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扎堆賣盲盒 與玩偶盲盒相比書有那麼大魅力嗎

2020-12-26 中國青年網

鍾書閣盲選

無界書店盲選

讀者與書的相遇可以是深思熟慮、多方查探的,也可能是邂逅相遇、狹路相逢的,然後開啟一場關於閱讀的冒險。

「4·23世界讀書日」之際,珠海的無界書店推出「無界盲選」,讀者根據關鍵詞「童書」「文學」「社科」「隨機」來選擇。每個盲盒定價從59元到99元不等,裝著不少於兩本推選書籍。書店所屬無界文化的負責人蔣蔚介紹,盲選書籍經歷了兩輪篩選,且有編號,每一套都不一樣,保證讀者同時買幾份都不會重複;其中暢銷書會相對較少——想讓讀者關注到鮮被發現的好書。

這一天,包頭市新華書店也推出了「新華盲盒」活動,主打近期新華書店的暢銷書。公布的書單中有《人生海海》《北上》《原則》《平凡的世界》等,還有陶瓷馬克杯、玻璃保鮮盒、保溫杯等生活用品。當讀者收到盲盒時,除了隨機選擇的書籍,還會有定製書籤、生活用品——當然也是隨機的。

盲盒,一種源於日本的玩法,一個小盒子中裝著玩偶手辦,買的時候不知道裡面具體裝的哪一款,只有打開後才知道,賣的是過程中的神秘感和不確定性,「盲盒經濟」一時風行。近來,實體書店賣書,也瞄上了盲盒的玩法。

名家盲選,其實是給大家一個閱讀榜樣

不可否認,最近書店扎堆兒賣盲盒,直接原因是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

2月25日,位於浙江海鹽的烏託邦書店發布了《結業通告》,這家開了4年的書店沒能挺過疫情。書店老闆小童為了生計,將重操舊業去做裝修、建材生意。書店正式結業時間定於5月1日,在此之前,對於店內庫存圖書以盲盒形式銷售。每個盲盒定價98元,內含價值約150元的書籍,如果能將庫存全部賣掉,預計能收回20萬元。

3月9日晚,單向空間書店在主播薇婭的直播間,開賣「保衛書店」盲盒。單向空間為盲盒挑選的書籍,均為其出版體系中的佳作,包括新近出版的《單讀23·破碎之家》、單讀 Classics 系列中的《最危險的書》《佩拉宮的午夜》、引進企鵝布面經典書系的《簡·奧斯丁小說套裝》等。書店承諾,盲盒價值會高於它的價格,並表示「你可以將它視作一個以不同維度認識這間未曾謀面的書店的方式、重新閱讀一位老朋友的機會」。

和單向空間一道賣盲盒的,還有先鋒書店、1200bookshop、精典書店、曉風書屋、烏託邦書店。其中,先鋒書店大概算是書店盲盒界的先鋒。

早在2015年,先鋒書店就在其網店上推出了「定製」盲盒:讀者留言訴說自己最近的心情,書店根據他的需求去針對性地挑選圖書。「很多讀者面對一個龐大的書庫,不知道如何開啟閱讀,所以比較貼心的方式就是我們幫你挑選,這也是創造人與書的一種緣分。」先鋒書店品牌運營經理李新新說。

後來,先鋒書店把盲盒從網店搬到了實體書店,由書店的選書師挑選圖書。這時,「盲」的成分就更大了,讀者有時候完全不知道裡面裝的什麼,等於是一場冒險,而書店能保證的是選品品質。

今年3月27日,先鋒書店天貓旗艦店重啟,創始人錢小華推出「創始人盲選閱讀計劃」,邀請詩人北島、音樂人李健、作家阿乙、詞作者方文山等,為讀者挑選圖書。一個盲盒包含「2-4本精選圖書,一張手寫明信片」,以及「數不清的愛」。李新新表示,名家盲選,其實是給大家一個閱讀榜樣,「他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跟他們讀的書是分不開的,所以你想了解這個人,就去看他讀的書」。

此外,先鋒書店還推出了「氣味盲選」(1本圖書+1款香水)、「甜鹹盲選」(1本書+1張手寫明信片)、「賭酒盲選」(至少1瓶酒+其他)等新花樣。誰說書不是有味道、可醉人的呢?

與裝著玩偶手辦的盲盒相比,書有那麼大的魅力嗎

先鋒書店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寫道:「比起高大偉岸的圖書館,盲選更像是一個小小的、充滿人情味的樂園,在經歷了閱讀者的思緒和選書人的心意後,等待著被翻開和被喜愛,繼而創造新的故事。」等待的快樂與驚喜,可能是盲盒最大的誘惑力。但與裝著玩偶手辦的盲盒相比,書有那麼大的魅力嗎?

在無界書店,女孩KK買了文學類的盲選:「之前買書總喜歡看書店暢銷榜或者朋友推薦,很多都是暢銷書。這次買的盲選,裡面是2本沒聽過的小說,有一本已經在看了,真的是一邊擦眼淚一邊看,書中寫的生老病死,投射到生活,讓我無法不聯想到自己。」

男孩阿皓在「隨機」和「社科」之間猶豫了很久,「因為上面寫的是未知的探險,就很想看一些以前沒看過的書」。最後,他選了「社科」:「本以為是比較枯燥的書,居然非常有趣。而且有一本書的封面好靚麗,我查了一下這是『甲骨文叢書系列』中的一本,覺得買到寶藏了」。

在3月9日的那場書店直播中,陳婷買了3家書店的盲盒,「首先,覺得買來的東西不會無用,哪怕是自己看過的書,也可能版本不一樣;其次,的確有『幸運餅乾』的那種未知心理,很想看到他們會放進去什麼」。

董芳買過1200bookshop和單向空間的盲盒,「和直接買一本確定的書相比,盲盒只告訴你主題,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書,無目的的閱讀反而更能感受閱讀的快樂,讓人覺得閱讀者和書也是講緣分的。而且我信賴書店的品味,還是很讓人放心的」。

當然,董芳坦言,也有為「情懷」埋單的成分,「99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以前也買過衣服和鞋子的盲盒,基本都是扔貨,書是最滿意的了」。

書本身的質量保障、書店受認可的選品能力,再加上拆封時的驚喜,或者還有一點「買不了吃虧」的心態——既然讀者買帳,賣盲盒就這樣成了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選擇。

「無論書店盲盒裡裝什麼,一方面內容要足夠豐富和有創意,讓讀者知道你是不一樣的;另一方面要保證品質,讓讀者打開盲盒後覺得這份錢花得值,冒險沒有失敗。」李新新說,「目前為止,我們沒有收到對品質不滿的反饋。」

盲盒提供的仍是實體書店一如既往的「體驗感」

從2017年世界讀書日開始,鍾書閣在店中開設了「盲選區」。這個區域中的圖書都被紙包裹起來,你不知道是什麼書,但從包裝外的手寫小卡片上,你可以讀到店員對這本書的讀後感——算起來,屬於「半盲選」。

從中也可以看到,無論是誕生早期的嘗試,還是如今各家的花樣翻新,書店盲盒往往並非完全的「盲」選——或者限定主題,或者透露觀感,讓讀者的期待限定在一個範圍之內。

在書業營銷專家路毅看來,不像其他盲盒裡裝的是娛樂性強的東西,圖書是一種更抽象的、更趨理性消費的東西,要想打動顧客的理性神經,去玩盲盒這樣的遊戲,實際上考察的是書店的策劃能力。而且,書店盲盒往往需要讓讀者知道裡面裝的書的範圍,那在這個有限的範圍之內,如何策劃和包裝出一個讓消費者感興趣的話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並不是簡單地弄個盒子把圖書裝起來就能叫盲盒,而是要把某一類精選圖書包裝起來之後,圍繞一個主題去陳列或者推廣。」路毅說,對書店而言,盲盒的收益點有兩個:一是直接的銷售利潤,不過書店盲盒往往售價不高,在幾十元到100多元之間,利潤空間並不大;二是增加顧客的購物樂趣,提供一種「驚喜感」,也可歸為用戶體驗的範疇。

「我們總說經營實體書店需要為顧客提供體驗,盲盒也是一種體驗。」如何讓顧客獲得更好體驗,路毅表示,一是在對外預告時,要做足「驚喜感」;二是可以與折扣促銷的活動疊加,讓顧客打開後覺得物有所值。盲盒內的圖書價格一般都高於盲盒售價。比如,無界書店的配書折扣保持在六到七折,每一個套餐類別當中還設置了幾個「錦鯉」,配書折扣在四折。

路毅提醒:「其實所有盲盒的商業鏈條,獲益最大的頂端,都是智慧財產權的開發者。而對書店來講,你已經是終端經銷商的角色,可以琢磨開發一些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盲盒內容,比如結合書店特色的文創、非遺等等,這些東西才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貴陽青年的多巴胺來源,原來是拆盲盒!
    到了21世紀,盲盒的概念逐漸定型,2016年後,盲盒營銷漸成風口。盲盒愛好者們進入潮玩社區,交換潮玩、曬娃改娃、交流經驗,形成了年輕人獨有的小眾盲盒圈。喜歡盲盒遊戲的人也認可「買盲盒會上癮」這個說法,但他們認為,如果是在自己的經濟範圍內,持續買盲盒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問題。
  • 【瘋狂的盲盒·文具篇】買筆拆盲盒,昆明學生最近也流行拆拆拆
    其中一家叫博古文具的文具店,店裡晨光文具貨架上擺滿了柯南、海賊王等各式各樣盲盒,有筆、膠帶等,其中筆佔據了半壁江山,一個盲盒價格在5元左右。而在另一家幾米文具店,同樣也有盲盒筆售賣,工作人員介紹,店裡中學生買的比較多,也有大人買給孩子。「盲盒筆最近比較流行,我們家賣得最好的一款是「與子成說」系列。新產品肯定比較有吸引力,盲盒其實就是滿足大家的一個好奇心,很多學生買的過程很快樂。」
  • 生鮮盲盒撓了誰心底的痒痒?
    生鮮盲盒、中獎、實惠?看到這些詞是不是有些懵?一、生鮮盲盒賭運氣最近懂懂筆記發現,包括幾位朋友以及自家社區的生鮮團購群裡,突然出現了一個生鮮版盲盒的新鮮事物。這些盲盒內的商品不再是小零食、小玩具,而是當季蔬菜、海鮮以及鮮肉。用戶通過點擊連結在盲盒平臺下單後,商品在發貨時還會隨機抽出大獎。
  • 名創優品創TOPTOY品牌賣盲盒 這是搶泡泡瑪特飯碗?
    盲盒有啥魅力?為何吸引眾多消費者痴迷其中 近幾年,要說火爆的玩具類型,那得算上盲盒商品。這是一種靠運氣、機率和「賭」才能購買到自己想要的產品,且充滿未知性的購物形式,該購物形式也正被廣大廣大消費者逐漸接受。
  • 深度調查丨盲盒:昂貴的「小愛好」
    盲盒愛好者嘮嘮說,嘮嘮是從2019年初「入坑」潮玩圈,至今她一共購入了300多隻單價為59元的盲盒,8隻單價近千元的大娃,以及若干個小娃。 嘮嘮的「戰績」在潮玩圈中不算拔尖。KK的朋友曾為了抽中某款單價約999元的「Demo」系列限量版大娃的購買權,一次性買了500隻「盲盒」,單次消費就高達三萬多。盲盒究竟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瘋狂的盲盒經濟背後又藏著怎樣的隱憂?
  • 「一入盲盒深似海」,讓人上癮的盲盒究竟賣的是什麼?
    但是,一鳴驚人的背後卻暗藏隱憂——一些買家目前也正在走向動漫收藏界裡流傳甚廣的這句話「少年一面牆,北京一套房」,更有買家的無奈「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那麼,讓年輕人「買不停」的盲盒究竟賣的是什麼?
  • 當年輕人去盲盒店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
    在網際網路教育公司工作的23歲女生段圍棋,疫情期間也會去逛逛盲盒店,不過出於防疫心理,她會選擇抽店門口的「盲盒機」。這種機器原理和自動販賣機一樣,掃碼付款,盲盒會掉落到出貨口。「我覺得,線上抽取不能讓我體會快樂。收快遞是很快樂,但是實體店直接拎盒出來的感覺不是更爽嗎?而且可以立刻拆,不用等。」
  • 國潮盲盒來襲,如何捂住自己的錢包?
    最近一年,僅泡泡瑪特會員中,就有超過20萬人在盲盒上消費超過2萬元。2020年12月,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100億港元。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從156萬元上漲到4.51億元,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更是高達65.2%。人們再也無法小覷盲盒的吸金能力。
  • 上架就斷貨,漲價幾十倍,為盲盒瘋狂的玩家究竟圖什麼?
    朱莉極其想抽到這套盲盒裡的隱藏款。她聽說,找沒開過盒的人抽更容易命中,於是拉著男友跑來店裡嘗試這個看上去有點玄學味道的辦法。一連開了五次,都沒中。網上有不少教學「搖盒」的帖子,根據樣式、形狀、大小不同,每款盲盒搖起來的質感都會有差異。這個法子顯然更科學。朱莉刷刷地看了不少分享,自信滿滿地「二戰」,還是沒中。這並沒有讓朱莉感到氣餒。
  • 會走會賣萌的盲盒小羊玩偶,款式多樣,還有驚喜珍藏版等你來開
    最近的一段時間,很多人都迷上了一種全新的潮流玩具——盲盒,裡面是各種萌嗒噠的玩偶。盲盒玩偶之所以吸引人,不單是裡面的玩偶造型精緻好看。而且由於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這種隨機性極大的激起很多玩家集齊所有造型的欲望。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有人說盲盒是智商稅,有人說盲盒像賭博,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盲盒意味著一份能帶來驚喜的「小確幸」。在年輕人旺盛消費力的加持下,這份「小確幸」成為大潮流,不僅形成上百億元的潮玩市場規模,更強勢「出海」走紅海外。而盲盒本身,也在考古、文物等IP(智慧財產權)入場後,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 盲盒等潮玩文化的盛行,照見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觀?
  • 瘋狂的盲盒火了,有人豪擲幾十萬買它,背後到底有何「魔力」?
    有數據顯示,還有一些玩家,一年竟花費了百萬元來購買盲盒。雖然大量的買家中,肯定會有一些職業盲盒玩家存在。但盲盒裡的玩偶外表純良,滿足了年輕人需要陪伴的精神需求,還有不少人購買盲盒是「賭徒心理」,亦或是為了收藏,因此盲盒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實的粉絲,這也是盲盒銷量持續增長的原因。
  • 收藏難度漸高 盲盒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
    相比第一種,無疑後兩種更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拆盒的快感,「但是現在許多線下店鋪都會存在黃牛提前蹲點抽隱藏款的現象。」  在微信群裡也有網友向記者反映,線下店鋪中,不乏黃牛會通過稱重、搖盒等方式判斷裡面裝的是哪個娃娃,從而把大熱款或是隱藏款拿走倒賣;而在同一個系列的盲盒中,通常會有12大盒,每盒包含12個娃娃,其中只有一個是隱藏款。在二手市場上,一個隱藏款娃娃能賣出1000元的價格。
  • 文具盲盒火爆,別讓小學生迷失在文具盲盒裡
    在杭州國大城市廣場的九木雜物社,記者搜遍了整家店,看到2個大概2米高的貨架,鋪滿了各種品類的文具盲盒,有中性筆盲盒、手帳彩繪筆盲盒、印章盲盒、橡皮盲盒、鉛筆盲盒、膠帶盲盒,還有集合了各色文具的盲袋,應了那句「萬物皆可盲盒」。
  • 95後盲盒、85後扭蛋:商人對前者講時尚,對後者談情懷
    投稿來源:懂懂筆記你知道盲盒嗎?不知道?那只能說明,你不夠潮。盲盒——含有具備收藏價值的玩具、潮品的盒子。消費者購買後,可隨機獲得盲盒中價值不一的收藏品或玩具。有些收藏品、玩具可能市場價值不菲,或未來升值空間不可估量,有些則相反,毫無價值可言。買之前,你永遠不知道盒子裡面是什麼。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扭蛋」嗎?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大部分玩得比較深的都有內傷,即便沒有內傷也很孤獨。」胡先生也不例外。 他家庭不圓滿,所以他玩盲盒都一次性買下一整套。 「人家有8個兄弟姐妹,你非要拆開,你不覺得特別沒意思嗎?我還是喜歡全家福,都在最好。」
  • 盲盒放心飛 錢包永相隨
    盲盒:所謂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來自百科詞條)根據某二手購物平臺今年年中公布的數據,過去一年,該交易平臺上有30萬盲盒玩家交易,每個月發布閒置的盲盒數量相比前一年增長了320%,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更是狂漲了幾十倍,因此,有不少玩家和網友感嘆,「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小黑了解到,最初盲盒裡的玩具,大多是巴掌大的玩偶。
  • 盲盒經濟興起!「未知的喜悅」引年輕人追捧(組圖)
    圖為潮玩品牌泡泡瑪特線下商店有眾多系列盲盒供玩家選擇。廣西新聞網記者 羅珊珊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12日訊(記者 羅珊珊 韋幸文)近年來,盲盒經濟興起,吸引眾多年輕人「癮」性消費。你買過盲盒嗎?如果在你面前有一臺販售機,通過掃碼支付就能獲得一個盒子,而且你無法預知買到的這個盒子裡裝的是什麼玩具,你會購買嗎?很多年輕人的回答是:「會!」正是這種「不確定性」,靠著充滿神秘感的包裝營銷方式,讓盲盒火了起來。那麼,買盲盒買的是什麼?為什麼盲盒會受眾多年輕人追捧?
  • 正品盲盒用於兌換,娃娃機裡的盲盒涉嫌盜版!電玩城這是什麼操作?
    天空之城電玩城大廳內 擺放了五六臺抓盲盒的娃娃機 透過玻璃判斷這些盲盒的質量細節 而在玻璃上貼著提示盲盒非質量問題不調不換 有版權,做工較好 不論是盒子外表還是裡面的玩偶都有防偽標記 「天空之城」是一個大型連鎖電玩城 南京至少還有兩家門店 在秦淮區的茂業廣場的分店內 同樣擺放了很多抓盲盒的娃娃機
  • 花276元4連抽只開出一個新造型 玩盲盒是交智商稅嗎?
    盲盒最初來自於動漫,許多製造商會將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設計師單獨設計的玩偶裝進盲盒中進行售賣。盲盒裡的東西有等價的,也有與價格不對等的,這需要看一定的運氣。  11日,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在引發眾人關注的同時,也有人稱,背後離不開眾多盲盒玩家貢獻的真金白銀。  盲盒為何能吸引這麼多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