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鄭經為何不扶逃往臺灣的宗室當皇帝,究竟是何原因

2021-01-18 莫地方

鄭成功是位忠臣,一生忠於明朝時刻以反清復明為己任。

鄭成功自幼跟隨母親在日本,父親鄭芝龍被詔安後回國。鄭成功十五歲中秀才,在國子監讀書。

後來,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禎以死殉國,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明朝遺臣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改元弘光。南明建立後,無休止內亂,讓清軍看準時機,迅速拿下弘光政權。

隆武帝時期:

1645年,鄭芝龍、鄭鴻逵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定都福州,改元隆武,鄭芝龍成為隆武朝第一重臣。

隆武政權建立後,隆武帝見鄭成功才華橫溢,頗為器重,賜姓朱,國姓爺由此而來。

隆武帝頗有明君風範,安撫難民、整頓軍務,籌劃北伐。鄭芝龍無意北伐,乾脆了當拒絕隆武帝北伐之舉。

鄭芝龍深知不敵清軍,若北伐易造成自己全軍覆沒,保存實力和清廷談判。

1646年6月,清軍進攻福建,清軍大將博洛誘降鄭芝龍,思考再三後降清。鄭成功聞知父親降清,力勸父親回心轉意,奈何鄭芝龍心意已決,鄭成功只能同父親斷絕關係,堅決抗清。隆武帝被清軍俘獲後絕食而亡,隆武朝滅亡。

永曆時期:

永曆政權建立後,鄭成功奉其為正統。永曆帝冊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讓鄭成功廣納賢才,壯大自己力量。

1654年,鄭成功和李定國達成共識,為南明開疆擴土,鄭成功因故未配合李定國,導致兵敗。

後來,清軍拿下雲南,永曆帝狼狽逃往緬甸,吳三桂攻入緬甸,俘獲永曆帝。幾年後,鄭成功率部橫渡臺灣海峽,收復臺灣。1662年6月1日,吳三桂絞殺永曆帝於雲南。鄭成功聞知永曆之死悲憤交加而亡。

鄭成功、鄭經不另立宗室原因:

其一、臺灣有不少宗室成員,可這些人聲望、知名度不足以號召全國。魯王朱以海當過監國,本有望繼承皇位,可他和隆武帝爭過皇位,鄭成功深惡痛絕,至死不讓他上臺灣,最後,死於金門島。

其二、明室宗親不是省油燈,一旦掌權,互相攻伐難於避免,臺灣本就弱小,經不起這些祖宗瞎搞,鄭成功乾脆不立皇帝。

其三、鄭成功家族本為軍閥,隆武、永曆死後,沒必然給自己搞個上級,讓自己不自在。在說了,另立新君會讓清廷找到進攻臺灣藉口。

清廷全面掌控局面,鄭經反清復明無望,不如守著一畝三分地,當個一方霸主。

清廷本不願在有人以前明口號鬧事,鄭經立下皇帝,會讓臺灣陷入十分被動局面。鄭經不另立新帝,對外以「延平郡王」相稱,對內自稱「東寧國王」,妄圖讓清廷找不到進攻藉口。

鄭經深知自己力量不足於抗清,

其四、鄭經認為只有和清廷止戰,才能讓家族長久統治臺灣。鄭經以「延平郡王」之稱和清廷展開多年談判,雙方在剃髮易服、登岸、稱臣納貢、經濟等問題進行多輪談判。

康熙早已看透鄭經小算盤,拒絕其提議。籌備幾年後,派施琅率兵收復臺灣。

綜合所述:

鄭成功本是重感情之人,隆武、永曆兩帝對其有知遇之恩,兩人駕崩後,在臺灣明朝宗室並無足夠威望繼承大統,鄭成功不立新君。

鄭經不立新君在於其本有打算讓家族長久統治臺灣,若給自己找個上級,會讓臺灣陷入無休止內輪,也不利於鄭氏家族長久統治臺灣。

相關焦點

  • 深得鄭成功疼愛,又差點被鄭成功殺掉的鄭經,究竟是怎樣的人
    然而兩年後,隨著李自成的大順軍殺進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明朝的壽命也跟著走到了盡頭。隨後,鄭芝龍在福建擁立唐王朱聿鍵稱帝。然而當清廷向他承諾不僅能保全家業,還給他加官進爵後,他再次不顧家人阻攔,投降了清廷。然而清廷在扣押他後,卻違背了約定,繼續攻打福建。鄭成功和生母田川氏頑強抗清。由於兵力懸殊,鄭成功只得出逃。但他的生母田川氏卻死在了清軍刀下。
  • 鄭成功39歲突然去世,死前為何要下令殺兒子鄭經?原因難以啟齒
    在許多關於清朝時期的古裝劇中,我們都聽過延平王這個稱呼,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鄭經,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鄭經是承襲,並不是皇帝親封,第一任受延平郡王封號的是我們的「國姓爺」—鄭成功,由明皇帝封賜。為什麼臨去世時想要殺死自己的兒子呢?這個原因確實有點讓人不好啟齒。
  • 鄭經:通姦弟弟乳母、氣得鄭成功吐血,為何「陳近南」卻輔佐他,成為近代臺灣的奠基人?
    從敗退臺灣島開始,鄭經就著手經營臺灣。事實證明他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開拓者,卻實在是一個優秀的建設者。一同隨他來到臺灣的,除了五千廈門、金門當地難民外,更有大批明朝宗室、儒生文士。這些人也成了之後臺灣發展的生力軍。雖然如此,初到臺灣的鄭經,面臨的卻是一個內外交困的局面。首先是金門、廈門的丟失,使以貿易立國的明鄭政權,失去了連接大陸的落腳點。
  • 鄭成功是被兒子鄭經氣死的嗎?真實情況比這複雜多了!
    明朝滅亡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又建立了政權,其中隆武政權的隆武帝最有皇帝像,隆武政權建立後,為了籠絡最有實力的鄭芝龍,把最朱姓賜給鄭成功,後來老百姓有稱鄭成功為國姓爺。 在這以後,鄭成功就經常領兵同清軍作戰,受到隆武帝的器重,但是真正掌握軍隊大權的鄭芝龍卻不願意抗清,他認為明朝命數已經完了,投靠清朝一樣可以繼續加官進爵,縱橫海上,繼續做自己的海上皇帝。
  • 鄭成功之子鄭經,雖名為「正經」,卻演繹了極為「不正經」的一生
    縱觀鄭經的一生,他「坑」過自己的父親,「坑」過自己的戰友與盟友,對於敵人則更表現出的是「毫無底線」,雖然他的名字叫做鄭經,諧音即為「正經」,可他卻是將人生的「不正經」演繹到了極致。(圖片來源於網絡)鄭經的不倫行為,致使鄭成功被「活活氣死」。
  • 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為何被兒子氣死?
    史書很少提及,光復臺灣後僅僅幾個月,鄭成功便溘然長逝。而這位大英雄離世的直接原因,竟然是被兒子氣死。這到底怎麼回事?他們夫妻感情似乎不太和諧,鄭經的詩集裡有一首《妒婦歌》,他寫這首詩出於什麼心理,不得而知。唐顯悅要為孫女出氣,信裡火上澆油地說,鄭經和「乳母」生子,有悖人倫,而鄭成功居然還大加賞賜,「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乎」?鄭成功看到這裡,勃然大怒,氣塞胸膛。長期積壓的怒火終於被點燃了。
  • 鄭成功為何要殺死妻子和兒子?只因鄭經做了一件「不正經」的事
    鄭成功臨終前要殺的兒子正是其長子鄭經,究其原因,則是因為鄭經幹了一件「及不正經」的事情,他和自己弟弟的乳母陳氏私通,還生了個兒子鄭克臧。鄭經成年之後,鄭成功為其說了門親事,妻子是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女兒,乃是書香門第、大家閨秀,然而鄭經卻並不喜歡,只是有鄭成功在,他並不敢亂來。
  • 一代梟雄鄭成功被氣死的?長子鄭經與乳母私通,令人唏噓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事跡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這位英雄卻是在三十九歲的壯年就英年早逝,令人唏噓。在鄭成功逝世前,曾下過一道命令:殺死自己的妻子、長子還有孫子。他的這一道命令不被後世所理解,為什麼鄭成功會下這樣一道命令呢?
  • 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鄭成功為何將母親開膛破肚?
    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但是這並不影響他收復臺灣。還有一點你不清楚,鄭成功的父親是明朝時期的大海盜。
  • 英雄末路:收復臺灣的一代名將鄭成功,為何在眾叛親離中死去?
    一直以來,鄭成功作為收復臺灣的英雄而留名青史。史書很少提及,光復臺灣後僅僅幾個月,鄭成功便溘然長逝。而這位大英雄離世的直接原因,竟然是被兒子氣死。這到底怎麼回事?距離他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才不過三個月。這場風波並未因鄭成功病逝而平息。鄭經接到兇訊,在廈門發喪繼位,與此同時,一些在臺將領指責他「亂倫」「不孝」,擁戴鄭成功的弟弟。經過一番內戰,鄭經才重新平定臺灣。
  • 鄭經:另類的臺灣統治者
    鄭成功這輩子不太成功,除了臺灣可以吹噓吹噓以外,還養了一個不聽話的兒子,這個兒子很壞,不用任何花招,也不起兵造反,也不父子兵戎相見
  • 鄭成功為何沒有佔領呂宋?收復臺灣後,鄭家三代人都錯過了好機會
    一、鄭成功拿下臺灣第二年就去世了,沒時間去。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那是個正兒八經的海盜頭子。他建立起來的鄭氏集團,是當時東南亞最強大的海軍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明朝才會給了他福建總兵的職務,將他招降。不過鄭芝龍始終都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會把自己集團的力量交出去。
  • 39歲鄭成功為何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兒?兒子鄭經做錯了一件事
    鄭成功39歲收復臺灣後,他的兒子鄭經因為做了一件很大的錯事,令他萬分生氣。一、臨終前的故事1662年五月初三的夜晚,鄭成功躺在病床上,身體忽冷忽熱,臉色蒼白,滿頭大汗。屋外風雨交加,雷聲滾滾,閃電不斷。他想爬起來,卻一不小心從床上滾落到地面。雷電像鞭子一樣抽著他的心,他感到身心劇痛。
  •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為何沒有涉足呂宋島?鄭家三代都錯過了好機會
    那麼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鄭成功家族為何沒有到這裡進行開發呢?一、鄭成功拿下臺灣第二年就去世了,沒時間去。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那是個正兒八經的海盜頭子。他建立起來的鄭氏集團,是當時東南亞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明朝才會給了他福建總兵的職務,將他招降。不過鄭芝龍始終都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會把自己集團的力量交出去。
  • 民族英雄鄭成功:三個打擊導致他暴斃而亡,尤其是鄭經做的荒唐事
    鄭成功一生致力於收復臺灣,反清復明,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清朝順治十八年的時候,他趕走了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為我國領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人們對於鄭成功功績肅然起敬的同時,也為他的離世感到無比的惋惜,而他之所以年僅三十九歲就去世,和他有個「不正經」的荒唐兒子有著莫大的關係。
  • 鄭成功生前最後一道命令:殺掉兒子鄭經,孫子鄭克臧!
    鄭成功是明清之際著名的軍事將領,同時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失地,這是名垂青史的事跡。鄭成功的功績如此卓著,但是他享年不算長,他在39歲時就去世了,而他的死也是非常突然的一件事,可以說是突然病發,突然就不行了。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他父親鄭芝龍的死。
  • 鄭成功的長孫,被自家人冤死,若他活著,康熙收復臺灣沒這麼容易
    讓鄭成功沒有想到的是,他雖然收復了臺灣,卻只在臺灣生活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可能因為水土不服的原因,鄭成功幾次生病。 原來,鄭經當初率兵收復臺灣時,把家眷都留在廈門,並令其長子鄭經暫理政務。鄭經和乳母早有情愫,趁鄭成功不在,二人便肆無忌憚,最終產下一子,取名鄭克臧。
  • 鄭成功的夫人董酉姑,因長子鄭經與乳母私通,差一點被丈夫處死
    據《臺灣外紀》卷五描述,有一天鄭經在母親那裡遇到了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昭娘,立刻被她「雙眉如遠山淡掃,不施粉黛,光彩可人」的容貌所吸引。所以鄭成功起初並不知曉兒子鄭經做的這件不「正經」的醜事,後來陳昭娘為鄭經生下一子,取名鄭克臧,卻告訴鄭成功說是鄭經的小妾所生。鄭成功得知長孫出生,「大喜,加給其妻董氏金六錠,花紅六疋;子經四錠,花紅四疋」。獎賞鄭經小妾(實際為陳氏)「金二錠,花紅二疋」,同時也如數給了長孫鄭克臧很多獎賞。
  • 鄭經為什麼在《康熙王朝》中被醜化?真實的鄭經是什麼樣的?
    鄭經在歷史上是鄭氏集團在臺灣地區的第二位統治者,也是鄭氏家族實際治理臺灣的人。鄭成功打下來臺灣不久就去世了,鄭經在鄭氏內亂之後上臺,治理臺灣接近二十年的時間。期間臺灣從一個落後的偏遠地區,變成了農業發達,經濟富饒的地區。就連清朝統治者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臺灣的物資非常的豐富,足夠支撐長期作戰。
  • 鄭成功臨死前,為什麼要下令處死妻兒?原因不簡單
    鄭經是鄭成功和妾室董氏的兒子,在鄭成功選擇功攻取臺灣時,令長子鄭經鎮守後方,為了後防穩定,他讓鄭經娶了原南明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為妻。然而,這對名門之後婚後並不和睦。鄭經甚至和弟弟鄭睿的乳母昭娘有私通,並生了一個男孩,取名鄭克臧。鄭經高興之下寫信給鄭成功報喜,隱去了孩子母親的身份,只說是自己的侍妾。鄭成功聽聞自己抱孫子了,很是高興,對鄭經大加賞賜。而鄭經的夫人唐氏知道後,立馬向爺爺唐顯悅打了人小報告。唐顯悅很是氣憤,寫信質問鄭成功: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反加賞賚。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