,名正言順。
  • 走進三國,劉備教您一眼看穿一個人!
    劉備也不問他想說什麼,順手拿起一根犛牛尾巴編起工藝品來。諸葛亮便說,將軍的雄心難道就是編犛牛尾巴嗎?劉備知道諸葛亮不是尋常人等了,就說這是什麼話!我不過是「聊以忘憂」罷了。——《品三國(上)》第一百四十九頁在上面這段話之中,有一句話(劉備知道諸葛亮不是尋常人等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要問一句:那時,劉備知道諸葛亮不尋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