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左岸派」電影代表人物有哪些?

2021-01-09 百度百科

法國「左岸派」電影代表人物有哪些?

左岸派,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法國電影的一個派別。在法國新浪潮興起的同時,在巴黎有另外一批電影藝術家,也拍出了一批與傳統敘事技巧大相逕庭的影片。由於他們都住在巴黎塞納河左岸。因此而被稱為「左岸派」。

阿侖·雷乃

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侖·雷乃(1922年6月3日——2014年3月1日),出生於法國布列塔尼大區莫爾比昂省瓦訥,導演。作品《梵谷》獲得1949年奧斯卡短片金像獎,1948年雷乃的作品《梵谷》贏得了威尼斯影展兩個獎項以及1949年的奧斯卡短片金像獎,1959年《廣島之戀》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14年雷乃執導的《縱情一曲》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阿爾弗萊德獎。

阿涅斯·瓦爾達

代表作品 《從5點到7點的克萊奧》,《瑟堡的雨傘》

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法國人。二戰時避難到法國南方,戰後在巴黎讀文學學士學位,並考得職業攝影師,後與阿倫雷乃相識而進入影壇。1954年執導首部劇情短片。影片由阿倫雷乃和所有演職員合資拍成,由雷乃剪接 ,從此兩人正式開始電影生涯。在執導了幾部短片之後,1962年,瓦爾達開始導演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從5點到7點的克萊奧》受到評論界的一致好評。

瑪格麗特·杜拉斯

代表作品 《廣島之戀》、《情人》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原名瑪格麗特·陶拉迪歐,法國作家、電影編導。代表作有《廣島之戀》、《情人》等。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十八歲時定居巴黎。自1942年開始發表小說,1950年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使杜拉斯成名。這段時期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

阿莉達·瓦莉

代表作:《悽豔斷腸花》、《俄狄浦斯王》等

阿莉達·瓦莉(1921年5月31日-2006年4月22日)。出生於義大利,15歲登上銀幕,不久便成為義大利銀幕上的紅星 。二戰後,前往美國拍片。1954年因吸毒、性緋聞及與一樁謀殺醜聞有牽連而被迫返回義大利,幾年後重返銀幕。

阿蘭·羅伯-格裡耶

代表作品 《去年在馬裡昂巴德》,《窺視者》等

1922年8月 18日阿蘭·羅布-格裡耶出生於法國西部菲尼斯泰爾省港口城市布雷斯特(Brest)的一個小商人家庭,青少年時期在巴黎接受了系統教育。二戰期間曾在德國坦克廠做鏇工,1945年在法國國立農藝學院畢業後。先後在國家統計局和在「殖民地水果和柑桔類研究所」 供職。「新小說」流派的創始人。

作者:莫昕樺

相關焦點

  • 阿倫·雷乃:法國左岸派電影之魂,記憶、想像與超現實主義
    他自戰後開始拍攝電影,在當時的法國,人們需要面對戰爭遺留下的創傷,而這種記憶在許多時候變得有些模稜兩可。雷乃於是把記憶作為自己的創作主題,在電影中不斷尋求它們。《夜與霧》劇照左岸知識分子傳統正如英國著名電影評論家雷蒙德·杜格納特所言,他是20世紀50年代末法國湧現出的一批非正統的、有影響力的電影導演中的領導者
  • 經典影片解讀|「左岸派」與《廣島之戀》
    「左岸派」作為法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重要電影流派,由於深受二十世紀以來,哲學、心理學、文學和戲劇等現代主義新的觀念和新的創作理論的影響,因而在美學特徵和風格上表現出與傳統相異的特點。考試大綱明確指出要求考生掌握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電影的美學思潮、代表導演與作品。
  • 法國新浪潮電影
    法國新浪潮電影興起於1958年的法國。當時安德烈·巴贊主編的《電影手冊》聚集了批青年編輯人員,如克洛德·夏布羅爾、特呂弗、戈達爾等50餘人。他們深受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影響,提出「主觀的現實主義」口號,反對過去影片中的「僵化狀態」,強調拍攝具有導演「個人風格」的影片,又被稱為「電影手冊派」或「作者電影派」。
  • 完美無瑕的「左岸黑珍珠」
    讓我們先把視角轉回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法國。當時,有很多特立獨行的年輕電影人通過各種渠道(大名鼎鼎的《電影手冊》為其主陣地)抨擊一些知名的法國影片和大導演。他們認為官方所謂的「優質電影」,表面看起來似乎很精緻、完整、頗具觀賞性,實則拙劣無聊到了極致。沒有驚喜、沒有創新、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充其量也就是按照優質文本拍出來的影像垃圾。
  • 法國文人最愛的女歌手離世,巴黎左岸的波希米亞時代遠去
    左岸不再是那個左岸了:那個在戰爭結束後,被波希米亞式的生活方式與時尚所盤踞的左岸,那個瀰漫著酒精味道、被香頌的靡靡之音繚繞的左岸,那個有眾多翹首聆聽存在主義福音的左岸,還有,那個飄蕩著朱麗葉特·格雷柯(Juliette Greco)的歌聲的左岸。
  • 古琴虞山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古琴虞山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都有哪些?古琴中的虞山派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派別,那麼你知道這個派別中有哪些優秀的大師級人物和優秀曲目作品嗎?吳景略從師王端璞吳景略,近現代著名古琴演奏家。其演奏特點是:清麗飄逸、靈巧多變。
  • 法國坎城金棕櫚獎,哪些法國電影得過獎?(附資源)
    那麼,這些年在坎城電影節上得過金棕櫚獎的法國電影,有哪些呢?法語君根據法國維基上關於坎城電影節的資料,給大家整理了一下:接下來,法語君給大家重點講講,其中幾部經典的法國電影。這部電影改編自法國作家弗朗索瓦•貝高多的小說,這位作家在電影中也擔任了角色。影片的真實性在於,除了個別角色,大部分角色包括學生、老師都不是演員,而是某個學校的學生或老師。
  • 法國新浪潮導演阿倫·雷乃去世 代表作"廣島之戀"
    阿倫·雷乃是法國新浪潮運動的中堅分子,也是法國文藝界「左岸派」的領袖人物。在從影的70多年間,他拍攝了《廣島之戀》、《去年在馬裡昂巴德》等代表作,不久前,他的新片《縱情一曲》還入圍第64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最終獲得阿弗雷鮑爾獎。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教授葛穎昨天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代表,阿倫·雷乃一生一直在探索電影的各種可能性。」
  • 法國新浪潮電影代表阿倫·雷乃:絕不墨守成規
    《廣島之戀》劇照    法國當地時間3月1日,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阿倫·雷乃在巴黎去世。  說到阿倫·雷乃影響最深遠的作品,《廣島之戀》和《去年在馬裡安巴》是繞不過去的代表,也是影史上公認的「作家電影」開山之作,在其影響下,形成了蔓延影壇數十年至今影響不衰的新浪潮之「左岸電影」。  1959年的5月,阿倫·雷乃攜新片《廣島之戀》來到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猶如一枚重磅炸彈,立即轟動了世界影壇。
  • 新浪潮崛起的時代,無可置疑是電影藝術的黃金歲月之一
    《法國新浪潮速寫》一文中曾寫道:「總覺得六十年代以後,電影就沒有年輕過」,新浪潮「將電影的青春少艾永恆地留了下來」。這種對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浪漫想像,所有喜愛新浪潮的影迷都能夠共鳴;杜魯福、高達、查布朗、伊力盧馬、華妲等新浪潮領軍人物的大名,似成了美好電影的代名詞。
  • 影視基礎:北京電影學院影視編導專業考前基礎知識摘要
    朱塞佩 · 德 · 桑蒂斯 [ 主要作品:《悲慘的追逐》( 1947 )、《艱辛的米》( 1949 )、《橄欖樹下無和平》( 1950 )、《羅馬 11 時》、《一年長的道路》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的最大功績:創立了一種與好萊塢電影相對立的電影美學 —— 即紀實主義電影美學。
  • 法國電影簡史(1895-1968年)
    法國法國是早期的歐洲霸主國家,具有較強的經濟和文藝基礎,從而孕育出最早的世界電影開端,法國電影共分為6個階段,分別是早期電影,先鋒派與印象派,詩意現實主義,優質電影,新浪潮與左岸派,當代法國電影等。1910年後,因美國與德國影片的競爭,其霸權有所削弱,但法國影片總產量仍然居世界首位在海外市場上仍然佔有優勢。直到第1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法國電影霸主地位才被摧毀,由於戰爭,法國電影生產完全停頓,此時法國受美國乘虛而入,佔領法國市場,世界電影中心有法國轉向美國。
  • 編導藝考必看文藝常識基礎中的電影理論知識
    並在其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有才華的導演,如阿貝爾 · 甘斯、謝爾曼 · 杜拉克、馬塞爾 · 萊皮埃、讓 · 愛普斯坦,都是印象派的中堅力量。 謝爾曼·杜拉:她是20年代法國電影界一位活躍的人物。
  • 姚賈:苦吟派詩風是怎樣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他提攜的詩人孟郊和賈島,形成了一個苦吟派,在百花爭豔的唐代詩苑中,有得一席之地,並流傳到五代十國。(一)韓愈是苦吟派的奠基人苦吟派詩人的開創者孟郊和賈島都是韓愈著力推出來的。孟郊四十二歲時首次進京參加進士考試名落孫山,留下詩歌《落第》,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偶然結識了當時的文壇領袖韓愈。
  • 法國電影不同流派中的愛情 浪漫不是主要特徵
    近年,法國電影也在接連打破歷史票房紀錄,先是《歡迎來到北方》,再是現象級的《觸不可及》。往前追溯,最受歡迎的也還是一部喜劇:《虎口脫險》(中國觀眾應該相當熟悉)。如果按照觀眾總人次,那麼,愛情片的排位並無優勢,成績最好的一部法國愛情片,已經是排到近五十名的《天使愛美麗》。只需列出以下這些電影,那幾乎代表了國人對法國電影的大致印象。
  • 途雅左岸香頌:以淡雅邂逅夏季的深情
    途雅品牌起步於汽車香水,它改變了香水瓶的常規外形,採用流線型設計,克服了生產工藝上的重重困難,並與法國EXPRESS PERFUME 集團合作,堅持採用法國格拉斯原產地香料,確保了每款產品都有其獨特的香味靈魂。
  • 【讀書筆記】《法國電影新浪潮》
    戰後選擇輔助制更賦予紀錄片以發展空間,大部分左岸派導演都以紀錄片起家,如雷乃、瓦爾達、弗朗敘、杜拉斯,以及魯什、馬克這些以紀錄片為專職者,他們秉持紀錄片傳統,注重如畫般的構圖及攝影機的運動,並且深受愛森斯坦蒙太奇剪接法影響,好用對比、交叉剪接、並列的方式,造成震撼的效果(《電影手冊》派導演有時也會如法炮製,但不似左岸派這麼執迷於此技法)。左岸派導演在美學上的觀念也較特別。
  • 旅行 | 假期就住在巴黎左岸
    過了新橋就回到左岸,像是突然回到煙火氣的世界裡,即便是早上也是遊人如織,不過遊客們都集中在莎士比亞書店哪一代。我們住的酒店在書店邊上的小巷裡,是一幢鬧中取靜的老建築。巴黎聖母院美利亞酒店是改建自一座16世紀的老建築,樓層不高,有小小的花園。
  • 左岸咖啡館新文案很美!
    在廣告界,左岸咖啡的文案就是這份浪漫的代表。 為了在這份浪漫上再加點人文氣息,左岸咖啡館不久前開始與數間臺灣獨立書店跨界合作,希望再現當年塞納河左岸咖啡沙龍的故事。
  • 全球知名「功夫巨星」代表人物有哪些呢?中國最強——李小龍
    我是你們的娛樂導遊CJS,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CJS說娛樂,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全球功夫巨星代表人物都有哪些呢,他們都獲得過什麼成就!從很多影視電影中讓我們認識到功夫是一種象徵是信念,是傳承,也是非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