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題材靠只狼拿獎,國產武俠卻出不了3A,這中間差點什麼?

2020-12-19 騰訊網

在遊戲裡,玩家們的"武俠情結"究竟有多深?

比如國產武俠題材遊戲《劍網3》,作為武俠網遊裡的常青樹,2009年公測至今,已經過去十一年,但是劍網3的玩家們,全都是被遊戲中的武俠內容所吸引的嗎?其實,情緣、八卦以及各種聞所未聞的奇異故事才是大多數玩家們最愛的內容。

可能大多數人對於武俠的啟蒙來源於古龍與金庸,他們筆下的武俠世界是刀光劍影,江湖氣息也很濃鬱,這樣的武俠題材更是成為了大多數國產遊戲開發商以及獨立工作室的最愛,在遊戲界,武俠題材廣受歡迎,可市場上卻充斥了太多良莠不齊的武俠遊戲。

以至於現在每每提及武俠類的新遊戲,很多國內的玩家都會有覺得有點審美疲勞了,那麼武俠這一題材真的算是被過度消費了嗎?

解答這個問題,大家不妨橫向對比下,同樣被"用爛了"的遊戲題材。像日本忍者武士的題材,多年來被遊戲界用的次數數不勝數,近些年來也有人常說此類題材"爛了,沒有新鮮感"。但是,此類題材多年來也出過許多佳作,去年發售的《只狼》也是拿到了遊戲界的"奧斯卡",TGA2019 的最佳遊戲獎。

《只狼》的高口碑,不僅僅因為它是老賊宮崎英高的作品,其打(ge)鐵(dang)機制也是對魂系遊戲自身的一種突破,在傳統動作遊戲的模式上進行了一次創新,玩家玩的賊爽,也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樂趣。

遊戲內容的高素質之上,再搭配上老賊遊戲一貫高質量的音樂美術風格,精巧的地圖設計,韻味悠長的東方審美,你說《只狼》能不火嗎?

《只狼》系列的名利雙收,也用了事實反擊,那些說"忍者武士題材爛大街"的人。

也許一個《只狼》的個例不能說明問題,可同樣題材的《仁王1&2》,以及即將要出的《對馬島之魂》都是極受玩家歡迎的作品,所以,不是遊戲題材不行,根本原因在於遊戲品質是否過硬。

同理,國產武俠題材也是這般道理,只要用心做好遊戲,就沒"用爛"這一說法。

二十年前的國產遊戲界詮釋了這個道理,那時的武俠神作多到爆炸,卻從沒有過玩家吐槽"武俠題材泛濫"。在那些作品中,讓人印象極為深刻的遊戲其實不是仙劍也不是軒轅劍,而是《天地劫》三部曲。

當時的《神魔至尊傳》還出現了反派角色人氣比主角人氣高的現象,遊戲中反派夏侯儀,從一個言行極端的邪法師,到使用禁術幫助主角團,該人物性格上的大反轉讓玩家對他印象極為深刻。

之後,以夏侯儀為主角推出的續作《幽城幻劍錄》徹底揭開了這個男人的傷心往事,故事的世界觀更是跨越了人、天、明以及天幕另一頭的幽界,讓所有角色在時間線的交織下相互羈絆,其中還融合了西方神怪、古代天文曆法體系等元素,多種文化的巧妙融合,也讓當時玩家驚異不已。

而玩法的"難"字被《天地劫》系列貫穿始終,三部曲不論是在主線劇情與支線劇情的聯動,還是隱藏道具的設定,又或者是迷宮以及陣法的解謎,都是難的不行。那些無法獲取攻略的玩家也是為此熬禿了頭,但是卻樂趣多多。不過可惜的是,雖然《天地劫》好玩,但是三部曲之後就沒了續作,而此系列一斷就是21年。

最近,紫龍遊戲正式公布了天地劫系列的續作《天地劫》手遊5月29日首測的消息,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款手遊呢?

作為多年後重見天日的老IP,這次在手遊劇情的設定上運用了很多巧思,一方面劇情是以主人公時輪宮弟子"阿良"開始引入,冒險的過程中會有原作的各種角色加入,途中你甚至需要作出一些抉擇,而這將會間接的影響到劇情的走向。

此外,原作當中其實還有很多故事沒有講完,像是夏侯儀在《幽城幻劍錄》當中最後黑化進入幽城後發生了什麼,千年之後才相遇的冰璃是否又能被再度復活?

這些未解之謎將會在手遊當中以原創劇情的方式補全,同時也考慮到沒玩過原作的玩家,手遊當中還把三代作品的劇情都收錄了進去。

《天地劫》手遊玩法更是繼承了《神魔至尊傳》的戰棋玩法,除了融合戰棋的經典元素之外,同時加入了符合原作設定的內容,其中像是角色屬性的克制,角色與地形的關係等等,

在玩法上,本作延續了《神魔至尊傳》的戰棋玩法,鑑於紫龍之前的《夢幻模擬戰》手遊更是在海外獲得了絕佳的成績,自然本次《天地劫》手遊的質量也會非常高。

此外,角色在戰鬥動畫的表現效果爆炸,在《天地劫》手遊當中,當角色釋放了技能之後會有非常完整的一套攻擊動畫,其中不少角色技能動畫效果是在原作的基礎進行了高清製作。

所以,並不是武俠題材讓玩家審美疲勞,而是濫竽充數的辣雞武俠遊戲讓玩家感覺到厭煩。像《天地劫》這樣被塵封的IP的精良續作手遊,肯定要比那些所謂的"武俠"遊戲要有意義的多。

相關焦點

  • 日本的武士遊戲早已風靡全球,為何中國的武俠卻始終走不出亞洲?
    三款由不同公司開發的日本武士題材大作:《對馬島之魂》《只狼》和《仁王2》閃耀全場。另一方面,我們的武俠遊戲也在今年大爆發。《逆水寒》《楚留香》《劍網3重製版》《劍俠世界2》……在最近也是話題不斷,各種上熱搜。但是!在這背後有件匪夷所思的事:為啥武俠遊戲從來沒有在歐美市場成功裝過逼,但同屬東方文化的武士題材,卻能在E3上贏得滿場彩?
  • 日本武士遊戲風靡全球被外國人痴迷,中國武俠遊戲卻淪為賺錢工具,為什麼?
    PK——首先是在不久前的E3遊戲展上,三款由不同公司開發的日本武士題材大作:《對馬島之魂》《只狼》和《仁王2》閃耀全場。在這背後有件匪夷所思的事:為啥武俠遊戲從來沒有在歐美市場成功裝過逼,但同屬東方文化的武士題材,卻能在E3上贏得滿場彩?今天就來嗶嗶一下,為什麼我們的武俠遊戲無法走出國門。
  • Steam年度大獎:只狼「拿獎二度」,唯一國產遺憾落選
    其中,《只狼:影逝二度》(以下簡稱只狼)再度成為最大贏家,斬獲年度最佳遊戲大獎,這也是繼TGA 2019、GameSpot 2019最佳之後,《只狼》獲得的又一樽年度遊戲獎盃。為了避免過多老面孔佔坑,本屆Steam大獎對遊戲發行時間做了一定限制,除了特定獎項以外,所有候選被要求必須是過去12個月內發行的遊戲,且提名無法重複,杜絕了單款遊戲斬獲多個大獎的可能性。
  • 日本武士遊戲風靡全球被外國人痴迷,中國武俠遊戲卻淪為賺錢工具
    , 三款由不同公司開發的日本武士題材大作:《對馬島之魂》《只狼》和《仁王2》閃耀全場。在這背後有件匪夷所思的事:為啥武俠遊戲從來沒有在歐美市場成功裝過逼,但同屬東方文化的武士題材,卻能在E3上贏得滿場彩?今天就來嗶嗶一下,為什麼我們的武俠遊戲無法走出國門。
  • 《只狼》火了 中國的武俠風格動作遊戲又在哪裡呢?
    《只狼》明顯受到了日本劍戟片的影響,而一些早年經典的日本劍戟片興盛啟蒙了後來香港武俠電影的繁榮,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只狼》看起來有一種武俠味道。並且從遊戲具體表現來看,本作在武俠風格層面遠超大多數國內遊戲,有很多地方值得國內遊戲領域借鑑參考。
  • 21GB的國產只狼?打完Boss才給教程,大半玩家新手村都出不去!
    國產武俠遊戲,一直廣受國產玩家的喜愛。小弟可以負責地說,只要是一款玩法不怎麼枯燥,劇情還能接受的國產武俠遊戲,哪怕遊戲內容多多少少有些BUG與瑕疵,大部分國產玩家也都能打出五星好評。全方面落後時代的國產武俠從小弟試玩的結果來看,《亦春秋》算是一款中規中矩的動作解密遊戲,講述了架空歷史下兩國爭霸,以及主角一路斬妖除魔,為國報仇的故事。從它發布的預告片來看,這款遊戲頗有點國產《只狼》、《仁王》的意味在內,具備彈反、閃避、切武器特殊攻擊等多種攻擊模式。
  • 江湖遠,廟堂高——從《只狼》開始聊武俠主角的兩種身份
    李尋歡家出過七個進士、三個探花,家大業大,但他把整個家產都留給了龍嘯雲和林詩音,他在江湖上的花銷很多時候是靠朋友接濟。喬峰,丐幫幫主,都丐幫了,肯定窮,有一次他身上盤纏不夠,還去公庫偷過幾百兩銀子。這倆都沒正經營生,來錢的路子不靠譜。
  • 這可能是你看過最好的動漫武俠,沒有之一.
    我們去年送別了金庸,千禧年後送別了武俠,而在更遠處,早已送別了那個快意的年代。如今新的武俠改編電影或者是電視劇,我們看的都是奇怪的掌風,左腳踩右腳脫離地心引力的飛天奇術,亦或者七彩斑斕的五毛特效。對於武俠,我們又愛又恨,愛它的狹之大義,愛它的快意恩仇。恨,只是恨新時代的演藝事業不爭氣罷了。
  • 只狼:無盡的死亡中,你在享受些什麼?
    那麼,我玩這個,畫風不美型,死亡隨身走的遊戲的時候,在玩什麼呢?我得說,只狼滿足了我對一款武俠遊戲的所有幻想。飛簷走壁,潛行暗殺,激情拼刀,應有盡有。個人雜談,所以介紹幾點只狼的邊緣優點。1,地圖。朋友推薦我玩《黑暗之魂》(《只狼》設計者宮崎英高的另一款遊戲)的時候,把角色放在了一個制高點,對我說:「看,你現在能看到的地方,你都能去到。」
  • 我們和《只狼:影逝二度》設計師聊了聊:一刀一義肢帶來豐富體驗
    FromSoftware將於明年3月22日推出全新作品《只狼》,相信各位薪王、老獵人都對這款主角能跳、會飛簷走壁的「受苦新作」充滿了好奇。遊民星空的前方記者在Gamescom 2018現場採訪到了《只狼》的開發人員,一起來聽聽他們是如何闡述遊戲的武器/義肢創意以及全新的地圖設計的。Q:為什麼選擇日本武士題材?
  • 決鬥用火槍,日本劍聖不講武德【只狼】
    猶豫就會敗北,這個出自《只狼》的梗,幾乎算是火出圈了。遊戲中,當玩家被遊戲中的BOSS「劍聖」葦名一心用火槍擊敗後,「劍聖」葦名一心就會很裝X地教會你這句話猶豫就會敗北這是劍聖嗎,這分明就是不講武德,然而實際上不講武德的點並不只是如此,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劍聖」葦名一心的「無敵劍法」第一式,正義地戳腳背在《只狼》的片頭cg中,採用片段的方式向我們描繪了發生在主線故事之前的
  • 向死而生的極致快感,硬核《只狼:影逝二度》鑑賞&概念設定-7.GAME
    」 最後設為星標★「七點GAME-國內極具影響力的CG自媒體平臺」昨天一早刷微博就看到這條消息國內知名遊戲速通團體「餵狗組」的成員「羽毛」@百折不撓的熊堅強,前日晚成功刷新了《只狼:影逝二度》的速通世界紀錄:46分25秒,比之前的世界紀錄保持者Danflesh快了四分多鐘
  • 曾經輝煌一時的單機武俠仙俠遊戲在中國失去市場了嗎 ?| 遊戲幹線
    而遊戲中你來我往的刀劍對決,刀光劍影的打鬥手感,音效,已經遊戲的整體設計難度……幾乎戳中了中國人對於武俠遊戲的一種解讀。 《只狼》的發售就像一個巨大的頑石投入到了國產單機武俠市場當中,掀起了驚濤駭浪。這款遊戲貼著「魂系」「武俠」「忍者」等等標籤,開始在網絡上,玩家中病毒式的傳播。任誰也想不到這款難度極大,對新手極不友好的遊戲會在國內網絡上這麼火。
  • 這可能是你看過最好的動漫武俠,沒有之一
    我們去年送別了金庸,千禧年後送別了武俠,而在更遠處,早已送別了那個快意的年代。如今新的武俠改編電影或者是電視劇,我們看的都是奇怪的掌風,左腳踩右腳脫離地心引力的飛天奇術,亦或者七彩斑斕的五毛特效。對於武俠,我們又愛又恨,愛它的狹之大義,愛它的快意恩仇。恨,只是恨新時代的演藝事業不爭氣罷了。長話短說,直接看推薦。
  • 武俠遊戲,江湖告急
    但時至今日,大多武俠手遊就如六神磊磊吐槽武俠電影一樣:特麼把我們「武俠」兩個字當芥末,都來蹭,都來蘸。當前的國產武俠遊戲,始終缺乏江湖氣質與俠客美學,在遊戲設計與開發上大多透著一股生硬,而這和國產遊戲又肝又氪,邊蹭邊抄確實脫不了干係。《陰陽師》高開低走,六星式神榨乾剩餘時間,在微博噴遊戲策劃成為政治正確。
  • 只狼不停死,還有大量玩家入坑?其實遊戲只分兩種快樂
    在去年只狼大火的時候,許多從來沒接觸過類似遊戲的玩家紛紛入坑。 但實際的遊戲體驗,卻和想像的有點不一樣。一款《只狼》讓許多玩家,真正的知道了原來遊戲也可以做的這麼難?
  • 國產武俠終於不敢埋沒她
    贏得母親點頭,不靠眼淚,靠的是刀劍。母女倆第一次走心的交流,是在秀山堂擂臺上。眾弟子大考,要從各派領袖手裡摘得紙窗花。兩個合格,摘得越多臉上越有面。別人,自然是拿的越多越好。周翡說,我就拿兩個,其中一個要從我娘手裡拿(她娘武力全場最高)。這朵花,性子真夠擰巴的。也正因為擰巴,才能像書裡說的,每天都試圖更強大一點。
  • steam那麼多人買遊戲,為何國產卻出不了,巨頭沒有帶好隊伍
    steam那麼多人買遊戲,為何國產卻出不了,巨頭沒有帶好隊伍!最近幾年的國產,神舞幻想,古劍奇譚3軒轅劍7,太吾繪卷,了不起的修仙模擬器,紫塞秋風,嗜血印,三國志東漢爭霸,俠客風雲傳,俠客風雲傳前傳,河洛群俠傳,俠隱閣,光明記憶,隱形守護者,惡果之地,失落城堡,月圓之夜,吞食天地重製版。
  • 日本動漫中4大武俠神作,神鵰俠侶完美還原,第4不愧動漫打鬥巔峰
    日本動漫中4大武俠神作,神鵰俠侶完美還原,第4不愧動漫打鬥巔峰諸位漫友們大家好,這裡是動漫小編阿明,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動漫裡的那些武俠情懷,不過不是中國的武俠而是日本動漫中的那些武俠。雖然武俠的概念出自中國,但在其他國家的作品裡也有著很好的體現,比如說波蘭遊戲《巫師》裡的傑洛特就展現了屬於武俠的一面(女術士打樁機不算),而在日本的很多動漫裡我們也看到了武俠的精神,這一點值得國漫的學習。就目前來看,雖然國產漫畫裡的武俠神作也有不少,很多都能夠讓人驚嘆不已,但動畫還是顯得薄弱,曾經名震江湖的《虹貓藍兔》《中華小子》和《秦時明月》等現在都有點後繼無人。
  • 這回終於有個國產武俠遊戲,可以讓我好好吹了
    世界觀可謂史詩級的宏大,優秀的劇情在玩家間有口皆碑,別說是20年前了,就算放到現在也不過時。 「漢堂出品,必屬精品」。可惜當年漢堂的遊戲是出了名的「難」而「深」,一直只在核心玩家圈子裡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