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朝歷代中,明朝的皇室子弟那是最多的,就連李唐時期都要甘拜下風。尤其是到了明朝末年,宗室子弟已經達到了五十多萬之巨,而且這麼多人都不用工作,全靠朝廷的財政支撐。
大明每年四成的財政收入都被他們吃掉了,硬生生的把這個大明朝給拖垮了。所以說明朝的敗亡與這些宗室子弟有著直接的關係。相比於其他朝代,為什麼唯獨明朝的宗室子弟最多呢?
首先,明朝的宗室的人口之所以那麼多,原因是出在明朝對於皇室家族的福利制度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為保證其子孫後代永遠享受榮華富貴,就直接為子孫後代立了一個財務保障。所有的皇子都受封為親王,不一定需要履行什麼職務,但是俸祿卻是相當於朝廷最高職位官員的七倍,還分配有土地及其他各自不定期的賞賜。
其次,因為皇室家族每增加一個人,就意味多一份高收入,所以,對於當時的皇室來說,根本不需要考慮靠從事其他途徑來增加財務的收入,只要增加人口就代表著又有新的、更多的收入了。
同時,還規定朱家後代不需要繳納任何稅收的,更不需要從事任何職務和勞動,皇室後代從出生到人生各個重要階段,所有涉及的相關費用都是從朝廷負責。小到慶祝生旦,大到娶妻生子等等這些費用都是由朝廷支付。
而到了朱棣時期,因為朱棣擔心有藩王或者皇室成員效仿他有發送政變的機會,於是,用金錢來換取藩王的權利。收回藩王的大部分權力,但是加大了給予藩王及皇室後代的日常待遇。希望通過讓他們享受到更奢華安逸的生活,減少他們想謀奪權力的欲望。
於是,在明朝這樣的制度之下,明朝皇室在沒有其他途徑可以創造更多財富的情況下,都選擇多生孩子來創造更多的收入。因為每增加一個皇室成員,就又開始獲得一個收入的窗口。
就這樣,在這樣對百姓極其不公平的制度下,明朝宗室的人口越來越多。慢慢的,很多土地和社會資產都被皇室成員都佔有,老百姓們的利益被不斷的剝削,造成了國弱民窮的局面。
崇禎皇帝儘管節衣縮食,卻連剿匪的錢都拿不出來,士兵們飯都吃不飽怎麼打仗?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李自成叛軍一路摧枯拉朽,攻破京城,大明江山從此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