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庫羅斯 (前525/524一前456/455)出生在雅典貴族家庭。 在他的青年時代 ,正逢希臘人反抗外族侵略者的希波戰爭,他親身參加了這場保衛祖國自由獨立的鬥爭,並寫下了許多充滿戰鬥激情和英雄氣概的愛國詩篇。這些經歷對他創作有很大影響。
埃斯庫羅斯一生共寫過 90部悲劇 和 "羊人劇",但流傳下來的只有 7部悲劇 :《乞援人》、《波斯人》、《七將攻忒拜》、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阿伽門農》、《奠酒人》、《報仇神》。在這 7部作品中 ,有 6部的素材取自神話,而後 3部則是今天見到的希臘悲劇唯一完整的"三部曲",總名為《俄瑞斯武亞》。他一生中有52部劇獲獎,其中13部獲頭獎。他奠定了悲劇的基礎,被恩格斯稱為「悲劇之父」。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的普羅米修斯是一個破壞舊秩序的革新者。他盜火給人類的原始動機是為了反抗神界的暴君——宙斯的壓迫力量,破壞神界的舊有秩序。這種行為,必然要受到以宙斯為代表的統治力量的鎮壓。宙斯派火神赫淮斯託斯帶領威力神和暴力神把普羅米修斯用鐵鏈鎖在高加索山的峭壁之上,並讓鐵匠神用沉重的鐵錘敲打他的胸膛。河神俄克阿諾斯來看他,勸他與宙斯和解,他拒絕了。普羅米修斯顯然是被埃斯庫羅斯塑造成了為人類造福的最偉大的英雄,作者在這一人物形象中寄予了極大的熱情。這是一出英雄悲劇,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是不可能實現。」
《俄瑞斯忒亞》源於一個古老的「血親復仇"故事。阿特柔斯的弟弟誘姦了他的妻子。為了報仇雪恨,阿特柔斯殺死了他弟弟的兩個兒子,並做成人肉宴席來款待他弟弟,後來又娶了弟弟的女兒,並收養了弟弟的另一個兒子埃吉斯託斯。他的這些行為觸怒了眾神。阿特柔斯的兒子阿伽門農後來擔任了特洛伊戰爭中希臘大軍的統帥,為了平息神怒,保證順利東徵,他不得不殺死自己的女兒用來獻祭,但這一行為又激起了他的妻子克呂泰墨斯特拉的憤怒。悲劇的第一部《阿伽門農》就是寫特洛伊戰爭結束之後,阿伽門農攜帶被俘的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平安歸來,卻被他的妻子及其姦夫——阿特柔斯弟弟的兒子埃吉斯託斯合謀殺害的故事。第二部《奠酒人》寫數年之後,阿伽門農的兒子俄瑞斯忒亞得到阿波羅令他為父報仇的神示,秘密還鄉,殺死了他的母親及其姦夫埃吉斯託斯的流血事件。在第三部《報仇神》中,因為殺死了自己的母親,俄瑞斯忒亞被復仇女神們緊追不放,他逃往德爾斐神廟,阿波羅為他洗清罪名。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就有這個故事的影子。從這裡可以看出戲劇的傳承性。也可看出戲劇的衝突、緊張、曲折。引起恐懼和憐憫。戲劇的要素:衝突、曲折情節、個性人物都由埃斯庫羅斯的悲劇形成、展開了,所以說他是悲劇之父。(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