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宗室子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原因出在哪裡?

2020-12-21 騰訊網

在歷朝歷代中,明朝的皇室子弟那是最多的,就連李唐時期都要甘拜下風。尤其是到了明朝末年,宗室子弟已經達到了五十多萬之巨,而且這麼多人都不用工作,全靠朝廷的財政支撐。

大明每年四成的財政收入都被他們吃掉了,硬生生的把這個大明朝給拖垮了。所以說明朝的敗亡與這些宗室子弟有著直接的關係。相比於其他朝代,為什麼唯獨明朝的宗室子弟最多呢?

首先,明朝的宗室的人口之所以那麼多,原因是出在明朝對於皇室家族的福利制度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為保證其子孫後代永遠享受榮華富貴,就直接為子孫後代立了一個財務保障。所有的皇子都受封為親王,不一定需要履行什麼職務,但是俸祿卻是相當於朝廷最高職位官員的七倍,還分配有土地及其他各自不定期的賞賜。

其次,因為皇室家族每增加一個人,就意味多一份高收入,所以,對於當時的皇室來說,根本不需要考慮靠從事其他途徑來增加財務的收入,只要增加人口就代表著又有新的、更多的收入了。

同時,還規定朱家後代不需要繳納任何稅收的,更不需要從事任何職務和勞動,皇室後代從出生到人生各個重要階段,所有涉及的相關費用都是從朝廷負責。小到慶祝生旦,大到娶妻生子等等這些費用都是由朝廷支付。

而到了朱棣時期,因為朱棣擔心有藩王或者皇室成員效仿他有發送政變的機會,於是,用金錢來換取藩王的權利。收回藩王的大部分權力,但是加大了給予藩王及皇室後代的日常待遇。希望通過讓他們享受到更奢華安逸的生活,減少他們想謀奪權力的欲望。

於是,在明朝這樣的制度之下,明朝皇室在沒有其他途徑可以創造更多財富的情況下,都選擇多生孩子來創造更多的收入。因為每增加一個皇室成員,就又開始獲得一個收入的窗口。

就這樣,在這樣對百姓極其不公平的制度下,明朝宗室的人口越來越多。慢慢的,很多土地和社會資產都被皇室成員都佔有,老百姓們的利益被不斷的剝削,造成了國弱民窮的局面。

崇禎皇帝儘管節衣縮食,卻連剿匪的錢都拿不出來,士兵們飯都吃不飽怎麼打仗?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李自成叛軍一路摧枯拉朽,攻破京城,大明江山從此成為了歷史。

相關焦點

  • 明朝宗室起名規則:明朝皇子名字為什麼與元素中期表高度重合?
    由於明朝皇子的名字與元素周期表重合度極高,所以有人說,明朝皇子的名字是按照元素周期表起的。這種說法根本不值一駁——明朝1644年就滅亡了,元素周期表1869年才問世。那麼,明朝宗室起名到底遵循什麼規則?為什麼會與元素周期表高度重合呢?
  • 明朝老朱家結婚為何不願按規矩來?
    ,例如萬曆年間有人揭發樂安等地的明朝宗室有600多人擅婚。是不是朱元璋後代都像老朱一樣,骨子裡有叛逆精神,祖宗的規定視如草芥?事出反常必有妖,老朱家的這些人「瘋狂」地違背宗室婚娶制度,背後肯定有其合理的解釋。為什麼各王府會出現如此之多的「違規」婚姻呢?
  • 把明朝皇子們的名字連起來,你會發現朱元璋的一大秘密!讓人心驚
    把明朝皇子們的名字連起來,你會發現朱元璋的一大秘密!讓人心驚 「氫鋰鈉鉀銣銫鍅,鈹鎂鈣鍶鋇鐳」凡是理科生對於這幾句話都不會太過陌生,甚至是倒背如流,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明了元素周期表,推動了化學史的發展與進步。元素周期表傳入中國,自然每個元素就要有中國的名字。
  • 明朝文官權勢滔天,與文官制衡的宗室、勳貴是如何被擊垮的?
    從明朝開國功臣和明初封爵就可以看出,明代爵位分為公、候、伯三等,明代開國六公只有韓國公李善長一人是文官,而後世極度誇讚的劉伯溫只是誠意伯,爵位屬於最低的伯爵。明太祖朱元璋當過乞丐,當過皇上,是中國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人,朱元璋重視的人都是有實幹能力的人,對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文人並不看重。
  • 明朝的宗室困局與北疆危機——以嘉靖朝朱充灼叛亂為例
    身處大同城內的代府宗室,既不能倖免韃靼抄掠之苦與兵變騷擾之累,更是深陷宗糧無著之困中。從明成祖開始,為消弭宗室稱兵謀逆之患,朝廷對宗室實行「藩禁"政策。宗室在「藩禁"政策的禁錮下淪為坐食宗祿的寄生群體。.宗室祿糧仰給於有司,就食於附近州縣。各府宗室為多求祿米,莫不廣納妾滕,廣生子嗣。
  • 宋代宗室爵位是什麼樣的?
    兩宋,自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趙匡胤代周立國開始,至祥興二年(1279年)末帝趙昺蹈海自盡結束,共計國祚三百一十九年,歷經十八代皇帝;其中宋太祖及其後裔一脈皇帝九人(太祖及南宋高宗之外歷代皇帝),宋太宗及其後裔一脈皇帝九人(北宋太祖之後歷代皇帝至南宋高宗)。而除了太祖太宗兩帝系之外,魏王趙廷美(太祖和太宗的弟弟)的後裔也被歸為宗室。
  • 成都市資訊|張獻忠攻克成都後,明朝蜀王一脈,到底有多少朱姓宗室被殺
    成都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張獻忠攻克成都後,明朝蜀王一脈,到底有多少朱姓宗室被殺張獻忠大軍入川,攻破重慶,下一步就是成都。到7月底,張獻忠大軍已逼近成都,想到重慶宗室兄弟們的悲慘結局,朱至澍才驚慌起來,同意拿出錢財招募士兵守城。最倒黴的是城裡的宗室,農民軍進入成都後,圍攻蜀王府,朱至澍與妃嬪、宮女等投井自殺。張獻忠對明朝宗室有一種天然的仇恨,對蜀王宗室下達了格殺令:「凡王府室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朱姓者,盡皆誅殺。」蜀王宗室及家人數萬人,都被殺死。
  • 作為歷史唯一宗室世襲罔替朝代,明朝皇族耗費財政支出你難以想像
    對比下被吐槽的清朝,清朝只有清初八旗圈地,加在一起還沒這幾個王爺多,而且清初就禁止了,並且清初還免費給百姓分地(更名田),而明朝都到明末了皇室還在圈地。此外,在歷史唯一全部宗室世襲罔替制度下,明朝皇族耗費著大量財政支出。明朝是歷史唯一宗室世襲罔替的朝代,明朝所有皇子全部封世襲罔替親王、親王的世子不降檔承襲世襲罔替親王。
  • 西漢滅亡後,劉姓宗室下場如何?劉秀建立東漢後又怎麼對待他們的
    一把情況下,前朝滅亡後,宗室子弟遭殃,比如元朝滅南宋,趙氏子弟數萬人被絞殺,明朝滅亡,朱家子弟在全國遭受通緝。不過劉氏宗室子弟待遇出奇地好,很多人不光沒有受到滅國牽連,反而升官進爵。原因是王莽的新朝和平代漢,劉氏子弟很多人充當了王莽的擁躉。劉玄和劉秀本就是宗室子弟,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所以也不可能殘害宗族。
  • 多羅貝勒——從軍政首領到宗室及外藩爵位
    有清一代,貝勒這種顯爵,絕大部分都是授予愛新覺羅氏皇族子弟,但是也不是百分百,除皇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可以得到這個爵位,他們是: 一、外藩蒙古內扎薩克中的部分貴族:外藩蒙古內扎薩克四十九旗,指的是最先依附清朝的科爾沁、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翁牛特、蘇尼特等漠南蒙古各部,原先還包括蒙古正統察哈爾部。
  • 清朝宗室爵位制度:那些號稱「貝勒」的都是什麼人?
    縱使很多人對清朝有芥蒂,但必須承認,他們的宗室襲爵制度可以稱得上合理又科學。拜這個制度所賜,理論上現在的清宗室即便有爵位承襲,貝勒和貝子這兩級爵位也已經自然消亡了。清宗室爵位實際分為十二檔,分別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 明朝不如漢唐強盛繁榮,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喜歡?原因有6點
    明朝不如漢唐強盛繁榮,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喜歡?原因有6點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古代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朝代,這這其中有著強盛的漢朝,有著繁榮的唐朝,有著文化高度發達的宋朝,這些朝代往往都有很多的人喜愛,但是還有一個朝代也是圈粉無數,那就是明朝,嚴格來說,明朝不如漢唐的強盛繁榮,可是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呢?原因有6點。
  •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共有26個兒子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而且,他的子嗣很旺,共有26個兒子,這些兒子後來又繁衍成百萬之多之多的明朝宗室子弟,而明朝的藩王之中最長壽的當屬代府襄垣王朱成鍨,活了整整92歲,他是代王朱桂的後代。
  • 明朝親王多嗎?真的不算多
    提起明朝的親王,很多人都氣不打一處來,認為正是這些飽食終日的寄生蟲壓垮了明朝。這樣的認為是正確的,但是明朝的親王數量真的不算多。給明王朝帶來巨大壓力的不是這些親王,而是那個不合理的宗室分封制度,正是朱元璋制定的那世襲罔替的宗室宗室分封制度,給整個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 鄭成功、鄭經為何不扶逃往臺灣的宗室當皇帝,究竟是何原因
    鄭成功是位忠臣,一生忠於明朝時刻以反清復明為己任。鄭成功自幼跟隨母親在日本,父親鄭芝龍被詔安後回國。鄭成功十五歲中秀才,在國子監讀書。後來,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禎以死殉國,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明朝遺臣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改元弘光。南明建立後,無休止內亂,讓清軍看準時機,迅速拿下弘光政權。
  • 為什麼明朝太監宮女可以搞結對食,清朝宮廷卻堅決禁止?
    明朝的時候,這一關係也會稱為「菜戶」。對食就是結成對子一起吃飯。菜戶叫成了「戶」相當於就成了人家。所以菜戶要比對食的關係牢固得多。其實,在明朝的時候一開始朱元璋對這種關係也是深惡痛絕的。明成祖朱棣後,這個政策開始鬆動,甚至朝廷也不進行限制而且允許宮女和太監結為菜戶,財產互通如同夫妻。在一些野史裡面,甚至有皇帝會問一些宦官你的「菜戶是誰呢?」
  • 元朝有3座都城,明朝也有3座都城,為什麼?朱棣表示,明承元制
    在這兒昊童可以向各位老哥保證,明承元制是真的,這點無法否認(跟本文主題沒太大關係),下面是昊童關於元朝與明朝都有3座都城的一些簡單看法,如有不對,還請指出,謝謝。 第一部分為元朝有3座都城的原因,第二部分為明朝有3座都城的原因。
  • 清朝「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為何讓皇子王爺談之色變,寧死不去
    那麼「宗人府」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機構?竟然能對皇室子孫動用這樣的酷刑,它和普通大牢比起來又有何不同?宗人府,最早設立於明朝初期,被稱為「大宗正院」,直到1389年才改為「宗人府」,那時候的宗人府隊伍十分龐大,明朝初期的藩王們都曾在宗人府任職,比如晉王朱、燕王朱棣,後來才慢慢讓外戚大臣管理,最後歸禮部管理,平時負責文書檔案的收發和整理,說簡單點就是「檔案管理員」。
  • 清代宗室爵位分為十四等,那麼其他朝代的情況又如何呢?
    漢朝宗室封爵,分王(也稱諸侯王)、侯(縣侯、鄉侯、亭侯)兩等。諸侯王先有行政權,後被收歸朝廷。三國魏至南北朝,宗室封爵大體分為王、公(縣公、鄉公)、侯(縣侯、鄉侯、亭侯)、伯、子、男六等。南朝以後,王有親王、嗣王、蕃王之別。
  • 《有翡》背後的南梁宗室:南朝因何皇室紛爭中走向消亡?
    正在熱播的影視劇《有翡》,在歷史上是否有其原型?劇中時間線所處的是一個大爭之世——南北朝晚期,雖然當時的歷史未必有《有翡》中的江湖恩怨,但論及各國的廟堂謀算和皇室的恩怨紛爭,《有翡》卻並非全是戲劇化的附會,劇中男主角謝允(蕭莊)在歷史上應該屬於南梁宗室,而南北朝真實的皇室歷史,比起影視劇可能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