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關當代文壇諸家寫像詩(二十二)
李文元
題記:若非古州祖先一代代文化精英之創造與積累,便無平定''文獻名邦''之品牌;若非當代平定文壇新秀,對其內涵不斷增磚添瓦,修茸創新,此一品牌便不會延續存在。吾愛這塊生我養我之土地,更愛她哺育並成就了的文化人。此為吾寫''為九關當代文壇諸家寫像詩''之動因。然當代九關文壇之文化人物紛紛芸芸,可謂多多,以在下陋智,不可盡述矣,遂先以部分相知者為始而試謅,草成幾韻,以小遂吾願也!
在這些蹩腳詩中,難免有誇飾之嫌,姑作誇張視之可也。因任何大師大家,均相對於地域而言也。
詩畫賈永維先生著文
忘年同鄉永維君
文章邁世一才俊
杏壇執鞭有餘刃
教法理念穎脫新
一校之長篤運思
攀蟾折桂飛金鳳
場屋戰績負時譽
域外學子趨梧桐
憫天憂人含忠厚
家道薰陶鑄樸誠
不卑不亢嵌倔強
天性正直凝真純
醉心筆耕生靈感
寂寞如僧安清貧
博文強記蘊層厚
觀瞻敏銳見地精
才思驟敏激情溢
報端刊文似井噴
詩歌琅然響天音
散文幽奇奪人魂
小說妙構情跌宕
論文研考臻絕倫
萍蹤碎影彰正氣
筆酣墨飽頌國魂
飽蘸心智描鄉愁
繾眷追憶敘友情
百姓語言地氣旺
草根題材萬千景
恬淡素雅無雕飾
豪華落盡見清淳
娓娓敘事攻鋪陳
侃侃談道逼衛君
前文畫龍已牽魄
不期文末又點睛
文涵主旨立時顯
生氣煥然異彩增
看似平談藏獨絕
凡夫難效生花顰
長國石刻凋風韻
千年奧文玄妙深
聚文研鑿時空穿
一朝破解昭世人
烽火臺畔話崢嶸
對敵鬥爭塑原型
古村地靈出人傑
雖載小說事卻真
讀至英雄罹難處
悲情決壩涕泗湧
壯士受戮景慘烈
儼然孝孺懟皇兇
喪心病狂還鄉團
頑敵終蹈覆滅運
引人入勝迷不知
文窮仿覺一夢醒
妙作靈動意趣橫
讀罷其書思不窮
老朽緣交西家丘
美文旦晚怡吾神
每每觀文文皆好
及賞標格勝於文
胸懷豁達虛若谷
心湖見底一望澄
錦篇繡帙涵演廣
青峰一脈屹晉東
註:
1.「杏壇執鞭」六句:賈先生早年從平定師範畢業後,回石門口鄉中任教,因其有獨到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大有發揮,很快成為該校的教學骨幹,旋又升為該校校長。從而推行其獨特的教學方式,使該校中考成績分外優異,聲名在外,引得不少域外學子慕名前來就學。
2.攀蟾折桂:成語。喻一一攀登蟾宮,折取月桂。封建社會喻科舉登第。此則喻在賈先生任校長期間,石門口鄉中的中考成績每每在全縣名列前矛,使升入高中者大幅度陡增。
3.場屋戰績:「場屋」,本意為在打穀場上或院內蓋的供人休息或盛放農具的小屋。後借指科舉時代試士的場所。宋.王禹稱《謫居感事》詩:「空拳入場屋,拭目看京師」之句。此則借指今學生參加考試事。
4.「萍蹤碎影」句:指賈先生集詩歌、散文、雜文和紀實文學為一體的第一本著作一一《萍蹤碎影》。
5.衛君:指晉代學問家、道學家衛玠。《世說新語.賞譽》:「王平子邁世獨傲,少所推服,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絕倒。」劉孝標註:「玠別傳曰:玠,少有名理,善通莊老。琅邪王平子高氣不群,邁世獨傲,每聞玠之語議,至於理會之間,要妙之際,輒倒於坐。前後三聞,為之三倒。時人遂曰:衛君談道,平子三倒。」
此則喻賈先生於文中談論人間正道,條理分明,鞭闢入理,視角獨具,頭頭是道,且別有意趣,媲於衛玠。
6.「長國石刻」四句:「長國」,指平定縣石門口村307國道旁建於北齊時期的,歷史攸久的長國寺。寺內有當時大書法家燕州釋仙所撰書的(魏碑體)《李清報德造像碑》,此碑在國內有關金石典籍中多有著錄。賈在釋譯該碑文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的考證研究,並撰成《長國寺文化考記》之文,收入其所著《烽火臺》一書中。
7.「烽火臺畔」句:永維先生為平定縣石門口村小橋鋪村人。村以建於金正隆年間的小橋故名。該村乃一文化古村,人傑地靈,地處通京大道。村東北、西南各有烽火臺一座。1947年平定解放前夕,其村民兵組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了一場與代表當時地主階級的反動組織一一還鄉團殘酷而複雜的殊死鬥爭,並最終取得勝利。故,賈先生以此為素材創作了一部中篇小說《烽火臺》,並以此為書名出版了集小說、散文、詩歌和考據論著為一體的文集《烽火臺》一書。
8.「儼然孝孺」句:孝孺,指明建文帝時曾「以侍講學士直文淵閣」之官的方孝孺。明靖難之變後,舉兵取勝的明成祖朱棣,命人從獄中召方孝孺,令其草擬即位詔書,孝孺不從,說:「死即死,詔不可草。」朱棣道:「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儒怒聲道:「便十族奈我何!」朱棣大怒,遂喪心病狂,下旨處死方孝孺親友門生十族共873人,此案駭人聽聞,慘絕人寰。方孝孺死法最慘,「先命人將孝孺的嘴割裂至兩耳,並割下舌頭,隨後處以凌遲之刑。」賈先生《烽火臺》中所描繪的本村民兵英雄劉寶堂被還鄉團抓住逼供時之不屈表現和被殺過程,堪媲方孝孺被戮時之慘況。
9.「西家丘」句:丘,孔子之名。傳說孔子西鄰不知其東鄰大學問家孔子之事。後用以比喻,在身邊就有學問淵博之人。此則化用成語「東家之丘」為「西家丘」,以喻我家鄉橋頭村西的小橋鋪村的賈永維先生,是一位學問廣博之人。
10.標格:猶規範、楷模、風度、風範等。唐.杜甫《奉贈李八丈判官》詩:「早年見標格,秀氣衝星鬥」之句。
11.錦篇繡帙:乃一成語。指華美的篇章。清.李漁《閒情偶寄.演習.選劇》有:「遂傳錦篇繡帙,沉埋瓿甕之間」句。
丁酉仲夏八灣山人
草於聚蘭齋
作者:李文元,號八灣山人,堂號為野村草堂、聚蘭齋,山西省平定縣橋頭村人。長期從事音樂創作和對鄉土傳統民俗民間文化的挖掘、搶救、整理、研究工作。音樂作品、文章散見於省、市、縣各類刋物。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三晉文化研究會、中國音協山西分會等會會員,平定縣民間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編輯:凡夫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