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遠,廟堂高——從《只狼》開始聊武俠主角的兩種身份

2021-02-15 遊戲時光VGtime

  

很長一段時間,看武俠小說有個疑惑,這幫俠客行走江湖,還總喜歡仗義疏財,他們的錢從哪裡來呢?人總要吃飯的。

  

李尋歡家出過七個進士、三個探花,家大業大,但他把整個家產都留給了龍嘯雲和林詩音,他在江湖上的花銷很多時候是靠朋友接濟。喬峰,丐幫幫主,都丐幫了,肯定窮,有一次他身上盤纏不夠,還去公庫偷過幾百兩銀子。這倆都沒正經營生,來錢的路子不靠譜。

  

《笑傲江湖》裡有一段,林平之帶著華山派去洛陽他姥姥家,他外公金刀門王元霸是洛陽大戶,華山派師徒眾人去洛陽是名副其實的「鄉下人進城」,既興奮又有點自慚形穢。嶽不群有意把女兒嫁給林平之,王元霸一直敬重嶽掌門,這下還能做親家,於是華山派臨走時,王元霸送了他們不少禮。華山派這就有錢了。

令狐衝(左),虛假的俠客,窮,遊手好閒;林平之(右),真實的俠客,有家有業,為報父母之仇堅韌不拔。作畫:山田章博

回想起來,武俠小說裡很多俠客的經濟來源有幾種:要麼他自家有產業,是大地主,或者有大地主朋友;要麼混幫派,幫派有錢(你別管這錢怎麼來的);要麼,這錢是天上掉下來的,可能還見不得光……

  

後來看其他一些武俠作品,裡面的江湖人立身處世有另一條路:投靠朝廷。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地主,武功不能當飯吃,江湖人把一身武藝賣給朝廷,這路子更可行一點。

  

《只狼》的主角「狼」走的就是這條路。他身為忍者,給九郎當保鏢,九郎家平田氏是葦名重臣,給他發工資。這聽起來多靠譜,當個公務員還是穩。

  

江湖人當公務員真的穩嗎?《只狼》的故事裡,「狼」對於自身立場的選擇和掙扎是很核心的劇情矛盾點。

  

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人講俠義,俠義是理想的行事準則,而世事往往不如人意,江湖人之所以感嘆「身不由己」,正因為他們想「身由己」。現在江湖人當了公務員,面對的不只是江湖事,一腳踩在江湖,一腳登入廟堂,那才叫一個真真正正的「身不由己」。其中的曲折糾結,也正是此類武俠作品獨特的魅力所在。

  

從《只狼》開始,我們聊幾部有江湖人公務員形象的作品,有動畫、有漫畫、有小說,有日本的作品,也有中國的作品。「武俠」、「江湖」的概念在中國和日本並不一樣,但本文主要聊江湖人同時身處江湖和廟堂時所表現出的形象,兩邊合在一起聊,應該是沒關係的,吧。

  

本文包含對各部作品的劇透。

  

封面來自《笑傲江湖》電視劇,令狐衝假扮吳將軍救下恆山派,稍微有點偏題(笑)。

  

《只狼》開場動畫裡,狼是在戰場上被梟撿到的,梟在狼臉上劃了一刀,狼無動於衷,梟說:「野狗,連心也死了麼。」

  

狼抬頭,握緊梟的刀,血從手心流出來。

  

梟:「哦,沒想到啊……要跟我走嗎?飢餓的狼。」

  

《只狼》中每個角色的臺詞都不多,一兩句話,放到那個情境裡,便對人物刻畫入木三分。

  

梟和狼的關係,是義父與義子,是師傅和徒弟,但在此之上,他們之間有更深、更接近本能的聯繫。在死人堆裡,狼和梟都直覺地發現,對方和自己是同一類人,都是殺人的人,是危險的野獸。

梟和狼的相遇,他們認識彼此靠的不是話語,而是刀和血

  

故事發展到後面父子對決,更能看出兩人之間並不完全是父慈子孝、師命難違的關係。兩人都知道對方是什麼樣人,互相認同又互相提防,隨時準備偷襲對方。與野獸相伴,當是如此。這種師徒關係和一般武俠小說裡的江湖規矩完全違背,儼然叢林法則,它對人的約束比江湖規矩更大,能刻進人的骨髓裡。這是狼的江湖,是他的江湖法則。

  

所以很難說清,狼遵從梟的命令守護九郎而後又遵從命令背叛九郎,其動機是敬愛師長、聽爸爸的話,還是他出於野獸的本能,感覺到這麼做下去的結局會是自己所渴望的。《只狼》的敘事有些地方不說透,主角狼的臺詞很少,玩家可以有很多解讀。不管是哪一種動機,按照這條路走下去,狼最終徹底踐行他的江湖法則,殺,殺永真,殺一心,殺義父,成了野獸,成了修羅。

  

與之相對,狼的另一條路是幫助九郎斷絕龍胤的不死血脈。作為公務員,這是領導交給狼的工作,不僅直屬上司九郎要求他斬斷不死,大領導葦名一心的戰略方針也是讓龍胤之力離開葦名國。不知道大家選擇這條路線時,內心是怎樣的想法?是認同九郎和一心對不死之力的價值判斷,認為它會讓人墮落?是因為九郎太可愛,他說什麼就幹什麼?還是只想做個恪守本分的公務員,聽從上級安排?

  

狼總是沉默寡言,上級指示了一堆話,他最後就說兩個字:「遵命。」護送九郎離開葦名也好,找不死斬、石頭和花也好,上司說什麼,他就做什麼。至於狼心裡怎麼想的,就像上面提到的,一定程度上需要玩家自己去解讀和補足。

  

我自己是怎麼想的?我不想只是聽命行事,到最後只能捅死九郎,我希望他活下去。所以我找了櫻龍之淚和常櫻之花,把它們餵給九郎,然後用不死斬自盡。狼最終守護了自己的主人,而且完成了主人交託的「斬斷不死」的任務,不惜犧牲自己,這結局很好。

  

後來我走「龍歸故土」劇情線,隔著門聽變若之子把兩個蛇柿子吃下去,她痛苦的呻吟讓人心疼。我說:「我不想推這條劇情線了。」我怕變若之子變成龍胤的容器後,她不再是她,而九郎進入她體內後也不再是九郎。所幸最終結局不是這樣。

狼自我犧牲的結局很「武俠」

  

這是遊戲交互的魅力,它的劇情和選項固然是給定的,選了某個選項就會觸發某段劇情,但其中的遊戲行為和選項是玩家自己的,其中感受也屬於玩家。《只狼》的敘事精簡,多有留白,主角狼的種種行為於是有了很多空間,讓玩家可以將自己的情感填充進去。

  

跟著梟背信棄義自然是我輩所不齒,聽從上司安排讓九郎去死更讓人不忍。我最初跟著九郎的指示蒙頭推劇情,結果觸發了「斬斷不死」結局,回頭立馬去找攻略看有沒有其他結局,這結局不是我所想要的。「回歸凡人」和「龍歸故土」這兩個結局雖然多了不少麻煩,可這樣的結局才是我想要的。

  

最終遊戲的敘事和我自己的情感帶入共同完成了狼的形象——如九郎所說,狼有著溫柔的內心,日本人喜歡「亞撒西」這個詞,用中國武俠的語言來說,就是「俠義」。江湖恩仇、主人(上級)指示都不能動搖主角俠義道的行事準則,從這個角度來說,《只狼》的劇情主題是經典的「武俠」。

  

《無限之住人》,宮崎英高點名的漫畫,他接受採訪時說《只狼》受到了這部漫畫的啟發。看過《無限之住人》的朋友玩《只狼》,應該會發現宮崎英高從中「借」了不少東西:不死的主角、追逐不死之力而墮落的人,等等。

  

《無限之住人》,很好看的漫畫,推薦給大家。

  

提這部漫畫,倒不是要考據兩部作品之間的借鑑關係,而是想繼續探討「公務員 - 江湖人」這一形象,《無限之住人》裡有幾個這樣的角色,各有不同的遭遇。正好《只狼》借鑑了這部漫畫,沾親帶故的,就接著說它。

《無限之住人》的兩名男主角天津影久(左)、萬次(右)

  

《無限之住人》的主角萬次出生在武士之家,練成武藝後投身官府當了「同心」(負責治安的下級官員,類似警察)。成為公務員的萬次兢兢業業,上司讓殺誰他就殺誰,從未懷疑過上司的命令,所謂武士道,首重忠義。但某一天,他發現上司擅自徵收重稅,並貪汙稅款,他命令萬次所殺的人,都是因為難以負擔重稅向官府投訴的人。

  

萬次殺了自己上司。

  

總的來說,萬次這個角色簡單明快。公務員做的事違背他的原則,那他就乾脆走人,走的時候還為民除害,把貪官上司給殺了。

  

當然,事情不會那麼簡單。之後萬次遭到官府追殺,他反殺了一百名官差,殺的第一百名官差竟然是他的妹夫,心愛的妹妹因此變成痴呆。造下這般殺孽,還害了自己心愛的妹妹,萬次一度萬念俱灰想一死了之,只是命運弄人,八百比丘尼用血仙蟲把他變成了不死身,他想死都死不了。

  

「誰讓你救我的?」

  

「是我看錯了嗎?我見到你時,你的眼神像在求救。」

  

……

  

「我之前殺了一百個人,那我下半輩子殺一千個惡人來贖罪!」

  

「也罷,如你所願,到時候血仙蟲自會從你身體裡消失。」

萬次為妹妹報仇,斷手斷腳地回來,對八百比丘尼說:「我下半輩子殺一千個惡人來贖罪!」

  

萬次是簡單的江湖人,所以作為「公務員」的武士道信仰破滅,雙手沾滿鮮血,失去所愛,求死而不得,這些都沒讓他迷茫或者沉淪——錯了就錯了,接下來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就好。《無限之住人》也很瀟灑,在萬次身上沒有做太多糾結,它通過萬次的視角,帶著讀者去看其他更複雜的角色。

  

比如,天津影久,苦大仇深的有為青年。

  

天津影久的祖父當年為救自己師傅使用了不符合武士禮儀的武技,師傅以此為理由把他逐出師門。天津祖父那個恨啊,他嚴重懷疑師傅是為了把掌門位子留給親兒子,所以才把劍術更高的自己趕走。

  

祖父的恨傳給了天津影久——幹tm的武士禮儀,不必用武士的兵器,不必遵循武士的流派套路,只追求最強的武藝,此為「逸刀流」。天津影久繼承祖父的遺志,成為逸刀流門主,帶人四處踢館,果然無往不利,那些因循守舊的武士完全不是逸刀流的對手。

天津影久武藝高超,而且不拘於武士禮法,平時用一把斧頭作為武器

  

但天津影久的志向比祖父高遠得多,祖父一生糾結於武士的身份,恨武士又放不下武士;而天津影久看到的是整個武士階層的默守陳規不思進取,整個國家因此變得疲敝羸弱。天津影久四處踢館、糾集幫眾,是為了引起官府注意,尋找報效朝廷的機會。要說天津影久有多愛國,故事裡沒有這方面的表達,他只是推崇和欣賞強者,不僅自己要努力成為強者,看到周圍的人不夠強,還要帶著他們一起變強。

  

問題是,逸刀流不會做人,踢館時完全不留情面:掌門人你不夠強,那就別當了,換我來當掌門吧。不會做人怎麼做公務員?逸刀流想成為強國源泉,朝廷可不待見他們這些刺兒頭。江戶城番頭(治安長官)吐鉤群奉命剷除逸刀流,他設下鴻門宴,假稱要聘請逸刀流為幕府「講劍所」的師傅,實則下藥暗算。逸刀流幾乎被屠殺殆盡,只剩天津影久和幾位核心成員總共不足10人。

天津影久和另外三位逸刀流幫眾準備大鬧江戶城

想要推動變革,卻被朝廷視為禍端急需撲滅,有為青年天津影久非常不甘心。講道理,你們這群破壞社會穩定的武裝分子,不滅你們滅誰?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既然朝廷不待見自己,天津影久一不做二不休,帶上三個兄弟,僅憑四人之力夜闖江戶城,擋者披靡,一路殺進本丸劫持了新上任的治安長官英於彥。天津影久押著英於彥,在遍地官差屍體前對這位治安長官說:

  

「如果我們無法成為護國之牙,那就成為威脅國家的毒……英大人,希望您一輩子不要忘記今天發生的事……希望您時常想起,部下之死帶給您的憤怒,以及缺乏力量的無奈與屈辱。」

大鬧江戶,是天津影久和他的逸刀流最後、最憤怒的掙扎,再往後便只是敗亡。逃離江戶時,天津影久發現江戶的警備力度變強了,還有點欣慰。回首三年裡逸刀流的所作所為,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傻瓜。

  

《無限之住人》裡一個處理得比較成熟的地方是,代表朝廷的最高官員只是江戶城治安官吐鉤群和英於彥,上面真正的大人物不露臉。天津影久想報效朝廷,但廟堂對於他這個江湖人來說,太高太高了。

  

宮崎英高談《只狼》時說他喜歡山田風太郎筆下的忍者形象。

  

山田風太郎,日本知名「娛樂小說家」,他的「忍法帖」系列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風靡日本,第一部作品就是《甲賀忍法帖》,書中甲賀、伊賀20名忍者互相殘殺,戰鬥奇異詭譎,故事悽美殘酷。《甲賀忍法帖》的題材、劇情結構被後來的眾多漫畫和動畫借鑑效仿,半個世紀後,它自己也被改編成了漫畫、動畫和電影。《陰陽師》的作者夢枕貘因此評價山田風太郎「對漫畫界的影響不可估量」。

  

對國內ACG愛好者來說,《甲賀忍法帖》相關作品被認知度最高的應該是2005年的動畫,動畫拍得非常好,沒看過的朋友一定要看看。

  

既然宮崎英高又點名了,我們接著聊這部作品。

《甲賀忍法帖》中的二十名忍者,左邊是伊賀眾,右邊是甲賀眾

  

《甲賀忍法帖》的故事很簡單,德川家康要從兩個孫子裡選一個繼任第三代幕府將軍,不知該選誰。僧人天海給他出主意,讓甲賀和伊賀的忍者分別代表兩位孫子打一場,獲勝方所代表的孫子繼位。甲賀和伊賀作為忍者流派,此時受德川家忍者頭目服部半藏管理節制,為此他們分別派出10名精英展開血腥廝殺。

  

這看似把將軍繼位的國家大事當成鬥雞鬥狗的兒戲,就像古羅馬貴族看角鬥士在競技場裡互相搏殺,以此為娛樂。德川家康定下這個玩法後,讓服部半藏把甲賀和伊賀的首領召來,兩邊各帶一名得力部下,現場表演一下忍者實際打起來是什麼樣的。

  

忍者的戰鬥讓德川家康和天海看得目瞪口呆,飛簷走壁不在話下,用頭髮就能切碎巖石、口中吐出的痰竟然是強力膠,兩名忍者的戰鬥已經超出了人類的範疇。見到忍者們匪夷所思的力量,德川家康在驚懼之餘露出狠笑。

德川家康說出這個計劃時也不藏著掖著,等於直說:你們給我去死吧。

  

我想,早在天海提議的瞬間,德川家康肯定就已經看出這個計策背後的血腥與惡毒。自古奪嫡之爭註定血腥,帝王之家無親情,既然爭端無可避免,那就把它轉移到別處去,而兩位繼承人的陣營依舊能從中使力,又不傷及自身。至於忍者,這幫危險的東西,讓他們自相殘殺去吧!

  

德川家康的狠毒讓人印象深刻,或許非如此人不能得天下。但《甲賀忍法帖》讓人印象更深的是忍者們對廝殺的渴望,那仿佛野獸的本能。

  

甲賀首領甲賀彈正、伊賀首領阿幻兩人在比鬥命令的捲軸上寫下20個人名時互相望著對方,然後把自己的名字和孫子孫女的名字都寫上去了。他們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是戀人,因為一次變故反目成仇。甲賀與伊賀是世仇,這不過是仇恨的延續。只是因為服部半藏的節制,兩族好些年沒有爭鬥。

  

「想不到會事情會變成這樣啊,幻婆。」

  

「是啊,本想借孫輩的婚事讓兩族和好,沒想到……」

  

「現在他們,說不定正在某處相會呢。」

  

「可憐啊,兩人終究無緣。」

  

「無緣麼……」

  

在回去的路上,彈正和阿幻回憶起他們的往事。

  

彈正的嘴裡出現了一根長針。

  

下一瞬間,針刺穿了阿幻的脖子。

  

第二根針,從正面刺穿阿幻的喉嚨。

  

「幻婆,這就是身為忍者的宿命……」彈正拂上阿幻爆睜的雙眼,從懷裡掏出命令書,咬破手指,用血塗去阿幻的名字。

  

此時假死的阿幻突然拔出嘴裡的針,刺進彈正的心臟,用最後的力氣沾取彈正口中鮮血,塗掉了他的名字。

彈正和阿幻同歸於盡

  

他們渴望這場廝殺很久很久了。一旦上面準許他們動手,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殺死對方的機會,前一刻還在回憶往事談論孫子孫女的婚事,下一刻就要出手殺人。

  

那之後,甲賀和伊賀之間的戰鬥全面爆發,彈正的孫子甲賀弦之介雖然愛著阿幻的孫女朧,但斬殺伊賀忍者時他不帶一絲猶豫,即便是在朧面前。兩族中有清醒的人對這場爭鬥的原因產生懷疑,可一旦見血,兩族之爭就註定不死不休。更別提兩族中更多的是好戰分子,恨不得殺盡對方所有人。

  

甲賀彈正、阿幻、甲賀弦之介、朧,還有其他忍者精英,這20名忍者都是能力超卓,頗具才智的人,難道他們都看不出這場爭鬥是德川家康的毒計?

  

看出了又能如何。

  

如果一個人掌握超凡的殺人技巧,又被捲入十幾年、幾十年說也說不清的恩怨情仇——江湖就是如此——那他只能用廝殺去解決問題,最終廝殺便成了他的宿命。

  

《甲賀忍法帖》裡的忍者們,對於朝廷來說,他們是可以被隨意利用、捨棄的棋子,但他們的悲劇並不在於此。不管他們是否被朝廷收編、被朝廷利用,他們悲劇的真正根源是因為他們永遠身在江湖,他們註定要相互廝殺。

《甲賀忍法帖》動畫開場白:「吾愛喲,共赴黃泉吧。」

  

前面的兩部作品,都是借宮崎英高點名的由頭拿出來說,接下來的就單純是個人私貨了,所以就簡單點說。(這邏輯有點不通……)

  

開篇提金庸古龍的小說,《笑傲江湖》裡衡山派劉正風要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然後弄了個參軍做。正好在他洗手大會上,朝廷派人來宣詔授官,劉正風一通阿諛奉承之後還送人禮金,在場的武林同道看到這一幕,心裡都看不起劉正風。在這些小說裡,江湖人對朝廷的態度大多是這樣。

  

劉正風后來也沒能洗成手,嵩山派為了自己野心不讓他退出江湖,以勾結魔教的罪名滅了劉正風一家滿門。你想離開江湖,但江湖不放你走。

徐皓峰的《師傅》裡有個叫林希文的軍官,他師傅鄭山傲是天津武行泰鬥。當時天津的武行是馮國璋批錢支持的,鄭山傲認為武行的前途不是自己開武館,而是投身軍界,林希文來請師傅和自己對練,錄成錄像給督軍看,也希望以此把武術傳下去,兩人一拍即合。沒想到對練時,林希文偷襲師傅,在攝影機前把鄭山傲打敗,之後還把這段錄像放給天津武行的人看。

  

林希文這番作為,是代表軍隊要強勢插手武行,在江湖人看來,他這是欺師滅祖,當然他們也感覺到了軍隊的威脅。所以在林希文當眾放那段錄像時,武行的人設計製造意外衝突,把林希文給殺了。

鄭山傲和林希文準備對練,鄭山傲以為自己會藉此被載入史冊,身為武人為此感到驕傲;而林希文則謀劃著如何打敗師傅,自己上位

《師傅》裡的江湖沒有太多沸騰熱血、快意恩仇,江湖人的情緒是內斂的,大家都還守著江湖那套規矩,想維持江湖人的體面。林希文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從他身上更能看到江湖和廟堂的關係,在民國那個時代,武行正受到軍界的衝擊,或者說受到時代的衝擊,林希文當了公務員後回來欺師滅祖,是時代的一個縮影。這是《師傅》有意思的地方。

張大春《城邦暴力團》的故事更大一些:漕幫(原型為青幫)幫主萬硯方當年出錢出人幫「老頭子」(原型為蔣介石)打仗,參加淞滬會戰的八千漕幫子弟全部犧牲。到臺灣後,萬硯方地位尊榮,但晚年捲入政治鬥爭,被「老頭子」派人暗殺。而來殺萬硯方的,就是當年從淞滬會戰撿來的養子萬熙。

  

《城邦暴力團》的故事錯綜複雜,裡面的江湖人不僅關乎各自門派幫會的興衰,也在家國大事政治風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張大春寫一個完全不知江湖的平凡人遇見這些奇人異事——青梅竹馬的爺爺竟然是江湖大佬,還參與了重要歷史事件——由此揭開他們背後所經歷的歷史,看這江湖是怎麼凋零的,它又以怎樣的形態存在於現代社會。《城邦暴力團》,很好看的小說。

最早接觸武俠小說的時候,我覺得這些江湖俠客是超脫俗世的非凡人,和外國的超級英雄一樣,江湖人的武術也是某種超能力,約束他們的只有江湖規矩俠義道。後來看的一些作品,開始寫江湖人身處的具體世界,他們的超能力遠遠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他們的行為受到物質基礎、社會制度的限制。在這樣的框架裡,江湖人有了更多不同的形象,當了公務員的江湖人是其中很值得玩味的一個形象。

  

這些年歐美超級英雄題材的作品席捲全球,國內也開始提「中國的超級英雄」這種說法,典型代表是孫悟空。其實在武俠世界裡,我們已經創作了無數超級英雄,講他們如何堅持自己的江湖信仰,如何處理自己和世界的關係。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相信還會不斷地有作者去創作武俠作品,基於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裡面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說。

  

在遊戲圈,常有人討論國產武俠遊戲這個類型,討論怎樣做才能做出真正的武俠感覺。如果武俠不只是古裝和武功,江湖也並非虛無縹緲,江湖人就在真實的世界裡,就像以上作品裡所描寫的,那樣的武俠世界,挺有味道。

微信內搜索VGTIME2015,關注我們

長按圖片下載App,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高顏值下隱藏的江湖之遠與廟堂之高 ,《秦時麗人明月心》很好看
    但除此之外,該劇還有一大看點也尤為吸引人——對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的雙線描繪。據悉在編劇之初,創作者就有意在這部劇中添加許多不一樣的元素。因此《秦時麗人明月心》的類型標籤相當豐富:驚心動魄的權鬥、痴情感人的虐戀、新奇寫意的武俠……通篇故事更採用廟堂與江湖雙線敘事模式,讓觀眾全面感受到風雲動蕩的戰國時代。
  • 5本質量上乘的武俠小說,江湖之遠,廟堂之上,白袍總管翻轉風雲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質量上乘的武俠小說,江湖之遠,廟堂之上,白袍總管翻轉風雲(標題為第一本)第一本:《白袍總管》 作者:蕭舒書評:身懷佛家絕學,江湖之遠,廟堂之上,主角是那種就算武力超群也不忘動腦子的人。白袍是公認的武俠經典,作者專攻於武俠,從人物刻畫到劇情編排都拿捏得當,也富含武俠情懷!第二本:《滄狼行》 作者:指雲笑天道書評:嘉靖年間,北方蒙古韃子作亂,東南倭寇侵襲,貪官汙吏橫行霸道,民不聊生,江湖門派你爭我鬥,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 傳統武俠復興在望?《劍王朝》宏大瑰麗的廟堂江湖
    武俠,一直是中國人共通的情結;劍,則代表了武俠世界的靈魂。12月6日上線的古裝武俠大劇《劍王朝》,以劍為媒,革新了當下武俠影視劇的風貌。比起不著邊際的仙俠劇和多次翻拍的金庸古龍劇,《劍王朝》另闢蹊徑,在宏大的世界觀基礎上,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構建起了全新武俠世界。
  • 廟堂可知江湖遠?那是他們一生的故事
    目前共有 259 部作品保持了穩定更新,其中「廟堂江湖」主題有142 部,「歷史人物的新傳奇」主題 117  部。我們欣慰地看到,在本屆長篇拉力賽歷史組的來稿中,湧現出了大量的新人新作。從「廟堂江湖」到「歷史人物的新傳奇」 ,從架空虛構的古代世界到以全新歷史觀對史實進行的重構與解讀,我們從這些作品中讀到了別樣的歷史風情。
  • 從電影《黑金》入手,來看古代廟堂與江湖的關係
    而他上位過程頗為戲劇,這是典型的政治交易,老闆在政局(廟堂),周朝先在黑道(松林幫幫主-江湖),因此這是一場典型的廟堂主宰江湖的鬥爭! 而之所以說廟堂主宰江湖,江湖服務於廟堂,我們可以從這一特殊群體的起源發展來剖析!
  • 無大腕,零宣傳,這劇卻有武俠久違的江湖味
    甜寵劇,古裝偶像劇,現代言情劇霸屏的當下,已經很難見到武俠劇的蹤影了,除了一次次的翻拍,就是一堆披著武俠外衣,講著言情故事的偶像劇,那個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江湖,漸漸離觀眾遠了。不過最近一部無明星,零宣傳的武俠劇卻讓大家看到了久違的江湖味,開播後已有一萬多人打出8.4的高分,穩坐近期國產前十的寶座。《少年遊之一寸相思》本文有劇透。
  • 武俠遊戲,江湖告急
    在9102年的江湖裡,要麼是缺個CP連刷副本的資格都沒有,要麼穿著JK、LO裙滿場打怪刷BOSS,武俠情懷開服消費一波後,擦邊各種元素再收割。知乎有網友曾評論:「國產遊戲都存在通病,最美好的時光只存在於內測,公測後只剩下撈金套現。致敬開發團隊,感謝你們在這個汙濁的環境裡帶來了一絲短暫的清涼。」
  • 《只狼》火了 中國的武俠風格動作遊戲又在哪裡呢?
    宮崎英高的最新大作《只狼》再次火了,這款遊戲發售也有一周多了,但是依然到處可以看到各種新聞和討論,比如速通和現實中真實的仙峰寺。 有趣的是,最近不少人認為《只狼》非常像是一款武俠遊戲,從劇情到場景再到戰鬥都充滿了武俠風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日本武士題材靠只狼拿獎,國產武俠卻出不了3A,這中間差點什麼?
    可能大多數人對於武俠的啟蒙來源於古龍與金庸,他們筆下的武俠世界是刀光劍影,江湖氣息也很濃鬱,這樣的武俠題材更是成為了大多數國產遊戲開發商以及獨立工作室的最愛,在遊戲界,武俠題材廣受歡迎
  • 十年一覺江湖夢,武俠電影盡在《天下無敵》
    想一想上一次,你坐下來好好看完一部武俠電影是什麼時候?武俠電影本質上帶給我們的,是中國人靈魂中嚮往的俠氣。武俠世界的存在,正彌補了現實世界的某種缺失。「重然諾,輕生死」,捨己為人、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讓一代代俠客們將個人存在的意義全然交付給天下,生榮死貴,令人敬仰。
  • 六神磊磊:兩種身份,一個江湖
    不寫他們漲粉的秘訣,推廣的心得,只寫他們的故事。作為一個人的故事,作為一個被「微信公眾號」所改變的,一個普通人的故事。然後出一本書。然後大家一起吆喝一下。然後把書的版稅都捐了。2、第一個想寫的,就是「六神磊磊」。3、聊完,寫完,發現自己實在太高估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了——我根本沒有時間去採訪另外9個,並寫成文字。雖然都已經和他們打好了招呼。
  • 衝虛道長:從江湖到廟堂,厚黑成功學實戰守則 | 明月 俠說八道
    >專欄 | 俠說八道    每周五傳遞最新奇好玩的武俠故事,追尋最隱秘難言的江湖人生。最八卦的武俠小編,為您「俠」說江湖風採。《笑傲江湖》是金庸小說中政治諷喻色彩最為濃厚的一部,書中,江湖上的一群人,圍繞著權力,展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算計。其中的各類人物形象,經典生動,個性鮮明,至今也仍不失色,有工於心計的偽君子嶽不群,也有野心勃勃的真小人左冷禪,當然更少不了權勢燻天的獨夫任我行。無論是哪一個,都已成為武俠中的經典,為後世所稱道。
  • 古裝武俠偶像大戲《五鼠鬧東京》 四川衛視3月25日開播
    相愛相殺的故事,於是,江湖廟堂之間,好男兒仗劍四方,續寫俠義傳奇。陳曉、鄭爽、嚴屹寬領銜高人氣、高顏值、高收視古裝武俠偶像大戲《五鼠鬧東京》,3月25日就在四川衛視。該劇頗具傳統武俠風格,有不少精彩的打鬥場面,文戲字裡行間也有血腥殺伐氣息,情節與原著中「五鼠」與「御貓」的故事相比,風格較為顛覆。
  • 專訪編劇吳桐|武俠是一種價值觀,而俠要忠於自己的價值觀
    而基調的話,最初的定位就是武俠。我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我心裡就大概有一個自己想要呈現的方向,就是少年來到這個武俠世界裡,闖蕩江湖,卻發現世界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他們如何選擇,如何面對。」,也有「廟堂之高」,而且將「高遠」進行了很好地融合。
  • 《一寸相思》破局而出 張耀張雅欽虐戀江湖
    各有所思的表情中似乎透露出各自命運的走向,在廟堂與江湖之中,他們將以怎樣的姿態應對,成為該劇的一大看點。而「強強聯合」的幕後主創團隊使得不管是人物造型、服裝設計還是場景布置都十分走心,重磅邀請到《流浪地球》造型王熙雨擔任造型指導,《畫皮2》美術指導劉京平擔任美術指導,由內而外散發出一股「新鮮」的武俠氣息,可謂看點十足。該劇講述的是山河動蕩、武林黑暗時期的故事,主角們或深陷廟堂,或迫於江湖殺戮。
  • 《鹿鼎記》翻車,江湖已遠
    然而事實情況卻是,這個「8分陣容」最後向觀眾奉獻的,是一部不足3分的作品,不僅遠未達到及格線,甚至成為了今年國產劇中最低分的作品。一方面,這種帶有負面色彩的「非典型」主角本就很難獲得觀眾的喜愛,因此如何平衡韋小寶的兩面性成為了改編的一大難題。另一方面,原著中類似「韋小寶有七個老婆」的情節並不符合當下的價值觀,例如去年熱播的男頻改編劇《慶餘年》就將原著中男主角的所有感情支線全部刪除,讓男主角範閒的人設從「三妻四妾」變成了只愛一個人的「痴情公子」。
  • 《大秦帝國之縱橫》致最好的君臣知己,居廟堂之高君臣相得,處江湖之遠知己共醉
    就拿劇裡說,居廟堂之高君臣相得,贏駟懂他,信他,放手讓他施展才華,他們倆一個懷揣王霸天下之夢,一個做著指點江山之夢,可以說是最佳的國君和輔臣,相互成全,黃金搭檔,贏駟不僅給張儀絕對的信任,並且給了他十足的保護,在他活著的時候,張儀從來不用擔心朝臣的非議,不用擔心君王的猜忌,只一心一意的做事情。
  • 《鹿鼎記》翻車,金庸江湖已遠
    來源:鋅財經原標/《鹿鼎記》翻車,江湖已遠新版《鹿鼎記》撲得轟轟烈烈。這部由張一山和唐藝昕主演的新改編劇於11月15日空降CCTV-8,並在愛奇藝和優酷同時播出。一方面,這種帶有負面色彩的「非典型」主角本就很難獲得觀眾的喜愛,因此如何平衡韋小寶的兩面性成為了改編的一大難題。另一方面,原著中類似「韋小寶有七個老婆」的情節並不符合當下的價值觀,例如去年熱播的男頻改編劇《慶餘年》就將原著中男主角的所有感情支線全部刪除,讓男主角範閒的人設從「三妻四妾」變成了只愛一個人的「痴情公子」。
  • 只狼不停死,還有大量玩家入坑?其實遊戲只分兩種快樂
    在去年只狼大火的時候,許多從來沒接觸過類似遊戲的玩家紛紛入坑。 但實際的遊戲體驗,卻和想像的有點不一樣。一款《只狼》讓許多玩家,真正的知道了原來遊戲也可以做的這麼難?
  • 江湖還在,「一代武俠宗師」金庸卻走了
    1976年,佳視製作的金庸武俠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大獲成功,邵氏公司也開始聯繫金庸,決定開始翻拍其作品。開篇就是是由張徹執導、倪匡編劇的《射鵰英雄傳》,再此後《神鵰俠侶》《俠客行》《飛狐外傳》《碧血劍》等電影相繼被翻拍。但是評價下當時所拍攝的一系列電影,受技術條件和金庸筆下的武俠劇情過於曲折,難以具象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