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櫻桃井村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櫻桃井村為什麼能在全縣眾多村中脫穎而出,收穫「國字號」美譽?「獲得這項殊榮不是偶然,而是我們立足生態優勢,在思路上求新求變,長期積澱、久久為功的結果。」潤溪鄉黨委書記曾憲軍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近年來,櫻桃井村借摩圍山景區旅遊發展「東風」,做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文章,既要綠色發展的「前景」,又要群眾增收的「錢景」,以黨建引領生態發展、產業帶動扶貧先行、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效明顯。
守住好山水
盛夏時節,走進櫻桃井村,連綿起伏的青山映入眼帘,茂密的樹林掩映著民居,清新涼爽的空氣撲面而來,讓人頓感神清氣爽。
櫻桃井村位於彭水西南部、潤溪鄉北大門,系潤溪鄉所屬行政村,彭務二級貫通全村,距靛水新城20分鐘車程,緊鄰國家AAAA級風景區、天然氧巴摩圍山風景區腹地,森林覆蓋率80%以上,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交通便捷,森林資源豐富,氣候涼爽,常年平均氣溫18℃,年均降水量1400mm,年均降雪日數40天。土地肥沃,自然水資源充沛,負氧離子含量近似摩圍山值11萬個/cm3,村內生態產業全覆蓋,是休閒觀光、納涼避暑、康養度假的鄉村旅遊勝地。在2019年,櫻桃井村已獲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
無人機航拍下的花千谷休閒觀光園格外漂亮,成片的翠冠梨生機勃勃,梨樹林下的中藥材長勢喜人……
怎樣守護好、利用好這一片綠水青山?櫻桃井村動了腦筋、下了功夫。
遊客在巴渝民宿院子裡散步。
櫻桃井村發展鄉村旅遊,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除交通、海拔、氣候條件和已建成的旅遊觀光、休閒納涼去處之外,境內有秀美的黃地峽峽谷風光、巍峨挺拔的杉梁山、縱覽新城的牛巖峰、盈隆縣衙歷史遺址等優勢資源。
櫻桃井村按照縣、鄉鄉村旅遊示範村落發展定位規劃,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方針,緊扣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充分利用當地優勢資源,努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五個振興」,實現主導產業突出、發展特色鮮明、示範效果明顯、帶動輻射力強的建設目標,建設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的美麗櫻桃井村。
青山間的黃地峽巴渝民宿。
端上「生態碗」
2013年,建成菖蒲塘鄉村旅遊街,吹響了櫻桃井村全域旅遊號角。摩圍山居、風情小鎮旅遊休閒、納涼避暑山莊相繼建成,又有花千谷休閒觀光產業園、千畝翠冠梨採摘基地、中藥材育苗基地等。
近年來,在實施鄉村旅遊發展中,櫻桃井村實現村域旅遊觀光、休閒納涼、採摘體驗生態產業覆蓋,村內民宿、農家樂旅遊食宿日接待能力超過1000人。
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善道路、河道、公共區域、荒山荒坡和房前屋後等綠化建設,提升實施庭院美化,配套汙染治理,建立完善村莊保潔長效機制。突出實現生活美的目標。通過主導產業帶動,政策驅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尊重歷史文化和村域特色,以黃地峽為中心,科學規劃,有序建設,輻射帶動,打造鄉村旅遊亮麗明片。形成文明新風尚,緊緊圍繞「一節一賽」,加快完善設施場地建設,探索建立共享農莊豐收採摘體驗、學生團隊勞動教育體驗、徒步叢林穿越、環池自行車競技、休閒垂釣體驗、巧媳婦刀工比賽、鄉村美食展、太極健身、露營納涼等系列文化活動,打造文化活動品牌,創建縣級以上文明示範村。形成治理新機制,加大村集體經濟建設力度,實施「三變」 改革,充分發揮集體經濟帶動作用,鞏固黨在農村基層政權,引導村民自治與法治、德治相結合,實現治理有效的新機制。
獅子堡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青山間一棟棟民宿小樓,一股小溪穿境而過,一塊塊菜畦排列有序,三三兩兩遊客漫步小道……黃地峽這個地方褪去以前的舊貌換新顏。
「植被好、空氣好、海拔高。」以前黃地峽的村民守著獨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不知怎麼辦?當時雖然自然環境好,但是人居環境很差,房屋大都以木質結構為主,房屋內布電雜亂,沒有乾淨的衛生間和廚房等,而從2016年開始就悄然發生著變化。
2016年,潤溪鄉利用黃地峽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立足精準脫貧、振興鄉村的發展理念,通過考察學習,借鑑經驗,因地制宜引進市場主體,綜合利用國家政策資源,投入資金在黃地峽打造民宿鄉村旅遊產業巴渝民宿。巴渝民宿是根據散居在黃地峽山谷中村民家庭人口情況及宅基地情況,原址對房屋進行合規新建。首先對基礎設施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和修建。
同時,修煉好「內功」,巴渝民宿給當地帶來環境與房屋的規範設計變化,更是給當地村民帶來學習機會。在民宿樓體改造時期積極動員當地村民加入建設,帶給村民對民宿親手築造房屋成就感;在運營前統一對所有村民進行現代化酒店管理、餐飲、清潔等環節的系統課程學習,加深村民服務意識,轉變當地村民思維觀念。
曾憲軍表示,依託於鄉村旅遊之中的鄉村民宿是美麗鄉村重要的活化元素,是全域旅遊的點睛之筆,也是人們放下壓力、親近田園、享受寧靜的最佳選擇。而無論何種業態,在建設和運營中,鄉村民宿都應秉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樣的理念。
蛻變的黃地峽,風光秀美,布局合理,設施完備,盡顯民族風情,美麗如畫,村民吃上「旅遊飯」,已然成為集休閒度假、康養健身、農耕體驗、避暑納涼、民宿旅遊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勝地。巴渝民宿自2018年7月2日開門迎客以來,已有來自全國各地15萬餘遊客前來休閒觀光、納涼避暑。
花千谷休閒觀光園。
吃上「綠色飯」
7月16日,在櫻桃井村黃地峽巴渝民宿,接待人員冉靈躍接到重慶主城一家旅行社的電話有一個20人的旅行團要到黃地峽休閒避暑,需要預留10個房間。「五一小長假迎來了第一批遊客,截至目前共接待了5000餘名遊客。」冉靈躍說。
「黃地峽這個地方空氣好、環境美、寧靜涼爽,夏天在這住著很舒適。」來自主城的遊客徐先生今年是第二次來黃地峽巴渝民宿避暑了,他說要在這住兩個月。
村民晏珍玉也沒閒著,她正在打掃房間衛生、更換被套,為接待避暑遊客做好準備。晏珍玉是村裡的建卡貧困戶,今年67歲。她家的房屋是黃地峽巴渝民宿之一,一樓是自家住房,二樓和三樓是住宿。因為夫妻倆身體都有殘疾,所以他們家只做民宿,不做農家樂,有遊客來的時候,晏珍玉就熱情接待遊客,空閒時自己就種點莊稼,或者到村裡的種植基地務工賺點零花錢。
「遊客來到這裡後,是由公司統一分配房間。我們不擔心沒得遊客,只用管好房間的衛生就可以了,輕鬆得很。」晏珍玉家已經脫了貧,談到現在的生活,她非常滿意。她說,從來沒有想過我這輩子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也沒有想過在家裡坐著就能賺錢,現在一年下來我們老兩口都能收入3萬元。
沒想到在家也能賺到錢的不止村民晏珍玉,還有70多歲的田仁明。「70多歲了一年還能收入3萬多元,我很知足了。」田仁明家也是只接待住宿,去年接待遊客一共收入了4萬多元,除去水電費、網絡費、床上用品清洗費,還剩3萬多元。
在黃地峽,像晏珍玉和田仁明家這樣的民宿有21棟、280間房間。
櫻桃井村黨支部書記王海霞介紹,按照「巴渝民宿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模式,既發展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又幫助群眾找到一條穩定增收的致富道路,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
同時,櫻桃井村依託黃地峽巴渝民宿,精心打造集瓜果採摘、休閒娛樂、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的智慧農莊體驗園,讓遊客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造為徑,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進一步助推鄉村旅遊,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中藥材育苗基地。
彭水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廖唯/文 廖唯 甘勳樂/圖
原標題:
櫻桃井村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端上「生態碗」 吃上「綠色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