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 德沃夏克《母親教我的歌》她慈愛的眼裡 音樂閃成淚花

2021-02-06 大提琴與經典音樂

大提琴演奏:Camille Thomas

拍攝地點: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點擊上方音頻播放

《母親教我的歌》是捷克偉大作曲家安東寧·德沃夏克(1841——1904)於 1880 年初創作的《吉普賽歌曲集》中的第四首歌。《吉普賽歌曲集》的歌詞選自波希米亞的抒情詩人阿多爾夫•海杜克( 1835——1923) 的詩集《吉普賽歌謠》, 由七首歌組成。這套歌集以斯拉夫音調風格, 生動地表現了吉普賽人渴望自由的民族精神。
《母親教我的歌》不僅是該歌曲集中的佳作, 而且也是德沃夏克全部歌曲創作中最優秀最感人的一首。它採用復樂段的結構形式, 先以清麗、柔婉、間有音程上下跳進的起伏旋律, 回憶在那苦難的幼年「 母親教我唱歌」 的情景。經過間奏, 又以相似的曲調, 更深情更激動地表現如今將那難忘的歌曲教給自己的孩子們時, 不禁流下辛酸的眼淚, 懷念著己經離開了人世的母親。歌曲的音調純潔、暢達, 伴奏的強拍落在鋼琴的低音上, 始終以和弦式的進行伴和著歌聲, 並用吉普賽音樂及揚琴演奏中常見的裝飾音,加深音調寧靜、哀怨的色彩, 使我們為那民間歌手抒唱的一絲絲愁情而感動。
《母親教我的歌》流傳至今,深受樂迷的喜愛與推崇。經常作為各國歌唱家的音樂會保留曲目, 並被改編為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的獨奏曲以及管弦樂曲、合唱曲等形式。


《母親教我的歌》


當我幼年的時候

母親教我歌唱

在他慈愛的眼裡

音樂閃成淚花

如今我教我的孩子們

唱這首動人的歌曲

我那辛酸的眼淚

滴滴落在我這憔悴的臉上

當我童年的時候

母親教我唱啊唱

在她慈愛的眼裡

音樂閃成淚花

如今我教我的孩子們

唱這首動人的歌曲

我那辛酸的眼淚

滴滴落在我這憔悴的臉上


安東寧•德沃夏克(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生於布拉格(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現屬於捷克)附近的內拉霍奇夫斯鎮伏爾塔瓦河旁的磨房內,卒於布拉格,十九世紀捷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樂派(Folk Music)的主要代表人物。


往期經典


蕭邦最悽美的大提琴樂曲《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大提琴演奏《綠樹成蔭》長路浩浩蕩蕩,萬事盡可期待。

【音畫共賞】珍惜了今天,你才有能力擁有明天。

在6000英尺的高空演奏大提琴《我走在狹窄的道路上》看的我腿軟。

大提琴鋼琴《寂靜之聲》聽一首歌 念一個人 憶一段情


相關焦點

  • |馬友友:《母親教我的歌》|周末睡前音樂
    華裔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的母親盧雅文,1923年出生於香港,自小學習聲樂,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盧雅文說,有一次她帶著七歲的馬友友和姐姐去中國城買東西,看到有一個小孩站在路邊望著商店裡的零食問馬友友的媽媽:「這個多少錢?」媽媽著急趕路沒有停留,帶著兩個孩子匆匆走過。這時,馬友友拉著媽媽的衣角說:「媽媽,你不買嗎?」盧雅文說:「我以為是友友自己要吃,沒想到他卻說『他是個小孩哎!』我才知道他說的是那個小孩。聽到他的話,我的臉都紅了,他這麼小的年紀,就這麼有同情心,我卻沒有想到。
  • 德沃夏克 大提琴《讓我一個人靜一靜》柔情音樂
    建議用外接音響設備播放今天小編給各位帶來了大提琴演奏的德沃夏克音樂《讓我一個人靜一靜》(leave me alone op82 no1)這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樂曲,是在德沃夏克年輕時寫給他的意中人Josefina
  • 大提琴"男神"卡普松演繹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41865年,德沃夏克在教琴時愛上了他的學生約瑟芬娜·切爾瑪科娃。兩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德沃夏克和約瑟芬娜的妹妹安娜結了婚,但顯然他一輩子沒能忘記她。這段感情在音樂上有著非同尋常的結晶——德沃夏克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都和約瑟芬娜有關。兩首?沒錯。
  • 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 | 故鄉與愛戀
    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德沃夏克說他為自己最終決定寫一部大提琴協奏曲而感到非常震驚,雖然這一想法由來已久。 德沃夏克是在紐約做第三任美國國家音樂學院主任時,寫的這首協奏曲。1894年,音樂學院的一位老師同時也是作曲家的維克多·赫伯特,完成了他的E小調第二大提琴協奏曲,從3月9號開始,在一系列音樂會上進行了首演。
  • 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 | 10位女大提琴家的至情演繹
    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德沃夏克說他為自己最終決定寫一部大提琴協奏曲而感到非常震驚,雖然這一想法由來已久。 德沃夏克是在紐約做第三任美國國家音樂學院主任時,寫的這首協奏曲。1894年,音樂學院的一位老師同時也是作曲家的維克多·赫伯特,完成了他的E小調第二大提琴協奏曲,從3月9號開始,在一系列音樂會上進行了首演。
  • 你的歌聲從山頭沐浴著月光而來 | 媽媽教我的歌
    在第一季的12期節目中,我們以中國的學堂歌曲、世界民謠及電影音樂為主。我將不僅講述音樂背後的故事,還將用完全清唱的方式,把歌聲帶大家。 如果你正計劃成為一位母親,或者孩子已在蹣跚學步,歡迎訂閱這個名叫「媽媽教我的歌」的專欄,和我一起把最美的音樂和童年帶給他/她。「為你讀詩」文藝學堂「媽媽教我的歌」將於2017年8月16日上線。期待你的訂閱和加入。
  • 媽媽的歌 | 你是我的小天空,我是你的小星星
    回首童年情景,日本現代最傑出的音樂家武滿徹,大約也和我一樣純真而質樸,他那一貫的極度尖利、誨澀的音樂風格,在這時也化作了一腔柔情似水。這首《小天空》是大師為愛人、為女兒、為死於戰爭 中的父親,為戰後不得不艱苦賺錢養育他們的母親,為流逝無聲的時光而作。當辛勞一生的母親也已經離開,在她空出的記憶中,仰望天空,你又會看到什麼呢?
  • 吟唱在母親節的歌 | 你是我生命裡永遠的芳華
    古往今來,眾多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像普羅科菲耶夫、韋伯恩、巴託克、布索尼、範妮·孟德爾頌以及美國爵士鋼琴家與聲樂家納特·金·科爾,等等,其第一節鋼琴課均來自於自己的母親。是偉大的母愛啟迪了他們稚嫩的心靈,方使今天的我們依然能沐浴在他們的智慧中、徜徉在音樂的海洋裡。那麼,無論是溫柔的頌歌還是母親給孩子的歌,最佳的母親節古典音樂又有哪些?
  • 品味古典音樂史上最深情的大提琴協奏曲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德沃夏克德沃夏克創作這首大提琴協奏曲時,正值他旅居美國的最後一年,一如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新世界」、「美國」一樣,此曲融合了波西米亞民俗音樂與美國印地安、黑人靈歌的素材。當年勃拉姆斯聽到這首作品便羨慕地說:「早知道大提琴協奏曲能寫得這麼優美動聽,我也該提筆寫一首。」
  • 【菲森課堂】那些大提琴協奏曲背後的「八卦」
    德沃夏克的初戀情人是他的一名學生——16歲的美麗少女約瑟芬娜(Josefina Cermakova),她是布拉格一位金匠的女兒,德沃夏克以一組捷克愛情詩為基礎創作了聲樂套曲《松柏樹》就是獻給約瑟芬娜的。
  • SuperCello2018超級大提琴4月30日音樂狂歡
    現任柏林漢斯•埃斯勒音樂學院教授。除與交響樂團合作,波霍蓋茲也經常被各個音樂節邀請,他還錄製了電影《十分鐘年華老去 :大提琴篇》的原聲音樂,以及一部有關帕博羅•卡薩爾斯的紀錄片。曲目二:德沃夏克 寂靜的森林Dvorák Waldesruhe
  • 付瑞金音樂百科知識『器樂學習知識』【說說大提琴在樂隊中的作用】
    《說說大提琴在樂隊中的作用》】 大提琴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屬提琴族樂器裡的下中音樂器,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複雜的感情,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有"音樂貴婦"之稱。
  • 母親傅娟:我女兒是這樣培養成大提琴演奏家的
    歐陽娜娜的母親傅娟說:■新快報記者 何寧相信看過電影《北京愛情故事》的讀者肯定會對那個在舞臺上拉大提琴的天使般的女孩印象深刻,現實生活中,飾演這位天使女孩的歐陽娜娜在大提琴上確實造詣頗深,她是臺灣大提琴演奏家,也是迄今為止年紀最小的獨奏家。上周五,歐陽娜娜和媽媽傅娟攜新書《成為最好的自己——歐陽娜娜的音樂冒險》在南國書香節籤售,並接受了新快報記者的專訪。
  • 當今古典音樂界輩分最高的女大提琴家,一周後到西安!
    △ 瓦列芙斯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灌錄的唱片瓦列芙斯卡的爸爸是琴商,出生在音樂家庭的她8歲就成為阿根廷大提琴鬼才鮑羅格尼尼同時她的演奏生涯也進入高峰。她曾經在一個樂季的時間,密集在德國舉辦45場音樂會,幾乎每兩天就要登臺演出一場。瓦列芙斯卡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累計了17首大提琴協奏曲的唱片,她的老師皮亞蒂戈爾斯基曾經這麼對她說:「你在18歲演出的協奏曲,我可是等到50歲才演出的!」
  • 小提琴家金力演繹《母親教我的歌》、巴赫《急板》、帕格尼尼第20隨想曲
    偉大的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紐因曾稱讚「金力非常有才能,我喜歡他純樸自然的演奏,他的音樂是從內心流出來的」。2. 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約瑟夫.金戈爾德稱讚金力「他是個十分出色的小提琴家,他的技巧令人畏懼,在與他同輩的演奏家中,他的音樂氣質是其中最好的之一。」
  • 我就是個拉大提琴的.
    在交響樂中,不同於小提琴和鋼琴作為下中音樂器的大提琴往往容易被忽視其實在古典音樂中,大提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音色"擁有類似男聲深沉渾厚的音色原來是如此寬廣溫暖,如此富有表現力,如此富於抒情和歌唱性。從音樂響起的那一刻,對大提琴的愛溢如傾巢。"
  • 極致優雅的:品味古典音樂史上最深情的大提琴協奏曲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創作這首大提琴協奏曲時,正值他旅居美國的最後一年當年勃拉姆斯聽到這首作品便羨慕地說:「早知道大提琴協奏曲能寫得這麼優美動聽,我也該提筆寫一首。」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B Minor)不僅是在樂思上渾然天成,作曲家在結構的設計配套上也相當傑出,德沃夏克天生對弦律性的敏銳加上他對古典樂派的樂曲造型,更提升本曲的經典性。
  •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八首》 巴倫博伊姆 1812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八首》巴倫博伊姆指揮 柏林愛樂樂團
  • 大提琴與芭蕾,天生的「一對兒」
    ▲大提琴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屬提琴族樂器裡的下中音樂器。在管弦樂曲中大提琴聲部經常演奏旋律性很強的樂句,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大提琴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複雜的感情,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有"音樂貴婦"之稱。
  • 「世界公民」麥斯基的大提琴人生
    米沙·麥斯基麥斯基把自己視為「世界公民」,他說:「我拉的是義大利大提琴,配以法國制和德國制的弓,奧地利和德國的琴弦;我的女兒在法國出生,長子則在比利時,次子在義大利,幼子在瑞士;我開一部日本車,戴瑞士手錶,印度項鍊。我到任何地方,只要那裡的人賞識我和愛聽古典音樂,我都有回到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