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寶貝是一個有爭議的小眾作者,被貼上了「非主流」標籤。很多人評論她的文章是自戀、病態的小資女孩發出的無病呻吟。其實,她的文字很有靈性,用溫暖的筆觸寫著冰冷的現實。她寫邊緣人,無意中迎合了那個時代的情感需求,引領了一波潮流。
安妮寶貝在書中將冰冷、物慾橫流、感情短暫且易碎的大都市生活與溫暖、逼仄、陳舊的小縣城生活結合起來,陰鬱、頹廢的文字為新一代都市人帶來了情感宣洩,產生了共鳴。
《七月與安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安生與循規蹈矩的七月愛上了同一個男人家明。在家明不捨得放棄任何一方時,安生與七月的友情好像盛了滾燙開水的玻璃杯,熱烈而脆弱。
一、世間的相遇與別離無法預測
世間的很多事物。人們並無方法從它寂靜的表象上猜測到暗湧。比如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相遇。或者他們的離別。----《七月與安生》
13歲的一天,安生對七月說,咱們去操場轉轉吧。七月說,她和安生的相遇是一個被選擇的結果,她心甘情願。
從概率論來計算,在人的一生中,平均會遇到2920萬人,但只會與其中的3000人結交。成為密友的只不過寥寥幾人。這樣的相遇中,往往緣起於一個微笑或者一個眼神。無論是選擇還是被選擇的那一方,只能膜拜感恩,感謝上天給了我們這個機會。
安生桀驁不馴,七月循規蹈矩。這並不妨礙兩人整天膩在一處。年輕時候的友情,沒有那麼多利害關係,憑著本性互相吸引,單純而真摯。
安生的母親拋下她獨自遠走,她孤單而又寂寞,七月給了安生家的溫暖。安生給了七月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她常常爬上大樹,將看到的遠方講給七月聽。
七月關掉燈,在安生旁邊慢慢躺下來,突然安生就緊緊到抱住了她。她把頭埋在七月的懷裡,發出像動物一樣受傷而沉悶的嗚咽。溫暖粘溼的眼淚順著七月的脖子往下淌。七月反抱住她。好了。安生乖。一切都會好的。我們會長大的。長大了就沒事了。----《七月與安生》
16歲的時候,七月上了重點中學,安生進入了職業學校。又一次相遇開始了,只是不知道這一次該不該感恩上天。
家明和七月的愛順理成章。本質上來說,家明和七月是同一類人,他們被對方身上那種同類的氣質所吸引。他們熟悉彼此,因為對方的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
而讓家明對安生動心的,是他從未體驗過的那個世界。與他日常見慣的按部就班生活的人不同,安生身上具有特立獨行的不羈氣質。而長久沒有安全感的安生,在家明身上找到了自己嚮往的安穩可靠的感覺。
兩個人相愛,自己嚮往卻無法觸及的那個特質,往往成為互相吸引的重要因素。人總是這樣,嚮往那些自己沒有的東西,卻不知道,其實別人或許也在嚮往你所擁有的。
二、三個人的愛情太擁擠
季羨林在《愛情》一文中說:愛情是有排他性的,真正的愛情不容有一個第三者。
七月帶著安生和家明一起去爬山,在山頂的廟中,安生親吻了家明。安生表明了心跡,可是隨後她又放棄了。因為家明是她閨蜜的男人,友情和愛情,哪個重要?
她帶著擁有的全部東西,家明給她的玉牌和三個人的合影,離開了故鄉。她本來就憧憬著遠方廣闊的世界。可是這一次,她是為了把家明的愛讓給七月。
安生從此在外漂泊,從一個城市奔波到另一個城市。
安生是沒有家,也沒有諾言的人。七月想。只是她永遠不知道可以拿什麼東西給安生分享。----《七月與安生》
安生想要的七月給不了,也不想給。從她看到安生脖子上掛的玉牌起,她就明白安生為了什麼而流浪。只是愛情是她不願意與人分享的,因此她一邊心疼著安生四處遊蕩,一邊希望她永遠不要回來,儘管她思念安生思念到心痛。
三、愛情避無可避,只能迎面撞得粉碎
湯顯祖《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六年後,七月在上海見到安生,漂泊許久的她似乎要安定在這個都市。
這麼多年,安生經歷過各種男人,穿越過不同的城市。她想要將家明忘記在逝去的歲月裡,可是,她給七月的每封信都不忘問候家明。
七月心裡明白,卻不肯點破。當作不知道,才能安心面對安生。
對於安生來說,如果能忘記,當然很好。只不過對這一切,她也無能為力。一直以來,她愛的男人只有家明。安生的心累了,卻無法停止對家明的愛。能怎麼辦?如果她能夠狠心忘記了七月的友情,一切都變得簡單,可是她忘不了,她一直記著。這樣的死胡同進得去,出不來。
七月,你以後當我死了吧,我不想再看到你了。為什麼這麼多年我還會想起你。可是我不願意再想你了。我又要走了。我好累。我無法停止。安生大聲地叫起來。----《七月與安生》
七月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和家明結婚。可是她發現家明偷偷和安生住在了一起。七月打了安生一耳光,三個人之間遮掩的面紗被撕扯了下來,赤裸裸地相對,避無可避。
七月將選擇權交給了家明。
動物的世界都是多夫多妻的,偏偏人類的感情要受到約束。家明在兩個女人的愛中遊移不定,他的所作所為符合渣男的所有條件,卻無法對他過於苛責,畢竟他只是個凡人,在感情上乾脆利落地揮慧劍斬情絲幾乎是神才能做出的事。
這一次,安生又退讓了,她遠去加拿大,把家明還給了七月。
七月喜歡被選擇的結果。這樣心裡可以少一些負累。----《七月與安生》
四、永遠有多遠
七月和家明結婚了,七月有了愛情,還是想念安生的友情。
擁有愛情和友情,人生才是完整的。缺少了任何一部分,人生就像缺了紐扣的衣服,紐襻再華美,衣服也拉不到一起。
在一個下雨的夜晚,安生回來了。她懷了家明的孩子,愈加想念家的感覺,於是她不顧一切,奔著讓她生命完整的愛情和友情來了。
七月和安生像小時候一樣,一起洗澡。七月看到安生曾經潔白如花的身體上布滿了傷疤。歲月的滄桑總是不知不覺地在所到之處布滿痕跡,看到的在身體上,沒看到的在心上。
安生聽到七月緊張的呼吸聲,就笑著說,看著很可怕是嗎。我走之前就知道,這具身體以後會傷痕累累。我以前一直厭惡它。只想虐待它,摧殘它。因為我不明白我為什麼不可以做七月。卻只能做安生。我愛家明,只是我不知道生下孩子是繼續漂泊,還是能夠停留下來。我真的不知道。我已經無法再傷害你。----《七月與安生》
安生一直心存愧疚,其實受傷害最深的不是七月,而是她自己。她讓出了自己的愛情,在過去的八年歲月裡,帶著累累傷痕漂泊在異鄉。
安生在生孩子的時候死了,這是她最後的退讓。
安生爬到樹上,看到昔日的鐵軌還在。依然穿過田野通向蒼茫的遠方。安生說,小時候我非常想知道它能通向何方。現在我終於知道了。原來它並沒有盡頭。----《七月與安生》
電影的結局與小說不同,電影中,安生過起了七月的安穩日子,而七月四處漂泊。相比起來,小說的結局更合理一些。
畢竟人的性格是不可能反轉的,那些缺失卻無法碰觸的部分永遠是讓人嚮往,卻不可能擁有的。那麼,永遠有多遠?原來並沒有盡頭。懂得欣賞和珍惜自己擁有的人,才是能得到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