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劇愛講道理的風格有點難以帶入。但對多條線的敘事都處理得很細膩。劇中人都很強勢很有立場,和最愛的人發生矛盾時,溝通、理解和退讓讓劇中的每個人有了善的部分。剛開始有點壓抑,欲揚先抑,最終是溫暖的!
其實,我們與惡的距離,似乎僅在一念之間。李曉明殺害許多無辜的人是惡,喬安派人跟拍李大芝的時候也是惡,人心險惡,新聞輿論也在無形之中殺人。news哥說:其實我們都是好人。這我贊同。世界溫暖以待善待這個世界的人。善惡一念之間,成惡比成善容易,不如挑戰自己去成善。原諒與懲罰之間,原諒是聖母會做的,但懲罰也不能終結自己的傷痛。珍惜身邊愛你的人,愛讓人改變,愛讓人試著去感同身受。
從上帝視角來看,喬安姐不能原諒李家人,因為失去了親愛的兒子,畢竟這世上沒有聖母。大芝,經歷了兩年的混沌,努力地想要走出哥哥殺人的陰霾,不過在內心,是難以相信哥哥會殺人的,包括在內的是李爸爸和李媽媽,是啊,沒有一個父母會希望養育一個殺人犯。
王赦,或許是自己經歷過不被理解和被人瞧不起的時光,所以他選擇為眾人口中的惡人辯護,讓我們思考,也許這些「惡人」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他們可能是病人。在應思聰身上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許多精神病人的影子,或許他們也是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或者他人的輕視、瞧不起之後,才會有過激的行為,而他們,是應該被關心的。還有應思悅,宋喬平……她們也都是好人。
可能是因為沒人能永遠站在上帝視角吧,才會導致善與惡如此分明。所以善與惡是相對的,沒人會永遠善良,永遠惡毒。所幸結局是好的,這也讓我們相信,當我們真正思考自己的惡的時候,與善的距離會更進一步。看的時候覺得,那些,只會帶風向的輿論媒體和操持著自以為是的正義的鍵盤俠最該看到這部劇了。
但看到中間的時候感覺特別壓抑,但是被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都是受害者,沒有辦法站在他們的任何一邊這才是我看這部劇最壓抑最難過的地方,感覺這世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或者說沒有好與壞的定義。幸好最後的結局還是給了我們希望。
可是啊,看完了之後前面沉沉的心情都沒有啦。這部劇終歸還是很善良,給了一個較好的結尾:律師沒有變壞,所有人回歸了正常平靜的生活。雖然心裡的傷痛並不能彌補,也談不上原諒,但是這個結尾還是給了人美好的期待,生活總還是要向前看,不是麼。
最後,我們總是不假思索地相信著自己的視角看到的,很多時候都似乎站在了正義的一方出聲或默然地抨擊犯下過錯的一方,可是大網絡時代, 我們與惡的距離也許很近,需要我們去甄別,去辯證。最近的種種事件,似乎掀起了掩蓋惡的幕布一角,可是正因為有惡,我們才會需要更多的善去消融不是嗎?加油,希望就在雲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