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人有本難念的經,之所以難念,是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遇到的困難和煩惱不同,和別人說,卻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我們常常有:「話在嘴邊,說了矯情,不說憋屈」的那種感覺。
都說每個人不是一座孤島,但我們卻又常常有被迫成為孤島的時刻。凡事只能靠自己。靠自己去走出困境,靠自己去擺平心境,靠自己迎來新生。
凡事想開就好,絕大多數的煩惱其實源於內心的執念。下面這段公案說的很清楚。
「如何是解脫?」「誰縛汝?」「如何是淨土?」「誰垢汝?」「如何是涅槃?」「誰將生死與汝?」
有人問高僧:「我該如何解脫?」高僧回答:「是誰綁著你呢?」
那人問:「什麼地方是淨土?」高僧回答「是誰弄髒了你呢?」
那人問:「該怎麼到達涅槃的境地呢?」高僧回答:「又是誰決定了你的生死呢?」
這位高僧是唐代禪僧石頭和尚。這段公案也是非常著名的,收錄在《石頭禪要》當中。
是啊,哪有人綁著你,你的解脫其實只需要1秒鐘,自己想通就好。
那些所謂的算計、委屈、計較、執著,也都是自己心裡的妄念罷了。
如果了解到這一點,很多人生的苦惱,迎刃而解。當你心情好的時候,看萬物都可愛,人都可親。
只要是心靈純淨,那麼還需要到外面去找淨土嗎?
我們常常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別人,所以,會憤憤不平,會滿腹牢騷。
其實,只要你安心做好自己的事,莫管他人是非,你的心就是那片淨土啊。
想要達到無生無死、除盡煩惱的涅槃境地, 就不要執著於生死的問題。
生就認真的活著,即便是到了生命的盡頭,又有什麼好怕的呢?
再來看最讓我們煩惱的感情問題: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無量壽經》
我們陷入到愛情當中,其實只是自己的事。
自己愛了或者不愛了,只有自己能明白其中的歡愉,也只有自己能承擔其中的痛苦。
沒有人可以代替啊!
正如下面這首禪詩所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狀態,不必苛求別人的理解。
《贈浮屠道本二首其一》宋代:王之道一去禪關忽五春,異鄉驚見眼終清。問師參學今何解,雲在青天水在瓶。
我去閉關修煉不知不覺已經五年了。突然在異鄉得到了點撥,悟道了真諦。
以前的那些日子裡,我不斷的問師傅,自己參詳學習沒弄懂的東西,今天全都明白了。
原來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狀態,就像雲在天上自由自在,水在瓶子裡就變成瓶子的形狀。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了。
雲恐怕沒辦法理解水,水也永遠無法飄在空中。
雖然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但因為環境因素的不同,所以稱為了不同的狀態。
別人的經驗你無法照搬,路也必須得自己一步一步走。所以,不必苛求別人的理解,順其自然吧。
《偈頌一百零九首》宋代: 釋可湘二月春將半,夭桃盛放花。靈雲歸去後,香豔落誰家。只如道直至如今更不疑,遇飯吃飯,遇茶吃茶。
到了二月,春天已經過半了,桃花正在燦爛的盛開。不知道等春天過完之後,這片片花瓣會落在誰家呢?
看到了桃花,我如今更加堅持自己內心的信念。該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該喝茶的時候就好好喝茶。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生活無趣,有那麼多煩惱呢?往往就是沒把這最後八個字做好。
吃飯的時候想心事,沒有好好品嘗,所以飯菜索然無味。喝茶的時候一飲而盡,所以品不出茶香。
如何能使得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新鮮?那就是吃飯時吃飯,喝茶時喝茶,睡覺時睡覺。認真地做好每件事。僅此而已。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幾首禪詩,語言都很簡單,但其中的哲理卻不簡單。
如果真的懂了,人生也就沒有那麼多煩惱了。願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