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齒銅牙紀曉嵐》播出的20年後,仍有人在分享它的經典橋段,譬如開頭的清濁之辨——和珅與紀曉嵐就貪汙賑災糧款一事展開的辯論。
紀曉嵐認為罔顧災民生命的官員不配為人,應當殺盡;而和珅反問「古往今來多少清官多少貪官?」紀大人回道:"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如黃河之沙。"
和珅說:「這就對了,貪官多如泥沙,救民不靠這些貪官,難道靠你紀曉嵐?官字怎麼寫?上下兩個口,先要餵飽上面一個口,才能再去餵下面一個口啊!要救民先救官。」
和珅當然是在詭辯,比如官不需要救,只分肥瘦而已;而谷糠一斤變三斤,是因為白米三斤,被貪官拿走兩斤,剩餘一斤變了三斤谷糠。
但即便如此,你也得承認和珅的部分道理,「貪官多如泥沙,不靠他們靠誰?」換句話說,就算你看不慣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你也不得不和他們相處下去。
或許這就是我們說的「小時候看喜歡紀曉嵐,長大了看喜歡和珅」吧。
《鐵齒銅牙紀曉嵐》是一部架在歷史之上的戲說,一折民間野史清史混編的諷喻段子。為了段子的效果,歷史中複雜多面的人物在劇中都被」象徵化「了:
紀曉嵐,刻意弱化了古籍記載中「好色風流」的一面,只取稜角分明的」清「之形象;
和珅,能文能武的一個人,歷史上為《紅樓夢》平反的人,在劇中成了紀曉嵐為《紅樓夢》平反。而和珅作為一個」濁「的象徵,還承擔了偶爾與「清」鬥法失敗時的搞笑擔當;
被人整下牢房,一身錦羅綢緞換了窩窩頭
萌萌噠 超可愛
而皇帝,權術的象徵,推動大清最聰明的腦袋和最圓滑的手段相互制衡,發揮作用。就像我們現在也常說的「一個團隊裡面,什麼樣的人都要有」。
整部劇圍繞朝堂展開,分為【皇帝尋母】【徹查貪汙賑災案】【仙丹行刺案】【平反紅樓夢】【甘肅監糧案】多個單元,裡面的決鬥都是權術較量,皆為大開大合,不同於後宮劇,少有用毒手段。很多劇情荒誕又亙古。
例如官界與商界聯手,金融大鱷把一份銀子變成兩份。
例如查地方貪汙時,紀曉嵐換了和珅的印章,假裝自己是和珅與地方官員的細數帳本。和珅出現後,地方官員分不清」真假和珅「,上演了一段牆頭草的好戲。
眾多逗樂的段子,處處都是對歷史的暗喻。
表面上是「皇上說沙河深」,實際上卻是暗指和珅被乾隆之子嘉慶滿門抄斬的結局。紀曉嵐特地對一旁年幼的嘉慶說:「十五阿哥你記住,皇上說殺和珅」。
諧音、雙關、暗喻等手法的運用,又讓紀和二人的鬥嘴、乾隆中庸的調和,比舞臺上的小品還有趣。
紀曉嵐讓皇上換掉地方的貪官,乾隆卻用「肥鴨子」和「餓鴨子」的笑話給朝廷的放任開脫:「餓鴨子食民而肥的故事見了太多,倒不如讓肥鴨子繼續坐享其成,安於眼前利益就不會更加放肆。」
有紀曉嵐在的劇自然少不了對對子,乾隆出了個絕對,上聯「煙鎖池塘柳」,表面只是風景,實則涵蓋火金水土木五行。此聯一出,網友就控制不住洪荒之力,各種下聯「鏽堵油煙機」「深圳鐵板燒」,我也試著對了一下「炎鍛瀑崖松」,但怎麼都覺得不如上聯的意象通俗常見有畫面感。而野史中該下聯為「炮鎮海城樓。」
好了,說回20年後我們更愛和珅這事。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劇裡的紀曉嵐多累啊,又要做滿清第一大才子,又要做為老百姓打抱不平的紀大菸袋。我們若是告狀,當然指望是紀曉嵐接待。但要換了位,只覺得紀曉嵐活得用力過猛,他要鬥爭的是整個世界。
而紀曉嵐敢為紀曉嵐,依仗的不光是他那顆聰明的腦袋逢兇化吉,還依仗一位明君背後撐著自己放手去做。而我們,背後哪來那樣的靠山?而且就算有,我們實力是否能走到他面前?
反觀和珅,活得更像個有血有肉的人啊。他滿腹經綸,卻知道不在上司面前顯擺。
他被下了大牢,還不忘苦中作樂唱段崑曲,懂生活懂當下。這身段一擺,老藝術家啊。
他在皇帝面前一副憨態可掬的逗樂樣,到了女人面前,還知道見人下菜。身板挺直,吟風頌月,風流倜儻。
這麼八面玲瓏的人物,誰不喜歡。但只有一樣,如果你去公務辦事,碰到了這麼一個滑不溜手的老狐狸,你絕對會罵」狗東西「。
都盼自己做和珅,別人來做紀曉嵐。於是世人都想做和珅,世間再無紀曉嵐。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和珅和紀曉嵐不對付多年,兩人數次都有置對方死地的機會,但最後都是貓拿老鼠,讓你耗耗飯絲。是清與濁互為對手的賞識和求勝,以及希望得到對方認可的求勝欲。
無論你選擇了哪條路,都不要忘了,去欣賞選擇和你不同道路的人。
兩顆頭,
一顆看世界,
另一顆看世界的背面。
▇ 掃碼關注猛虎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