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為虛空之境,似乎可以寄託超然物外的心緒。舉頭望天,目送飛鴻,這一片晴空,是多麼蒼茫遼遠!假如手腳並用,連比帶劃,能劃出多大的天空?鴻雁的南飛之旅,又該是怎樣的詩意遠方?咫尺空間,無論如何騰挪,都無法比劃出無涯無際的浩瀚蒼穹。
但是,古之賢明卻心比天大,藉助一個大寫的人,高高擎起一片晴空,呈現出「天」字肅穆莊嚴的氣象和境界。從原形字看,有的在人的頭頂畫上一個四方形空間,喻示大地之上的高空。「各人頭上一片天」,說的是人自在自得的自主性,又何嘗不是對「頭頂藍天」這一字形的巧妙解讀?有的在人形之上勾畫一長一短的橫線「二」,簡約地表示頭頂青天、腳踩大地。還有的字形直觀地畫出一個人形,並突出頭部特徵,表示頭頂。《說文》稱:「天,顛也。顛者,人之頂也。」天又指人的頭或頭頂,該是與「天」的字形和聲符相切合的初義之一吧,否則就不會有「刑天」也就是砍頭之說。這似乎有些血腥,不提也罷。倒是那個「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勸戒,折射了頂禮膜拜所虔懷的敬畏之心。這何妨作為「天」的另一個註解。
在至高無上這個義涵上,無論是人的頭頂還是九重雲霄,都構成了中國人對廣袤宇宙和自身的神秘感知。即使是後來簡化為大字形人頭上頂個「一」的「天」,不僅仍然指稱一望無邊的藍天,還多了「道生一、一生萬物」的創世意味。
「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風雨雷電、雲開日出、春夏秋冬,人間的萬事萬物、吉兇禍福無不與神秘的「天」相互關聯。蒼天有眼,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何曾離開過這個「天」?西哲康德說過:有兩樣東西足可震撼人心——頭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天」的神聖、神奇、神秘,構成了人類必須尊奉的鐵律。天人合一,正是宇宙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絕妙交響樂章。
「雲在青天水在瓶。」人人心裡懷想的那片「天」,又在哪裡呢?(沙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