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森作品集#
原創 伍建森
我今年8歲,姥爺說我是個小小的男子漢,網上說我是全網最沉穩的拍鳥小子。
愛上拍鳥,緣於我的老師傅,他亦是我的姥爺。當然,南方人把姥爺叫外公。
姥爺快七十了,他從領導崗位退休後,不愛打牌,不愛釣魚,更不愛閒聊閒逛,每天坐立不安。好在老戰友帶著他,一邊戶外探險,一邊拍拍鳥。他閒下來的身心,才找到寄託。
我開始跟著姥爺拍鳥時,是一個暑假的清晨,那天,天未透亮,我們一行數人,就踩著草地上的露珠,爬上一個高山湖泊。領隊說,往年此時,這湖裡有白鷺出沒。
姥爺扛著沉重的攝影器材,我背著乾糧,七歲的我,氣力不足,才走到半山坡,就氣喘籲籲。姥爺給我打氣,一會說,還差一千米就到,一會說,還有五百米就到,我咬牙挺著,就這樣,一步一步,爬上高山,爬到湖邊。
姥爺交代我,拍鳥時,不能大聲喧譁,不能動來動去,免得嚇跑鳥兒。這些規矩,對大人來說,不難做到。可對我這個好動的小屁孩來講,實屬不易。但姥爺說,我若做不到,下次就不帶我來拍鳥,為了拍到美麗可愛的鳥兒,我只好忍氣吞聲地陪著姥爺。
有一次,姥爺把我們拍的鳥照參賽,獲了個優秀作品獎。得了獎的姥爺,拍鳥的勁頭更足了。
因為拍鳥,我們經常是早六晚八地蹲守林間水邊。忍耐蚊叮蟲咬,是日常狀態。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拍滿一張內存卡。我從不跟小夥伴及同學分享我拍的鳥照,姥爺說過,做人,要低調謙虛。
若不是被拍鳥的同行偷拍我拍鳥的鏡頭,並發到網上,我的那些同學,才驚覺那個拍鳥小子,原來就是他們身邊的我。
有大人問我,你這麼小,拍鳥那麼累,何苦呢?
我淡淡地說,我喜歡,我樂意。
其實,沒深入拍過鳥兒的人,根本無法體會到拍鳥的樂趣。
拍鳥的樂趣在於可以接近它們,體會鳥兒的生活狀態,感受鳥兒的美麗。同時在長焦對準鳥兒那一刻,將自己融入自然,讓思緒與鳥兒一起飛翔。
聽著鳥兒清脆的叫聲,我無憂無慮,身心歡暢。但願我們人類能與鳥類和諧相處,讓世界的各個角落永遠充滿鳥語花香。
最後,我認識到,其實自己的拍攝水平有限,拍出來的鳥照不大理想。然而,在拍攝鳥兒的快門聲中,我收穫了快樂和滿足。
人生路漫漫(外三首)
清晨丟失的情(外二首)
苦瓜與黃瓜(寓言二則)
月亮知我心(外二首)
明朝時廣西全州十五大驛鋪地名是怎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