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裡的流行詞「情緒自由」,告訴你影視明星媒體人的難處

2020-09-03 Quartz

今天在刷微博,刷知乎的時候,都發現了這【情緒自由】​火爆了誒?我就簡單看了看截圖:

翻譯了一下,意思就是:當你擁有了腦力自由之後,你就擁有了情緒的自由。

​啥玩意?情緒自由,人一直都有的啊,你想想你認識的那些口無遮攔的人,他們情緒一直都是很自由的啊,哪裡需要高智商?我們都可以看破他人的喜怒,但無法左右自己的喜怒,​這也並不算什麼難事啊?就算是嬰兒,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由地運轉啊,也是一句廢話​哦。。。

那大王所說的情緒自由,到底是個啥?

其實這要從人的勞動方式說起,畢竟每個人都要活命,要受制於生存問題,就不得不勞動​。

人的勞動,體現在三個領域:

第一是體力勞動,比如搬運工、汽車維修工、修牆砌磚的。

第二是腦力勞動,比如會計、算法工程師、精算師等等。

第三是情緒勞動,比如歌手、演員,藝人,屬於情緒勞動者。

三種勞動,除了第一種體力勞動者以外,情緒勞動者是最賺錢的,腦力勞動是其次。

因為煽動情緒,最貼近市場,市場營銷大家本以為是腦力勞動,其實更偏向情緒勞動。

畢竟——情緒勞動所帶來的商品轉化率,遠高於腦力勞動的市場營銷手段。

誰靠近市場,誰就最賺錢——所以情緒勞動最賺錢。

所以小學生,初中生們,長大了想當網紅,也挺正常的,畢竟網紅這種情緒勞動工作者,解放了情緒,最賺錢。

就連河南鄭州都有一群大爺大媽要當網紅,​你就不要再質疑孩子們想要當網紅的合理性了。

而腦力勞動者,不是說所有,而是絕大多數的腦力勞動,都只是單純的機械式腦力勞動,重複性工作較重,現在AI技術沒有發展起來,等到發展起來,這些機械式腦力勞動者都要下崗,他們不過是通過機械式的腦力勞動,避免真正有價值的思考。

我快手的算法工程師同學稱自己是擰螺絲釘的,看看快手哪裡的螺絲釘鬆了,自己上去擰一擰,這種活做起來忒沒勁,以後AI出來了,​自己就不幹了。

普通的腦力勞動者遠沒有一般的情緒勞動者收入高。

頂尖的腦力勞動者,科學家,數學家,也是許多情緒勞動者所不能及的,但數量太稀少,就不考慮了。

情緒勞動,腦力勞動,都可以帶給人——體力的自由。

所以他們在工作之外可以健身、可以塑造比較不錯的體型,健身,這就是比較低端的自由了,我們不健身,不代表我沒有這個自由。

而高端的自由屬於腦力自由、情緒自由,以及最高端的自由——財富自由。

一部分人,可以通過腦力勞動,情緒勞動,可以實現財富自由。

但就算實現了財富自由,由於受限制於腦力勞動者,或情緒勞動者的職業屬性,

會因為職業所限——在腦力上形成職業病,形成職業偏見,形成職業所帶來的思維問題。

比如教師、醫生、警察,因為職業帶來的思維,會帶來孩子們壓抑的性格特徵,

所以腦力勞動者,更要注意自己的思維問題。

這種限制也會在——情緒勞動者身上體現,

情緒勞動者諸如藝人、明星、歌手,也會形成自己特有的關於情緒的職業問題,

比如不敢隨意亂發脾氣,不敢公開粉絲的攻擊辱罵,比如要承受關注者的惡意,卻無法反擊,沒辦法,畢竟靠這個吃飯,我一個12萬粉絲的知乎博主,也不敢反擊,沒辦法,人家是素人,我稍微回復點什麼,他們都罵我以大欺小,再說了廣告主看到了​不給我廣告投放怎麼辦??​?你說我多慘,只能開微博偷偷寫下來悄悄消化。

情緒勞動者——比如王源,想自己抽個煙,緩解下情緒,就會被diss出天際,

情緒勞動者——比如範冰冰早年罵了一句記者,就被黑了三年多,

情緒勞動者——比如黃子韜歸國被罵,後來學乖了,見到記者就送lv手提包,名聲一片大好。

情緒勞動者——比如崔雪莉,生前被屈辱的對待,卻無法表露情緒,靠這個吃飯,就靠這個死的很憋屈。

做這個行業,真的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

你選擇了情緒勞動,你就要忍受情緒問題,來賺錢。

你選擇了腦力勞動,你就要忍受思維的固化所帶來的思維的問題,來賺錢。

你選擇了體力勞動,那——你連支配自己身體權利的自由都沒有,情緒自由、腦力自由從何說起?體力勞動者,真的慘。

就像低級的妓女是體力勞動者,嫖客事後會說:辛苦了。【對體力勞動的肯定】

高級的妓女名媛是情緒勞動者,高級嫖客事後會說:​謝謝你。【對情緒安慰的肯定】

而老鴇就是腦力勞動者。

王思聰因為財富自由,所以帶來的情緒的自由,微博上可以當紀檢委,所以也只有他一個紀檢委。

王思聰又因為大學讀的哲學專業,所以帶來了更為寬廣的腦力的自由。

綜合來看,王思聰是比較自由的了。

所以你仔細看看王思聰的教育,是以自由為前提的教育,很多大佬對子女的教育都是以腦力、情緒、體力的自由為前提的教育,學什麼?

學哲學、學文學、學美學。真正的屠龍之學。

而普通家長們的教育恨不得孩子學一門挖掘機烹飪的技術——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學一門計算機的手藝——腦力勞動​,這些都是不自由的行業。當你選擇教育的時候,就選擇了一門不自由的教育,那將來的下場就是日漸的不自由,所謂贏在起跑線,其實是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情緒勞動者本來就少,一般家長也不可能是情緒勞動者,自己的情緒都管不了,天天亂發脾氣,​更遑論教育了。

在這裡表揚一下王健林:

厲害厲害,教育觀確實牛逼,大佬收我當乾兒子吧,我也姓王。

話說回來,最高級的自由就是財富自由,只要你有了錢,你可以隨意的表達,隨意的宣洩,只要不怕被挨打。

只要你有了錢,你就可以想學什麼專業,就學什麼專業,繼承了億萬家產的瑞士富豪,沒事幹修了15個專業的博士,天天健身,想罵誰罵誰,想愛誰愛誰,這日子,你品品,你細品,滋味不滋味?

畢竟人的體力是有限的、腦力是有限的、情緒是有限的,這些個人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雖然財富也是有限的,但是財富相對於腦力、情緒、體力而言,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無限,非常的廣闊了,我算了一筆帳,一天你花1000塊錢,你一年才花36萬,對於月入百萬的人來說,可以很奢侈的活好幾年了,有的人的錢是幾輩子也揮霍不完,所以平均下來在情緒、腦力方面的自由就是我們平凡人的幾輩子的自由,你品品多幸福。

是不是這個滋味​?

回歸到題目上來,情緒自由,也只是一種很平凡的自由,就像腦力自由、體力自由那樣的平凡,只是三者都達到,實在是除了財務自由以外,確確實實的的確確是沒有什麼可以實現的了。

財富自由是李笑來拾人牙慧說出來的,而情緒自由這一個詞,也絕非大王自創,我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大二的時候就講過了。

很多靠腦力勞動的人,有穩定的收入,但很沒有品德,情緒跟放屁一樣宣洩個不停,這也是情緒自由啊,但這種人真的沒什麼好羨慕的,口德垃圾,不接觸最好。

也有很多跟翟天臨一樣的人,他們做的是情緒勞動者的職業,演戲還不錯的,青年演員裡算比較牛逼的了,但是呢,但是呢,他連知網都不知道,還自稱自己腦力自由,這典型的就是心理學上的補償效應,由於在情緒上不自由,所以他想證明自己的思想上的自由————聲稱自己完成了【腦力自由】,於是就去買了某電的研究生文憑,某大的博士生文憑,自稱自己是腦力自由的翟天臨翟博士,滑天下之大稽,這心理就跟過去的太監說自己,沒有被閹割前多麼大多麼x多麼x是一個道理,都是在補償自己的缺失感,翟天臨的缺失就是他身為一個情緒工作者的不自由,無法表達言論的憋屈,讓他感到自卑。

同理,你也會看到很多很多的底層勞動人民,天天在今日頭條上大談國事,指點江山,口沫橫飛,這也是體力勞動者對自己腦力、情緒不自由的一種補償心理,我有一次就在綠皮火車上談了一天的​中東政治,一老漢給我談的把大學教育都快廢成小學文憑了。還有一次一個環衛工人給我講文學,和一群人聊的正歡,被我無情戳穿這是明清時期的色情小說啊!!!老鐵你清醒一點,不要以為社會上沒有高學歷的中文專業​畢業生好嗎?

像大王這種在奇葩說上混日子的辯手,除了她,還有大大小小几十個,十幾個吧,他們都是典型的情緒勞動者,表達東西看起來是她的情感,其實他們的情緒是最不自由的,所以他們不具備情緒的自由的條件,就好比你一個體力勞動者,就別給我說你思想自由,情緒自由了,同理你一個情緒勞動者,就不要給我提情緒自由了,因為你就是最不自由的。

​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就像我們罵咪蒙,咪蒙敢答應嗎?答應了就是欽點了,欽點了就是​你紅了。情緒勞動者都是這樣,不敢回答什麼,稍微回答一句話,就傻逼了,露怯了,破綻百出了。

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寶葫蘆瓶就是收服情緒工作者的法寶,沒有一個情緒工作者敢回答,回答了就離失業不遠了。所以楊冪,楊天真這群掌控明星的公司,才要一大幫營銷號替自己回答​自己的名字。

因此奇葩說辯手大王在節目上狂吹情緒自由的重要性,深得人心,於是又博得了一群自媒體人——這群情緒工作者們——的喝彩,突然火爆在網絡上傳播,火到了知乎熱榜上,火到了微博上,被一眾不明就裡的媒體狗腿連聲贊同,但情緒自由,要是讓王思聰看到了,或者再不濟被我做技術工人鐵飯碗的鄰居家的二姨家的技術崗沒素質的表舅看到了——也沒什麼太大的意思,因為王思聰和那表舅,都挺自由的,不屑這個自由。

情緒自由,說到底就是一群情緒不自由的自媒體從業者、影視明星、藝人、網紅想要自由,但卻又不敢自由的一種試探,實話跟他們說了吧,他們只要從事著情緒勞動者的職業,就不可能實現情緒自由。

所以可別扯淡了,海燕啊,你可長點心吧,不如多賺點錢,實現財富自由之後,再回來講講財富自由有多好,當王思聰是什麼樣的體驗之類的云云。

最後,謝邀。

一個知乎12萬粉絲的狗v的正解。

紅框裡的就是我,不用謝。​

相關焦點

  • 《奇葩說》的七年之「氧」|專訪監製李楠楠
    李楠楠告訴娛sir,她們在楊冪為數不多的採訪裡,看到了非常真實且犀利的表達,「這是我們對她產生很大興趣的原因」。同時,這也是《奇葩說》邀請導師、嘉賓,包括選擇選手,最基礎亦最核心的需求: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能真誠地表達,能說真話。 「但冪冪(楊冪)太忙了,之前跟她的經紀人溝通,一直想見她本人,但一直錯過,沒見著。」
  • 「情緒,情緒,請你告訴我」—— Points of You 應用系列
    ,情緒,請你告訴我」的 POY 沙龍,本以為大年二十九,許多人應該都準備過節去了,沒想到最後參加沙龍的人都有 30 多人了!在賢聰老師的社群,知道了很多 POY 的玩家,體驗到了更多的 POY 的玩法,看到了每一次的 POY 都在不斷證明 POY 擴展視角以及那大家常說的 POY 金句:「意料之外卻精準」的魔力。POY Dream 賢聰老師社群,每兩周就會有 L.2 畢業同學在這裡實踐運用 POY 帶領活動。
  • 楊冪救不了「奇葩說」
    大冪冪的加入,確為《奇葩說》添了綜藝效果。  只是,飄連看好幾期。  卻依舊覺得楊冪的存在有些突兀——  無關飄的個人喜惡。  只在於,她或許可以很好地勝任綜藝咖的角色。  但在這樣一檔節目裡,尤其還坐在導師的席位上。  僅有綜藝感,不足以支撐她存在的必要性。
  • 《奇葩說 第六期》第七季:奇葩說沒有肖驍就可能不是奇葩說了
    很多人說肖驍較之往季,看起來辯論好像更厲害更有邏輯了,可感覺上似乎沒有了以往的犀利,這種感受上的落差在本季愈發的明顯。馬東說:如果奇葩說沒有肖驍,可能就不能算是奇葩說了吧!他確實是這個節目其中一個重要的靈魂人物,如果他都變味了,觀眾是很敏銳地能感覺到奇葩說的味道也在隨之改變,不能一棒子敲死說奇葩說不好看了,可能會說奇葩說不那麼可愛了。究竟是什麼導致的?
  • 不要被自己「情緒勒索」
    所以佛教常說「我們人要修」,這個「修」不是說你到山上去每天只吃一餐、或到寺廟去念佛一百萬遍...做這些才叫做修行;那些是形式和外表。所謂人要「修行」的那個「修」字,真正的意義就是我們要修掉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看不慣」,這樣你的人生到最後才會有「圓滿」。而這個「圓滿」是因為你有智慧了,你可以不再「被自己的情緒所勒索」。
  • 奇葩說「遠方的哭聲」,我在這部新片裡聽到了
    最近有期《奇葩說》被熱議。辯題是:「博物館著火,你要救一幅名畫,還是救一隻小貓」。這個議題看似遙遠而抽象,但實際上囊括的範圍卻是大有內容。 節目中,黃執中把辯題上升到了「遠方哭聲」的高度。他說,人的認知是有範圍界限的,拯救名畫,則是給自己的同理心擴大了邊界,使自己聽得到更遙遠的哭聲。
  • 《奇葩說》裡為什麼有人招人愛,有人惹人煩?
    「你腳底下有陰影,只是因為你在面對著太陽。你在看著太陽,所以你就不要管你身後那些影子。」「很多人說自己是人間清醒,但未必真的清醒,我覺得清醒的人都是在努力活著的人。」除了新奇葩,這一季的《奇葩說》也有眼熟的老奇葩再次返場。臧鴻飛今年參賽壓力很大,他把2019年總結為自己的「挨罵年」:表達情緒被罵、淘汰被罵、曬紅燒肉被罵……但即便如此,當知道自己鼓勵到一些人的時候,他開始與網絡世界和解,開始選擇再次相信交流的意義。
  • 香菸曾被包裝為女性的「自由之火」,事實上它是「自由的枷鎖」
    一個警察跑向了一位女士,並且邊跑邊勸阻對方「女士,你不能這樣做。」但對方並沒有聽從他的警告停止自己的行為,而是對警察喊了一句「Alderman Sullivan 說的嗎?」隨後,警察逮捕了這位女士。菸草沒有告訴你的「甜蜜糖果」香菸製造商告訴你,吸菸可以減肥,而這或許不是謊話。▲ 圖片來自:《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尼古丁是一種食慾抑制劑,它可以降低食慾,影響個人的飲食習慣。一項關於尼古丁對食慾影響的研究表明,「尼古丁的淨效應包括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食物攝入持續減少。」
  • 奇葩說第六季——下飯綜藝莫強求
    《奇葩說》有三好——奇葩、辯題、金句好。那我們先看看第六季的辯題吧:第1期辯題「正確的廢話還要說嗎?」【溝通】第2期辯題「異地戀伴侶反對和異性合租要不要搬家?」【價值觀】【腦洞】第5期辯題「感興趣的工作總是 996 ,我該不該 886 (說再見)」【職場】【壓力管理】【價值觀】第6期辯題「大學開戀愛必修課」,你支持嗎?
  • 「解救」奇葩說
    此外,辯題的選擇面也越來越窄,牟頔告訴毒眸:「我們做到第四季的時候,就一直焦慮,是不是真的不會出現有趣的新辯題了。」 然而,綜藝市場的其他從業者並沒有等待《奇葩說》。最終,團隊決定做下去,對於米未來說,比起放棄《奇葩說》做一個新節目,把第五季做好的成功概率更高。「當下的米未不能沒有《奇葩說》。」牟頔告訴毒眸。 為了扭轉頹勢,一向隨性的米未,開始有意識的學習,團隊從最基礎的數據調研開始討論,為《奇葩說》尋找改變的方式。
  • 你想對父母坦白和同志男友出櫃,但連「奇葩說」最好的辯手都……
    你應該已經搶到過年回家的票了吧?想好給爸媽多少紅包了嗎?想好帶什麼吃的穿的用的給老家的親戚朋友了嗎?如果你都準備好了,那你準備好了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嗎?——「找著女朋友了嗎?」、「啥時候能抱個孫子回家?」沒錯,像你去年那樣打個呼呼,糊弄過去也不是不行,但萬一今年糊弄不過去呢?
  • 「鬼吹燈」裡沒說出來的古墓真相,他來告訴你
    唐際根身上帶著常年野外考古的印記,皮膚黝黑,衣著樸素,只穿運動鞋,沉重的雙肩包裡經常裝著各種包括石頭在內的科研樣本。他1964年出生於江西萍鄉,1982年考入北大考古系,志願是舅舅幫著填的。之所以讓他學考古,是因為舅舅當時靠收老錢幣為生,但偶爾會收到假錢幣,於是,他告訴唐際根:「你學了考古,以後如果有工作吃官飯,沒工作收錢幣也能生活。」
  • 我對《奇葩說》很失望
    辯論不再是有邏輯的思想battle,從開播到現在,更多是菜雞互啄的「胡說」現場。選手很少再用觀點說服觀眾,而是用各種段子故事,讓觀眾情緒到達嗨點按下按鈕,獲得票數。並不是說,奇葩說不能煽情搞笑,畢竟正經辯論我們也看不下去。
  • 情緒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緒自由
    醒來後,還沒從憤怒的情緒裡走出來。我氣呼呼地洗漱,氣呼呼地吃早餐,但吃著吃著,就突然被自己給逗樂了。因為一個莫須有的夢,竟讓自己一整個早晨都變得如此糟糕。類似的夢,不知道大家是否經歷過:爭吵導致的生氣,被冤枉而覺得委屈,又或是夢見考試而感到焦慮。而這樣的夢,用一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來講,就是「負面情緒泡沫」。01.
  • 「奇葩大會」沒撕這個奇葩,才叫高級
    也就難怪不少人覺得張雪峰是「說相聲的」,「混娛樂圈的」,「網紅」……所以這次來《奇葩大會》,張老師的目標很明確:要告訴大家,「我是一個老師」。他擅長把枯燥、消極的流程用輕鬆的方式說出來,起承轉合邏輯有序,像說故事,且能牢牢牽住觀眾的注意力。更厲害的是,他極擅長在段子裡滲透自己的觀點,哪怕那觀點你過後細思感覺哪裡不太對……但在他快節奏+多案例的講解中,你也很容易會被他說動,或者一時難以反駁。
  • 《奇葩說6》第一期,馬東你竟然還笑得出來???
    等英文有節奏地在句尾飆出,讓人體會到了一種「rap式辯論」的風格。 站在對面的歪果仁星悅,反而全程用標準的中文表達,邏輯嚴謹、層層遞進、感情真摯。連一句「你是人嗎」,都被她說出了「你吃了嗎」一樣的問候感,以及發自靈魂的質詢感。
  • 「奇葩說」翻身之作
    應該是,五季都不看,你也不能錯過這一集——《奇葩說 第五季》第17集從2014年開播至今,爆款過,也下架過。有人罵有人愛,戲裡戲外的話題、八卦都是熱搜常客。花團錦簇的服裝、配樂、綜藝花字;情緒亢奮的臺詞、對峙、真假撕×;甚至層出不窮的八卦新聞……但公平一點評價,現在人們能從它身上挑的毛病,這個欣賞門檻也是它自己製造的。《奇葩說》的敵人,目前仍只有它自己。
  • 奇葩說第七季,有他在,一定好看!
    瞧瞧,這才是知識分子該說的話,梁秋陽回歸,這節目必須有他!為打工人代言,為打工人說話,他說這是古人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季海選,他重新定義了「說話」的意義:「我曾經一直以為,說話這個東西我已經很了解了,就是內容、邏輯、觀點,還有你的表達就不流暢、動不動聽。但其實最重要的,不是你自己說的東西,是你對面聽的那個人,想要的那個情緒點是什麼。」
  • 「青雲」直上 誰與爭鋒——《奇葩說》第六季總決賽觀後感
    總決賽的辯題——「終其一生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你後悔嗎?」既沉重又現實,最終康永哥隊獲勝了,詹青雲也不負眾望奪得了第六季《奇葩說》的BBKING。這期比賽,我印象比較深的選手有三位。邱晨這一場的辯論表現可能不是最精彩的,但是在整個《奇葩說》第六季裡,她的表現無疑是非常精彩。
  • 奇葩說第七季辯題媽媽瘋狂應援男明星,看湖南衛視事件
    昨天晚上看奇葩說第七季第五期,這期的辯題很意思「媽媽瘋狂應援男明星,完全不著家,我該不該阻攔她?」。看到節目的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就突然想到了前段時間曝光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從節目主持人到工作人員收節目嘉賓粉絲應援會的禮物。而這些粉絲應援會的是通過送禮的方式,希望節目給自己應援的明星更多的鏡頭,或者給更多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