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男孩自從看了殭屍電視以後就怕黑,父母和他說殭屍是假的。但是孩子還是比較怕。這個情況明顯是因為孩子觸覺敏感且膽小。
那麼如何做呢?
請從現在開始,不要過於注重解釋這個問題,一定要學會淡化它,否則你會對孩子強化這個概念,我們稱之為負強化,同時你要對孩子做一些觸覺脫敏訓練。有一點你放心,6周歲多的孩子已經建立了一定的認知,他會想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殭屍,所以慢慢的他就不怕了,不會對他造成任何的心理陰影。所以父母可以不用過於焦慮,也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淡化它就可以。
觸覺過分敏感的主要表現:偏食、挑食,不愛吃菜;吃手或咬手指;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陌生環境膽小、怕黑、粘人,或緊張、退縮,不敢表現;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不合群或不會和別人玩,愛惹事等。
在家庭中進行觸覺刺激的訓練,每次訓練的時間超過30分鐘。這是因為,觸覺刺激對神經系統產生影響的時間一般在30分鐘以上,而且時間越長效果越好。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根據孩子的耐受程度來進行。
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溫帶來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來感受,家長也可先做示範,並觀察孩子的表現。
訓練目的:通過戲水對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的訓練,是用水的刺激力和水溫來強化孩子的肌膚神經,可以促進其觸覺信息的調適。戲水適用範圍廣,方式多,在感覺統合訓練中的效果最好。
具體方法:可用蓮蓬頭噴射孩子身體的各個部位,也可以讓孩子浸泡在浴池中,或在池子裡學習遊泳。可用冷、溫、熱三種不同的水溫,讓孩子分別去試,這也叫做「三溫暖遊戲」。
非常提示:大人要陪同孩子一起訓練,水溫要合適。蓮蓬頭噴射的強度不要太大,要循序漸進。
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並順其勢梳頭,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這對手指的精細動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
訓練目的:對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的訓練。梳頭法適合於觸覺敏感的孩子,這種方法具有覺醒的調節功能,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對人際關係的強化很有幫助。
具體方法:用梳子刺激孩子的頭皮,並且進行順其自然的梳頭訓練,指導孩子順應身體的動作。首先用右手從右至左往後梳25下;再用左手從左至右往後梳25下;再用同樣的方法從前往後、從後向前各梳25下,一次總共梳100下。這對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也有好處。家長也可以示範一次後,讓孩子自己梳,這樣對孩子精細運動的發展很有幫助。
非常提示:一是在梳頭遊戲中,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敏感部位,以便採取相應的方式對其敏感部位進行摩擦訓練;二是應選用木梳,這樣可以避免靜電反應對孩子的損害;三是用力不要過大,以免損傷孩子的頭皮。●刷身遊戲:
以中等力度用刷子(也可以用毛巾、海綿、軟刷子等替代)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後背、足部,可以邊講故事或唱歌,保持輕鬆氛圍,以免孩子緊張。訓練目的:用綢布擦孩子的背部、腕部、顏面部、手、腳等部位的皮膚,來進行觸覺的強化。
具體方法:用幹毛巾或絲綢等柔軟的綢布擦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對反應敏感的孩子不要太用力,以幫助其慢慢適應;對反應遲鈍的孩子用力可稍大些,以活化接收神經。為了讓孩子放鬆、不緊張,可以邊做邊講故事或唱歌,營造輕鬆快樂的氣氛。
非常提示:為避免損傷孩子的皮膚,一是用的綢布要柔軟、清潔;二是手法要輕,用力要均勻;三是可以在孩子身上塗少量爽身粉。
讓孩子在地毯上雙手抱頭,向左右兩個方向滾動,這對運動、觸覺、自身形象認識都有益。另外,還可以練習前滾翻和後滾翻,對觸覺、動作平衡、協調都有幫助。
讓孩子躺在床或沙發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應來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強度。如果一些常與他人接觸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加強此遊戲。
用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將孩子整個捲起來,再輕輕滾動或下壓,也可用雙手輕輕抱緊孩子的各部位,強化各部位的觸覺感受。
訓練目的:運用玩沙、玩泥土的遊戲,對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的訓練,以加強腦幹前庭網膜的過濾及選擇的覺醒能力,對觸覺過於敏感或遲鈍的孩子的情緒穩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具體方法:將泥土或沙土放在大盆子裡或大型塑膠布上,讓孩子用泥土捏泥球、捏小雞、小狗、小房子等各種東西;或讓孩子在沙土中盡情遊戲。可以增加泥土或沙土的數量,使孩子的全身都可以接觸到泥土或沙土。也可以利用紙、樹葉、塗料、豆等物品,強化孩子的觸覺識別力,以促進其感覺的發展。
非常提示:最好的辦法是帶孩子到戶外,讓孩子在沙地、泥漿、草地、碎石子地上做遊戲。這對孩子的觸覺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需要注意的第一點是家長不要怕孩子弄髒了衣服、弄髒了手而不讓孩子玩兒這種遊戲,要鼓勵孩子玩兒,要與孩子一起玩兒,以激發孩子的熱情。玩完以後要及時給孩子洗手和換洗衣服。第二點是要保護好孩子,不要讓孩子把沙或泥土吃到嘴裡去或弄到眼睛裡。三是女孩子玩這種遊戲的時候,不要穿開襠褲。
訓練目的:大籠球遊戲可以豐富孩子的前庭感覺,強化前庭體系功能及身體肌腱和肌肉的張力,調適重力感的信息,促進固有感覺的本體感的發展;同時,孩子可以發揮身體的自我保護功能,練習伸展和保持平衡,對觸覺敏感或遲鈍、身體協調不良和多動的孩子有特殊的療效。
具體方法:準備直徑60一100釐米的彈性充氣大籠球一個。
讓孩子以腹部為支點,趴臥在大籠球上,頭部抬高,視線向前方。我們抓住孩子的雙腳,配合大籠球的轉動,輕微地前後推拉和左右轉動。前後、左右、快慢的變化,可以豐富孩子前庭的感覺,進行更好的重力感覺調適。
讓孩子仰躺在大籠球上,以腰部為支點,我們抓住孩子的雙腳、大腿或腰部,做前後、左右的推動或滾動。為避免孩子排斥此遊戲,一定要先讓孩子做好俯臥大籠球的遊戲,充分熟悉大籠球的重力感後,再進行這項活動。
讓孩子躺在地上,或趴在地上,雙手貼地面舉過頭頂,我們用大龍球在孩子身上擠壓。根據孩子的情況來決定力度,以孩子接受為宜。
將孩子扶坐在大籠球上,較小的孩子由父母扶著孩子的腰部或手臂,進行前後、左右的轉動。讓大籠球在孩子的屁股下做前後、左右的轉動。也可以扶著孩子的身體,利用大籠球的彈性進行有節奏的上下振動。對大一點兒的孩子可以放手,指導孩子扶著牆壁、桌沿或其他扶手保持身體平衡,移動身體使大籠球進行前後、左右的轉動,或利用自己身體的重量用屁股在大籠球做上下振動。這項遊戲也要在孩子熟悉俯臥大籠球的遊戲之後進行。
一是讓孩子坐在大籠球上,父母協助保持球的穩定,指導孩子雙手平舉或叉腰保持平衡。二是讓孩子坐在大籠球上,爸爸協助其坐穩,媽媽遞球或小圓圈給孩子,讓孩子伸手接球,並將球投入指定的籃子裡,或將小圓圈套在指定的目標上;或者媽媽與孩子做拋、接球的練習,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和運動企劃能力。另外,還有大籠球壓滾、俯臥大籠球抓東西、大籠球上跳躍等遊戲。
拍球,對觸覺敏感的孩子都有提高。
最後希望家長不要過分的保護孩子,使孩子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行為被限制。在發育的自然歷程中,孩子該爬的時候沒有爬,就會使孩子協調性,平衡感失調,就會導致孩子前庭失調、觸覺敏感、動作不協調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