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為什麼父母付出了一切,孩子卻在誤會你?

2020-08-31 夜上透

文/夜上透

01

新年賀歲片《囧媽》上映了,電影裡徐崢飾演的徐伊萬特別煩自己的母親,覺得她管的多,管他父親不許喝酒不許交友,管自己身材高矮胖瘦,甚至他結婚後,媽媽還要插手他的家庭。

徐伊萬覺得自己就快要崩潰了,就在媽媽又一次插手他婚姻的時候,他的小宇宙爆發了。

他質問母親,為什麼不聽他的話去給妻子張璐打電話?為什麼要插手他的婚姻?

母親說道,我知道你的婚姻出問題了,我能不管嗎?

最後徐伊萬把自己心裡憋了很久的心裡話一股腦的倒了出來,他控訴母親管的寬,控訴母親的強迫症,控訴母親的疑心病,還告訴母親她的小番茄是自己丟掉的。

二人說到激動的地方,徐伊萬更是直言,他覺得他的父親是被母親氣死的。一番爭吵,徐伊萬和母親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直到母親坐在雪地裡,告訴徐伊萬他的爸爸醉酒後會耍惡劣的酒瘋,不僅砸壞家具,還惡意傷人,為了不傷害到徐伊萬,不影響伊萬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她才會把伊萬爸管的那麼緊。也為此自己默默扛了很多年。

徐伊萬哭了,原來母親是那麼的愛他,一番傾訴後,二人終冰釋前嫌。

孩子從不質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但是他們會無法理解父母的愛。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參與到問題其中,只是被父母一廂情願的把困難承擔了下來。

不知緣由,則無法理解。不知始末,則無法釋懷

沒有人喜歡被蒙在鼓裡,哪怕他是一個孩子。孩子再小也有臂膀,承擔不了狂風暴雨,也扛得住和風細雨,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中來,才能多些理解,避免誤會。

02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兩個分別叫李剛和王海的男生,他們的父母都失業了,家庭陷入了經濟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兩個男生的表現卻不一樣。

叫王海的男孩,和之前沒有改變,依舊我行我素。名牌鞋衣加身,跑到網吧上網,甚至還開始了逃課。

問他的父母,他的媽媽是這樣說的:&34;

&34;

而李剛卻不一樣,雖然也會上學遲到,但明顯他的學習在穩步上升,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原來李剛父母失業後又創業,沒有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思前想後覺得應該讓孩子知道家庭目前遇到的困難,便同李剛講述了他們的境況。

父母表示,困難只是一時的,不過需要李剛與他們一起為這個家努力,希望李剛能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李剛聽後,明確表示會照顧好自己的學習,不讓父母操心。有時父母回家晚了,李剛還會主動幫忙給他們捶背按摩,減輕他們的負擔。

同樣的一件事,父母是否選擇讓孩子參與進來,決定了孩子不同的態度。

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孩子的認可。孩子是家庭的一員,他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出一份貢獻。

就像一句教育格言說的:謀生型父母必須讓孩子體驗父母勞動的辛酸。這樣孩子才不會高估自己的家庭條件,擔起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

03

電視劇《小歡喜》裡,季楊楊的媽媽生病了,乳腺癌。

季媽媽並沒有選擇告訴父子倆,而是自己獨自承擔。直到瞞不過去了,被自己丈夫發現,才向季勝利坦白。

在高三這麼緊張的時期,父母怕影響孩子的學習,所以一直隱瞞病情。但孩子不是傻子,敏感的季楊楊明顯發覺了父母的異樣。

但是父母依然沒有選擇告訴他。

在一次季爸爸差點延誤孩子的班級活動時,季爸爸聽到了孩子的心聲,才明白季楊楊已然長大了,是家庭中的一員,在經過多次心理鬥爭後,決心告訴孩子真相。

父母把孩子約到賽車場,告訴了楊楊媽媽的現狀。季楊楊開始無法接受,痛哭著跑開,但之後的行動,感動了自己的父母。

原來季楊楊聽說化療會掉頭髮,於是他去理髮店剃了個光頭,告訴媽媽他會陪伴她一起面對難關。

本以為季楊楊的學習會因此受到影響,沒想到,孩子反而比以往更加努力了,通過與父母的交心,季楊楊變得理解父母了。

季爸媽感到甚是欣慰。

季楊楊的父母總喜歡自己扛著,認為一個人痛苦就夠了,沒必要拉上一家人。但他們忘了,家不是一個人的家,是這個家庭所有成員的家,少了誰都不行。

而季楊楊終於得到尊重,參與到這個家庭裡來後,他的改變令父母驚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同理,我們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才配做他的父母。

想想自己幼時多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希望父母能給自己機會參與到家庭事情的討論中來,如今的孩子也一樣。

04

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懂得擔當,彼此理解。

首先,父母要學會同孩子商量問題

父母遇到關於家庭的問題,可以與孩子一起商量,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不僅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會培養孩子責任感。

家庭遇到困難了,父母不應該自己默默承擔,而是告訴孩子目前家庭所面臨的困境,需要他為此盡一份心力。

多數孩子會覺得自己得到了重視,選擇主動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來減輕父母的壓力。就像被動與主動,總是會有大不一樣的效果。

其次,孩子參與家庭生活不分年齡大小

父母常說孩子還小,孩子還小,能做的了什麼。不管孩子多大,他都在發揮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

為何不讓孩子發揮更有意義的作用呢?孩子小時,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收拾家務,儘管他做起來可能是在搗亂,但他確實是在幫忙收拾整理。

遇到問題同孩子商量,也許孩子說的建議沒有那麼好,但他至少會扛起自己要負擔的那份責任。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過:不管他學習什麼狀態,讓他參與家中大事總是沒有壞處的,起碼錶明你把他當大人對待了,他就會擔起他的那一部分責任。

父母經常容易忽略的事情是,要把孩子當大人看時,把他當小孩,孩子明明是個孩子時,父母卻把他當大人。

只有讓孩子參與進來,孩子才會更理解父母,更會有擔當。

(文章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囧媽》|囧的是父母還是我們?
    網上有人說徐崢導演的《囧媽》笑點不夠,矛盾不夠衝突,邏輯不夠,例如徐崢演得伊萬是怎麼抵抗的了西伯利亞的寒冬一夜而還能走能跑的?完全就是大年初一的免費上映賺了一波口碑。前幾日我在電腦上看完了這部電影。基本造成了,一家就圍著一個孩子轉的局面。而也養成了我們以自我為中心,不太能顧及旁人感受的個性。於是矛盾的激化,是誰也不能理解誰,都在自己的世界中堅持著。大多數的父母會覺得你挑戰了父母的權威,而你覺得父母頑固不化,世界上生來人人平等,有道理就是對的。中國式的家庭關係中,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
  • 解析電影《囧媽》:「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既傷孩子又傷自己
    我一說到《囧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徐崢給了所有觀眾一個驚喜:本以為新年沒電影可看,可徐崢卻請所有人在大年初一免費看《囧媽》!雖然這件事早已結束了喧囂,但關於《囧媽》這部電影的爭議還是存在,很多人都說徐崢雖然給了所有人驚喜,但在看完電影時卻覺得"囧"系列一部不如一部。
  • 《囧媽》:中國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像如來佛祖和孫悟空
    其實每次筆者看到身邊許多家長為管教孩子而頭疼的時候,都經常會想到這段故事。在中國,許多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像如來佛祖和孫悟空:你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囧媽》:不知不覺地,父母就把愛變成了"控制"徐崢導演的《囧媽》,在這個新年闔家團圓的特殊時刻,把一個普遍的原生家庭問題拋在了觀眾眼前,引導大家關注家庭,關注親子關係,關注愛。
  • 《囧媽》囧媽的窘迫
    《囧媽》是今年賀歲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主人公伊萬的媽媽在前往莫斯科列車上對兒子伊萬的種種控制,以及危難來臨的時候捨生忘死保護兒子的偉大舉動。 1整個影片都圍繞母子倆相處的細節來展開。
  • 《囧媽》:您與囧媽盧小花做過比較嗎 😂
    作為90後孩子的母親,觀影后感觸頗深,從囧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1囧媽控制欲極強。我們看到囧媽始終想把兒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兒子,不斷地控制與改造。囧媽一心一意地改造兒子,兒子一直在逃離。那麼,我們反過來思考一下:如果兒子一切都聽母親的,他必將成為一個標準的媽寶男。一切都由母親來決定,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更悲慘?媽寶男成年以後的生活是很可怕的,妻子不是妻子,更像一個老媽子。兩人爭吵的高潮是徐伊萬脫口而出:我爸就是被你氣死的!無論是作為母親,還是作為妻子。這句話像一記重錘,無情地否定了囧媽的一生,使她心如死灰。
  • 電影《囧媽》:那個控制欲滿滿的「囧媽」,你究竟了解多少?
    前言 《囧媽》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電影。 大年初四和家人一起看了《囧媽》。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基於血緣關係和倫理責任的,從他們成為父母的那一天起,所有的壓力,所有的責任都必須承擔著,所有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讓步。於是,他們會嘮叨,會焦慮,會對未來充滿不確定。而這一切,也只有當我們自己也成為父母,體會了養育的艱辛,經過了這一場歷練後才能體會的到。
  • 為什麼《囧媽》是一部煽情電影?
    最近看了徐崢導演的《囧媽》,心裡有強烈的認同感。 在傳統中國父母的觀念裡: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無論孩子是否成家,在媽媽心目中,自己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因為媽媽永遠是媽媽,孩子永遠是孩子。就像盧小花一樣,我們的媽媽,怕我們餓著、冷著,寧願自己不吃,都要把最好的留給我們,換個角度想想,我們又何嘗不是徐伊萬呢?
  • 《囧媽》:八年了,囧系的味道變了,徐崢也「長大」了
    從「囧系」的開端《泰囧》到「囧系」的完結篇《囧媽》,已然相隔8年之久,縱觀「囧系三部曲」其實不難看出,它們「味道」在悄無聲息發生改變的同時,導演徐崢也在慢慢地「長大」。囧媽》仿佛是在向我們訴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亦或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你認為你長大了,但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是個孩子。」
  • 《囧媽》不囧,特殊時期的無限溫情
    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殊不知這種中國式父母的愛早已變成了孩子的負擔和枷鎖:伊萬在微信語音,母親不斷地往兒子嘴裡塞著小西紅柿,接著催著兒子喝各種湯水,吃各種食物,控制兒子吃肉,甚至兒子什麼時間去廁所都要幹涉。伊萬終於忍無可忍,趁母親不注意,把小西紅柿一個一個地扔到火車外面,連盆也扔了。
  • 通過電影《囧媽》讓我們思想,愛在哪裡?
    不要認為父母老了,成了」無用之人「或是」累贅「。在這部影片中看到,經歷了一系列的囧事之後,中年男人又從成年人變成了媽媽的小孩子。那個給你發60秒語音、不斷向你」投餵「食物的形象簡直就是每個人媽媽的寫照。  你有時候會對她不耐煩,但她永遠都愛你。在旅途中,他為了最終抵達莫斯科,他不得不和母親共同克服難關,並面對家庭生活中一直所逃避的問題。
  • 《囧媽》:囧的不是父母的控制,囧的是父母的愛
    囧媽》上線後,很多人表示,對於電影中反映的母子矛盾感同身受。有人說,電影中的母子關係簡直就是活脫脫的現實版父母和自己。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似乎已經成為了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困擾著。
  • 春節檔電影《囧媽》:子女與父母該如何和解?-虎嗅網
    春節檔電影《囧媽》:討論了母子關係,卻為什麼得不到好評?作為今年春節檔唯一一部得以與觀眾見面的電影,徐崢導演出品的《囧媽》在還未公映的時候就已引發諸多爭議。春節檔來臨前夕,《囧媽》宣布提檔至大年三十公映,引起了院線從業人員的激烈反應。
  • 《囧媽》:愛,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電影《囧媽》上演的故事情節其實很多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發生著,做父母的無法理解結婚多年的小夫妻怎麼還不要孩子,做子女的也無法理解母親為何要選擇漫長又極不舒適的綠皮火車,還有諸如此類兩代人之間種種的不理解,就像電影中徐伊萬幾次對他媽說的那句話:「媽,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啊」?
  • 《囧媽》:中國父母「你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其實孩子需要自由
    本來要在院線上映的賀歲片電影《囧媽》選擇了在線上免費播出,相信看過該片的觀眾會對影片中的「囧媽」盧小花印象深刻吧?導演給其設定的人設就是一個對子女有著強烈控制欲的母親,從小到大,都將兒子徐伊萬「操控」在自己的手中,為了讓年過40歲的兒子多陪陪自己,故意將手機丟到了水杯中。而作為兒子來說,對於這樣的母親,卻是無時無刻地萌發出想要「逃離」的欲望。
  • 電影《囧媽》:在慢不下來的時光裡,陪伴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導語:《囧媽》這部電影裡哪一個瞬間最打動你?從莫斯科回家裡的那個晚上,囧媽端坐鏡子前,雙手慢慢地摘下時髦的假髮套,露出稀疏的白髮,莫斯科紅星大劇院舞臺上,那個光芒萬丈的囧媽,瞬間蒼老了十幾歲。慢不下來的時光裡,陪伴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囧媽》這部電影,徐伊萬應該是孝順的,他給媽媽的防盜門裝上密碼鎖,費盡心思地專門找保姆來照顧她。但是囧媽並不買帳,她在防盜門下加裝大鐵鎖,還自作主張辭掉保姆。徐伊萬給的,都是她不需要的。
  • 《囧媽》:在笑中,在哭中,學會成長
    我想《囧媽》一點都沒有把「囧媽們」說誇張。 記得有次春節返程中出了一名網紅,人稱「煎餅叔」,因為行李箱裡裝了母親親手為他做的15公斤煎餅而得名。 媽媽為孩子考慮了一切,小到吃穿,大到就業擇偶,就是沒有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孩子到底需不需要。
  •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父母堂(askjane)」身邊見過很多「100分媽媽」,對自己要求苛刻,為孩子付出一切,盡己所能將孩子的人生「安排」得井井有條……然而,這樣為孩子傾盡所有之後,卻並沒有換來一個100分的孩子,甚至孩子可能成了「仇人」十一長假裡,刷了英劇《黑鏡》的第四季,這部劇主要討論的是如果實現了那些滿足人類極端需求的科技,會對人類社會有什麼影響
  • 《囧媽》影評:看的是囧媽,談的是囧途人生
    ,在這趟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被刻畫的入目三分……(2)為什麼囧態,總是發生在人到中年?前面是父母,後面是孩子,中間的妻子,丈夫;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人人都覺得不公平,自己最委屈;都說有家有口的中年人真幸福,可誰知有家有口的中年人有多辛苦?每天睜眼都是依賴自己的人,可自己該依賴誰?
  • 徐崢被「囧媽」逼到崩潰:父母的控制,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每次我和媽媽理論,媽媽最後都會用一句話終結,那就是——「我是你媽!」媽媽一直是一個偉大的稱號,她賦予孩子生命,也養育孩子長大,但是媽媽不該成為控制孩子的藉口,或者道德綁架一個人的理由。
  • 為什麼婚姻不幸福?問問《囧媽》
    「你為什麼要契而不舍的改造我呢?」過年期間看了電影《囧媽》。電影的主線是徐崢飾演的伊萬和媽媽在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共度六天的故事,顯而易見它是成年兒女與年老父母的相處矛盾。他倆一直沒有要孩子,只是養了一隻貓,也不是不能生,用張璐的話說,「是他們之間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是什麼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