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地點:長春亞泰大街文廟過街天橋。拍攝時間:2020年5月26日19:35。長春文廟始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據史料記載,文廟最初由當地鄉紳朱琛捐資修建,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和1924年,由長春知府楊同桂、長春縣知事趙鵬第主持過兩次大規模的維修和擴建。(據百度百科)
這張照片是透過天橋欄杆,上下護欄本來有些妨礙視線,但稍作調整,它和畫面左邊的高層建築一起為畫面搭起框架,起到了視覺引導的作用,更好的突出了畫面的主體文廟建築群。
拍攝地點:長春文廟。這裡曾呈現出「門前古榆參天,花草滿壇,泮池如新月,虹橋飛架其上」的動人景象。文革期間,長春文廟遭到很大破壞,祭祀活動遭到禁止,孔子像被丟棄,文廟成為校舍。(據百度百科)註:這一幅照片是用包圍曝光+後期HDR合成。
2002年,由長春市政府出資對文廟進行了恢復重建,主營旅遊觀光,祭祀活動等。復建後的長春文廟是一座由殿堂和門廡圍合而成的三進院式仿古建築(據百度百科)註:這一幅照片是用包圍曝光+後期HDR合成。
拍攝地點:文廟圍牆外。晚上文廟圍牆內側不對外開放,繞著圍牆漫步,遠望高牆內霓虹燈下五彩斑斕的文廟古建築。突然被眼前一幕震撼,太美了。註:這一幅照片是用包圍曝光+後期HDR合成。
拍攝地點:文廟圍牆外。被這一處角樓吸引住了,隨著燈光色彩的變化,角樓在夜色的映襯下,祛除了外界一切幹擾,美得那麼純粹。註:這一幅照片是用包圍曝光+後期HDR合成。
拍攝地點:文廟小學。文廟小學與文廟隔牆相望,建築風格統一,相互輝映,相互依託,是整體一筆下來的古建築群。這別具一格的文化氛圍,相信也感染著在裡面學習的孩子們。註:這一幅照片是用包圍曝光+後期HDR合成。
拍攝地點:文廟小學。文廟小學是文廟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周邊的高層住宅建築對畫面有些影響,但願不要影響到孩子們讀書。註:這一幅照片是用包圍曝光+後期HDR合成。 您喜歡這組夜景建築照片嗎?為提高畫面的動態範圍,多數使用了包圍曝光+後期HDR合成。如果您對這一拍攝技巧感興趣,請關注小編,我在5月28日發布一篇題目為《夜景拍攝,掌握這一技巧,再不用擔心錯過拍攝黃金時段了!》裡,對這一技巧做了詳細的介紹,請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