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起「童心」兩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各種動畫電影或者兒童文學,可是時代變遷的現在,兒童文學越來越走向了成人化,勾心鬥角、爭名奪利,可能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卻在孩子面前顯得無比複雜。
對於走向成熟的我們,可能跟你描述一個多麼華麗多麼壯觀的場景,你都不會有什麼衝擊感,而若是說這個建築花費了成百上千萬的建造費,可能你才會深有感觸。
這也是我們沒有保持童心的一種體現,而說起最能保持童心的導演,那莫過於周星馳了。當我們說起他的電影是,總會不自覺地將電影的導演與演員分開敘述,因為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每一個角色都是主角,每一個場景都是獨立的不可刪減的。
今天要說的電影就是《美人魚》,正如之前所說,因為導演是周星馳,所以在觀影后你會發現,這部《美人魚》也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樣,一直像是一個小孩子一樣。
而影片想要表達的道理也異常的簡單易懂:社會不公、真摯愛情、對於愛的扭曲理解,並且中間還穿插了很多環保主義的主題,讓這部片可以非常好理解,但是絕對說不出俗氣。
而周星馳的拍攝方法也是有相當成熟,在他的電影裡,殺傷性武器飛向主角時會變慢,角色受到威脅時會突然空氣凝固,因為成熟的拍攝手法,讓觀眾就像身臨其境一般替角色擔心。
並且在羅志祥做章魚燒的場景中運用的工具也千奇百怪,火烤、刀切、絞肉機,加上羅志祥的表情變化,讓人能感覺到這就是周星馳那種無釐頭的表現手法,能讓觀眾意識到這隻八爪魚真的很疼。
因為周星馳的電影非常真實並且純粹,所以我們能瞬間體會到他想要帶給觀眾的感情,他擅長使用電影語言讓觀眾融入到氛圍裡,並且也對渲染非常在行,不需要繁雜的臺詞,不需要高難度的動作,簡單的幾個鏡頭,加上用了好多次的經典背景音樂,就可以立馬牽著你的情緒走。
整部影片走的是喜劇的風格,並且也都是經典的無釐頭包袱。自從周星馳自己當自己的導演後,喜劇元素一直就是服務於主題的表現形式,不是出於目的性的喜劇,而是出於自己的風格。
這也是周星馳與劉鎮偉最大的區別,在史蒂芬周的電影裡面,永遠都是笑話襯託劇情,而喜劇的因素不會壓過劇情。
周星馳的作品中,都是那種電影味道很強的,表達的感情非常純粹的,所以你看完《美人魚》後就會發現,其實這部喜劇裡的笑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而且對於新時代的周星馳粉來說,如果你看的是他後期的作品,應該對他的期望更準一點。
再看這次演員陣容,娛樂圈的老戲骨鄧超出演這次的主角,因為曾經憑藉著相當強勁的演技與舞臺表演能力,讓很多觀眾都圈粉了,而這次與周星馳合作出演美人魚,倆人可謂是強強聯手,百看不厭。
而女主角當然就是當年周星馳在12萬人中選出來的新一代「星女郎」林允,因為長相清純並且氣質出眾,很符合周星馳的一貫口味,被稱「有著當年張栢芝的臉譜 舒淇的身形 朱茵的笑容」。
再說會整部影片給人的直觀印象,除了周星馳那標誌性的「廣場舞」意外,其他的配方還是原來的配方,影片上映有幾年了,支持的聲音也有,否定的聲音也不小,主要還是針對劇情,雖然簡單直觀的劇情是周星馳的優點,但是很多時候也變成了他無法擺脫的缺點。
周星馳在無釐頭的笑點中運用的很好,但是終歸來說就那麼幾種方法,循環的在各種電影中用,可能有些人走進電影院就是奔著這段情懷去的,但是更多的人看的是新鮮感。
影片在林允用海膽刺殺鄧超的片段,其實可以瞬間讓人聯想到電影《功夫》中用飛刀刺殺包租婆,心思縝密的觀眾可能這時候就會犯尷尬症了,但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影院中還是笑聲連連。
其實周星馳在這幾年的成長中逐漸改變了自己要走的路線,曾經那個無釐頭的少年也學會思考了,其實若是他一直堅持走無釐頭的話,說不定得到的稱讚比現在還要多,即使是像美人魚也好還是功夫也罷,這種簡單推進的劇情中穿插各種無釐頭的笑點也未嘗不是好事。
雖然說他的這種風格給人們留下了很難忘懷的烙印,但是一直關注周星馳電影的小夥伴可能發現了,自從《功夫》以後,相繼上映的《長江七號》與《西遊降魔篇》已經開始逐漸脫離了無釐頭的笑點,雖然說在長江七號裡周星馳依舊飾演一個角色,但是卻變成了整部影片中最令人心酸的農民工老爸,笑點依舊存在,但是沒有那麼多了。
而在西遊降魔篇後,周星馳則是完全退到了熒幕後面,踏踏實實的做一個導演,我們不難看出,從西遊降魔篇開始,周星馳就已經開始思考了,為了擺脫自己「無釐頭」的標籤,也要突破自我創作的一個瓶頸,周星馳不得不開始思考問題思考人生,並且將自己思考出來的問題放到電影裡帶給觀眾。
雖然說很多人捧著爆米花去影院想要看的就是周星馳那個無釐頭的情懷,但是細心的人就會發現,之前的情懷越來越少了,更多的則是帶給人們的道理,當我們希望看到那個二三十年之前的喜劇之王時,才發現他也逐漸成長了,喜劇之王還是那個喜劇之王,只不過他開始思考問題了。
(以上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