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 杜曉彤
想要了解一家機構的網際網路基因成色幾何,就去看它的科技人員佔比情況。金融機構也不例外。
兩家直銷銀行剛到手的籌建批文餘溫尚在,就已緊鑼密鼓地進入「招兵買馬」的日程。2020年12月底,招商拓撲銀行與郵惠萬家銀行先後發布招聘公告,著手完備新機構「人馬」。
從招聘公告來看,技術類人才無疑是兩家直銷銀行此次招募的重點對象。其中,招商拓撲銀行招聘崗位中,技術類崗位佔比過半;郵惠萬家銀行同時啟動社招和校招,社招崗位以技術、風控「兩頭並重」,校招則專注於技術類人才的招聘。
但事實上,傳統商業銀行仍面臨對優秀的科技類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問題。「主要是科技人員在銀行的薪資待遇和地位相比網際網路公司還是差遠了。」一位科技行業人士戲稱,「銀行一直在學網際網路公司,不過只學到了『996』。」
亦有資深從業人士指出,傳統商業銀行受到薪酬體系、管理體制的限制,對科技人才吸引力受限,但在直銷銀行等新模式下,待遇比起母行而言更加靈活,也更能吸引到兼具金融與科技雙重背景的人才。
技術人才最「吃香」
招商拓撲銀行、郵惠萬家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和郵儲銀行發起設立的獨立法人直銷銀行。
2020年12月11日,招商銀行公告稱,已獲銀保監會批准,將與京東數科旗下的網銀在線共同籌建招商拓撲銀行。隨後僅隔10日,郵儲銀行也宣布獲批籌建全資子公司郵惠萬家銀行。
獲批不久,兩家尚處於籌建期的銀行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招兵買馬」模式。2020年12月底,招商拓撲銀行與郵惠萬家銀行先後發布招聘公告,著手完備新機構「人馬」。
從招聘公告來看,技術類崗位毫無疑問佔了「大頭」。
截圖來自官網
招商拓撲銀行招聘崗位共68個,其中,技術類崗位數量佔比過半,達35個,包括數據研發工程師、開發工程師、網絡工程師、安全工程師等,其次是針對產品打造和用戶運營的業務類崗位,在此類崗位中,「電商」和「C端用戶」是兩大高頻詞。
郵惠萬家銀行則同時啟動2021年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其中,校招崗位全部為技術類崗位;社招崗位中,技術類、風險類「兩頭並重」,分別開放11個、16個崗位,各類職能崗位共17個。
同時,郵惠萬家銀行還開放了三個高管崗位,包括CIO(首席信息官)、COO(營運長)、CHO(人力資源總監)。其中,CIO將負責全行IT系統建設;COO將負責全行戰略規劃;兩個崗位要求均為「有10年以上商業銀行、頭部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頭部支付機構工作經驗」。
「從崗位設置可以看出,直銷銀行雖然脫胎於傳統商業銀行,但獨立發展後,對具備網際網路思維的高管以及科技類人才體系的建設會更加重視。」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從中也可一窺兩家銀行的發力方向,招商拓撲銀行除了聚焦個人用戶,合作方京東的電商生態也是其業務重點之一,而郵惠萬家銀行則重在風險意識。
「只學到了996」?
作為沒有物理網點、採用純線上經營模式的直銷銀行來說,重視科技投入當是毋庸置疑的。根據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百信銀行2019年年報顯示,該行科技類人員佔比超60%,堪比頭部網際網路公司。
除了直銷銀行等正在探索路上的新型金融機構外,傳統銀行業對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員的日趨重視也早已顯而易見。例如,郵惠萬家銀行的母行——郵儲銀行2020年半年報顯示,該行信息科技人員較上年末增長20.35%,科技投入在營收中的佔比也由2019年末的2.96%上升至3.53%。
對此,私募基金中匯潤生首席特約研究員吳昊表示,「銀行正在進入4.0時代,向新商業模式轉型,加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走向規範,給傳統金融機構發揮技術賦能留出空間」,正是需要大量增加技術人才的時候。
但傳統商業銀行仍面臨對優秀的科技類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問題,多家頭部網際網路平臺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會選擇去銀行的從業者多是抱著「養老」的心態。「畢竟銀行還是鐵飯碗,扛不住『996』的人還是願意去。」有技術人員表示,但他也指出,身邊並沒有去銀行的同事,對「跳槽去銀行」一事只是有所「耳聞」,「能力出眾的科技人才一般不會選擇去」。
「女生去的多,或者想要安逸的也會去,主要是現在科技人員在銀行的薪資待遇和地位相比網際網路公司還是差遠了。」一位科技行業人士戲稱,「而且銀行一直在學網際網路公司,現在加班也多了,學到最後就學到了『996』。」
北京中治研國際研究院研究員叢勇也表示,傳統商業銀行受到薪酬體系和管理體制的限制,很難為科技人才提供破格優待。但他也指出,銀行這類平臺對於特定細分領域的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並不低,「對於本來就服務於銀行的一些技術人員來說,他們兼具金融和科技雙重背景,跳槽到有實力的銀行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尤其是直銷銀行等子公司,機制比起母行來說更加靈活,高管更具網際網路思維,也更願意為有價值的人才提供優待。」叢勇補充道,「這也將成為這類金融機構未來加速發展的一大重要優勢。」
發展前景尚需觀察
時隔四年,直銷銀行牌照首度破冰,便在一個月之內連發兩張牌照,讓業內人士對未來牌照隊伍擴容更添信心。但相比之下,直銷銀行模式能否取得較大發展,分析人士多持謹慎態度,他們最頻繁提及的,歸根結底,仍是關於「人」的問題。
如何在「人」的層面做好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將是當前銀行突破傳統商業格局最主要的挑戰。吳昊向記者指出,傳統銀行業的思維與技術之間存在的隔閡,要打破這種隔閡,既需要學會在金融這一強監管行業發揮好技術能力,引入金融知識與計算器技術交叉融合的人才,也需要傳統金融人具備技術思維,實現自上而下的創新。此外,算法和算力所需投入巨大,這一成本也不容銀行忽視。
中泰戴志峰團隊也在研報中表示,決定未來直銷銀行發展前景的首要因素就是市場化程度,即對金融科技的理解程度和網際網路運營能力,此外還需關注直銷銀行的客群拓展能力和風險定價能力。
但亦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樂觀。叢勇表示,目前設立直銷銀行的都是具有一定實力的銀行,這些直銷銀行兼具母行接近監管的信息優勢、科技引領的思維以及獨立性帶來的靈活機制。
「由於傳統商業銀行已經形成一套既定的晉升機制,在籌建子公司時,一般很難從母行平調人員,主要還是通過社會招募。」叢勇介紹,這不僅保障了直銷銀行自內而外的獨立性,使得這些機構在人才管理方面更加靈活,也能減少傳統金融體系束縛,自上而下地真正轉變為「科技引領」的思維。
「有了科技引領思維,這類銀行就能夠像網際網路平臺一樣,實現敏捷運營和快速的產品更迭,加上母行接近監管的優勢,能夠搶先了解監管導向,朝著合規安全的方向快速推陳出新。」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