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人工心肺機」救下一命!專家:心源性猝死年輕化呈上升趨勢

2021-01-17 天眼新聞

拉肚子——沒事,我年輕。

噁心嘔吐——爺的本錢就是身體。胸悶胸痛——再不拼命就老了。……是否很熟悉,這是多少年輕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可年輕,真能抗過一切嗎?兩周前,32歲的文和(化名)在幾小時內,先後出現肚子脹、噁心、嘔吐、胸悶、胸痛、冒冷汗,以為是吃壞肚子。可突然,心跳就沒了。「天啊!」文和的母親跪在地上,用手掌不停拍地,「把孩子還給我……」她散亂頭髮,整個人陷入絕望。還有救,還有救!千鈞一髮之際,醫生咬緊牙關搶命——連上ECMO(人工心肺機),輸送生命力。1月7日,記者採訪到這場「生命戰」的救治專家——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餘紅,了解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須臾之間,皆為生死。

搶救文和

餘紅的回憶,有一種爭分奪秒的緊迫感,「患者是個小夥子,屬於創業者,聽他愛人說,平時很拼。上上周日,他開車帶全家來貴陽玩,給緊繃的神經松弦。」這天,文和很開心,唯一美中不足的,他總覺得不舒服,一會肚子脹,一會想吐,但症狀很快消失。幾小時後,文和覺得胸悶、胸痛,他認為年輕人「抗一下就好」。但是,沒有出現預想中的「緩緩就舒服」,反而是「越來越難受」,家人見狀不對勁,馬上將他送去最近的金陽醫院。在車上,人就昏過去。「文和,醒醒。」全家人一邊哭一邊催促司機快一點,再快一點。「來人啊,救命!」一進醫院,更糟糕的事情發生,文和的呼吸、心跳全沒了。崩潰哭喊令人心碎,危急時刻,醫生護士衝過來就地搶救,幾分鐘後,心跳恢復。「病人可能是心梗。」金陽醫院醫生判斷,要立刻做冠脈介入手術。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比較高,他們在與時間賽跑。就在這時,文和發生第二次心臟驟停,護送醫生毫不遲疑,跳上擔架床搶救,心跳又一次恢復。

給文和上了ECMO

兩度心臟停跳,醫生判斷,這是一個極其糟糕的訊號,生命與死亡就是一步之遙。他們把患者送到ICU進行溶栓治療,但文和的病情極不明朗,心源性休克導致心率失常、血壓垮了,這時再不上「終極救命武器」——ECMO(人工心肺機),文和極有可能發生第三次心臟停跳,屆時,一切晚矣。金陽醫院立刻聯繫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他們帶著設備趕到現場。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餘紅說,ECMO是一種體外循環手段,可在一段時間內替代功能衰竭的心臟、肺臟,使危重症病人獲得穩定的循環血量以及氧氣供應,保證心、腦等重要臟器對血液、氧氣的需求,為後續治療爭取時間。目前ECMO的使用並不普及,這不僅僅是因為ECMO設備昂貴,一臺成本動輒超百萬,最重要的是ECMO對於醫護團隊的專業要求非常高,「因為ECMO使用的時候可能會發生血栓、感染、多器官衰竭等併發症,所以需要心臟、體外循環、ICU、超聲等眾多專家一起支持。」省醫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是因為有一支精幹的專業團隊,才有使用的資格。一分鐘,十分鐘,半小時……重症監護室外,家屬度秒如年;監護室內,對正在開展生命搶奪戰的醫者而言,同樣焦灼。空氣逐漸凝固……嘀,嘀,嘀,開啟ECMO的瞬間,生命監測儀器跳動數據,好像一個信號,所有人屏住呼吸,生怕打亂了節奏。

搶救文和現場

穩了!穩了!隨著一聲驚喜喊叫,儀器上象徵著各項生命指標的數據,趨於穩定,衰竭的心臟正被機器代勞,這意味著,生命將再次延續。沒有哪一刻,更能體現這種「起死回生」的醫學力量。隨即,文和被轉到省醫救治。上機6天,他終於熬過了「至暗時刻」,醫生拔掉了氣管導管,讓他用鼻導管吸氧。接下來,將採用高壓氧,慢慢恢復。餘紅介紹,近年來,心源性猝死年輕化呈上升趨勢,「我們收治過年齡最小的心梗,只有十多歲。」心源性猝死是指由於各種心臟原因所導致的一小時內的突發性死亡,發作地點不定,人們在睡眠中、日常活動運動都有可能發生。他們突然故去,是整個家庭不能承受之痛。「嘎嘣」一下就沒了,這讓年輕人惶恐,怎麼預防?

餘紅

餘紅告訴記者,有幾類年輕人要特別注意:有心臟病家族史者,冠心病患者,「三高」患者,大量吸菸飲酒者,不良飲食習慣者。值得一提的是,因工作忙碌、精神壓力大、經常熬夜、體力透支者,會加重冠狀動脈痙攣導致急性心梗發生猝死。 「年輕人不要總以為身體是本錢,當出現腹瀉、腹脹、胸悶、胸痛時,就是提醒本錢已虧空,繼續透支,就會崩盤。」她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丹

編輯 陳茜茜

編審 劉丹 劉鋼

相關焦點

  • 32歲的他呼吸心跳全沒了,幸得「人工心肺機」救下一命!專家:心源性...
    還有救,還有救!千鈞一髮之際,醫生咬緊牙關搶命——連上ECMO(人工心肺機),輸送生命力。1月7日,記者採訪到這場「生命戰」的救治專家——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餘紅,了解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須臾之間,皆為生死。搶救文和餘紅的回憶,有一種爭分奪秒的緊迫感,「患者是個小夥子,屬於創業者,聽他愛人說,平時很拼。上上周日,他開車帶全家來貴陽玩,給緊繃的神經松弦。」
  • 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專家呼籲:心律失常需要防治
    中國網財經9月21日訊 近年來我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日前在「『停不下來的心動』心律失常防與控的公眾健康教育」科普活動上,專家們呼籲:心律失常需要防治,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識,加強檢查和預防;其次,提倡科學治療,合理利用醫療科技手段。
  • 心源性猝死值得警醒 專家:年輕人更不能大意!
    事實上年輕人發生心源性猝死並不少見,今年7月,浙江嘉興一名27歲年輕男子打籃球時突然倒地不起,最後也是心源性猝死。 年輕人為什麼會發生心源性猝死?遇到心源性疾病如何自救?如何預防心源性疾病?帶著這些問題,今天(12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採訪了市急救中心心血管內科主任肖駿和急診部醫生趙勇。
  • 專家:心源性猝死並非毫無徵兆
    藝人高以翔昨天在錄製一檔綜藝節目時因「心源性猝死」,不幸去世,年僅35歲,此事引發了大家對於健康的巨大關注。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的心血管和重症醫學領域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對於網上流傳的「心源性猝死救治無招可施」說法,專家們一致表示猝死並非毫無徵兆,要高度警惕身體反饋的一些預警,另外發生猝死時,快速積極有效的治療可明顯降低死亡率。
  • 遠離心源性猝死,我們該做些什麼?
    ,「心源性猝死」這個詞也反覆出鏡,刺激人們的神經,引發了不少人的焦慮。  心血管系統問題導致的猝死被稱為「心源性猝死」,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心源性猝死的年發病率為41.84/10萬,每年的心源性猝死約54.4萬例,相當於我國每天約有1500人發生猝死。  人們往往覺得猝死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但專家表示,目前中年人乃至年輕人也成為猝死的高發人群。
  • 心源性猝死「年輕化」 醫生:釋放壓力 按時檢查
    一起去了解下: 據介紹,猝死正變得年輕化,我國每年猝死的人高達55萬,越來越多年輕人,身體隨時可能垮掉。
  • 「心源性猝死」事件頻發!這6個誘發心梗的因素,你得了解
    那麼,心源性猝死發病率是否非常高呢?心源性猝死出現的概率是比較高的,主要是心梗這種疾病逐漸年輕化,而且近幾年來該疾病的發病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加上現在很多人都存在不良生活習慣影響著健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可能會讓心梗形成。在心梗發病的時候沒有得到合理的救治,有可能就會引發心源性猝死。哪些因素會導致心梗?
  • 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救治心源性猝死?假的​!
    近年來,中青年猝死的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由心臟驟停引發的心源性猝死,時常發生在有些平時看起來身體不錯的人身上。所以,很多人為了防範於未然,會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覺得在關鍵時刻,服用速效救心丸就能有效的救治心源性猝死。那麼,這樣的急救方式真的有效嗎?
  • 心源性猝死應該咋預防? 專家:別熬夜常備速效救心丸
    專家警示,冬季天冷突然增加活動時,心臟負荷大大增加,全身血液心血管循環系統超過負荷,容易發生心臟性猝死。  重點一:猝死主要發生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體力透支人群  猝死顧名思義就是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因為自然疾病而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
  • 35歲藝人高以翔離世,心源性猝死離我們並不遠
    節目組的公開聲明稱,高以翔屬於心源性猝死。 一個鮮活的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轉瞬消逝了,留給大家的除了唏噓,更多的應該是警醒。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01 定義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係指由於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
  • 「心源性猝死」低齡化,身體上並非沒有徵兆,該怎樣預防?
    而絕大部分的猝死都屬於心源性猝死,而心源性猝死大多是外表健康無徵兆的人,少數伴有胸痛史,或者家族猝死史。年輕人的身體素質比較好,心血管年輕有活力,為什麼還會出現心源性猝死呢?其實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 預防心源性猝死,要從這些小事做起→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到80%。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約54萬人,每天有近150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在全球排第一。「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有些人從未確診與猝死相關的疾病,卻猝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的小事卻是猝死的可怕誘因。
  • 心源性猝死並非全無徵兆,這幾個信號最關鍵,學會這些能救命!
    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見的意外死亡原因,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為54.4萬,為全球首位,發病患者的生存率通常低於1%。心源性猝死發病風險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長,男性發病率均高於女性。因此,個子高的人心源性猝死的風險更大的說法是不成立的。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在發生猝死前,有些病人會胸悶、心跳過緩、乏力、呼吸困難;在發病前幾個小時,會出現劇烈的胸痛、心慌、肢體麻木、暈厥等症狀。
  • 從心源性猝死說起:AED推廣普及的重要性
    AED是一種可攜式醫療設備,全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是可以自動分析心跳、呼吸驟停傷患的心電圖,並在需要除顫時給予電擊,是非專業醫療人員也可以利用其來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儀器。圖為發生心臟驟停後的獲救率變化。
  • 為什麼會發生心源性猝死?幫你找出5個原因
    很多年輕人因為心源性猝死而死亡,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冠心病、心肌病、風溼性心臟病以及先天性疾病等,心源性猝死的因素有哪些。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1、風溼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因素,是因為風溼熱活動,累積到心臟瓣膜所引起的心臟病變。常見的表現有活動之後胸口悶痛、氣促,呼吸變得異常困難,端坐的時候才能呼吸,夜間不能平躺。輕微活動或過度勞累後可出現持續性咳嗽,痰液中帶有血絲。
  • 28歲男子心源性猝死 一群廣州醫生堅持1.5萬次胸外按壓
    對於急性心源性猝死帶來的那種瀕死感,年僅28歲的廣東青年李燦有了一次切身的體會。11天前,2月24日下午,作為陪護人員的他,本坐在暨大附一院脊柱骨科的病床旁照顧住院的父親。再醒過來時,人已經躺在了醫院重症監護室內。期間發生了什麼,年輕人完全不知情。
  • 日均約1500人心源性猝死 這些救命技能要學會
    目前,我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達2.3億人,每年我國發生心源性猝死達54.4萬例,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大概有1500人出現心源性猝死。對於在醫院外發生的心源性猝死,生存率不足1%。受訪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寧【來源:信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上海120:呼吸心跳停止病例同比略微上升,多見心源性猝死
    「12月12日上海入冬以來,低溫天氣已持續多日,我們120接到的現場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患者數量,較去年同期有略微上升。」12月22日,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主任張志鋒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張志鋒表示,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2月12-19日期間,現場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例數佔總的急救任務數的6.06%,較去年同期上升0.06%。11月1日-30日,上海120接到的現場呼吸心跳停止病例數也較去年同期有0.93%的增長。
  • 重疾年輕化趨勢下,平安福的功守道
    來源:金融投資圈惡性腫瘤(俗稱癌症)一直是威脅中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根據2019年《中華腫瘤雜誌》上的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
  •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什麼?禍根找到了,多和3個因素離不開關係
    生活中,有不少人出現了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指的是急性症狀發作後一小時內出現的意識突然喪失,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現象。在發病的時候會有一些特點,例如死亡出乎意料、死亡速度非常快,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這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特徵。如果有這種情況存在,意味著本身心臟可能已經受到損傷。那麼,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