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數位化中心)蔣鑫富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黨建好故事》(卷一)《我的初心我的村——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個中國村莊》連載
與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楊秀偉(左二)、本書稿作者蔣鑫富(右三)一起,在應急搜救隊駐地與隊長方浙(中)等隊員共享搜救中的傳奇故事
(上接100.為了多救一個人(上) )
100. 為了多救一個人(下)
「20分鐘集結令」是仙居搜救隊的鐵律。
十年來,他們都是這樣堅守並嚴格執行紀律。 在2020年2月16日「仙居發布」發布的名為《最美志願者,浙江省紅十字仙 居應急搜救隊:勇往直前是我們的本色!》的文章中,我讀到了《隊長日記》外的日記—— 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方浙,作為浙江省紅十字仙居應急搜救隊隊長,是巔 峰戰士中的勇士!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每一個人不敢輕視。
抗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防控的嚴峻形勢,仙居廣大志願者積極投身戰場,用 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新時代志願服務的力量!
志願號角,有召必應。暖心共築志願城的仙居,有「一個人與一支隊伍」的精彩故事。
他們都是逆行者,一直都是。
「無論是在山地、水域還是災害面前,巔峰戰士從不畏縮,勇往直前是我們的本色!
疫情嚴重的時刻,是我們展現無畏風採的時刻!」 為助力疫情防控,1月26日的浙江省紅十字(仙居)應急搜救隊黨支部在微信群中發出招募帖,號召隊員主動參與防疫工作。
「我是黨員,我先上!」
「算我一個!」
「我報名……」 招募帖在群裡一發出,隊員們紛紛響應。短短幾分鐘,原定招募12名隊員的帖子一下就爆滿了。經隊黨支部再三考慮,將招募名額擴大到30名。最後, 搜救隊招募到32名志願服務隊員參與防疫工作。沒能參加的隊員,紛紛表示會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並表示隨時可以上一線。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搜救隊還組建了「黨員防疫突擊隊」,由隊裡黨員幹部帶頭、隊員跟進的模式開展工作,走在抗擊與防控的前沿,在全縣各地認真開展消殺工作。
一臺彌霧機加上消毒藥水,重達40餘斤。他們每天都要驅車200餘公裡, 不間斷地趕往各地消殺,消殺隊成員每完成一次消殺,衣服基本溼透,累的時候甚至一上車就睡著了,但沒人有一句怨言。
「我們這個卡點,是仙居的『西大門』,出入境來往車輛多,做好消殺非常重要,非常感謝搜救隊的小夥子,為我們一線執勤人員提供安全保障。」2020年2 月13日下午,小布跟隨省紅十字仙居應急搜救隊的隊員,驅車來到了位於湫山鄉雅溪村的防控檢查站,進行消殺工作時,村黨支部書記楊麗麗快言快語地誇道。
「紅十字仙居應急搜救隊來了,大家整理一下東西,配合他們好好消毒。」現在,紅十字仙居應急搜救隊所到之處,都被大家豎起拇指稱讚。
「我是一名黨員,我還是一名退伍軍人,國家有難,社會需要我,我就應該挺身而出,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跑。」省紅十字仙居應急搜救隊隊員朱文龍說。 由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28歲的朱文龍和同為志願者的未婚妻取消了原定於正月十三的訂婚儀式,雙雙投入戰「疫」。
「戰勝這場疫情,對我們來講,就是最好的祝福!」朱文龍說。
「上午給家裡送菜時,聽到兩個孩子在遠處叫『爸爸』,而我卻不能上前抱抱他們,心裡很不是滋味。」為了能夠和隊友一起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在志願突擊隊裡擔任駕駛員的胡偉斌,從正月初二開始就再也沒有進過家門。
「這段時 間,我愛人承擔起更多責任,全靠她在家帶孩子。」 疫情發生以來,黨員志願突擊隊的隊員們放棄與家人團圓的機會,毅然決然地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緊接著,浙江省紅十字仙居應急搜救隊的黨員志願突擊隊將根據防疫指揮部的安排,協助有關部門在企業、學校等人口流動密集及重點防護區域進行防疫消殺任務,助力企業復工、學校復學,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奉獻力量。
3月5日「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顧敏華和應芳露用文字的形式參與「戰疫」,及時跟進報導最新情況:一大早,浙江省紅十字(仙居)應急搜救隊就收到 了400個口罩和護目鏡這份節日禮物,是仙居縣戶外運動協會送來的。
「感謝你們這段時間為仙居防疫工作做出的巨大貢獻。」捐贈者說。眼下, 在隊長方浙的帶領下,搜救隊仍每天為防疫奔忙。就在當天,他們還為仙居一家曾經作為隔離點的賓館做全面消殺,賓館完成隔離點任務後準備重新營業, 全面消殺,是最重要的一步。 這群志願者原先並不熟悉消殺工作。疫情爆發後,主職工作是搜救的他 們,義無反顧穿上了防護服,拿起了消毒槍,戰鬥在「最危險的地方」。
「每天工作很辛苦,但看到在我們的努力下人們的生活漸漸步入正軌,我們由衷地高興。」方浙說。
習慣「舞刀槍」的他們,學起了「針線活」。 疫情開始之初,當地政府組建防疫隊伍,需要大量志願者參與。方浙一邊 積極請戰,但又有些擔心。 「我們的搜救隊要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怎麼做?」 浙江省紅十字(仙居)應急搜救隊是中國紅十字救援隊的分支,每年要參與大量的應急救援任務,在絕地險境解救過許多被困人員。
「攀巖涉水救人是我們的長項,可對防疫工作,我們卻很陌生。」搜救隊缺乏相關實戰經驗,到底如何加 入這場「戰疫」? 抗疫工作迫在眉睫,容不得遲疑,方浙的申請經防疫指揮部批准後,他在搜救隊骨幹群裡才發出了上面提到的志願防疫招募帖。 這場與病毒對抗的戰鬥,危險萬分,光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作為隊長的方浙為隊員們考慮了很多。他邀請了防疫方面的專家,分批給這些隊員「惡補」 防疫知識和方法。
「不能讓我的隊員們以身犯險,打沒準備的仗。」 這些擅長攀巖探險的隊員,徵服過崇山峻岭,卻為了參與防疫工作開始學 習專業疾控知識。這個「轉型」跨界很大,但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沒人叫苦。
哪裡有需要就奔向哪裡,有的隊員把定婚都取消了。
「我們是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戰疫的,所以我們沒有固定的任務,所有的工作我們都能參與,面很廣,體量很大。」接下這個任務後,方浙就忙開了,基本上是夜以繼日,連個完整的覺都沒睡上。
「基本上不斷和各方保持聯繫,哪裡需要我們,我們第一時間趕過去。每天的行程和工作都排得滿滿的。」忙對於方浙來說,不算什麼,平時的應急救援工作也很忙。
最讓他難受的,是有家不能回。 每天在一線奔波,方浙和隊員們接觸到病毒和受感染的風險非常大。為了 不連累家人,他選擇在隊裡食宿,想家也不能回去。「我的小孫兒還不到兩周歲, 特別想抱抱他,但是我不能這麼做,這是為了家人的安全。」方浙說。(未完待續)
作者:蔣鑫富 (筆名 江風)浙江紹興人。主任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特聘校外導師。現為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數位化中心)主任、總編輯。穿過12年軍裝,在部隊榮立過創作報導三等功。先後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政教系、原杭州大學新聞系(現浙江大學)。代表作有被列為「文學解讀浙江創作工程」的長篇報告文學《鑑湖長歌》、小說散文集《鄉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