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墮胎秀照片,誰奪走了中國女性的恥感?

2021-03-02 觀看世界局勢

點擊藍字免費訂閱!置頂公眾號

請肢體 長按二維碼  關注 主內新公眾號

9月26日世界避孕日前夕,一名年僅19歲的疑似上海松江大學城女生楊海燕,在網上曬出B超證明,留言:「雙胞胎……靠」,「明天要和寶寶說再見了。」

      

隨後又曬出驗孕棒,留言說「明天要和寶寶說再見了,我會捨不得的」。在她與其他朋友的互動留言中,還表達了自己「各種怕」的心情。遭眾多網友圍觀炮轟後,她氣憤回應,曬圖是為留作紀念,無意分享,還認為「十個人裡面總有一個人支持我」。最終,這位名叫楊某某的女生把雙胞胎打掉了!
     

西方盛行的基督教早在西元629年的君士坦堡會議中便視墮胎等同於殺人。直到21世紀的當下,以天主教為主要宗教的國家,如愛爾蘭,仍然判定任何墮胎行為皆屬刑事罪行,無所謂要求墮胎者抑或執行手術的醫生都有可能鋃鐺入獄。由此觀之,即便是中國人眼中熱情奔放的洋人在做人流的人生重要時點卻大多慎之又慎。無論是宗教的約束、法律的規定、及至於個人情感的自我批評,開放的西方人卻能明辨底線的恥感,將墮胎視為「不光彩之事」的她們固然同樣有權照顧自己的身體、抉擇自己的未來,卻決計不會模仿中國的90後少女將一份個人私密的B超檢查圖明目張胆地顯擺在朝夕瞬變的網際網路上。本應對西方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中國少女們共性地「揀了芝麻丟了西瓜」,鋌而走險地與西方人競賽起了奔放的、永無止境的下限。

 

中國墮胎的少女們,墮胎就像刮土豆片一樣隨意輕鬆

中國青島——在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一位年輕的婦女坐在一家診所的康復室裡,她一隻手上打著點滴,另一隻手裡握著手機。她今年22歲,是一名護士。坐在身邊的是男朋友,一位IT工程師。他們倆都清楚手術的流程:這是她18個月裡第二次做墮胎手術了。

       

在等候室裡,幾對沒有結婚的年輕人一邊看著DVD,一邊等候他們的順序。這是中國很少的幾家專門針對未婚婦女生殖健康的診所之一。僅三月份,他們就實施了65例墮胎手術。在這些婦女中,有42位婦女已經至少做過兩次,其中一位已經做過六次了。

 

一年人流1300萬,對生命的無知造就殺嬰第一大國


國家人口計生委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人工流產至少1300萬,不包括1000萬藥物流產和在未註冊私人診所做的人流數字,位居世界第一。專家認為,中國成為墮胎第一大國的原因是對生命的漠然,以及對性的無知,約一半人在做愛時未採取避孕措施。人們沒堅持使用經過科學證實的避孕措施。只有不到10%的說每次做愛時都使用安全套。 在中國,人流在計劃生育背景下,是合法和隨意的。而且,對單身女子來說,懷孕後做流產手術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2012年7月16日,浙江某醫院,人流手術室門口等待手術的女子排起長隊。這些穿著時尚的女孩,站在候診廳時都是一臉惶惶不安,許多女孩缺乏科學避孕常識,並沒有意識到人流的危害性,多次人流的女孩一定程度上將流產視為避孕措施。

 

近日,在湖北省武昌市,有醫院以《喜羊羊》裡大受歡迎的卡通人物作墮胎廣告,並印在計算機滑鼠墊上。廣告由四張畫面組成:第一張是醫生喜羊羊拿著婦檢結果問意外懷孕的美羊羊:「怎麼這樣不小心咧?」第二張畫面是不負責任的灰太狼叫美羊羊把胎兒打掉。第三張是其它羊羊建議美羊羊去做無痛人流。第四張是墮胎後的美羊羊說:「憑有效證件,手術費半價。」而旁邊的喜羊羊則指示這間位於武昌的醫院名稱和網址。

 

世界人民怎麼看墮胎?


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墮胎是一個沉重和爭議的話題,墮胎帶來的身心痛苦往往會伴隨婦女一生。

1.生命權利派:墮胎等於謀 

墮胎是一種犯罪:20世紀初,幾乎整個醫界都持有這種看法,而且這是1917年醫學會的公開立場。一些主張增加人口者則顯得更激進,認為形成中的胎兒和進入成活期的胎兒沒有區別:「母腹中的生命從受孕時起就有了生命權;殺死他就是犯罪。」法學家雅克·藏卡羅爾注意到,在19世紀歐洲的大多數刑法典中,對於殺死已有生命的胎兒和殺死還沒有成形的胚胎,已經不加以區別。

 

2.女性權利派:墮胎在有限的範圍內合法

2013年7月11日,愛爾蘭議會首次通過了批准在特定條件下進行墮胎的議案,準許在母親有生命危險、可能自殺等限定情況下墮胎。

 

美國聯邦法院1973年承認了墮胎的合法性,並規定在懷孕12周內可以墮胎,12周以後則根據每個州的規定有所不同。有些國家則不同意女性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無條件墮胎,包括多數中東國家。但由於未婚先孕、未成年女性懷孕等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他們也在考慮同意這種做法。日本考慮到未婚、婚外戀和經濟條件等問題,從1948年開始允許懷孕22周內女性可以墮胎。英國、義大利和芬蘭也根據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推出了墮胎政策。多數中東國家實行嚴苛的墮胎政策。又比如,在歐洲小國摩納哥,除了胎兒殘缺、亂倫或者強姦等情形,正常情況下不允許墮胎。地中海島國馬爾他則完全禁止墮胎行為。

3.墮胎是美國兩黨爭論的永恆話題 

 1962年,一個叫謝裡·芬克拜的婦女,發現自己懷孕已有兩月了,但她曾不慎服用過會導致胎兒畸形的鎮靜藥,於是她尋求墮胎,並取得了醫院審查委員會的同意。然而消息公布後,州檢察官揚言要將她逮捕,於是醫生不得不放棄了手術。謝裡·芬克拜不得不專程前往瑞典做手術。此一事件將墮胎問題的辯論推進到一個新的層面:如果剝奪胎兒的生存權利是不道德的,那麼我們應不應該為了堅守這種道德意識,而將明明有問題的胎兒也生下來?

 

另一件事則是,1966年舊金山流行麻疹,很多人被感染。這種麻疹的併發症有可能導致孕婦死亡以及胎兒的先天性畸形。於是當地的21名醫生不顧禁令,為感染麻疹的孕婦做了墮胎手術,結果遭到逮捕。此事經新聞報導後,引發了更多人對禁止墮胎的不滿。

 

終於,在1973年1月22日聯邦最高法院對「羅訴韋德案」的判決中,將墮胎被合法化。這一判決影響之大,甚至被一些美國人稱為「第二次內戰」,直到今天,每當共和民主兩黨辯論時,仍時不時拿這個判決說事兒。

 

 (圖說:示威者手舉「墮胎即謀殺!」的標語)

法國:任何情況下,孕期10周以內的墮胎合法。未成年人墮胎需要父母同意。墮胎費用由國家醫療衛生系統承擔。

英國:1967年人工流產合法化。墮胎法律規定女性墮胎前必須得到兩名內科醫生同意。這使得墮胎過程更加去政治化,用醫學手段處理醫學問題。

日本:通常孕期22周以前墮胎合法,但是為了保護母親的生命超過22周也可以墮胎。通常會需要丈夫或父母的同意。國家醫療衛生系統不支付費用。墮胎後通常要舉行葬禮。

    

韓國:1953年立法禁止墮胎,只有當孕婦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因強姦、亂倫致孕或胎兒患有嚴重遺傳疾病時,孕婦才可接受墮胎手術。懷孕24周後,一切墮胎手術均屬違法。對非法墮胎的女性處以一年以下的監禁以及200萬韓元以下的罰金。對於實施墮胎手術的醫生等人也將被處以兩年以下的監禁。【編者:我們哈韓,這方面卻沒學到。】

中國香港:根據侵害人身罪條例第47A條規定,合法終止懷孕手術必須在懷孕首二十四周內進行(如繼續懷孕對孕婦構成生命威脅則不受懷孕期限制),且必須獲得兩名註冊醫生確實一致認為:繼續懷孕對孕婦生命或孕婦生理或精神健康的威脅會大於終止懷孕,或胎兒出生後極可能有身心不健全情形而足以造成嚴重傷殘:或孕婦年齡不足十六歲;或孕婦在此前三個月內曾向警方報警,自稱是亂倫、強姦、迫奸、誘姦或迷奸罪案之受害者。  

   

(標語牌上的字:我懺悔我曾殺死自己的孩子)

埃及:墮胎非法,除非女性生命受到威脅,政府醫院嚴格執行禁令。不過在開羅以外的私立診所和醫院能夠悄悄地實施墮胎。
    

波蘭:1994年波蘭議會試圖以經濟和個人的困難為由推翻1993年的一項關於墮胎的禁令。儘管新政府立法禁止了所有墮胎服務,但是非法墮胎和自行引產墮胎十分猖獗。婦女團體正在為墮胎的再次合法化而努力。
    

拉丁美洲:除了古巴和巴貝多,墮胎在其餘所有國家非法。

相關焦點

  • 兩個17歲少女的墮胎之旅,揭開1000萬中國女性的隱痛
    鋪天蓋地的人流廣告當「無墮胎不青春」成為一句廣為人知的調侃,慘痛後果被一句「年少輕狂」輕鬆帶過,很少有人會去思考,墮胎對於女性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就是一部講述墮胎話題的電影。2個17歲的少女,沉默而無望地走上了前往紐約的墮胎之旅,她們的遭遇和經歷,零散的對話,讓屏幕之外的我們隱約勾勒出背後那個充滿傷害、掙扎、無助和沉重的女性困境,更揭開了1000萬中國女性的隱痛......
  • 目前的年度最高分,拍的是「少女墮胎」
    但在這些冷冰冰的辯論背後,有誰真正關注過墮胎者的真實生活呢?魚叔最近看了一部電影,講的就是「墮胎少女」——《從不,很少,有時,總是》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自今年亮相以來,圈內口碑逆天。爛番茄新鮮度99%。Metascore評分92/100,暫居本年度最高分。
  • 《恩嬌》東方式恥感
    詩人被銀嬌的青春氣息所誘惑,銀嬌給詩人紋身,詩人在朦朧的觸覺體驗中聞著少女特有的芳香進入夢境,詩人在變年輕的夢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醒來時意猶未盡的舔舌亦是對欲望的渴求。這種渴求因為生理而無法實現,他用取悅對方的方式來取悅自己,為銀嬌吹乾校服、撿回鏡子,跟銀嬌「約會」參與對方的生活,與文學圈聚會後他也學會諷刺挖苦別人;他把自己年輕時的照片重新扶起,這是他認同年老以來第一次離年輕這麼近;他很早到「約會」地,像是剛剛開始戀愛又沉浸其中的普通男子,這欲望讓他像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百毒不侵的聖人。
  • 少女、懷孕、墮胎、生活...
    (關注公眾號:電影偏見,後臺回復片名獲取資源)影片的關鍵詞是——少女、懷孕、墮胎、生活四個看似正常向的詞語問卷裡的問題都涉及女性在性關係裡會受到的各種壓迫——你的性伴侶是否妨礙你避孕是否被伴侶強迫性行為是否曾被伴侶恐嚇威脅等等
  • 飽受爭議的柏林電影節獲獎影片,未成年少女墮胎日記,揪心到不忍
    雖然在中國,墮胎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無痛人流」的小廣告從上個世紀就隨處可尋。並且,青少年墮胎問題在中國常常被用作傷痕文學的素材,其實並不少見。在過去,墮胎一直是非法且受到譴責的,即便是女性受到暴力威脅或強姦而導致的懷孕,依然不允許墮胎。從宗教方面來說,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國家認為,生命是由神所賦予的,取回生命的權利也只有神,而不是人。
  • 9012年了,為何女性墮胎問題卻在美國掀起了「政治風浪」?
    另還有多個州通過法案,若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年的「羅伊訴韋德案」,他們的反墮胎法案將自動生效。▲當地時間5月21日,美國紐約,墮胎權利活動家抗議阿拉巴馬和喬治亞等州通過嚴厲的反墮胎法。/視覺中國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關於「羅伊訴韋德案」的判決,事實上承認美國墮胎合法化。但此後的幾十年間,關於女性是否可以自由墮胎的爭議從未停止。
  • 被養父欺凌、秘密墮胎,這個少女的故事是年度最佳之一
    故事的主角名叫奧秋,是一個生活在美國賓州小鎮的17歲少女。最近,她發現自己意外懷孕,對此手足無措,倍感困擾。 但是,根據賓夕法尼亞州的法律規定,未成年人必須在父母陪同下才能墮胎。於是,女主只能試圖通過網上搜來的辦法,在家自行墮胎。
  • 【天使之戀】墮胎,援交,被包養,誰說墮落少女不能從良?
    本片被稱為日本純愛電影,看片名就能知道好像在講一段唯美的純愛故事,再加上佐佐木希的少女顏值,很容易給人的感覺這是一部小清新愛情片 但是電影中所包含的禁忌話題,三年後男主光輝給自己照了些遺照,因為姓氏都姓小澤,照相館把男主的照片和女主的照片寄錯,兩個人收到了對方的照片
  •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閉上評判的嘴,與17歲墮胎少女同行
    ,因為家鄉賓夕法尼亞州對墮胎的限制,在表妹史凱樂陪同下踏上去紐約墮胎的事。這是一部拍給女性看的電影,同感同行,守望自救。不控訴,不辯駁,只記錄。奧頓想墮胎,但宗教傳統不允許,法律規定需要父母同意,她不想讓父母知道。無助的她通過胡亂吃藥,捶打腹部希望流產。一拳又一拳,看上去隱忍冷漠的少女終於哭了。有些痛,在身上,也在靈魂的深處。
  • 不敢生病的男人:男性心理健康恥感
    作為一個常常被忽略的角色,男性心理健康恥感默默地潛伏在社會的陰影中。恥感又可以分為兩個維度:內因恥感和外因恥感。 內因恥感指的是個人受到恥辱感的影響,而產生羞恥、無價值的心理感受,通常會導致社會退縮(社交迴避)和自卑。
  • 實現墮胎合法化後,阿根廷將撤銷針對被控墮胎女性的刑事指控
    英國《衛報》1月10日消息,在阿根廷政府作出墮胎合法化的歷史性決定之後,該國將撤銷針對被控墮胎女性的刑事指控。報導稱,這一舉措為面臨刑事制裁的大多數貧困和邊緣化女性帶來希望。據聯合國新聞消息,阿根廷眾議院於去年12月早些時候通過墮胎法案,允許在懷孕14周內在所有情形下墮胎,而此前只允許在強姦導致懷孕或女性生命受到威脅時才可以進行墮胎手術。北京時間12月30日,墮胎法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使其正式在阿根廷成為法律,也使得阿根廷成為拉丁美洲第四個允進行許合法墮胎的國家,其它允許墮胎的三個國家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和宏都拉斯。
  •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少女墮胎」,誰之羞恥?
    今天小燚要分享的這部電影,講的是「少女墮胎」,可是它折射出的問題,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加可怕。它是——《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01 17歲的奧秋發現自己懷孕了,但不敢告訴家人。奧秋下定決心,和一起打工的表妹,從家鄉的小城鎮跑到紐約去墮胎。 對於兩個未成年少女來說,這趟「旅程」卻並非想像中那般順利。 她們不僅從小城來到大城,也從未成年的世界跨入到了成年人的世界中。 地鐵的工作人員,講話像是機器人一般生硬且無感情。夜間地鐵上,還倒黴地碰上暴露狂。
  • 未成年少女墮胎的背後,竟是如此觸目驚心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條新聞:在去年的五月份,Lady GaGa和Rihanna相繼發聲,diss美國阿拉巴馬州通過反墮胎法案件。禁止墮胎,其實就是對女性身體自主權破壞性的掠奪。而且從導演(兼編劇)到演員,幾乎都為女性。無疑,這是一部女性向電影。它所講的主題,有關未成年墮胎。另一部讓小妹印象深刻的同一題材,還是羅馬尼亞《四月三周兩天》。
  • 墮胎是殺戒,嬰靈需超度!
    墮胎只是解決一時的問題,但卻會帶來終生遺憾與悔恨,所以奉勸女性朋友,千萬別輕易做出這決定,扼殺自己的親生骨肉。所謂「解鈴還須解鈴人」,想墮胎的女性,應尋求其他解決的方法,別鑽牛角尖,免得犯上殺戒,毀了自己的一生。 復仇的嬰靈會附在父母或親屬身上的某個部位,然後,那個部位便會持續疼痛或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十分的不可思議!
  • 美國史上最嚴反墮胎,女性的子宮為什麼不能自己決定?
    生命派反對墮胎,認為生命是天賜的,胎兒是條人命,墮胎就是謀殺。選擇派認為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有自主選擇權,胎兒算不上生命,即使胎兒有生命(按階段劃分),也不如女性的權利重要。所以墮胎爭論的焦點就在於,什麼叫人?胎兒算不算人?胎兒的權利能到何種地步?雙方都不遺餘力地對此進行解釋,並試圖在法律上獲得承認。
  • 《上陽賦》被群嘲, 誰奪走了章子怡的靈氣?
    我也湊熱鬧跟著看了幾眼,的確不夠少女。橫看豎看都不像。眼裡沒有少女之光,面上也沒有少女的嬌羞,一上來就像熟透的果子,感覺把江山都交給她也是放心的。 012021年1月1日,章子怡在微博上曬出全家福照片,慶祝小兒子一周歲生日。
  • 美國禁止女性墮胎:「就算你被強姦也得把孩子生下來」
    懷孕1-12周,也就是三個月前,胎兒不具備「母體外存活性」,孕婦可以自己決定是否墮胎。然而,該項法案規定:只要女性懷孕時間超過六周,醫學判定胎兒有「心跳」的情況下,就禁止母親墮胎。如果女性被認定是故意打掉胎兒,可以以二級謀殺起訴,最高可判30年徒刑。
  • 阿根廷墮胎合法化,只看女性解放顯然還不夠
    一方面,阿根廷婦女長期以來都得不到安全的墮胎保障。根據阿根廷衛生部的統計數據,自1983年至今,阿根廷每年因非法墮胎死亡的婦女人數已經超過3,000人。如今阿根廷每年仍有37萬至52.2萬名婦女在缺乏專業醫療照護的條件下接受非法墮胎,另有成千上萬的婦女因與不安全墮胎有關的併發症而住院,這也是造成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此,女性爭取合法墮胎權益的呼聲越來越高。
  • 女性「秀粉」期待的是什麼樣的「男性氣概」?
    本周,兩大男團選秀節目《創造營》和《青春有你》新季開播給了一個討論這一點的由頭,尤其是題圖中的熊貓堂,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女性「秀粉」眼中的「男性氣質」。本文只討論女性「秀粉」在男團選秀節目中呈現出來的對男偶像的性彆氣質要求,因此女性「秀粉」在男團選秀節目之外的場景(例如對電影演員或者對現實生活中的熟人)對男性的性彆氣質審美偏好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2、「女秀粉」們偏好的到底是什麼?
  • 阿根廷墮胎合法化,代表女性獲得更多人權?博索納羅:荒誕!
    編輯:小馬由於天主教一些教義的規定,南美一些信奉天主教的國家在女性權利方面都顯得較為落後,這一點在女性的「墮胎」權利方面表現得最為明顯。整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國家對於婦女墮胎這件事都有著十分嚴苛的法律規定,這些國家的婦女只有在十分極端的條件下才被允許墮胎,很多人只能選擇非正規的墮胎方式,這也直接導致了慘劇的頻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