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李詠的妻子發了一條微博「永失我愛」,10月25日,《幸運52》上那個燙頭染髮、衣服金光閃閃的時髦主持人走了;
李詠妻子哈文的微博
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泰鬥金庸(本名查良鏞)病逝,終年94歲。這一次,不是謠傳,是真的。
金庸
一時間,網友議論紛紛,「這兩天怎麼了...」成為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個詞。
有網友在社交網站上說:他們的離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附和者如雲。
其實,之所以覺得是一個時代結束,是因為他們高光亮彩的那段時間離我們很久了,也就是說,我們離我們年少的時候也很久了。
不再是守候在電視機前坐等《幸運52》、《非常6+1》看他去敲金蛋,等著他比起打電話的手勢孩子;
不再有把武俠小說藏在抽屜裡、枕頭底下,躲在被窩裡拿手電筒偷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記憶;
兩位在各自領域裡引領風騷的人,他們告別了這個世界,也告別了自己的至親至愛,比如,那十分可人聰慧的寶貝女兒。
在這樣的父親教育下,她們的成長和別人會有什麼不同呢?
以及,身為父親的金庸、李詠,又會給女兒們留下了什麼?
金庸與他的「小龍女」
人貴在有「自我」
查傳訥是金庸一直以來最為疼愛的的小女兒,她為人低調,似乎在過著隱居生活。
她很敬佩和傾慕自己的父親,但在她看來,查家不需要另一個小說家了,她更樂於做金庸大俠膝下的一個小女,生活簡簡單單就好。
曾經有人問查傳訥,所有的兄弟姐妹裡沒有一個人繼承父親衣缽,不會覺得遺憾嗎?
查傳訥回答:
「父親三番四次,在『細媽』、我的丈夫面前,對我說,我以你為榮。外人怎樣報導,怎樣形容,我也懶於理會,也不要解釋。
金庸的兒女們都沒有從事寫作事業,可是傳字輩有一個從事繪畫的人。寫作和繪畫一樣,也是藝術,不是嗎?」
子女們有各自的生活圈子,童年一起吃飯,長大各自修行,會有遺憾,但必有其原由,無需多慮。
金庸和女兒查傳訥
金庸曾叮囑女兒查傳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模仿他。人,貴在有『自我』,獨立自主,自己管掌命運,努力上進。」
這句話對查傳訥的影響頗大,也成為了她成長路上的指明燈。
2008年,她參與了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
2011年,她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為香港貧窮的弱聽兒童籌錢買助聽器;
..
記者問她,這些公益行為是否受到父親小說「俠義」的影響?
她說:
「做善事,很自然的。沒有受什麼人影響,我只是普通人,以平常心,在能力範圍內去做喜歡的事。」
成為一個善良有愛的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做喜歡的事兒,去努力成為自己,這是金庸留給查傳訥最寶貴的財富,也將隨女兒一生,伴她歲月靜好。
李詠與他的「法圖麥」
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你
據說,李詠和妻子哈文是一開始是決定丁克的,但結婚後沒多久就懷上了女兒法圖麥。因此,兩個人的幸福變成了三個人的歡樂。
和金庸老先生的教育方式不同,李詠如大多數父母一樣,都會竭盡全力讓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不落後於人。
他十分寵愛法圖麥,但沒有寵溺,讓女兒去學鋼琴、畫畫、數學、西洋棋、遊泳等等,成了一名天資聰慧的全才女孩。
後來,他還因為女兒的一句話,毫不猶豫地剪掉標誌性的長髮,重獲一頭前衛帥氣的利落短髮,更引得網友們大呼:「顏值飆升!」
李詠和女兒法圖麥
2005年,李詠接受採訪時,談到自己的和女兒的相處細節。
「我們一直有意識地培養女兒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但是我們也不排斥能讓她感受挫折的事情。」
李詠說,有一次,女兒在客人面前委屈得哭了,傷心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客人沒能如法圖麥所願地誇獎她,她的自尊心受不了了。
「當時,我就覺得這樣也很好,讓她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她,這也算是一種挫折教育吧。適當地給孩子來點挫折教育,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他希望有一天,即使父母不在身邊。當獨自面對困難時,法圖麥也有勇氣和自信去解決,不至於懷疑自我,懷疑人生。
父母終將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過客,當孩子獨自成長發展的時候,要讓他/她擁有面對質疑和挫折時,依然保持初心,不懷疑、不放棄的自信。
而這份自信,是從小就應該培養的。它如同一顆由父母種在孩子心底的「種子」,經歷時間的灌溉之後,終有一天,它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如果你也想在為孩子內心種下這顆種子,那就從現在起拓寬他的眼界,試著培養他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吧。
當他看得夠多、學得夠多、說得夠多,一定會用超越同齡人的冷靜和睿智,交給你一份驚喜的答卷。
金庸、李詠雖然離開了,他們留給我們的經典將永遠存在,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也將影響他們孩子的一生,這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另一種延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