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爆炸式的銀髮,絡腮鬍子,樣式別致的項鍊,新潮時髦的訂製服,1720年製作的義大利蒙塔尼亞納大提琴,這些標誌性的元素構成了當今世界極具影響力的大提琴家——米沙•麥斯基。
米沙·麥斯基
麥斯基把自己視為「世界公民」,他說:「我拉的是義大利大提琴,配以法國制和德國制的弓,奧地利和德國的琴弦;我的女兒在法國出生,長子則在比利時,次子在義大利,幼子在瑞士;我開一部日本車,戴瑞士手錶,印度項鍊。我到任何地方,只要那裡的人賞識我和愛聽古典音樂,我都有回到家的感覺。」
10月21日和28日晚19:00-21:00 FM94.7 經典947 的《古典音樂時間》節目,主持人周婕特邀大提琴家靳衛華作客訪談,揭秘這位「世界公民」米沙•麥斯基的大提琴人生,聊聊他坎坷的人生經歷,藝術成長道路中的三位老師,擁有摯愛大提琴蒙塔尼亞納的故事,獻給家人的珍貴錄音,與阿格裡奇、克萊默等多位名家合作的心得,並分享他在DG錄製多張具有歷史意義的專輯。
與阿格裡奇、克萊默在一起
收聽廣播節目,參與微博互動,幸運聽眾還將獲得11月14日麥斯基與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音樂會門票。
「我有兩次生命」
麥斯基的與眾不同,並不僅僅是他的穿著,還有他不平凡的經歷,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有兩次生命」。1948年1月10日,麥斯基出生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的一個猶太人家庭,這一天是麥斯基的生日,也是他生命的開始。
2歲的麥斯基(1949年拍攝)
命運坎坷的麥斯基坐過牢,長達18個月,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跟他的家庭有關。18個月的牢獄之災意味著麥斯基將過早地結束自己具有無比潛力的音樂生涯,此前他剛剛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比賽上拔得頭籌,又被名師羅斯特羅波維奇收入門下,正處於事業蒸蒸日上的時期。沒有音樂的18個月就像18年,這對於麥斯基來說是痛苦的。1972年11月7日,麥斯基終於到達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他把這一天看作是自己的第二個生日。
1971年,經歷牢獄之災的麥斯基
「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大提琴家」
麥斯基一直說:「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大提琴家。」因為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有幸跟隨當代最著名的兩位大提琴巨匠——羅斯特羅波維奇和皮亞蒂戈爾斯基研習琴藝的大提琴家,他們如同麥斯基的第二位父親,令他暗淡的生命重煥新生。
麥斯基參與2007年大提琴音樂節
「記憶中的羅斯特羅波維奇」專場音樂會
其實當麥斯基去跟羅斯特羅波維奇學習的時候,已經是一位在獲得國際獎項的青年演奏家了。羅斯特羅波維奇很少具體教他怎麼拉琴,更多的是開闊他的視野、思想。他們上課經常聊天,羅斯特羅波維奇會告訴麥斯基自己的學琴、演出經歷,談自己的藝術理想,以及如何在社會上與人交往,傾聽麥斯基的想法,一起探討。而教會麥斯基拉琴的,卻是米哈伊爾•伊莎諾夫——這位不為大家所熟知「幕後英雄」。
麥斯基與老師米哈伊爾•伊莎諾夫
獻給家人的四張唱片
麥斯基不羈的外表下擁有一顆柔軟的心,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慈父。膝下四位子女,早年喪父的經歷,讓事業有成的麥斯基在兒女成長的道路中,為之付出了加倍的父愛。
麥斯基和他的兄弟姐妹
麥斯基在家經常與孩子們一起演奏,他認為與子女同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他錄製了四張獻給家人的唱片:
(1)1990年,麥斯基為長女莉莉錄製了一張名為《沉思/Meditation》的唱片。一首首滲透著濃濃親情的小品,表達著麥斯基初為人父的喜悅與溫馨。
送給女兒莉莉•麥斯基的專輯《沉思》
一對親密的父女
(2)1992年,麥斯基與巴黎管弦樂團合作的一張小品集《柔板/Adagio》作為送給當時只有4歲的大兒子沙薩的禮物。沙薩•麥斯基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小提琴家。
送給兒子沙薩•麥斯基的專輯《柔板》
麥斯基與莉莉(女兒)、沙薩(兒子)
(3)1994年,專輯《大提琴的冥想/Cellissimo》是麥斯基獻給太太的音樂禮物,裡面收錄了巴赫、亨德爾、蕭邦、舒伯特等人的作品。
送給妻子的專輯《大提琴的冥想》
(4)2011年,麥斯基與長女莉莉一同合作錄製了一張名為《西班牙/Espana!》的小品集,裡面集結了格拉納多斯、薩拉薩蒂、阿爾貝尼茲、法雅、拉威爾等作曲家筆下具有西班牙風情的舞曲和歌曲。
麥斯基與女兒莉莉合作演奏的專輯《西班牙》
對巴赫情有獨鍾
麥斯基的哥哥是列寧格勒巴赫協會的發起人,麥斯基也曾是其中一員,每周日上午,他們都要聚在一起演奏和討論巴赫,這對年輕的麥斯基有很大的影響。麥斯基曾收集到五十幾個版本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他將其中的三四十個版本中的序曲放在MD中連續播放比較,竟然感覺那不是同一首曲子。他說:「這就是音樂千變萬化的奇妙之處——它是一種有機的生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個性的演奏家們,總能為同一份樂譜演奏出不同的風格。」麥斯基於1994年、1999年兩次錄過巴赫的全套無伴奏組曲。
1994年第一次錄製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1999年麥斯基第二次錄製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1994年,麥斯基還曾與阿格裡奇合作在DG唱片灌錄過一張《巴赫:大提琴奏鳴曲》。2000年,他又將這一年獻給巴赫,1月2日在蘇黎世的第一場演出可以稱為「巴赫馬拉松」——這一天他舉行了三場音樂會,演奏了巴赫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和奏鳴曲。此後在亞洲、澳洲、美洲和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麥斯基共演奏了一百多場巴赫作品音樂會。如此巡演來推崇、宣傳巴赫,麥斯基也算是創舉了。
麥斯基與阿格裡奇:巴赫《大提琴奏鳴曲》
第一張DG唱片
從獨奏到室內樂演奏等各個音樂領域,都能看到麥斯基的身影,他幾乎與所有著名的指揮家、獨奏家都有過精彩合作。麥斯基的錄音作品在全世界都備受好評,並五度榮獲東京「Record Academy Prize」獎、三度獲得德國「古典回聲獎」、巴黎「唱片大賞」、「年度金音叉大獎」等。
上圖:1982年麥斯基為DG灌錄的首張唱片《勃拉姆斯:雙重協奏曲》,合作者是小提琴家克萊默和伯恩斯坦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
室內樂的經典錄音
作為一位活躍的超級明星,麥斯基經常參與各種形式的室內樂演出和錄音。有一張極富新意、非常值得收藏的錄音——弦樂三重奏版《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由麥斯基(大提琴)、今井信子(中提琴)、拉赫林(小提琴)合作演繹,2006年DG公司錄音。
弦樂三重奏版《巴赫:哥德堡變奏曲》
黃金搭檔阿格裡奇
說到與麥斯基合作的鋼琴搭檔,就不得不提到一位重量級的鋼琴大師——來自阿根廷的阿格裡奇。麥斯基不僅多次參加阿格裡奇在瑞士盧加諾音樂節上舉行的「阿格裡奇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他們還一同錄製了很多唱片,包括《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1994年11月)、《巴赫:大提琴奏鳴曲全集》(1994年3月),還有蕭邦、德彪西、弗蘭克、舒伯特、舒曼、蕭士塔高維奇、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舉不勝舉。
麥斯基與阿格裡奇攜手參加「瑞士琉森音樂節」
麥斯基和阿格裡奇相識近40年,麥斯基曾在一次採訪時說過:與阿格裡奇合作的每一次錄音和演出都是他這輩子最難忘的經歷。生活中他們也是很好的朋友,他們喜歡聊天,經常從晚上聊到第二天早上,但是在排練時他們卻很少說話,因為他們用音樂對話。麥斯基對阿格裡奇是一見鍾情,他說如果他能付得起那個費用的話,他願意永遠與阿格裡奇合作。
麥斯基與阿格裡奇錄製舒曼作品
三次訪滬音樂會
(1)2007年10月,麥斯基首度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在上海大劇院一同演繹了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觀眾首次領略到麥斯基張揚叛逆的外表和激情四射的演奏風格。麥斯基返場10次,安可了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中的一首。
麥斯基首次訪滬,首度與上交合作
(2)2012年5月,麥斯基首次攜長女莉莉來滬於上海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演繹一連串西班牙風情的樂曲,而且其中不少作品是由麥斯基親自改編的。這一次的曲目選擇是因為麥斯基剛好在2011年和女兒合作錄製了一張西班牙音樂唱片,他想與中國的聽眾分享這份異國情調。
麥斯基二次訪滬,與女兒莉莉合作
(3)2014年11月,麥斯基將首次在上交新廳帶來兩場精彩的音樂會。除了14日晚上會與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作演繹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之外,還會再次與女兒同臺獻藝,於11月16日帶來一場精彩的獨奏音樂會。
麥斯基2014上海音樂會
與前兩次來滬演出不同的是,此次他所親選的曲目具有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積澱。四首由女兒莉莉•麥斯基為他鋼琴伴奏的作品融匯了大提琴藝術的演變過程,縱貫西方音樂發展史,我們會欣賞到從巴洛克、浪漫主義、到現當代音樂的不同風格。
麥斯基與女兒莉莉•麥斯基
麥斯基、祖賓•梅塔與柏林愛樂
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
☆嘉賓小貼士☆
靳衛華
上海音樂學院碩士,師從著名大提琴家陳九鶴,在校期間被公派到美國跟隨大提琴家、指揮家吳和坤博士學習。個人收藏大提琴專輯近500張,其中包括羅斯特羅波維奇、沙夫蘭、卡薩爾斯、富尼埃、馬友友的錄音全集,以及讓德隆、麥斯基的大部分錄音,他對各國大提琴家的演奏風格和錄音版本頗有研究。
☆節目小貼士☆
《古典音樂時間》FM94.7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19:00-21:00,主持人周婕。節目通過不朽的古典音樂作品,帶您領略大師的風採,共同感悟古典音樂的真諦。
錯過了節目播出時間?別擔心,經典947官網www.fm947.cn提供網絡在線回聽,有效期一周。
通過本微信平臺回復947,即可獲取經典947的節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