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萬大軍被坑殺,奠定了趙國衰落的基調,從此退出爭霸的舞臺

2021-01-18 一夢文化

公元前260年,在趙國長平,由趙括率領的四十萬大軍被秦將白起圍困許久,軍營之中人心惶惶。在這裡的是趙國的主力軍隊,也就意味不會有援軍來救援他們了,他們面對的是秦國的虎狼之師,一群殺人如麻的魔鬼;以及被稱為殺神的白起。而趙國軍隊的主將,不過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黃口小兒而已。

最終趙括沉不住氣,選擇突圍,親自披掛上陣,率軍衝鋒,妄圖找到一條活路。然而失敗了,趙括和四十萬趙國軍隊,就在白起大手一揮之下,全部被坑殺,而趙國,也徹底沒有了其他國家爭鋒的實力。

趙國的成長應該是戰國時期最快的了。秦國歷經數代人的經營,前後長達三百年,才成為了雄踞西方的軍事強國,最終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基業。而趙國的成長,就如同開掛一樣,每一步都是步步緊逼,將自己的國力推上了頂峰;然而趙國的衰落,同樣是快速的,一夜之間便從頂尖強國論為國力衰弱,苟延殘喘的小國。

自三家分晉之後,東周進入了戰國時期,韓、趙、魏之間,在戰國初期唯魏國馬首是瞻。因為在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國同出晉國,雖然之間也有戰爭,但在很多時候還是相互扶持的。戰國時期的戰爭雖然變得更加殘酷了,但是仍舊是以戰車為主要的戰爭方式,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強弱,是以其擁有戰車數量的多少。

然而對於趙國來說卻並非這樣,因為趙國位於北方地區,其南臨韓國、魏國、齊國等,東臨燕國,西臨秦國;看似強敵環繞,但是這些國家的戰爭以戰車為主,趙國都可以應付;然而趙國的北方卻是少數民族,這些胡人常常騎著馬來到趙國的邊境掠奪。

為了對付這些胡人,趙國不僅僅調派了眾多的軍隊前往,還修建了長城;然而面對來去如風的胡人騎兵,戰車的不足就顯現出來了。

面對這種情況,在趙武靈王的時候,趙武靈王力排眾議,決定改革軍制,將軍隊之中的一部分戰車去掉,學習胡人的騎馬方式,從作戰方式到衣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至此,趙國的軍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來去如風的戰鬥方式,很快就將胡人徹底的打敗了,趙國的邊境也恢復了和平。

而同時,趙武靈王也看到了騎兵在戰爭之中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面對笨重的戰車的時候,騎兵的靈活性更是非常明顯,而趙國也憑藉騎兵一躍成為數一數二的大國。

而趙國和秦國之間的戰爭其實無法避免的,雖然長平之戰,是因為韓國的上黨郡引發的,實則這只是一個引火線而已;而真正的是秦國這個已經成為強國之首和趙國這個憑藉胡服騎射改革興起的強國之間的首次碰撞。

其實在這場戰爭之初,在老將廉頗的帶領下,趙軍和秦軍打開了拉鋸戰,憑藉堅壁清野的方針,使得秦軍進退兩難,只需要假以時日,秦軍因為糧草耗盡,自然會撤退。

然而在秦國強大的政治輿論的渲染之下,廉頗這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被調回了趙國國都;而趙括這個只會紙上談兵的黃口小兒被任命為了主將。而這也直接導致了秦軍的反客為主,趙括的隨意出擊,被白起找到破綻,最終趙軍打敗;趙括身為,而整整四十萬的趙國大軍被白起活埋,從此趙國退出了爭雄的舞臺。

總結:對於長平之戰我們可能只看到了趙括的決策失誤,白起的坑殺四十萬大軍,但是歷史總是被人忽略掉細節,而只注重看到了結局。在長平之戰中,秦趙兩國都先後換將,趙國的廉頗、趙括;秦國的王齕,白起。

在這場戰爭之中不僅僅有著正面的軍事對抗,還有著眾多的敵後間諜、輿論宣傳等多種作戰方式,而且就參戰的兵力來說,乃是先秦第一,甚至可以說在之後都很難找到一場如此規模的戰爭,秦趙雙方出兵已然多達百萬,對於那個人口成長慢;生產力底下的時代,這是難以想像的。

相關焦點

  • 長平之戰中,白起真的坑殺了四十萬趙國軍隊嗎?
    對於整個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成為了主旋律,而到了戰國末期,爭霸的主角幾乎定格在了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上。在歷次交戰中,趙國取勝的記錄還是多於秦國,而趙與秦此消彼長的分界線則發生在了長平之戰上。
  • 戰神白起在「長平之戰」中真的坑殺了趙軍四十萬大軍嗎?
    ,於是派王齕率領秦國大軍,在長平發生了一次激烈的戰爭,後來因為秦國與趙國的戰爭相持不下,一直沒有戰爭的結果。因為那時的白起也是沒有辦法,秦國國內本來都嚴重缺糧,秦軍的軍糧更是不夠用,更別說再接納這四十萬趙軍所使用的軍糧,所以秦軍無法養活他們,為了避免這些俘虜再為趙國賣命,白起才下決定坑殺了這些人。那麼白起是怎麼殺了這麼多人的呢?白起是個軍事天才,他自有他的辦法,我們事先聲明一點他並不是一次性的殺害了這四十萬大軍,而是分次殺害的。
  • 長平之戰,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40萬大軍,原因居然來自商鞅
    然上黨郡守不願降秦,率眾獻上黨郡於趙國,意在用趙抗秦,保全韓國。趙孝成王欣然接受。秦國大怒,於是大軍壓境。公元前261年初,秦軍戰敗韓國的範氏、綸,震懾韓桓惠王;之後,左庶長王齕領兵進攻上黨。趙國老將廉頗,領兵20萬救援上黨。
  • 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軍,專家:有違事實
    秦國的名將白起被後人稱之為殺神,經歷的戰爭無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長平之戰,白起帶著秦國的將士們在長平擊退了趙括的趙國大軍。史書上記載的是坑殺趙軍四十萬,這說明戰國的時候中國人口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不過這個坑殺四十萬趙軍的歷史真實性卻眾說紛紜,大家可以想一想,四十萬的活人又不是紙人,全部坑殺得需要多大的一個坑,又要耗費多少物力財力去坑殺他們,史學界學者各抒己見,說法不一,終於在1995年左右對這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了初步的答案。
  • 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卒,難道不是趙國的一種報應嗎?
    2021-01-05 08:17:07 來源: 雨後一抹彩虹 舉報   在大約公元前260年,趙國和秦國因為爭奪上黨地區而爆發了長平之戰
  • 長平之戰被坑殺四十萬的趙國還苟住了幾十年
    趙國民風彪悍,三晉多銳士,當時的趙國劍客死士極多,民眾善戰百折不撓。且長平之戰雖然打爆了趙國大量的人口資源但也加深了趙國對秦國的仇恨。長平之後多次出現趙國打敗秦國的表現,有大破王齕率領的信梁之軍收復太原的表現,甚至有疑似射死秦國大將蒙驁嚇得長安君成矯當場投降的恐怖表現。
  • 白起坑殺40萬大軍的真相:三請秦王下令,秦王卻只留了四個字
    而這一戰,對於白起來說也至關重要,因為這一戰,他坑殺了數十萬趙國將士,「殺神」之名,因此而來。 這一戰之後,秦國損失將士近20萬,而趙國45萬將士無一倖免,全部身死,這在當時,震驚了所有諸侯國,趙國也因此徹底走向沒落。 此戰開打之初,白起便佯裝潰敗,接連退守,趙國主帥趙括不疑有詐,命令趙國45萬大軍乘勝追擊,殊不知此時白起命令手下大將王齕率領一支近3萬人的奇襲部隊,出現在趙國大軍的身後,搶佔了廉頗命人駐守的防線,直接截斷了趙國45萬大軍的退路。
  • 白起為何要坑殺40萬趙軍,三大原因表明,殘忍的背後暗藏深意!
    周赫王五十三年至周赫王五十五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戰爭(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發起的戰爭,最後趙國戰敗,這場戰爭趙國將士共有45萬人被坑殺血流場合,難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民士兵將他們放回趙國,白起這樣做的確很殘忍,但是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列強爭霸,受苦的只有黎明百姓。
  • 戰勝白起為何坑殺40萬大軍?揭秘長平之戰背後的原因
    白起又稱公孫起,是秦國有名的將軍,被封為武安君,未列於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在歷史中未嘗敗績,每次為秦國出徵都能凱旋歸來,為秦國後來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白起雖說一生徵戰無數,沒有敗績,但有一戰可謂是巔峰之戰,在那一戰後白起也叫「殺神」,那就是長平之戰,白起在這長平之戰中做的最絕的事情就是坑殺40萬趙軍,長平之戰中總計斬殺和俘虜趙軍45萬人,令趙國元氣大傷。那到底白起為何要坑殺這40萬趙軍呢?
  • 戰國末期的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真的坑殺了40萬趙國士兵嗎?
    出土的戰國文物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間,在趙國的長平一帶,秦國和趙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戰爭,其結果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加速了秦統一中國的過程。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降秦,考慮之後決定藉機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趙孝成王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郡接收土地城池,同時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本土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以防備秦軍的進攻。公元前260年初,秦昭王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軍隊攻打並佔領了上黨。農曆四月,王齕向長平的廉頗軍發起攻勢,趙軍對秦軍展開反擊。
  • 殺神白起,長平之戰直接坑殺四十萬趙人,難道他當真是一個惡魔?
    看似坑殺40萬降兵的是我們的殺神白起,實際上這一切當真是他自己的決定嗎?其實很簡單,就是秦王下的命令,畢竟白起說到底也只是一個打工仔,大秦公司的所有決策白起只有執行權,並沒有太多的建議權。也就是趙國現在其實也沒有足夠的資源來跟秦國交換戰俘,即便此時的趙國依然還有足夠的資源,可能也不會跟秦國交換。
  • 長平之戰真的坑殺了40萬人嗎?
    ,而關於這一次的戰役,流傳著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就是戰勝一方的秦國白起,將四十萬趙國俘虜全部坑殺。這不禁讓人有些不寒而慄了,儘管作為俘虜,但是再怎麼樣也不至於對他們如此狠毒,更何況是四十萬人?可也正是因為難以置信,其中也有很多讓人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四十萬人,白起是怎麼埋的?
  • 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因為趙括紙上談兵?這口鍋大了
    春秋戰國史是一部被戰爭左右的歷史:長勺之戰,魯國力克齊國,將其爭霸勢頭遏制;吳越之戰,以致吳國國滅;諸如此類的戰役還有桂陵之戰,即墨之戰等,不勝枚舉,每一場戰爭發生後,諸侯的領袖都發生了變化。但長平之戰的影響力,卻是改變整個天下格局的,秦國幾乎提前預定了統一。
  • 【熱點】白起為何坑殺趙軍告訴你不一樣的長平之戰
    據了解,小狼就是日後人們所知的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萬人的秦國將領白起。長平之戰趙軍全軍覆沒,那另一方的秦軍到底是怎樣的呢?且看下文——你絕對不知道的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40萬人,一時間聲名大振。現代人認為白起非常懂殲滅戰: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戰必求殲,並把白起譽為殲滅戰的開山鼻祖。但這是真的嗎?其實這是有些抬舉白起了。
  • 長平之戰趙國被坑殺數十萬軍隊,罪魁禍首並非是趙括,而是廉頗
    在這場戰爭中,趙國損失了四十多萬的軍隊,幾乎全部被秦軍坑殺,慘烈程度遠超想像。由此,趙國徹底衰落下去,徹底失去了和秦國叫板的資格。 而趙國的戰略被動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將自己在野戰方面的優勢全部放棄,轉而和秦軍開始了陣地戰消耗戰。
  • 白起真的坑殺了趙國降兵40萬之多?
    而此戰也可稱得上是秦國吞滅六國的奠基之戰,是戰國中後期歷史的分野,從此山東六國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單獨國家有實力和秦國堂堂正正的對攻。秦趙兩軍這場因為爭奪上黨要地爆發的長平大戰,最終以趙國慘敗告終,而白起下令坑殺降卒卻是無奈之舉,畢竟這二十萬訓練有素的趙軍雖然表面上放下武器,但是隨時都可以被徵召成軍,而秦趙北地邊境相鄰,這數十萬大軍又有家小在趙國,也基本沒有可能被秦國人同化,這二十萬降卒是隨時有可能引發巨大暴亂的。白起於是下令殺降。殺降之事迅速風傳各國,天下震恐,也間接促成了後來合縱聯軍的組成。
  • 什麼原因讓趙國在戰國七雄中成為最能跟秦國硬剛的國家?
    作為秦國統一天下路上最大的障礙,趙國還真是一塊硬骨頭,即便在長平之戰中慘敗,四十多萬大軍被「人屠」白起坑殺殆盡,幾近亡國,但之後仍能在秦國的接連打擊下,頑強支撐三十多年。期間,趙國還能西擊燕國,大破燕軍主力,一度兵圍燕都;北擊匈奴,殺敵十餘萬,縱橫草原;甚至在亡國前夕,仍能在肥之戰和番吾之戰中擊潰秦軍,讓秦國折損大將桓齮和數萬大軍。
  • 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將士,背後有何緣由?他或只是秦王的棋子
    之後,廉頗開始避免正面交鋒,施行堅壁清野,只守不攻,後期僵持三年後,守城趙軍達45萬,攻城秦軍逾60萬,就人數來看,明顯趙國不利。此時兩國都到了強弩之末,趙國先撐不住,換將趙括,出城應戰,中誘敵之計,被秦軍圍困。
  • 白起當年為何要坑殺40萬趙兵?
    戰國時期在秦朝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發生了多次大規模戰役,其中最殘忍的就要數長平之戰,秦國一戰坑殺了趙國40萬士兵,一時間趙國國內家家戴孝,戶戶掛白,這相當於趙國國內三分之二的青壯年死掉了,也徹底打消了趙國爭霸的念頭。
  • 白起坑殺40萬趙軍是真的嗎?考古人員挖開坑殺遺址,揭開謎底
    很多文字都記載說白起挖坑把四十萬大軍給埋了。目前史學界有一個初步共識,認為秦國及東方六國等國家總人口大約在4000萬人,其中秦國約500萬人、趙國400萬人。一場戰爭下來,僅僅被坑殺的就有40萬人,而且還是青壯年,聽起來確實駭人聽聞。