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人探古訪幽,拜訪名山大川,進而有感而發,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動人詩篇,今人雖沒有了那種閒情逸緻,也不會絞盡腦汁去拼湊詩篇,但面對著那些壯觀的景色,我想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樣的。這些大自然給我們遺留下來的美景,讓我們在遊山玩水之間,也多了一份人生的感悟。
熊耳山國度地質公園,地處於山東省棗莊市東北部北莊鎮境內,是泰沂山脈南部的崮形群體。顧名思義,由於其主峰遠看像一隻大熊耳,因此才稱作為熊耳山。整個景區以熊耳山為主體,有雙龍大裂谷、溶洞群、龍抓崖、迷宮洞等天然地質奇景,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體現,是探險旅遊愛好者的絕佳選擇。
景區現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山東省十大優秀新景點、山東省自駕遊基地。主峰熊耳山,海拔483米,呈東西走向,東西綿延6公裡,南北寬2公裡,橫臥在北莊鎮,是一典型的低山丘陵。
站在熊耳山下向上望去,只見在群山中,一峰突起,群山拱衛,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熊耳山西麓,滿山遍野散落著奇形怪狀的巨石,大則重千噸,小則幾十噸。石石相疊、形態各異,仿佛剛從山頂滾落而下,這就是國家典型地震遺址「龍抓崖」,主要受1668年郯城大地震引發了大山崩造成的。
1668年7月25日晚8時許(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我國歷史上大陸東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發生。這次地震釋放的能量約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的11倍,是我國境內發生的3次8.5級(含)以上特大地震之一,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20餘次)的8.5級(含)以上特大地震之一。這次地震為我們留下了山東僅有、全國罕見的熊耳——郯城地震遺址。
目前龍抓崖被國家地震局命名為全國僅有的四個崩塌地質遺址之一。如今,300多年過去了,面對這一堆堆的亂石,仍然讓人心有餘悸,據記載當時一個小山村整體被埋沒在亂石之下,掩埋的石碾石碓半邊殘露,傷亡慘重。閉目凝神,耳邊仿佛還在迴響著地動山搖、山崩地裂的轟鳴,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顯得是那麼的渺小而無力。
從山頂俯視山下,滿眼都是綠野山花,鳥語花香,青翠欲滴,秀色可餐。熊耳山的山頂附近有一個大型的張性裂隙,很長很險,當地居民稱之為「雙龍大裂谷」,但通俗的稱呼應為「雙龍一線天」或「熊耳山一線天」。
「全國罕見,山東僅有」的雙龍大裂谷是公園的主要地質奇觀,這裡由於5億年前的海相沉積,造成山體滑坡,帶動山頂出現裂隙而成。裂隙兩條,俯看就像兩條播雲撒雨的蛟龍,故稱「雙龍大裂谷」。
裂谷走向呈「v」字形,東西綿延長達1000多米,最深處達百餘米,幾乎是直上直下,猶如天梯。寬處壁似雙仞直插雲間,巖上古木蒼藤,浮雲縹緲,奇異絢麗的天生溶洞群風光無限,形態各異,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遮天蔽日,猶如天街走廊,感覺穿越了時空隧道,走進了另一個空間。
谷內的鐘乳奇石千姿百態,擁有一線天、仙人橋、飛來石,以及絕無僅有的落珠壁,栩栩如生的金光女神、蚌內含珠等地質奇觀,可謂是勝景不絕。谷內長廊,時而遮天蔽日,時而豁然開朗,谷中有洞,洞中有景。鍾乳奇石蜿蜒攀附如巨龍騰飛,洞內的侏羅紀恐龍公園,使人恍如置身於神秘的遠古時代。
待到裂谷盡頭,峰迴路轉處,豁然開朗,才恍然又重回了世間。耳邊聽著呼嘯而過的山風,心裡就悠然而起點點清朗和寧靜,而重新置身洞外,陽光撲面,讓人心頭頓生「撥開雲霧見青天」的興奮。
走進了熊耳山,便猶如走進了大地傳奇、山川奇異、精靈空間,同自然同時也是與自己做了一次刻骨銘心的對話。這樣一次與自然貼近最溫馨的接觸,不僅僅讓人感受到自然奇蹟,同時也更讓人珍惜生命中剩餘的時光,畢竟誰也不知道,幸運和災難哪一個先來,我們能做的就是享受當下,過好每一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