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先生》:從一個獵犬般的大偵探,到一位自我放逐的老人

2021-02-08 iTaste周末畫報

華生不再以命題作文的形式出現在影片裡,導演這次把切入點放在了一個14歲的小男孩身上

「翔實的勘案,冷靜的分析,精妙的推理……頭戴獵鹿帽、口中銜著菸斗的福爾摩斯,這是他帶給我們的期待。然而眼前坐著的,並非那個獵犬般的大偵探,而是一位因記憶衰退而昏昏欲睡的爺爺,一個在懊悔中自我放逐的老人。」

麥克萊恩的個人表演魅力成就了這位沉浸在回憶當中的經典銀幕形象

福爾摩斯的銀幕形象已經太多太多,經典的電影和連續劇裡,無論是機警如巴茲爾·拉思伯恩,優雅如傑雷米·布雷特,還是越打越帥的小羅伯特·唐尼,都給觀眾們留下了無窮的魅力,哪怕是在麥可·凱恩的「調侃版福爾摩斯」裡,淪為華生替身的他,最後也英勇了一把。這一次由「甘道夫」伊恩·麥克萊恩來飾演的福爾摩斯,卻迥異於這些具有充沛精力的前作。說起這個經典的銀幕形象,100多年前英國作家柯南道爾創造了「 福爾摩斯」,這個愛抽菸鬥的英國瘦子就成了「大偵探」的代名詞。

據統計,福爾摩斯算是上世紀最受影視青睞的人物形象,自誕生起已有次被搬上了銀幕。1900年的無聲短片裡就曾出現了他的早期特效,年後拍攝的《福爾摩斯的冒險》,年歲幾乎與電影史相當。默片時代中與福爾摩斯同時代的威廉·吉爾特對角色的詮釋最為準確,其表演還獲得了柯南道爾本人的認可,甚至成為續集的靈感來源。而在好萊塢真正塑造一代福爾摩斯的,當數艾爾·諾伍德,他在1920年代一共出演了47部福爾摩斯影片,作為第一代銀幕神探完全符合原著造型。到了有聲片時期,巴斯爾·拉斯伯恩又把福爾摩斯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和之後的數部續集中,他的儒雅睿智與華生的木訥愚蠢相映成趣,伴隨美國人度過了整個戰爭年代。1950年代之後,克里斯多福·李也曾成功地扮演了福爾摩斯,這個版本的大偵探變得陰鬱而冷酷,如獵犬般一擊必勝,《福爾摩斯與致命項鍊》同樣成為了影壇經典。好萊塢大導演比利·懷爾德也在1970年編導了《福爾摩斯秘史》,試圖在精彩的懸疑破案之餘,也深入到大偵探封閉的內心世界。而中國人最熟悉的福爾摩斯,當數傑雷米·布雷特出演的電視劇版本,對於很多1980年代第一次接觸外國連續劇的觀眾來說,布雷特簡直是福爾摩斯再世。謙和優雅的布雷特相比之前的版本,更具有人格魅力,甚至讓人忘記了原著裡的福爾摩斯戴的是獵鹿帽,而不是高聳的紳士帽。

另闢蹊徑的人物塑造並非導演比爾·康頓的強項,但考究而隨和的造型讓福爾摩斯離觀眾的距離不再那麼遙遠

與以上這些福爾摩斯們不同的是,《福爾摩斯先生》改編自米謝科林的小說《心靈軌跡》,可以算是一部旨在挖掘人物內心的「同人續集」。93歲高齡的福爾摩斯先生,早已離開了倫敦貝克街221B,孤傲的他一直對華生的「虛構」耿耿於懷,什麼獵鹿帽和菸斗,不僅固化了自己的形象,還擅自篡改了案情和結局。在田園牧歌式的退休生活中,福爾摩斯表面上如所有英國老人一樣,安度晚年,享受著陽光、海風和孤獨。整部影片就在這種散文式的描寫中徐徐展開,絲毫不見《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的懸念叢生和緊張急迫。也可以說,影片巧妙地利用了「記憶力衰退」的設定,依靠隱藏細節的敘事,搭建了足夠的懸念,以吸引觀眾把目光聚焦在福爾摩斯的情感轉變上。麥克萊恩的演技可謂爐火純青,70多歲飾演90多的人,姿態,行為和表情的模仿毫無破綻,渾濁的目光中一旦射出光彩,既是回憶起了真相,也是明確了探案的「真正意義」。影片最後給出了溫暖的結局,福爾摩斯終於理解了華生為自己留下的「情感遺產」,釋懷了「孤獨」女人的悲劇,為梅崎一家補上了「遲到的希望」。再加上小羅傑,這個「平凡父母的天才子女」可以傳其衣缽,鏡頭搖起,屬於福爾摩斯的時代終於翻開了新的一頁。

不可否認的是,福爾摩斯的形象隨著時代的發展一直在變化,乃至成了喜劇演員和拳擊高手,只為了迎合新生代年輕觀眾的口味。好萊塢兩位影帝,麥可·凱恩和本·金斯利,就曾在《福爾摩斯外傳》中來了個大反串,徹底顛覆了神探的智慧形象。就連在原著中難得登場的福爾摩斯的哥哥,也在道格拉斯·威爾默主演的《福爾摩斯兄弟歷險記》中成了主角。至於《福爾摩斯在華盛頓》《福爾摩斯在紐約》等演繹版影視劇就更是數不勝數了,許多演員都在戲仿福爾摩斯的行頭和舉止中過了一會兒神探癮。

………………………………………………

周末畫報·城市版官方微信平臺[周末i城市]

微信號:mwicity

特別聲明:如需轉載文章請先通過後臺與我們取得聯絡

相關焦點

  • 從《神探夏洛克》到《巴斯克維爾的獵犬》
    每當一些不可思議的驚天疑案出現的時候,人們的腦海裡不由自主地就浮現一個總是帶著獵帽穿著風衣叼著菸斗的男人——他就是夏洛克福爾摩斯。雖然他只是柯南·道爾筆下虛構的角色,但是百年來遍布全球的粉絲卻堅信著他的存在,在倫敦貝克街221B號至今仍會收到許多從世界各地飛來的「福爾摩斯先生親收」的信件。
  • 福爾摩斯先生的晚年
    茱萸、玻璃琴、蜜蜂與黃蜂,加上華生轉世般的小男孩,交織出老紳士溫馨的晚年生活,一老一少的對話,總叫人含淚帶笑,蘊含著無限的暖意。愧疚地反思,是英國紳士的自我療愈方式。但若沒有一個接班人式的小男孩出現,生命,很難傳承出意義來。這就像一面又一面的鏡子,放在不同的角落,照見各種角度的自我,又像是一再地輪迴轉世,傳承了自己累積的知識與智慧。
  • 影評:《福爾摩斯先生》:名偵探的愛與憾!
    改編自米基卡倫小說的《福爾摩斯先生》,從觀眾對角色的喜愛與熟悉出發,一方面透過種種細節描述,如對蜜蜂的愛、極端敏銳的觀察力等,在最短時間內清晰勾勒出名偵探的遲暮生活,一方面又強調小說傳奇背後有血有肉的真人。破案不是真正重點,名偵探的愛與憾才是。
  • 影視作品演繹最多的人物角色,誰是你心目中的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先生退休之前是一位名偵探,退休之後隱居在英國的小村莊,當起一名養蜂人;雖然已經93歲但仍然是一名睿智的老人,時不時會回憶並記錄自己的過往,並不斷與自己逐漸衰退的心智和記憶力做抗爭。導演比爾·康頓基本合格的呈現了這個不一樣的福爾摩斯形象,並忠於原著中對「福爾摩斯」這個符號性形象之外的延伸表達,作品中更為打動觀眾的是一個與其他老年人一樣需要面對自然規律的普通人,用一生的智慧實現自我圓滿的過程。
  • 娛樂│《福爾摩斯先生》上映 已經有超過87位演員演了福爾摩斯
    本周,北美電影市場除了大殺四方的《蟻人》,老年版福爾摩斯——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也上映了。由「萬磁王」和「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來演繹 93 歲福爾摩斯的退休生活。  夏洛克·福爾摩斯,是一個虛構的偵探人物,由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一個才華橫溢的偵探形象。福爾摩斯善於通過觀察與演繹法來解決問題,冷靜、睿智,無數次被搬上大熒幕。
  • 字裡行間的福爾摩斯
    如果問眾多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裡,我接觸時間最長、讓我感情和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這個C位自然是屬於福爾摩斯的。福爾摩斯探案的故事充斥在童年回憶的泡泡中。小時候特別喜歡泡書店,在書店最愛看的就是各種版本的福爾摩斯探案集——感覺裡面那麼多案子,根本看不完。所以我一次就看一個案子,細細咀嚼,沒想到日積月累,不知不覺看了好多。
  • 《淘氣大偵探》:福爾摩斯決戰莫裡亞蒂,跟著大偵探遊倫敦
    除了福爾摩斯的故事為主線之外,給福爾摩斯配音的還是約翰尼·德普(《加勒比海盜》),另一位男主角吉諾密歐的配音可是詹姆斯·麥卡沃伊(《X戰警:第一戰》),電影幕後還雲集了艾米莉·布朗特(《寂靜之地》)、切瓦特·埃加福特(《奇異博士》)等等好萊塢大明星,有趣的故事配合大明星的聲音演繹,顯得格外精彩。
  • 【大偵探養成指南】看完這篇推送,包你成為下一個「夏洛克·福爾摩斯」!!!
    最後,各位粉絲不要著急,《大偵探福爾摩斯》第三部很快就要和大家見面了,也就再等個將近兩年,堅持到2021年12月22日就行啦!(如果片方不再放我們鴿子,嘻嘻~)由演員傑瑞米·布雷特(飾演夏洛克·福爾摩斯)和愛德華·哈德威克(飾演華生醫生)領銜主演的經典系列《福爾摩斯》可謂是英劇史上的常青樹。
  • 自我放逐與記敘回歸
    對南京近乎宗教般的信仰往往能感動旁人,但感動旁人之前其實已經歷了漫長的自我感動,自我感動就是曾幾何時新街口的孫中山銅像已成為了可以調節我淚腺的裝置。這些想去記敘。所以我在西安這大半年,大概就處在——努力思考熱血的來源和試圖記敘情懷的始終——這兩條線索之間。 四 我曾解釋過當初我為什麼會選擇來西安。
  • 影評|福爾摩斯先生:當偶像走下神壇
    英雄總有遲暮之年,如果有一天福爾摩斯先生走下神壇,頹頹老矣,他的生活又會如何?我從未想過這個可怕的命題,直到看過電影《福爾摩斯先生》,才讓我對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形象有了全新的認知與思考。而電影《福爾摩斯先生》則恰恰相反,徹底打破了福爾摩斯在觀眾心中原有的形象,講述了福爾摩斯如何在93歲的晚年生活中,把自己從一位理性思考的常勝將軍轉變為理解感性思維方式的人的靈魂救贖。《福爾摩斯先生》改編自米切·庫林的小說《心靈詭計》,是由比爾·康頓執導,伊恩·麥克萊恩、米羅·帕克、蘿拉·琳妮等主演的一部懸疑電影。
  • 盤點:影視劇中的12位福爾摩斯
    他一直都是一個冒險英雄,一個少年,一個癮君子,甚至一個活生生的蠢貨。巴斯爾·拉斯博,多部影片(1939-1946)但拉斯博從1939年到1946年的14部影片中都扮演了福爾摩斯,使得這一文學形象轉變成了電影偶像。彼得·庫欣,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59)
  • 貝克街221B《福爾摩斯先生》
    對於一個舉世聞名的名偵探來說,煩惱不只來自於變老,人們對他一切的理解,無論是獵鹿帽或菸斗,乃至於貝克街221B,都來自於華生那(在老先生眼中)過於浮誇的小說。年輕時候的他不太困擾這些被過度渲染的小說,可是老先生意識到他慢慢變成名偵探小說人物列表裡孤獨的「倖存者」時,當他身邊真正認識「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人一一離開時,老先生就越來越對這個屏幕上裝模作樣的「名偵探福爾摩斯」感到不耐。
  • 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
    今天我給小朋友講的,是經典名著《福爾摩斯探案集---巴斯克維爾的獵犬第一章》的故事簡介。一天早上,一位文質彬彬,帶著金絲眼鏡的紳士來拜訪福爾摩斯:「您好,我是莫提莫醫生。我在一個鄉村行醫,已經五年了。以前我是在倫敦的大醫院工作的。不過我喜歡鄉村的安靜環境,所以從大醫院辭職,搬家到了現在這個村鎮。在這裡,我交上了幾個趣味相投的好朋友。
  • 從小說大偵探《福爾摩斯》中學到的司法鑑定科學
    一塊懷表看過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的人也許記得這麼一個片段:華生拿來一塊懷表,讓福爾摩斯推斷懷表主人的性格和習慣。福爾摩斯是這樣推斷的:從懷表的外觀看出,這隻表差不多製造於五十年前,表上刻的字和制表日期差不多,說明這隻表是上一輩的遺物。
  • 【專欄·推理筆記】大偵探們為什麼都需要一個搭檔?
    不過推理粉兒們很慶幸,不論時代、場景等背景元素如何產生變化,只要福爾摩斯和華生沒有被拆散,我們就信心不墜。因為,對大偵探而言,可以沒有老婆,沒有家人,但不能沒有搭檔。那麼,大偵探心目中最重要的搭檔,都是什麼樣的呢? 優勢互補性搭檔是最傳統的搭檔模式,這種互補還不僅僅局限於頭腦,在性格、喜好、能力和思維方式上都能形成互補。
  • 黑布林英語閱讀|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上)
    「嘿,」福爾摩斯道,「摩梯末醫生顯然並非一位即將浪費我們時間的人。」當客人被帶進屋時,我們起身迎接了他。 「早上好,先生們。」他講道,「我是詹姆斯,摩梯末醫生,是從德文郡的格林盆來的;我想您一定就是歇洛克·福爾摩斯先生了。」他與福爾摩斯握了握手,福爾摩斯道: 「您好嗎,摩梯末醫生?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好朋友約翰·華生醫生,他一直在幫我辦案。
  • 【青閱讀】論帽子對於型男福爾摩斯的重要性
    (圖片來自@神探夏洛克 官方微博)大家肯定都注意到啦,福爾摩斯先生的標準照裡總有個必不可少的配搭(不是花生……也不是女神……),那就是獵鹿帽!獵鹿帽大概已經成為福爾摩斯先生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了,就連倫敦貝克街地鐵站內的牆面上也滿是他叼著菸斗戴著獵鹿帽的頭像剪影。而到了貝克街地鐵站的出口,就能看到這位神探的雕塑:戴著獵鹿帽,手持菸斗,罩著圓領披風長大衣,注視著地鐵出口來來往往的路人,好像在細心觀察著什麼。
  • 福爾摩斯與愛丁堡 | 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相信你一定也會想起那位居住在貝克街 221B,性格孤僻而又才華橫溢的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Sherlock·Holmes)——菸斗和獵鹿帽是他的標誌,神奇的推理能力更是讓全球粉絲為他著迷。愛丁堡與福爾摩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福爾摩斯是怎麼來到中國
    英國著名作家阿瑟·柯南·道爾筆下足智多謀的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第一次「來到」中國是在1896年。其一共歷經了十個階段:一、1957年-1958年,群眾出版社約請翻譯家劉樹瀛(筆名倏瑩)先生、嚴仁曾先生、丁鍾華先生、袁棣華女士直接從英文翻譯、出版了「福爾摩斯探案系列」中的三部長篇小說《巴斯克維爾的獵犬》(劉樹瀛譯)、《四籤名》(嚴仁曾譯)、《血字的研究》(丁鍾華、袁棣華譯)。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出版的關於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的圖書。
  • 法律之旅 貝克街遊記:不死的福爾摩斯
    一炮而紅以後,他又接連寫了許多篇關於福爾摩斯的故事,如《四籤名》、《巴斯克維爾莊園的獵犬》等。不僅名聲大噪,收入頗豐,而且,《獵犬》一書出版後,他更被英王室冊封為爵士。寫小說,居然可以寫出個「爵士」的頭銜,這真是這個高大俊朗、留著一撇威嚴的英式小鬍子的蘇格蘭醫生當年所遠遠沒有預料得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